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

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摘 要 實施素質教育,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辦學理念和人才標準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對高等學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高等學校教師角色應該實現從“經師”到“人師”、由教書匠到科學家的轉變。

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

  關鍵詞 研討式教學 素質教育 適應性 教師角色

 1 素質教育的含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的既定方針,1993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1996年我國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都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向素質教育轉軌是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明白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本身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徵。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和特徵,我國理論界的看法並不一致,爭論比較激烈。我們認爲,對素質教育的基本含義可以作如下的表述: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爲宗旨的教育,是爲了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着眼於受教育者羣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心理諸方面生動活潑的發展爲基本特徵的教育。通俗一點講,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要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爲了考試;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機械地接受知識。有人曾用“三個一切”來概括素質教育的特徵,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雖然說不夠準確,但是也形象地說明了素質教育的根本特點。

實施素質教育,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辦學理念和人才標準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高等學校作爲高層次人才的搖籃,應當而且必須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素,積極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真正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2 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人的素質是一種不可直觀的內在品質,它必須通過人的各種社會活動和具體行爲才能表現出來。它和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學歷、文憑、職務、社會地位等並不具有必然的聯繫。人的素質的內在性,說明人的素質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自身的培養和努力。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人的素質是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的,社會環境、後天教育等會影響到人的素質的形成,而教師的爲人師表和循循善誘在人的素質的形成過程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在實施教育過程中確實存在不少同素質教育思想不相適應的東西,比如:教育思想落後,到處尊奉着不可質疑、不可批評的各種權威(思想的、政府的、學校的、學術的、師道的等等),這些權威時時處處都在扼殺着學生的創造性。再比如:學科劃分過細、專業太窄、課程設置單一、教學管理落後、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欠科學全面等等。顯然這些問題都是有悖於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的。下面,我們僅從教師的角度談談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教師角色同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哪些不相適應的地方,應該完成一些什麼樣的轉變。

首先,素質教育下的大學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也就是說高等學校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而且還應該具備高質量的綜合素質。所謂綜合素質,包括寬厚的基本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優秀的心理個性素質和精深的專業素質。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全面發展是個體進行創造的基礎,良好的人文道德修養是創造性活動的內在動力,藝術和審美能力可誘發人的創造靈感,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能夠稱得上高質量的人才。高等學校要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必須既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播,又重視基本文化素質、良好道德素養、健康心理品格和正確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教育。高等教育應該以塑造全面發展的“自由人”爲首要目標,這就要求高等學校的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全面發展的“自由人”,高校教師不僅應該具備較深的專業理論素養,而且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個性心理素養和審美素養。

其次,大學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爲核心。大學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地方,而高級專門人才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他們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回顧一下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過程,我們就不難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規律,那就是創造性和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條件,是時代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從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素質教育正是在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中國面臨着全球一體化和現代化的多重壓力下提出來的。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和實現民族的振興就必須培養具備這個時代所要求的基本素質的人。衆所周知,自主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是創新的前提,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就必須注重訓練他們的自主能力和批判思維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僅自己應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和批判思維能力,而且還應該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注重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方式的訓練,給他們較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訓練他們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用不同的價值標準和評價體系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批判的觀點去學習、去研究。

 3 高校教師角色應該實現兩個轉變

我們認爲,爲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高等學校的教師角色迫切需要完成以下兩個轉變。

首先,從“經師”向“人師”的轉變。教知識,教學問,只做“經師”,不管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爲培養,人格訓練,心理健康,上課來,下課走,師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己經成了我國高等學校教師的角色定勢。顯然,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是極爲不利的,儘快實現由“經師”向“人師”的轉變,應該是目前高等學校教師角色轉變的第一要義。“人師”,就是爲人師表,就是不僅教學問,更要教做人的道理,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更要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健康。近年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青年大學生中思想品德、性格意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表現突出,毫不誇張地說,這已經成了影響學生成長和成才的一個主要障礙。由此看來,高等學校教師儘快實現從“經師”向“人師”的轉變,做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學生心理的保健師其意義是極爲重要的。

至於怎樣才能完成這個轉變,成爲一個合格的“人師”,涉及到教師的培養、選拔、考覈管理等方方面面。近期一些學校對本科生實行導師制,讓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全面負責,這對促進教師的角色轉化肯定是有積極意義的,應該對我們有所啓發。

其次,要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高等學校教師角色還應該實現由教書匠到科學家的轉變。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我國高等學校教師長期被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主要從事科研活動,他們整天埋頭於圖書館和實驗室,很少同學生接觸,實際上已經遊離於教師隊伍之外,另一部分主要從事教學活動,被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他們整天在備課和授課之間疲於奔命,基本上沒有時間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接受新理論和研究新問題。這一部分人實際上構成了教師隊伍的真正主體,由此所導致的問題是,高等學校教師的教書匠傾向明顯,在課堂教學中,他們只能夠向學生講授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授課內容的創造性和科研含量低。他們所講授的知識絕大部分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夠了解和掌握的東西,往往是把最容易的東西交給了學生,而對最難的東西,比如本學科的重大動態、發展趨勢、最新成果、以及學科之間的滲透、溶合等問題則留給學生自己去解決。顯然,這樣的教學對學生專業和科學素質的培養是極爲不利的。以至於形成了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試抄筆記,考後忘筆記的怪現象。

教師特別是高等學校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科研含量很高的職業,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試想如果教師沒有創造性、只會做一個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怎麼能夠教育出具有創造性的學生。高等學校教師不能夠只做教書匠,而應該做科學家,他們應該具有淵搏的知識和很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他們不僅應該是教學計劃的執行者,更應該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者、評價者和創造者,他們的主要任務不是像教書匠那樣傳授知識,而是應該向科學家那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對科學價值的感知能力、對科學未知領域的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