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激勵大學生成長的勵志文章

激勵大學生成長的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導語:微信上看到的一篇署名“趙俊霖”的09級大學生關於大學成長的勵志文章:我的大學,我的體驗,我的成長,覺得寫得挺好,整理出來送給在校的大學生們,希望你們大學四年,學有所成!

激勵大學生成長的勵志文章

以下是原文:

大學前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寫一本書,沒想過可以在很多人面前講自己的故事,沒想過可以用自己的能量影響別人,沒想過可以經歷那麼多沒想過的生活。謹以此序獻給我的大學四年,以及所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我不比別人聰明,不比別人有更好的基礎。我不是因爲高考失誤纔來到SUFE,不是因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選擇經濟專業。來到大學的第一堂課是知道雅思是一門外語考試,第一個驚喜是知道身邊的好多人和我高考和我做同樣的卷子卻握着高我50分的成績單,第一個最困擾自己的問題是“PPT”是個什麼東西,第一次想哭是因爲口語課上幾句自我介紹都難以出口別人卻能說十幾分鍾。

進入大學後我也沒什麼先見之明。我不讀書,白天爲了追隨科比所有課全都變得可鄙,下午的專業課全成了美好的午覺時間,深夜不輟在網遊中鏖戰到天明,看到大一第一學期平均分82(3.2/4.0)我還以爲這個成績相當上檔次,因爲我一輩子都以80分爲目標。後來我才知道,至少在成績上我已經步入“後進生”的行列。大二開始我以90分爲目標努力學習,我拿平日練習投籃的時間練習積分,所有的專業課我勵志即使睡覺都要睡在課上,深夜打機也不忘那一本宏觀經濟學附庸風雅。結果我的平均分有86分了(3.6),並且拿到了我大學裏唯一的一次獎學金—社會實踐獎,但同時我意識到自己考試考不過別人了,拼了老命也只能在班上排10多名。

正當我爲大學前兩年的碌碌無爲而沮喪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得到了復旦管院市場營銷研究中心的助研職位,它成爲了我大學生涯的轉折點。在這裏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市場營銷這個學科,它極其充滿趣味,並且貫穿商業、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統計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的身影。比起僅僅在書本上以數學方式呈現的經濟學,我意識到這裏纔是我的所愛。於是我開始不由自主地與各種頂級學術期刊日夜爲伴,開始留意生活中每個角落的marketing,開始構建自己的研究框架,形成自己的研究領域,開始爲自己在這裏開闢一個新的小天地。與此同時,除了沉浸在學術的象牙塔裏,我也開始找尋商業領域裏的營銷,於是我開始接觸諮詢行業,開始研究商業案例,併爲進入一家諮詢公司做營銷諮詢項目而努力。在同樣的時間,我也決定將marketing作爲自己今後最重要的學業和事業。我不記得大三一年讀過多少篇文獻,看過多少本營銷的教材和專著,練習過多少case,吃過多少方便麪,多少次在辦公室拼椅子睡覺,多少次因爲想讀文獻不把逃課、點名和績點放在眼裏。我堅定地告訴自己以後要當一個優秀的MarketingResearcher,渾然忘情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我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但一點也不疲倦,我看到周圍的人大三3.7,3.8的成績卻從不認爲自己輸了(我大三一年平均成績只有3.4/4.0),我第一次感到發自內心地做自己熱愛的事如此幸福,我也第一次如此堅信自己即使成績不好也能做出一些讓別人羨慕的事,這樣的感受便是現在並也將一直陪伴我的IntrinsicMotivation。

大三一年加大四上學期,我一直帶着這樣的內在動力去尋覓挑戰與新奇,去鍛鍊和延展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和探索自己想要的東西,去實現自身的潛能。在18個月的時間裏,我在《南開管理評論》、《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和國際期刊Psychology&Marketing的文章相繼進入第二輪評審,有兩篇已接受發表,並且還有兩篇工作論文被邀請在Chicago及Lille的學術會議上作爲成果報告;我先後在羅蘭貝格、麥肯錫、特恩斯、蓋洛普等諮詢公司擔任商業顧問或項目助理,承接家樂福、紅牛、大衆、寶潔、聯合利華等企業的營銷諮詢項目;我先後申請5所國外大學的研究生marketing項目,包括哥倫比亞(CU)、羅徹斯特(UR)、弗吉尼亞(UVA)、德州A&M(TAMU),本特利(BU)五所大學,其中TAMU和BU全獎錄取,UVA和UR帶獎錄取,CU在第二輪面試後被拒;當然,在這些故事的背後,是自己讀完了厚度超過一米的文獻,是自己能獨立帶領學長學姐開展學術和商業項目,是自己能幫周圍人寫出近百篇高質量的文書,是自己能幫朋友們用統計方法處理論文裏的各種數據,是自己能用自己的觀點影響甚至改變他人,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困於情、不惑於心,心靈的充實和寧靜多於大喜大悲,不因失去沮喪,也不因獲得停下腳步,我所做的僅僅是隨自己的本真生活(livein accordance with my inherent nature), 爲自己打造一個舒適的小天地(carve out a niche formyself),進而得到完美的生命體驗(fully functioning)。

這是我的故事,一個尋常中有一點不尋常的故事。我曾經和大多數人一樣困惑,一樣迷茫,一樣對困難不知所措。我並沒有別人聰明,數學和經濟學的課程我都表現平平,我大學的最高績點只有3.6,沒考過什麼證書,寄託考試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托福考了三次最終107,GMAT考了三次最終720)。我的不同之處在於大三的經歷讓我充分成長,找到了自己內心所愛,強烈的興趣和充分的自主性(autonomy)讓我不知疲倦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享受高度專注的快樂(flow),生命的潛能最終得以釋放。

這是我的故事,但我想每個人都能有,該有並且會有相似的故事,因爲這不過是生命潛能實現所帶來的高峯體驗。相信很多人聽說過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美德(virtue),馬斯洛的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羅傑(Roger)的人生完美體驗,以及弗洛姆(Fromm)所認爲的對人類成長有益的需求的滿足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心理學中的實現論(Eudaimonic)認爲人生的幸福是自身潛能的實現(Eudaimoniaoccurs when prople’s activities are most congruent or meshing with deeply heldvalues and are holistically and fullyengaged)而不是吃喝玩樂爲標榜的享樂主義。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守護神(daimon),它便是我們真正所熱愛、所擅長、所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它們在不斷地學習、工作、思考的過程中會被逐漸發現。當自己某一天發現自己生命中的守護神時(對我來說是marketing),不論現實有多無奈也不要視而不見,關注並且追隨它,哪怕閒時讀一本充滿趣味的書,經歷一次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探險,也能讓生命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當然這裏指對自己有益的事)完美展現。

前些天看到杰倫在北大的演講,有兩句話讓我不禁落淚,因爲我突然理解了陪伴自己10年的偶像的故事。“我沒有考上大學,但是我卻給你們演講,你們會不會有點奇怪。方文山也纔讀過小學而已,但是他寫的東西卻能夠到教材裏面,我覺得不平凡的人並不是書要念得多好,而是他要有一技之長”“當你和別人有一點點的不一樣的地方,你要把它努力放大,這樣你就可以變得不一樣。”即使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杰倫一樣成功,成爲一個時代的標誌,但我們卻可以像他那樣成長,沒有聰穎的天資沒有關係,沒有優渥的成長環境沒有關係,讀不好書沒有關係,找不到好工作也沒有關係,因爲真正的成長不來自這些東西,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是可以帶着強大的自主性做能充分展現自己能力的事,而這些事並不囿於你的專業和職業。發自內心想讀一本書比起爲了考試讀一本書能更好地滿足人類基本的心理需求(對autonomy和competence的需求),讓我們有更強的內在動機(IntrinsicMotivation),在所做的事上表現得更優秀,並且自己也將更加幸福(Well-Being)且充滿活力(Vitality)。

此序寫在我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學校錄取、畢業論文都已塵埃落定,但最後的幾個月卻成了我大學以來最努力和最快樂的時光,每天早晨9點到圖書館報到,貪得無厭地吮吸頂級心理學和營銷學期刊的營養,時間也隨着這樣的渾然忘我快速流淌,晚上10點才意猶未盡地離開。就連每天晚上趕人的大叔都納悶:“小趙前三年怎麼沒見你那麼認真的?”我頓時發現並且感激自己的改變,內心的熱愛和對自我成長的追求(IntrinsicGoals)讓我不會因爲一個錄取通知,一個發表,一個成功的項目,或一些人的欣賞停下腳步,唯有自己的好奇心不斷滿足、認知領域不斷擴張、能力不斷提升和延拓,才能讓機體的實現自我的潛能,找到長期且最有意義的快樂。

在大學最後的一個月裏,我依然會相伴於再熟悉不過的桌椅,穿梭於再親密不過的街道,迎接着每天的挑戰和新奇。每天起牀看着窗外幾方陽光,走在路上,我可以自信地告訴自己:“Iam growing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