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現代成功人士的奮鬥事蹟:李彥宏

現代成功人士的奮鬥事蹟:李彥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導語:古往今來之成大事業者 ,必經過三種境界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爲第三境界。千百勞作,終有所成,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屬於情理之中!在位於北京大學附近的百度總部,李彥宏(英文名Robin)追憶人生點滴———人們只看到百度上市成功後的李彥宏,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彥宏在美國工作最得意之時,毅然放棄外國公司豐厚待遇和期權,回國創立了百度。他是一個一直都很成功、並且能不斷否定自己的成功從而獲得更大成功的人。

現代成功人士的奮鬥事蹟:李彥宏

北大驕子

“我心理上比較穩定,越是大的場合發揮就越好。在高考的時候,通過正常發揮我應該是能考上北京大學,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陽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小學的時候,考過戲劇學院,後來放棄了。現在覺得放棄也挺好,技術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力。”李彥宏回憶。年少時着迷過戲曲,曾被山西陽泉晉劇團錄取。但中學時代,李彥宏迴歸“主業”,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

1987年,勤奮、刻苦的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爲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李彥宏說。不過,身處象牙塔,幾多歡樂,幾多愁。他離開陽泉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激動心情,漸漸被圖書情報學的枯燥、乏味消融。規劃未來人生道路變得迫切。“那時候,中國的氛圍較爲沉悶,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託福、GRE等書狂啃,過着“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

 留學美國

“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因爲換專業,剛到美國學計算機,很多功課一開始都跟不上。有時和教授面談時,由於較心急,談一些自己不是很瞭解的領域,結果那些教授就覺得我不行。”

1991年,李彥宏再一次擠過了獨木橋,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正值聖誕節,23歲的李彥宏揹着行囊,穿雲破霧,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一年有6個月飄着雪。在這裏,他忍受過夜晚徹骨的冰冷。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忙碌到凌晨兩點。在這裏,他經歷過中國留學生初來乍到的所有困苦。“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挺苦的,但年輕就應該吃苦。”李彥宏評價這段經歷。

“世間總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李彥宏骨子裏有着勤奮、堅韌、執着的精神,這使得他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進步。在學校待了一年後,李彥宏順利進入日本松下實習。“這三個多月的實習,對我後來職業道路的選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彥宏說。

馳騁硅谷

“硅谷給予我最大的感觸是,希望通過技術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收到華爾街一家公司———道·瓊斯子公司的聘書。“在實習結束後,研究成果得到這一領域最權威人物的賞識,相關論文發表在該行業最權威的刊物上,這對以後的博士論文也很有幫助。”李彥宏說:“但那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有一股風氣,就是讀博士的學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棄學業。起先,我認爲自己不會這樣。但這家公司老闆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士爲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

在華爾街的三年半時間裏,李彥宏每天都跟實時更新的金融新聞打交道,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子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硅谷,李彥宏親見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無限風光以及後來的慘淡。

1998年,李彥宏在自己撰寫的《硅谷商戰》中分析總結到:“技術本身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纔是決勝千里的關鍵;要允許失敗;讓好主意有條件孵化;要容忍有創造性的混亂;要有福同享……”

這些典型的硅谷商戰經驗,後來被他得心應手地運用到了百度的創業中。

“在人生選擇道路上,我好像沒有很不順利的過程,只是面臨着一些選擇。”李彥宏說。從北大到布法羅到華爾街到硅谷,機遇來臨時,李彥宏不失時機地把握住了,這些多年的積累給他日後創建百度打下堅實的根基。

 歸國創業

“不要問現在加入商戰是否太晚,按照現在信息經濟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承擔不參戰的責任呢?”

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裏,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95年起,李彥宏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1999年,李彥宏認定環境成熟,到了該參戰的時候了,於是啓程回國。

不知是巧合,還是機緣。又是一個聖誕節,李彥宏乘飛機從太平洋的東海岸重新回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回到了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處———北京大學,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創業。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了創建百度公司。

接着,李彥宏開始回美國找錢,本不愛開車的他整天開車在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商中游說。最後他順利融到第一筆風險投資金120萬美金,比計劃的100萬美元還多。在百度成立的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萬美元。

對於百度爲何受風險資本青睞,李彥宏說:“投資者有一種信念,相信百度會越來越好。”事實上,在決定創業時,李彥宏在引擎技術方面,已可以排在全世界前三位。而李彥宏的執着、專注和專業又在業內有口皆碑。加之百度耕植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三點因素結合,百度自然對投資者充滿了無限誘惑。李彥宏說:“那個時候融資相對容易,但是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融不到資。我們選到的這些投資人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非常能夠看到長遠目標。”

如今,百度已走過5年的時光,其間不乏驚心動魄風雲變幻———激烈的董事會爭辯,合作伙伴徐勇的退出,商場無情的競爭等重重挑戰,都在不時地考驗和衝擊着李彥宏。但李彥宏一直保持淡定、從容,隨着資本不斷增加,技術的不斷成熟,百度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2002年百度搜索引擎技術真正成熟。2003年百度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百度品牌得到網民的廣泛認可。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

成功後的道路怎麼走?記者問。

“用技術改變生活,仍是我不變的信念。上市只是成功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李彥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