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熱門】清明節週記7篇

【熱門】清明節週記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週記了。你所見過的週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清明節週記7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風和日麗,陽光燦爛的早晨,爸爸駕着車,帶着全家人前去掃墓祭祖。

大約過了五分鐘,汽車到了墓地附近,大家紛紛下了車,拎出祭祖的物品,又走上了一段小石子路,一顆顆小石子兒在咱們的腳下“咯咯”作響,好像在歡迎着前來祭祖的遊子們。

我眺望着整個鄉間景緻,盡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金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和許多美麗的農作物與藍天、白雲組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看着看着,我都被這美景陶醉了!

走進墓地,裏面人來人往,煙霧瀰漫。咱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羣,來到我家的墓碑前。爺爺奶奶從塑料袋裏拿出紙錢和其他祭祖物品,我和爸爸媽媽也上前幫忙拆分,並分成了三堆。

一切準備就緒,全家人分別在三個祖宗的墓碑前祭拜、許願。墓碑後的小房子上又換上了新土,媽媽說:“這是清明的習俗,每年清明節,咱們來掃墓,都要換新土,是代表着咱們家後繼有人!”我不由得點了點頭。

爺爺在響亮的炮竹聲中點燃了三堆祭品。

掃墓結束了,咱們帶着深深的懷念,離開了先人的墓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節週記 篇2

我的家鄉不在西安,但是我可以講一講我在寒假時在姥姥家掃墓的事。

春節,我和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爲太姥爺掃墓。因爲那裏是黑龍江,所以太姥爺的墓上冰雪紛紛,我們打掃一番後開始掃墓。首先姥姥從包裏拿出一個袋子,袋子裏裝着兩個桔子,姥姥把桔子拿出來將桔子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袋子裏,又把袋子擺在墓前,表示給太姥爺吃。姥姥又從包裏拿出一瓶酒和兩個小酒杯,老爺又用酒把酒杯天面,把一杯酒放在墓前,另一杯酒給姥姥,姥姥對在天堂的太姥爺說一段話,說完後,把酒灑在地上,替全家人把那杯酒喝。

接下來,我、姥爺、爸爸、媽媽都爲太姥爺說一段話。我們又走出墓地,來到一個好大好大的一個爐子旁,爐子上刻着十二生肖的圖像。疑問太姥爺屬雞,所以我們在刻着雞的那個爐火中開始燒紙,我燒完紙後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燒紙?“”因爲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媽媽說。我回答一聲。

我愛你,慈祥的太姥爺;我愛你,天堂裏的太姥爺!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就是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今天是清明節,我跟隨爺爺和爸爸回臨潁老家上墳。來到墓地,爺爺首先把雞蛋糕、火腿腸、蘋果、糖果等供品和燒紙、冥錢擺放到祖宗的墳前;然後用鐵杴給祖宗的墳培上新土,還拿了幾張燒紙放在墳頭,用新土壓住;接着把鞭炮纏繞在墳上點燃,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田間;最後我們一起跪在墳前點燃燒紙和冥錢,磕頭祭祖,表達我們對已故先人的尊敬和懷念。

我家的墓地是一塊油菜地,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南面不遠處是一個不很大的桃園,正值桃花盛開,五顏六色,光彩奪目;到處是綠油油的麥田,長勢旺盛,豐收在望;老家農村建起了一幢幢五層的新樓房,新農村一派新氣象。

啊!我的老家農村變化真快,一年一個樣,越來越美好!可愛的家鄉啊,祝願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蓬蓬勃勃,興旺發達!

清明節週記 篇4

每年的四月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時,每個地方都會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在家鄉,每年清明節的頭幾天,人們都要忙着刻紙錢,買黃紙、香蠟。家族的族長要集合全族人開會,會上定好誰家買吃的,誰家買祭祀用的材料。定好後,大家各自行動。

一到大街上,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品會讓你眼花繚亂,處處可見香、蠟、紙錢、大串紙……清明節的那一天,一些年事較高的老爺爺、壯個兒的叔叔,帶上買來的大串兒紙,到親人墳上掛紙,掛紙就是把串兒紙栓在木棍上,將木棍插在自己親人的墳頭上,意爲給逝去的親人房頭上“掛花”。掛完花後要面對墓碑鞠躬磕頭,祈求平安得福,多添富貴。

在我的家鄉,逝去的人的墳墓大都立在林子裏。人們進了林子,找一個較寬敞的地方支鍋點火。一部分人開始侍弄飯菜,一部分人則在墳前燒香點蠟、擺放貢品。所有工作都做完後,就點放鞭炮,族人按輩分依次到原始祖先那兒磕頭祈福。

祈福完畢之後,便在家族墳地裏聚餐,這大概是與老祖先共餐的意思。用完飯後,由族長將剩餘的飯菜均勻地分給族裏每一戶人家,帶回家去,意爲族內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羣散開後,人們各自去親人墳前痛苦一場,訴說一些思念祈求佑護等等的話。

死去的人雖然都不在了,但活着的人卻把他們放置在心裏。每年的清明節,家鄉的人們都要把對逝去親人的那份記憶拿出來晾曬晾曬,表達的是親人之間那份血濃於水的感情。

清明節週記 篇5

立刻就就是清明瞭,總就應祭奠什麼,爲逝去的人致哀這就是最深刻的,但就是過往都就是一去不復返,該追憶的怎樣會僅僅只就是逝者呢。如果什麼東西曾深深的打動我們,當它失去時我們就是否會想到在這清明節時祭奠一下呢?或就是歲月,或就是經歷,或就是以前的單純,那些以前存在,此刻似乎已經消逝了的完美,就是不就是都會在這回憶過往的時刻浮此刻眼前呢。

清明,總就是伴着紛紛擾擾的細雨,透着春天的陰冷與寂寞,絲雨細如愁,多少人在這憂愁中徜徉留戀......傍晚天氣開始陰沉下來,些許的冷意更讓人有清明時節細雨斷腸的感覺,對歲月的感嘆,對過往的敬畏涌入心中。本不該這麼情緒化,多少事情要我們去忘掉自己的情緒,忘掉自己美麗憂傷的`小懷想,和最開始的堅持......但如果失去它們,也必將失去自我。一個人在歲月的洗滌下,在世俗的暈染中,就是多麼容易變成另外一副模樣。就在這清明節,向我們以前不願改變但又無能爲力的過往存一份敬畏吧。

清明節週記 篇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牀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乾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爲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爲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爲她支付鉅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爲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爲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着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藥,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着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着我哭了,她說:“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說: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爲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說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着村裏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麼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後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清明節週記 篇7

今天是清明節,天色有點灰濛濛,淒涼的雨從天而降,蒼天彷彿也在爲無數的先人抽泣着,淅淅瀝瀝的雨水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梧桐樹,泛黃的記憶又一次浮上心頭……

那是一個盛夏的午後,茂密的枝葉擋住熾熱的陽光。我挨着爺爺厚實的胸膛,搖着爺爺的蒲葵扇,百般無聊的聽着爺爺念念叨叨的講着大道理,可我總是左耳聽完,右耳就出去,爺爺每隔一段時間就問我有沒聽懂,我只好裝模作樣的支吾點頭。這時爺爺就會板起臉,然後教訓着我,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然後長大就會沒出息,又或者找不到工作之類的等等。我小聲嘀咕着,不以爲然,都什麼時代,那還會有那種“舊思想”,大道理跟我這個渺小的人有什麼關係!

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發覺,每一個我嗤之以鼻的道理都有着它的用處,有的甚至成爲我的人生座右銘。在我終於明白它的重要性,想要再次聆聽時,爺爺卻走遠……

雨越來越大,每一滴都狠狠打在我的心上,此刻心中竟五味交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