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端午週記

端午週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篇一:端午週記500字

據說從南北朝開始,民間就有糉子了,來自於老百姓祭奠大詩人屈原的傳說。

端午週記

糉子有很多種,有肉餡的、有豆沙餡的、有菜餡的、有紅棗餡的、有紅糖餡的、有綠豆餡的、有純白米糉。我的老家最有特色的糉子就是純白米糉,它的味道香香的,散發着糉葉的清香。糉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沾白糖吃。

糉子的形狀都是像三角形一樣,用糉葉把餡一層層裹起來,最後用棉繩或麻繩紮起來,糉子就做好了。這時就可以放到盛着水的鍋裏煮了,大約要煮兩個小時才能煮好呢。所以要有很好的耐心纔等得及。

最有意思的一家人一起吃糉子,邊吃邊聊天。吃的時候可以用筷子插上去吃,或者放在盤子裏用筷子夾着吃,也可以直接用手拿着糉葉吃。吃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人講講糉子的來歷,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我去了很多地方,也吃過那些地方的糉子,跟我老家的糉子的味道差不多,不過,有些糉子的味道不一樣,像肉餡和豆沙餡的糉子不一樣,肉餡的糉子肉太甜太膩了,我覺得太難吃了,味道怪怪的。豆沙餡的豆沙太淡了,不甜,我不喜歡這種味道。

  篇二:端午週記500字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糉子,那一個個糉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糉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糉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糉子終於煮好了,開鍋。

糉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糉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糉葉,把糉葉裏的糯米糰放到碗裏,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裏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糉子裏有糯米的飯香;糉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吃着,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裏放了五個糉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糉子竟那麼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糉子都代表着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爲長輩們包糉子。

  篇三:端午週記500字

快過端午節了,而端午節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就是賽龍舟、掛佩飾、掛艾草、吃糉子。所以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糉子吧!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民間有吃糉子的習慣,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主張抗擊秦國,但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屈原很痛心,農曆五月五日這天,他投汨羅江自殺。投江後,楚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食物。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糉子投到江裏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糉葉,都有着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糉子,多做成角形,作爲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北方的糉子,多是簡單白米,國內的糉子,以江南出產的最有名。嘉興糉子早在清代,食書記載嘉興糉子的種類有很多如:竹葉糉、艾香糉、薄荷糉、豆沙糉蓮子糉、松仁糉、火腿糉……在嘉興糉子中,五芳齋最爲著名。

糉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所以我很喜歡它。

  篇四:端午週記500字

今天是端午節,我去表妹家吃糉子。

一大早,我興高采烈地來到表妹家。進門第一句話就喊:“表妹,包好糉子了嗎?我拿了一大堆的零食跟你換!”因爲我知道,表妹最愛吃零食了,而我愛吃糉子。我本以爲表妹會狂奔出來搶我的零食吃。誰知道她會說:“哦,還差一點就包好了,你再等會,絕對好吃。”沒辦法,我只好坐在大廳裏邊看電視邊等。看累了,我揉了揉眼睛,看看鐘,怎麼回事?已經過了三個小時了,表妹怎麼還不包完呢?我等不及了,急忙跑去廚房。由於太匆忙,在路上跟表哥猛地一撞,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坐不起來了,過了一會,我好不容易爬起來,拍拍褲子上的泥沙,又飛奔向廚房。

表妹見我來了,手忙腳亂地從冰箱拿出五個包好的糉子,我捏了捏怎麼硬硬的,儘管糉子這樣硬,可我還是小心翼翼地打開糉子,糉子打開了,我傻了眼,裏面哪是什麼糉子呀,分明是橡皮,我又打開後四個。裏面分別是玩具汽車、紙船、橡皮鴨子和廢瓶子。我見了,氣得怒目圓睜,大聲喊道:“你這不像話的東西,看我怎麼收拾你!”說完,我拿起掃把追表妹打。表妹一邊逃一邊回頭笑嘻嘻地說:“誰叫你那麼愛吃糉子,被我騙了吧!”

我的表妹可真狡猾呀,我以後可要提防着點。

  篇五:端午週記500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聽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楚國的都城被秦國攻破,他身爲楚國的大夫,悲憤交加,投汨羅江自殺,老百姓爲了使他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往河裏投放用筍殼包住的米飯,後來發展成爲糉子。

早上媽媽剛煮好糉子,香味就撲鼻而來。開飯了,我看見糉子有四個角,從不同的側面看上去很像三角形,筍殼是嫰綠的,繩子的顏色能分辨類型,有豆沙糉、鮮肉糉、蛋黃糉等等。爸爸拿起一個繫着白繩子的糉子,解開繩子,剝開外層筍殼,再剝開裏層筍殼,就露出了一個棕色的小腦袋。爸爸把筍殼攤在桌上,把糉子放在筍殼上,一艘綠色的龍舟揚着棕色的帆出現在眼前。爸爸咬了一口“帆”,一條小豬肉和一個雞蛋黃出現了,不用說,這是蛋黃糉了。爸爸又拿起一個系綠繩子的糉子,這個糉子也是棕色的,可裏面全是肉,所以是鮮肉糉。

我的糉子上桌了,不用說也知道這是豆沙糉。媽媽幫我剝好筍殼,我看見了一隻白的發青的糉子。我不想把手弄得粘乎乎的,就用筷子挖開糉子的肚腸,裏面的豆沙像河水一樣躺在糯米鋪成的河牀上,還掀起一些小型波浪,卻又好像被紅色的東西凍住一樣。我用筷子夾起一塊糉肉,送到嘴巴里嚐了嚐,真甜。

我還嚐了一口鮮肉糉,覺得太鹹了,不好吃。所以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吃到甜甜的豆沙糉。不知道下次端午節,會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