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節儉自律的徵文範文(精選6篇)

節儉自律的徵文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很是熟悉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節儉自律的徵文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節儉自律的徵文範文(精選6篇)

節儉自律的徵文1

小時候常聽媽媽唱這樣一首歌:“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歌詞其實是讚美珍惜一寸布、一張紙、一枚螺絲釘的節儉精神。今天看到一則材料:一個從山村裏走出來的打工仔竟然成爲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仔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勤奮”、“節儉”乃是他獲勝的法寶,於是我對“勤”“儉”有了新的領悟。

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因爲他們懂得創業的艱辛。約翰尼?魯卡斯是一位淨資產數百萬美元的富翁,一次電視主持人問他:“您購買一套衣服最多花過多少錢?”誰都沒有猜出——399美元,包括給自己、妻子和三個兒子。這還是爲了他結婚25年婚宴才這樣“奢侈”的。比薩餅大王托馬斯發財後,不租用豪華辦公室,一直在他那廚房後面的小屋裏辦公,理由是“沒必要”。怪不得那個青年憑着飯桌上的儉樸,憑着“飯後帶走吃剩下的兩個包子”就能與外商簽下幾百萬的合同。那富有的外商正是被中國青年的節儉美德所吸引啊!

儉樸重要,勤奮與之相比,可能更重要。如果說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那麼我更肯定地說:“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俗話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正如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才能和成功也不會從天而降。“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辦成一事情?”譚嗣同的這句話已被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所驗證。無論是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發明炸藥的諾貝爾,還是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哪一個不是刻苦勤奮之人?所以我們的信條是:偉大的成績與不懈的努力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本來失敗是成功之母,單有母不能生子。成功之父爲誰?勤奮是成功之父。”願我們一同牢記!

大家一定聽過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

一個父親臨終前將一幅寫有“勤儉”二字的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按這兩個字去做。哪知兄弟倆鬧分家,竟將匾一鋸兩半,各分一字。一個“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碗”,一個“只儉不勤,坐吃山空餓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要想在學習、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功,勤奮和節儉,一個都不能少。讓我們以那句已經成爲箴言的老話來共勉:“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

節儉自律的徵文2

春節之前,我加入了我家的的大掃除活動,這當中遇到的一件事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節儉,永不落幕。

整理廚房時,我看到幾個裝有雜糧的小塑料袋,裏面的內容沒多少,有的甚至還不夠抓一把,爲了保持櫥櫃的美觀,我建議姥姥把它們扔掉。姥姥聽後,連連擺手,忙不迭的說“那可不行,那可不行”,我沒想到,一條小小的建議竟會讓姥姥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姥姥一臉嚴肅,認真地對我說“你忘了粒粒皆辛苦了嗎?孩子。”我不以爲然,“這不剩多少了,加起來都不夠吃一頓。”“吃麪條時,我們可以把雜糧和在白麪裏呀!”,姥姥和藹的看着我,耐心的說。我堅持着自己的意見,繼續找理由:“扔掉也不值多少錢的”。姥姥也不放棄她的意見,停下手中的活計,一副打算與我好好聊一下的樣子,“這與錢多少無關,一粥一飯,一絲一線,都來的不易,勤儉持家是中國人的家風……”在姥姥慢條斯理的話語中,我開始漸漸轉變之前的想法,明白節儉不是困難年代的專利,任何時候任何人都需要它。我接受姥姥的建議,把這些雜糧統一裝到一個盒子裏,既珍惜了糧食又讓櫃子整齊了。

這次經歷讓我想起了“房樑掛錢”的故事,說的是蘇東坡非常注意節儉,過日子精打細算,爲了不亂花一分錢,他把所有的俸祿拿出來,平均分成十二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分成三十小份,每天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日清晨取一份,作爲全天的開支,拿到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斟酌,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東坡將其存於竹筒裏,以備不時之需。他的節儉受到後人的推崇和敬仰。

古人是節儉的楷模,把目光轉回到我和我的同學們,父母傾其所有把最好的條件提供給我們,我們卻開始慢慢丟掉節儉的傳統了。中國有14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一年就能節約50億左右,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小學,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可見節儉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

節儉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節儉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節儉對於我們來說,永不落幕。

節儉自律的徵文3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前,當我聽到媽媽說要勤儉節約的時候,總覺得媽媽太老土,太沒有時代感。而那天,那個行乞老人卻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讓我明白了節儉的涵義。

記得那一次,媽媽給我30元叫我出去買醬油,並囑咐說:“剩下的錢你自己用來買東西吃吧!”我知道,這是媽媽給我的勞務費。由於還剩下十三元,我就決定買一份蓋澆飯。我到店裏對老闆說:“給我一份蓋澆飯,打包。”在路上,我實在受不了這飯香的誘惑,就打開飯吃了起來。沒想到只吃了幾口,我的胃就裝滿了。於是,一大盒飯就被我無情地放在垃圾桶旁邊,當然,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走了沒多遠,我想起來錢沒付,於是又火急火燎地跑回去。

突然,我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在吃我剩下的蓋澆飯。我驚訝地問:“您爲什麼要吃別人剩下的東西,不覺得髒嗎?”她沒有回答。我蹲下來看着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不由地想:真的有這麼好吃嗎?她好像知道我在想什麼,慢慢地擡起頭,回答我說:“這並不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是要學會節儉。我本來就是乞討,這樣一盒飯如果扔進垃圾桶太可惜了。我是一個乞丐,但是我也知道要節儉。我們每個人要在保證自己不浪費的情況下,去幫助他人節儉,而且中國有14億人口呢!如果每個人都浪費,那麼我們的‘家’將變成垃圾之城。”我似乎覺得她懂得很多,又繼續追問道:“如果那是不得已而爲之呢!”她鼓着圓圓的.嘴說:“那也沒有辦法,但也要控制浪費的數量,而且打着‘不得已而爲之’的旗號去四處浪費,這是不道德的。”

聽了她的話,對這位老人敬佩之餘,我彷彿也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啊,一個乞丐都能做到,我爲什麼不能做到?而且,我不僅要做到自己節儉,還要勸導他人不浪費。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城市都是美麗的,但如果我們讓浪費成爲習慣,那麼總有一天,我們的資源會匱乏,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想看到的。

想通了這點,我就與她打了招呼往回走。走了沒幾米,我又轉頭看了看她,只見她正用筷子認真地將每一粒飯往嘴裏送。就這麼一個瞬間,一個動作,幾句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節儉的重要。是啊,只有節儉,才能杜絕浪費。作爲中學生,我們是否更應該做到呢?

節儉自律的徵文4

我們家有兩隻“兔子”,一隻是我,一隻是我姥姥。我姥姥這隻“兔子”大我這隻兔子整整六十歲。

姥姥雖然已經七十一歲了,但頭髮依舊是那麼烏黑髮亮,中等身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時常流露出慈祥與和藹。一雙青筋暴突的手見證了她經歷的滄桑歲月

姥姥是勤勞的,慈祥的,和藹的,堅強的,勇敢的,在他老人家身上體現出很多的美德。當然啦,生活中的姥姥有時爲了節儉,曾經也過一些小小的插曲呢!

每次我們吃過飯後,姥姥都要把盤子裏的剩菜,哪怕是一小片細小的菜葉也都要將其加起來吃掉。更不會忘記把盤子端起來將菜湯“咕咚咕咚”地喝掉。接下來,他會一手拿着抹布,一手仔仔細細地撿拾被我們灑落在桌子上的米粒呀,麪包渣呀,饅頭渣呀……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姥姥坐在陽臺上,面前擺着針線盒,旁邊的凳子上還放着幾件我和媽媽早已不穿的舊秋衣,手上還拿着她的一件秋衣。只見姥姥一會兒拿我的秋衣與她的秋衣對比,一會兒又拿起媽媽的秋衣放到陽光下仔細地察看。我感到很好奇,於是便走上前問道:“姥姥,您這是幹嘛?”姥姥不慌不忙地說道:“我這衣服領子爛了,我給它換個衣服領子。”拿過姥姥的這件秋衣仔細一看,這件秋衣的兩個袖口的顏色與原來的顏色很不配套,兩個胳膊肘出也縫了兩個花補丁。

接着我便對姥姥說:“都這樣了,把這件秋衣扔掉吧,您老不是還有新的嗎?穿新的吧。姥姥聽後慌忙一把奪過秋衣,嘴裏嘟噥着:“這秋衣又不是爛得穿不成,補補照樣能穿嘛!而且這秋衣穿的時間越是長越是舒服呢!”說着,姥姥戴上老花鏡,拿出剪刀,先將媽媽那舊的秋衣領子剪下,再把剪下的領子套在姥姥自己的秋衣領子上,最後從針線盒裏拿出針線,仔仔細細,一針一線地把領子縫接好。姥姥這件花秋衣上又增添了黃色的領子,看一看紫色的秋衣與黃色的領子很是不協調。而姥姥卻是不以爲然,美滋滋地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笑嘻嘻地說:“這件秋衣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呀!你買也買不來啊!”

這就是我的姥姥,一位生活簡樸極其節儉的老人。

節儉自律的徵文5

節儉是一種美德,在生活中我遇到的最節儉的人是我的外婆。

外婆穿衣很節儉。無論是外婆自己買的衣服還是媽媽給外婆買的衣服,每一件她都要穿上好幾年。不是因爲穿破了或者穿着不合身了,外婆是不會換新的。一旦要換新的,外婆也不買貴的。就在上週五,媽媽帶外婆去買棉衣,外婆不是先看衣服樣式,而是先看價錢。一看價錢超過150元,她說啥都不買。媽媽看中了一件198元的棉衣讓外婆試一試,外婆說:“太貴了,便宜的也能穿。”結果,外婆讓媽媽給她買了一件99元的特價處理棉衣。

最讓我佩服的是,外婆在每年冬季農閒時,把不能穿的棉衣用她的巧手改做成一雙雙布棉靴、棉拖鞋。我們全家和舅舅、小姨家每個人都穿過外婆做的棉靴和棉拖鞋。這樣的棉靴和拖鞋雖然沒有市面上賣的好看,但是穿着十分暖和、舒適。

外婆從不浪費一粒糧食、一片菜葉。每次去看外婆我都發現外婆在做飯時有一個習慣,她把削掉的土豆皮、紅薯皮和剝掉的老菜葉放在一個盆裏。等大家都吃完飯了,她把這些皮呀,菜葉的再放在一個鍋裏煮一煮讓黑子、花花(外婆家的兩條狗)吃。外婆說,黑子和花花不僅每天幫她看家,每年核桃快要成熟時它們還要到核桃園看核桃,它們的功勞大着呢,所以得照顧好它們。別看黑子和花花吃的沒有別人家的寵物狗吃的好,它們可健康了。一個個身上的毛油光發亮,胖乎乎的。媽媽開玩笑說,營養學上講的,很多糧食、蔬菜、水果的主要營養在皮上,黑子和花花吃的是最好的,所以它們最健康。

外婆在自己的生活中很節儉,對孩子們卻很大方。外婆是農民,一年四季在農田裏勞作的時間很多,她種的莊稼和蔬菜總是大豐收。每到收成時,外婆都要把她的糧食分給孩子們一些。我們家吃的麪粉、花生、核桃和各種蔬菜大都是外婆送的。她對媽媽說:“我種的莊稼和蔬菜,無公害、綠色環保,你們放心吃,別去超市買了,省點錢供孩子上學了吧。”

外婆的節儉使她每年都有將近一萬元的收入,可是她從不亂花錢,她把這些錢拿出來支助買房的小姨、買車的舅舅、上大學的姐姐。這就是我可愛、可親、可敬、節儉又大方的外婆。祝願外婆健康、幸福、長壽!

節儉自律的徵文6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因爲富足,我們有權享受奢侈生活,但我們無權廢棄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否則,是一種罪過。能變廢爲寶、節支創收、挖潛資源是智者所爲;鋪張浪費、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奢侈乃愚人之舉。

節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可觀而必要的儲蓄。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我們國家,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4億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噸糧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就可以節約5億多元人民幣;每人節約一滴水,14億人就可節約126噸。我們不僅是一個大國,有這樣一組數據足以表明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我們有着3000多萬失學兒童,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1100多萬低保對象和上億流動民工,儘管我國大部分人算得上豐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浪費點點滴滴,因爲還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何不讓此舉成爲一種習慣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來雖小,卻體現着一份摯誠的責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內在品格。我國14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費一點兒,長期如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節儉當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對於國家大有利弊,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諸葛孔明“以儉養德”傳爲佳話;清代徐榮說:“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節儉使人安樂幸福,奢侈使人沒有退路。貧窮需要節儉,富裕不忘節儉,“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纔是適宜消費之道。節儉是興家立業之本,不僅有其經濟意義,更有其道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