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閱讀經典是提高中學生閱讀素養的必由之路,是培養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極佳方式,也是開發中學語文課程文化資源的重要路徑之一。關於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篇一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裏,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着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爲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令吾子以鄰國爲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爲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爲是、以鄰國爲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啓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篇二

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歌德

關雲長的俠肝義膽、魯濱遜的矢志不移、冉阿讓的靈魂救瀆……。

一部部名著經典塑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形象。名著是熠熠生輝,光芒璀璨的明珠;名著是扣人心絃,境界高遠的天籟之音;名著是永恆不衰,薪火相傳的歲月經典。不一樣的名著,又不一樣的感受。名著不僅能給我們升學考試帶來幫助,更能拓展我們認識知識的視野,滋潤我們的心靈,給我們平靜、坦蕩的心懷,給我們追求真理戰勝困難的勇氣,給我們熱愛生命,擁抱生活的熱情。

他們是一羣因爲心靈而偉大的人,在他們的行述裏,生命從沒像處於患難時那麼偉大、豐滿和幸福。

名著《名人傳》中有這樣一段敘述:“他是世界着名的音樂家,卻生就一副運動家的骨骼,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那張晚年變得病態、有些發黃的寬大臉孔,年輕時卻是健康的土紅色,隆起的額角寬闊無比。異常濃密的頭髮烏黑髮亮,好像永遠也不會屈於梳理,顯得凌亂逆立,如同美杜莎頭上的亂蛇。“———這就是英國旅行家羅素眼中的貝多芬。貝多芬,這個光輝的名字,被世人稱爲”樂聖“的偉大音樂家。只要一提起他,人們聯想到的,不只是他那美妙動人的音樂作品,更是他那作爲一位永遠不向命運屈服的鬥士形象。

童年時代的艱苦生活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讓他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童年時,父親常常使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音樂;少年時,他就得爲生計發愁,還要精打細算掙取每日的飯資;十一歲貝多芬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時他已經是大風琴手了。當貝多芬二十五歲時,他已經被病魔所折磨了。貝多芬在困難甚至災難中沒有低下頭來,而是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正是他的不屈、堅韌,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使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走上音樂的巔峯。這對我們人生也是一種啓示。

貝多芬曾經說過:“我生來就是爲人類釀造瓊漿玉液的酒神。是我賜予了人們精神上的熱忱和狂熱。”

貝多芬將思想凌駕於世界之上,無視皇族權貴,也不拘於世俗禮法,他內心的純潔和善良註定他的行爲與皇權格格不入。他製造出的音樂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爲他無名利傾向,更無向任何人討好之心態,他自由地、隨心所欲地馳騁於唯有音樂的天地。這就是貝多芬。

貝多芬的經歷告訴我們太多太多。當我們遇到挫折困難時,是不是像貝多芬一樣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呢?《名人傳》給了我太多太多;名著給了我們太多太多!

名著就是這樣,當你苦惱的時候,他是閃亮的燈火,照亮人生的方向。

名著的魅力等着我們去探索。讓我們品味書香,誦讀經典,感受名著的魅力吧!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徵文篇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裏,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啓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爲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爲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