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關於大學愛情的演講稿

關於大學愛情的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大學愛情的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大學愛情的演講稿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中寫到:青年男子哪個不善鍾情?妙齡女子哪個不善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可以說,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然而,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在談到愛情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愛情猶如佛家的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是錯。”的確,對愛情進行解剖,把活生生、充滿浪漫遐想的愛情搞得乾巴巴,也許會大煞風景,但當我們看到有些大學生因爲愛情而任歲月在花前月下蹉跎時,大學生的愛情觀就不能不成爲我們審視和研究的對象了。

一、愛情的實質

愛情與人類的歷史一樣長,關於愛情有種種說法,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則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神話來解釋人類特有的愛情現象:在遠古時代,男女兩性合爲一體,圓如車輪,有四手、四腳、一頭和兩面。走起路來,四手四足就向四面張開,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在地面滾動,快如旋風。這種變身的人力大無比,禽獸見了都要躲避。他們在地球上稱霸,還想與萬神之神宙斯一決高低。宙斯得知後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好主意:將他們一分爲二,男女分立,各成一體。分身後才智體力大爲削減的男女兩性終日想接肢合體,重溫舊夢。“每一半都急切地撲向另一半,強烈地希望融合爲一體”,這種慾念即謂“愛情”。今天,我們所說的愛情,不僅僅是“強烈地希望融合爲一體”這種本能的衝動,更重要的是指一對男女之間互相傾慕,渴望成爲終生伴侶的強烈、持久、專一的感情。它具有以下特點:

(一)互愛性。北宋文學家蘇軾在《琴詩》中寫到“: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首詩是說只有主客體相結合,才能成爲藝術。同理,愛情也是由兩顆心靈彈撥出來的和絃。在戀愛的過程中,雙方始終處於平等自由的地位,真正的愛情是不可強求的,只能以雙方的互愛爲前提,單方面的愛,不論是輕綿的眼淚,還是死纏爛打,都不是真正的愛情。

(二)純潔性。戀愛中,不應該有其他外來因素或一些附加條件的干擾,愛情就是愛人,如果以金錢、門第、權勢作爲產生愛情的依據,就是玷污愛情的純潔,把神聖高尚的情感庸俗化了。

(三)無私性。美國心理學家埃利希?弗洛姆在他的《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愛是主動地給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所以說,愛一個人,就意味着爲他的幸福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只有無私的'奉獻,才能使愛情更加聖潔和純真。

(四)專一性。愛情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包含着特有的情感和義務,只能存在於兩個人之間。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形象地說過:愛情之酒甜而苦,兩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隨便喝要中毒。所以,男女一旦相愛,就會要求相互忠貞,三角戀愛、多角戀愛都是對愛情的一種褻瀆。

(五)持久性。愛情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而是一種持久的感情。愛情的持久性表現在愛情的不斷深化、充實和提高上,恰如莎士比亞所說:真正的愛,非環境所能改變;真正的愛,非時間所能磨滅;真正的愛,給我們帶來歡樂和幸福。

二、哲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愛情

正是基於對愛情真諦的正確理解,所以,大學生的愛情大多是兩情相悅、志趣相投的真愛,但在哲學視角下,大學生的愛情,將呈現出多元的立體圖像。

(一)“持久戰與速決戰”之說——戀愛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

在這個講求速度的年代,感情的建立與結束也變得“快閃”起來。一些大學生對於傳統的、細水長流式的持久戰已缺乏足夠的耐心,開始選擇“閃戀”。“閃戀”是指兩個人認識後迅速建立起親密的戀愛關係,這個速度,甚至快到只有幾天。疾如閃電般的戀愛,雖然滿足了他們對感情的即時需求,卻也可能帶來新的困惑。由於彼此瞭解較少,缺少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感情的溫度升得急降得也快,可謂“愛也匆匆,踹也匆匆”,最終只落得“無可奈何戀人去,勞燕分飛泣無聲”。其實,從交往到戀愛,是需要一個較長過程的。

1、愛情要求生理、心理的共同成熟。戀愛中,人們會有意無意地把優點展示給對方,而把陰暗的東西隱藏起來,而“暈輪效應”也會讓我們掩蓋缺點,美化缺點,甚至把缺點當作優點,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其結果就是無法認識真實的、完整的對方。因此,這種快餐式的“閃戀”過早地夭折也就不足爲奇了。

2、愛情需要一個磨合過程。與戀人確立親密關係,需要一個磨合過程,但很多人害怕這種磨合,怕磨合期的漫長,也怕“磨而不合”,甚至“磨”出問題,所以他們希望快速而簡單、不費力氣地獲得。其實這只是情感需求中的低層次滿足,是愛情實用主義的做法。所以,要想獲得美好的愛情,就要準備“打持久戰”。

(二)“天長地久與曾經擁有”之說——戀愛中的過程與結果

今天,在一些大學生眼裏,追求天長地久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有人說大學生的愛情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體驗時代,即在經過了以婚姻爲目的的計劃愛情時代、從相戀到分手的程序愛情時代之後,現在已經進入行動至上的體驗時代。把“曾經擁有”作爲一種目標,把戀愛只作爲一種經歷、一種經驗的積累,甚至總結出了情場上的36計,戀愛已經變成了“練愛”。這種體驗式的愛情其戀愛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1、戀愛僅僅是一種需要。自從步入大學校門之日起,高

考帶來的沉重負荷便被扔到了九霄雲外,爲了過把癮,爲了答案補充一次體驗,當然要談戀愛。有人說:大學歲月,不戀白不戀。爲了積累經驗,常常採取“打一槍換個地方”的戰術,用他們的說法是“:中華兒女千千萬,這個不行咱再換。”

2、爲了填充生活的寂寞。“牀前明月光,人影一雙雙,惟我獨徘徊,心裏憋得慌。”於是他們總結出了愛情第一定律,即“空虛+空虛=不空虛”。有人說“:愛情,我可沒感覺到,我們之間不過是組成互助組,好一塊打發無聊的時光罷了。”不難看出,對於這些同學而言,戀愛只是一種暫時的情感填空而已。

3、隨大流兒。校園戀愛極富感染性,有的班級一段時間沒有人談,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有一幫談的,有的寢室無人問愛,有的寢室全在愛中,如果有人還沒開竅,緊接着衆人拾柴,不過幾天,就會被徹底“點化”。

4、爲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如果一個學生有很多異性追求者,說明他(她)有實力,有魅力,兩個字——走俏,於是有些學生爲了證明自己不是滯銷品,紛紛加入到戀愛的大軍中。殊不知,當戀愛動機不再純粹時,愛情也就變得面目全非了。

(三)“西瓜與芝麻”之說——戀愛中的主次矛盾

愛情與學業、友誼並存,只是大學生的一種理想。事實是,很多人一旦陷入熱戀,便是“我的眼裏只有你”。由於主次不分,給大學生帶來很多問題。

1、影響學業。有人說,愛情是門選修課,愛情作爲一門選修課,還沒有聽說哪個學生因爲沒修而丟了學分的,倒是那些因爲修得太投入導致荒廢學業的學生比比皆是。試想,整日卿卿我我,耳鬢廝磨,學習也就只有靠邊站的份了。

2、影響友情。大學生們都渴望愛情與友誼雙豐收,然而環顧校園中的對對情侶,哪個不是白天“爲伊消得人憔悴”,晚飯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夜裏“幾回夢裏記紅顏”。兩個人關係親密得針扎不透,水潑不進,哪裏還容得下朋友?

3、物質投入。大學生的戀愛,與社會青年的戀愛一樣,是需要成本投入的。這些成本的投入,除了非物質因素外,就是物質因素。非物質因素包括時間、精力、感情、自由,而物質因素的投入則是各種開銷,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學生不得不節衣縮食,日子過得自然是捉襟見肘了。有的學生爲此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應該說,大學生處於頗具進化性與變化性的階段,存在着太多的未定因素,如果這時便草率地踏上愛情路,留下的恐怕只能像歌裏唱的那樣“你的臉有幾分憔悴,你的眼有殘留的淚,你的脣美麗中有疲憊”了。

鑑於此,大學生們不妨待到心理髮展相對成熟時、社會閱歷相對豐富時、經濟相對獨立時,再去扣開另一半的心扉,盡情享受愛情的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