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中秋演講稿精選

中秋演講稿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導語: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中秋演講稿精選

  【一】中秋演講稿

晚上好!歡迎大家出席我們的中秋聯歡晚會:在華人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是歡慶豐收的節日,也是閤家團聚、把酒邀月的喜慶之時,更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將中秋月夜點綴得浪漫迷人。每年此時,總商會都會舉辦五彩繽紛的活動,歡度中秋佳節,不僅是加強會員和朋友們之間家庭的融合及生意的交流,我們也承此機會,讓大家加深對悠久的中華文化的瞭解,並使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的同胞相互交流,增進認識,進一步加強種族河蟹與社會凝聚力。

慶祝象中秋這樣的華人傳統節日已成爲我們的常年活動,當然這只是總商會爲保存和發揚中華文化所開展的許許多多活動之一。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總商會將負起更重大的使命,更加註重自身新的定位,並實現新的發展,以幫助新加坡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更好地瞭解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當前的發展狀況,在同中國的經貿往來及開發中國市場方面增加競爭優勢。

多年來,我們一直積極支持“講華語運動”,並一如既往地組織或贊助與中華文化及華語有關的各項活動。我們將繼續開展這些活動,同時也開發一些創新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文化活動,比如主辦一系列“中國古典名著給現代企業管理的啓示”方面的講座,將中華文化知識與經商緊密結合起來。

此外,我們的附屬機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企業管理學院開辦商業華語課程已有多年。這些課程廣受歡迎,現在,一些放眼中國市場的本地非華族專業人士也開始青睞商業華語課程了。我們將進一步增加與辦好這些課程,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

總商會也曾投入大量的經費和精力,幫助新加坡人瞭解中國的歷史及其對東南亞的影響。本會充分認識到晚晴園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意義,對其進行了修復和擴建,重新命名爲“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並於去年底重新向公衆開放。這座見證了孫中山南洋革命活動足跡的建築,現在已成爲一座普及國民教育的紀念館,使到訪者對中國的歷史及近代發展有基本的瞭解。

今晚,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林雙吉政務部長參加我們的中秋聯歡晚會。我謹代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向您及您的家人致以真誠的祝福,並祝各位嘉賓中秋愉快,身體健康,家庭美滿,閤家幸福。

謝謝!

  【二】中秋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中秋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爲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爲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悅,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