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煩惱與幸福》演講稿

《煩惱與幸福》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幾天前,幾位以前單位的老同事在一起聚會。談着談着,有位同事說,以前工作時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心事,現在退休了也總是遇到煩惱。他認爲,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是糾纏在自己心裏。我想這不光是這位老同事的看法,也是大多數人對幸福與煩惱的理解。學校裏成績差的學生以爲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社會上貧窮的人以爲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銷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與幸福》演講稿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我看,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一類像是登山,他們以爲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於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卻發現,永遠登不到頂,最終看不到頭。他們並不知道,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也沒有頭。

另一類人也像是登山,但他們並不刻意要登到哪裏。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鬆中,得到某種自足。儘管得不到大愉悅,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於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有的人本來幸福着,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卻看起來顯得很幸福。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爲,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爲什麼煩惱的都有。爲權,爲錢,爲名,爲利等,人人行色匆匆,背上揹着這個沉重的布囊,裝得越多,牽累得也就越多。

我年輕時因愛好寫作與樂器演奏,曾幻想去文化部門或藝術團體工作,覺得只有到這樣的部門與團體,才能體現自已的價值,也才能認爲其職業生涯是幸福的。由於家庭出身的影響,完全不能實現這一夙願。我沒有因此夙願不變成事實而煩惱,因爲我認爲幸福是一種自我愉悅與自足的心態。在漫長歲月中,我看到報刋上登載自己的文章,自已爲歌唱愛好者操琴伴奏。這些,成了我的精神需要和擁有,也讓我欣賞了自己。幸福固然包括物質享受,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寄託。這樣一想,煩惱如空中隨風飄落的片葉,風吹過,也就遠了。

幸福在哪裏?正如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的那樣:“幸福不在於佔有畜羣,也不在於佔有黃金,它的居處在我們的靈魂之中”。但在喧囂的現實生活中,財富多寡通常被一些人認爲是衡量幸福的主要標準。當不少人所期待的幸福生活到來時,卻找不到曾經嚮往的幸福。有媒體報道說,經濟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幸福指數不高。因爲不能細心感悟,可以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錢是福,有知識是福;健康是福,自由是福;得到是福,活着是福,該失去的失去也是福。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作家卞之琳《斷章》詩中所寫的那樣:一個人總是在仰望和羨慕着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