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道德,指衡量行爲正當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的總和。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與道德同行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一)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誠信是道德的一個體現。富蘭克林說:誠實和勉勵應該成爲你永久的伴侶。黃金有價,誠信無價!《狼來了》這個簡單的故事,曾在我們幼小的心靈烙下了誠信的印記,讓我們明白了誠信的重要。我們作爲當代大學生,與舍友、同學、老師、朋友交往的一個前提就是誠信。相信沒有哪個人願意與一個滿口謊話的人來往,也沒有那個人想活在爾虞我詐的環境裏。只有大家都誠信相待,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美滿的校園氛圍!

節約是道德的另一個體現。我們生活中很多的細節都與節約相關!作爲當代大學生,節約糧食、水電之類的都做到了嗎?一首《鋤禾》大部分人都能諳熟於心,學校食堂裏也貼這些名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傾倒剩飯剩菜的同學卻不在少數,如果每個同學都按需點餐,還會有那麼多剩飯剩菜嗎?這些節約出來的糧食或許就間接的幫助了那些處於飢餓當中的人。還有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吧!

現在不道德的事情時有發生。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損壞公物等等。作爲大學生的我們,首先要加強自我修養,嚴於律己不道德的行爲堅決不做;其次當我們看到不道德行爲時,勇敢站出來,或許我們離道德社會有更近了一步。

道德,讓我們與你同行!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二)

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上課認真聽講,自習時安靜地看書,課後認真完成作業,這都已經成爲習慣,這都非常好。但是,也許你還忽略了一種習慣——道德。

什麼是道德?其實道德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要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中國自古以德育人,以德爲美,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到底,道德也是一種習慣。

舉個例子,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菁菁校園中,常常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像:雪白的牆壁上被鞋印沾污,洗手間裏的水龍頭“不辭勞苦”的滴着水,投不中的垃圾被棄於桶外,耳旁時不時飄過幾句不太入耳的口頭禪……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爲,我們要給予批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着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做的有很多很多。比如:給老人讓座、隨手撿一張紙屑、愛護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幾句不文明的話、多一點文明禮貌、拭去那些輕蔑與浮燥、獻一份誠信與愛心,等等。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並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道德的培養只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它也成爲一種習慣,同學們就都能成爲道德高尚的人。

同學們,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只有你們將我們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纔有希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三)

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是一個我親眼所見的事情。

從前我在地鐵上常常遇見提着破舊錢袋的人向周圍的人索要施捨,那天正當地鐵又躥入一個黑洞時,一個老人坐在髒呼呼的地上,一隻手撐着地向前劃,另一隻手卻伸向了每一個人的眼皮下。他只有一條腿,另一條腿已經只剩下一手掌寬,長長的褲腿在殘腿處打了一個大結,顯的很明顯,也很刺眼。他的臉黑黃,但黃色還是佔了主體,臉上佈滿了深深的皺紋,枯裂着,似乎一觸就會流血。面對這樣一個老人,那些被所要的人,有的裝做沒看見,有的故意和同伴講話,有的眼裏充滿了憐憫,有的佈滿了驚奇。地鐵漸漸滑出了黑洞,光明射入了車廂,老人的那隻手也漸漸離我而近,當他即將要將那隻又黑又髒又醜陋的手伸到我眼皮下時,我忽的閉上了眼,不由自主的閉上了眼,我是多麼害怕那隻手,就如在午夜遇見一具死屍一般,但我卻又實在說不清對老人的感覺,似可悲又恐懼卻又實在想幫幫他。我很驚慌的睜開眼,見老人已將身子挪到另一處,我不曉得當我閉上眼時,那隻手是麻木的懸在空中,還是像斷了的弦一樣彈落在地上或是驚恐的縮了回去,老人又將那隻手伸到一箇中年人眼皮下“可憐可憐吧!”他幾乎是呻吟的說出這句話,很微弱,像是一個人臨死前的語氣,可是他的眼裏還是充滿一種期待一種渴望。中年人從身上摸出一角錢丟在了老人的懷裏,可錢幣卻又不偏不斜的落在了老人的大腿根下,老人立刻將雙手放在背後的地方,身子吃力的向後挪,然後從腿下摸出那一角錢,緊緊的握在手裏,彷彿只要一鬆手,那錢就會永遠的消失。老人彎下已經很彎的腰,這時我纔看到他的腦後已全是白髮,然而不是銀白,是暗淡的白,是蒼白。老人又向中年人一字一句吞吐着“謝謝好心人,謝謝”依舊那麼輕微,如果地鐵的雜音再大一點,我一定聽不見。

地鐵停了,門開了,又關上了,又漸漸離開車站,躥入一張黑糊糊的口中,隆隆的做着響。老人繼續用手划着向前挪,一點一點挪,帶着地上的塵土一起走了,遠去了,然後消失了,可能是因爲上車的人多了,在茫茫人海中,一個殘了一條腿的人也不再引人注目,也並不起眼,也顯得格外渺小,似乎任人一踏而過,就像處理一隻小小的螞蟻一樣。

地鐵終於跳出了黑糊糊的大口,停在了一排廣告旁邊,我透過明亮的窗戶看到一則獻血的廣告,於是我便又想起剛纔那位老人,也許真正想幫他的人給他一點點他所想要的,獻出一點點“血”,那麼他的病一定會有所好轉,可是這麼多人卻似乎無能爲力,不是嫌棄他,就是害怕他,要不就只是出於一種單純的可憐與同情,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他。我總認爲,老人的存活對於生命本身還是一種延續,可是對於生命的意志已經毫無價值了。他竟對着一箇中年人把腰彎的那麼厲害,我不想同情他,也不想可憐他,因爲他已讓我有所恐懼,但我卻又發出心底的想幫幫他,起碼可以讓他過的溫暖一點,讓他活的有尊嚴,這不是給他多少錢可以解決的!

現在有那麼多殘疾人工廠、社團,我們可以送他們去那裏,讓他們學到,品到人生的美,而不是丟給他們一角錢做爲這世界上最骯髒的施捨。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有這樣的心願,可以試着做一做,讓他們的臉色變得像你們一樣紅潤,讓他們的聲音變得像你們一樣有力,讓他們坐在地鐵軟軟的椅子上,而不是地上,讓這些殘疾人過上並不殘疾的生活,讓他們像《千手觀音》中的演員們一樣,當展現在我們眼前時,不再是可怕,而是美麗!!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四)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當大地迎來冬季時,重擡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我認爲,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禮貌、說話和氣、待人熱情、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等道德行爲和倫理規範,會令人滿意並受到讚揚。但有少數大學生連起碼的社會公德都沒有。

  一、表現在倫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

比如,在校內反映在:教室垃圾視而不見、牆上腳印無故出現、桌上塗寫、圖書撕頁、購飯插隊、水電浪費等缺乏文明的傾向;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爲:乘車無序、待人無禮、隨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會公德的缺失行爲。也有的大學生明哲保身,面對他人不文明的行爲往往不聞不問、熟視無睹、甚至見怪不怪。

  二、表現在法紀規範方面的意識不夠。

譬如大學生劉海洋公園硫酸潑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會轟動和高校反思。

  三、在道德信仰上。

一些大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人生信條,爲謀求金錢和私利不擇手段,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甚至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四、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較低,不能正視人生矛盾,無力排除人生困境。

自殺和傷人事件並不罕見,缺乏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學術界對道德內涵的認識是紛繁多樣的。有的試圖從歷史發生學意義上對道德概念加以解釋,認爲道德是主觀的、在每個人心裏內在地發生的,只能爲他自己通過反省覺察的道德心理現象;客觀的、可爲他人從外部觀察到的,個體或羣體的道德行爲現象以及作爲一種精神的客觀凝結物的,以誡律、警句、格言、或理論、學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道德知識現象。有的認爲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爲規範。有的學者則把道德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引導受教育者自覺養成環保意識、思想覺悟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爲習慣。

  與道德同行演講稿(五)

世上有這麼一種東西,它能照亮你前行的路,它能敲出你希望的火,它能引你走向燦爛輝煌,它能讓你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它是無形的,卻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無聲的,卻鳴響神奇如春雷一般的迴音。它是什麼,這麼偉大。它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巨大財富——道德。

悠悠華夏,百家爭鳴,道德爲首。孔融4歲讓梨便懂得謙禮之道;岳母刺字,岳飛精忠報國,彰顯忠孝禮義;劉備——無以惡小而爲之,無以善小而不爲。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雷鋒甘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有人會說了,你說的那些都是名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不然,只要你用心去做,從我做起,就會發現道德其實很簡單,就在我們身邊。它是文明、是誠信、是責任、是愛心、是感恩、是奉獻。這些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着良好的道德。

他們是把十萬元鉅款歸還失主,拾金不昧的出租司機張志靜;是用愛的火把照亮了貴州邊遠山村未來的支教大學生徐本禹;是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被評爲20XX感動中國的百歲仁醫,——胡佩蘭,她老人家的頒獎詞是這樣說的: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這停頓一下)還有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坐的中學生,公園裏義務拾垃圾的老人,揹着癱瘓父親上學的兒子,侍奉植物人公公的兒媳。等等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道德風尚、傳統美德。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然而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就拿環衛工人來說,被打事件屢見不鮮,10月19日一環衛女工在制止車窗拋物陋習時,被一坐在寶馬轎車裏的男子連扇兩耳光。環衛女工面部紅腫並向警方報案。隨後武漢城管委向這名女工頒發了1000元“委屈獎”。是啊,錢可以買來委屈,可是錢能買來環衛工人的自尊嗎?坐在寶馬車裏的司機呀,醒醒吧!你的良心在哪裏,(這可以用力拍一下桌子,表示憤恨)你的道德又在哪裏?那些平日裏有漏習的人們啊,改改吧!養成文明的行爲習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哪麼人與人之間就會很融洽的相處,也不會發生衝突,那麼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和平、更美麗。

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人,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纔能有正確的道德選擇,良好的道德修養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讓我們做道德的使者——喚醒道德自覺,傳播道德能量,洗禮心靈,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