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初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大綱

初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導語:自從工作以來,很少靜下心來去讀一遍文章或一本好書。這次看完書的老師們有什麼感受呢?以下是“教師讀書心得”,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初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

  初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1

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好多人都覺得現在當老師太難了,常常內心茫然,手足無措。因此,我在圖書館看到《今天怎樣做教師》這本書時,如獲至寶,認真捧讀,自感獲益非淺。

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個德育教育者,又想當好一個學科老師。可是這樣的兩手抓,似乎在實踐當中沒有收到我想象的結果,往往顧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認爲我是負責任又盡心盡力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我都給予平等的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愛漸漸的變了:對於好學生聽話的學生,我是打從心裏喜歡他們;而對於那些老是犯錯誤而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有點消極的情緒,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師德,是不是不配當一個老師?有一段時間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狀態,也影響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老師通過這些案例指導了我今天怎麼去應對這種困惑。李老師說“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者,然後纔是一個學科老師”。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說對於一個說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裏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纔是人性的師愛!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標榜素質教育,但是到現在爲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裏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爲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爲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李老師指導了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作爲一名老師,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找到平衡點,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個優秀的教師!

  初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2

暑假,我讀的書是《在與衆不同的教室裏》。下面是我讀此書的心得體會的相關演講:

此書介紹了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工作,並且,每位名師都有各自的風格,8位名師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他們有用不完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爲他們各自的教育教學工作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這8位名師中,讓我感受最深的當數號稱“美國最好的老師”萊福。艾斯奎斯。

當一名教師傾其精力、美德與創造力時,他能爲學生做什麼?如果知道美國傳奇教師萊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國衆多的名師中,很難有人如萊福。艾斯奎斯一般給人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聽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人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的名師。

他每天工作12小時,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外,他還主動教學生高等數學,讓學生閱讀原版文學名著,給學生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甚至在課間教學生彈吉他、打籃球和棒球!他總是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行政老師,他們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時工作時段的,8小時之外,他們同樣做着學校裏的千頭萬緒的事情。寒暑假和雙休日對老師們來說是最好的休息時間,可是對他們來說,卻是最好的幹工作的時間。我在暑假,經常來學校鍛鍊身體,看到學校行政和部分老師,幾乎是天天來校工作,尤其是我們的陳校長,在暑假裏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幹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來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強付出,同書裏的美國名師萊福。艾斯奎斯是一樣的!學校行政這麼超付出的工作電影,他們不分時間的默默付出,是爲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爲了保證開學後教師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爲了學生在新學期裏能更好地學習與成長。他們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好榜樣,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強的'付出,有這種爭分奪秒的時間觀,我們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績來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說的“成功無捷徑”、“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艾斯奎斯曾經“頭髮着火還在教”!在一堂化學課上,一個學生點不着酒精燈,其它同學都要求進行下一步實驗,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親自幫她點,但無意中把自己的頭髮給點燃了,要不是孩子們叫了起來,艾斯奎斯還不知道。他說,“雖然這樣很可笑,但我真的認爲,作爲一名教師,我的大方向是對的——孩子們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須忽略。”這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做教師的意義,教師要真正熱愛你的學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爲學生服務,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而不是走過場,假惺惺地說要幫學生,心裏卻不太情願。我們只有源自內心地幫助學生,努力達到象艾斯奎斯這樣的境界,這樣,我們將會是真正全心全意地爲學生服務的,也會成爲一名極其優秀的、學生都喜愛的好老師。

艾斯奎斯說:“在小學階段,對兒童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各年級的教師”,因爲他們在小學階段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甚至超過了家長。所以,爲了兒童最好地成長,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起着最好的、最關鍵的作用。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同時要加強職業操守,全身心地工作,發揮各自的崗位作用,爲教育事業多多奉獻出自身力量。

  初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3

假期是一個自我增值的時間,而讀書是自我增值最簡單的方式。放假前我在網上訂購了基本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爭取在假期中再爲自己充充電,看看人家是怎樣教學的。

這幾天,我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一書中的鉛幾個部分:老師的自白、最佳師表、最差師表和恰當的交流。在這幾個部分中我瞭解了一些年輕教師對教師這個工作崗位的看法以及對學生的看法,在他們的看法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都是一些處理不當地方的影子。我瞭解到了最佳師表是什麼樣子的,最差師表又是什麼樣子的。這幾個部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應該如何與學生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爲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是攻擊孩子的品行。舉個書中的例子:一個孩子忘了把書還給圖書館。就事論事老師說道:“你借的書已經過期了了,應該還到圖書館去。”攻擊孩子品行的老師卻說:“你太不負責任了!你總是拖拖拉拉而且健忘。你爲什麼不把書還到圖書館去?”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怎麼樣的?也許看到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會很生氣,進而會像攻擊孩子品行的老師那樣說,結果可能學生立刻把書還回去了,但是心裏很怨恨老師,導致學生還會出現類似的錯誤。而就事論事老師針對這一事情讓學生意識到事情的根本所在,讓學生自己主動還書還感謝老師的理解,不但解決了問題還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所以作爲老師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要遵循就事論事的基本原則。

作爲老師,生氣也應該有藝術。在教學管理活動中,面對擁擠的課堂,學生無休止的提問,還有突發的一些事件,老師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令人生氣的情況。遇到生氣的情況老師也應該清楚自己的情感並尊重他們。當然了,老師不是聖人,也不可能時常保持耐心。書中告訴我們老師也可以不必時時保持耐心,但必須始終值得信賴。聰明的老師並不懼怕自己憤怒的情感,因爲他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他知道生氣的藝術在於不侮辱別人生氣的時候,聰明的老師也會表現得真實。他描述他所看見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是進行人身攻擊。書中所說告訴當想要生氣的時候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說出來的話要讓孩子信賴,真正解決問題。當老師生氣的時候,孩子一般都會集中注意力,洗耳恭聽,所以這個時候老師應該學會用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讓孩子知道老師生氣了而且又沒有攻擊學生的品行。

作爲老師要善於邀請學生合作,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敵意。減少敵意的方法之一是讓孩子自己決定他在學校裏的事務。當遇到事情時,老師要善於與學生交流,在交流時當老師傳達出對學生的尊重並且維護了孩子的自尊時,孩子的敵意就會減少。減少敵意的另一種方法是象徵性地答應實際上並不能做到的事情。用上“我真希望”或者是“但願”這樣的詞語即使做不到學生也會認爲老師理解學生,這樣還能鼓勵孩子們自我約束和互相幫助。老師不能只通過施加壓力迫使孩子合作,也不能通過到的說教來促使孩子服從。要邀請孩子合作,與其改變他們的想法,不如改善他們的情緒。

老師與學生交流是存在一定一定藝術的,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還要自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摸索。通過讀這幾部分的內容,我也發現了自己與學生交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讀過書之後我會好好反思的,爭取在交流藝術上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