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關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

有關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

教學心得體會 篇1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這節課時,我把學生帶到室外實際測量,先測量操場的長和寬各多少米,然後讓學生步測後,算出一步的長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條邊的長度。爲下節課學習周長打基礎。接着又測量每兩根電線杆之間的長度,讓學生想一想多少跟電線杆之間的距離是一千米。室內測量教室的長和寬,課本的長、寬、厚,手指的寬,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測量活動,用眼睛仔細觀察,用腦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並用,在大腦裏建立一個長度單位。這樣的教學安排,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自然的契合了學生求知的心理狀態,產生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

我認爲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課程標準爲指導,以教材爲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要勇於創新,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一有知識背景出發,注意思考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麼素質可供學生利用,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

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因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對教育對象的傷害,不可低估。

傷害一,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學生的厭學,致使學習低效、無效。

傷害二,情感教育的缺失引發學生的心理障礙。固然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很複雜,但健康的情感與健康心理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情感教育的得失,必然會轉移到學生的心理之上,引發學生心理問題偏多。

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多因素造成的,但教師是關鍵。如今社會競爭激烈,教學任務繁重,客觀條件與教學要求落差大。一線教師既要面對一些越來越難管的學生,又要面對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強大的壓力,既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又要面對現實不得不抓應試教育——教師常常處於兩難的夾擊之中,工作的壓力,兩難的處境,使一些一線教師工作生活得太累。於是,一些心理疾病也隨之產生。有調查表明: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不良率高達50%以上。北京教育科學院的一次調查顯示,北京市有50%的中學教師希望改行,願終生爲教者僅佔17%。時下,一些教師在工作中愛發火,對學生缺乏愛心和耐心,教師缺乏好心情,學校就不僅缺乏溫馨,感人的關愛教育,也會缺乏責任心,缺乏飽含濃厚感情的懲罰教育。這就是當前情感教育缺失的一個癥結所在。

因此,要對症下藥,首先要讓教師從上述的兩難處境中解脫出來,真正讓其感受到從教不僅是一種職業,同時也是一種愉快的生活。其次,要真正讓其受到應有的尊重和愛戴。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尊師重教的號召已響徹每一個角落,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教師也是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也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愛護,更需要領導的理解與體貼。擁有了這些,教師纔會擁有好的心情。惟有教師擁有好的心情,學生在校纔會有好心情。師生都有了好心情,情感纔會豐滿,教育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放開手,並不是說老師就放手不管,任其發展。而是不要用成人的想法來約束孩子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的,自由的發展,

在上一次的包餃子活動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去組織。首先,學生在安排組時遇到問題,問我是按現有的小組,還是自由結合,我沒有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覆,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商量,去解決。然後各組中如何分工,由推選出的組長來安排。下午的包餃子活動,各組都能井然有序的進行。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鍛鍊了組織協調能力。

其實,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放開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遠比我們苦口婆心的講解要好的多。今年從洋思學校回來後,我特別注意讓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應用題後,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在練習時,我先佈置幾道應用題讓學生自己思考,一部分學生讀題後就能順利的解答出來;另一部分讀題後,思路受阻,出現問題後再讓會做的學生說思路,既幫助不會做的學生理清了思路,又讓會做的學生鍛鍊了口才。同時,還讓有不同算法的學生板書到黑板上。這樣,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擁有了學好的自信心,從而在良性循環中越學越好。

放開手,讓學生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難在那裏:首先是陳舊落後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的影響,對學生不相信,不敢放開手,結果學生在“這也不允許,那也不允許”的環境中,就什麼也不在乎了。其實,這種“限制,束縛”,在今天還能對學生起多大作用。其次,因循守舊的教育方法對我們的制約。很多時候,我們看上去是讓學生主動探索,但其實還是把學生的思維納入一個固定的,不容質疑的模式中去。有時,教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扼殺孩子創造的火花。

我們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學生真是難教。其實隨着時代的發展,學生的知識面,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與其還固守着那些落後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還不如適應新課改,新形勢,真正相信學生,放開手讓他們會走的更好。

教學心得體會 篇4

9月30日上午,我鎮組織全鎮語文教師觀摩“問題教學背景下的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活動,活動以二年級的《坐井觀天》和五年級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兩節語文課作爲語文閱讀教學的探討案例,重點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這次活動爲我們語文教師優質高效的課堂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指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對課文提出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這就意味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幫助並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創造疑問,在疑問中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內涵。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蔡兆瓊老師從無邊無際,大話,笑,着手進入對文本的分析,重點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透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用心性。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

1、張豔豔老師在本文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朗讀。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進入文中情景。課堂上張老師始終強調朗讀訓練,以讀促思,讀中感悟。通過反詰,引導聯想,多種形式的讀等一系列方式感情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在對語言文字的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增強語感。教師非常動情,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作爲“引語”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在層層推進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爲深刻的感悟。張老師細細分析,巧妙整合,緊抓題目中的“父”與“子”。通過創設情景,對比閱讀和感情朗讀使學生感悟到:父親有着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爲愛。在這節課中,張老師讓學生想象,在漫長的38小時裏,阿曼達在漆黑的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這些環節的設計,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訓練點,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句意,並在美好,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人文薰陶。學生積累了語言,內化了語言,並靈活的運用了語言,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用運的能力,獲得了紮紮實實的發展。

觀摩此次研討活動,我感到受益匪淺,讓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更能把握教學目標和閱讀教學的重點。《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閱讀和評價能力。”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學的主導者爲指導者,尊重學生個性

2、化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是一項系統而又複雜的活動,我們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才能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心得體會 篇5

近日,我讀了劉仁增老師的《語用-開啓語文教學的心門》一書,使我有了一些想法。我從事多年的語文教學,一直有這樣的困惑:小學生從低所級到高年級學過的那麼多文質兼優的課文,接觸了那麼多詞語、句子,可說話、作文卻“詞彙貧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語言知識,輕語言訓練。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材料,僅停留在朦朧理解和機械記憶基礎上,未能內化爲自己的語言。爲此,強調把閱讀課上成語言訓練課,必須重視語言的“內化”,使其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

一篇課文的教學價值往往是很豐富的,但是,課堂是一個常量,我們既不能文本有什麼教學價值就教什麼,也不能想教什麼就教什麼,更不能什麼好教就教什麼。因此,文本解讀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必須根據教學的整體需要以及該課文在整個教材價值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從諸多的教學價值中選擇適當的核心價值點進行教學目標定位。如此,就能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而適當弱化文本中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

一篇課文的語文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具有語文特色的,而不是其他學科的。即關於語文的知識、語文技能,或者說只有通過語文課才能學到的知識;

(2)能夠代表某一種類型文本的特點,而且可以起到“舉一反三”作用的。

(3)通過學習和積累,有助於學生形成學生對語文現象的進一步理解、解釋和遷移的,用於理解同一類文章、同一言語現象的。以《北京的春節》(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課爲例。本文的語言教學價值點至少有以下幾個:(1)學習按時間(臘八——除夕——初一——元宵)的順序來寫的寫作手法;

(2)民間風味的散文如何錘鍊語言;

(3)比喻手法的運用;

(4)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的運用;

(5)如何圍繞中心句把話寫具體;

(6)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

(7)聯繫背景,緊扣文眼,“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

(8)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練筆;

(9)利用課後的兩篇小短文進行對比讀,感受表達方法。如此多的教學價值怎麼可能(也無必要)在兩節課時間裏全部完成呢?當然得來一番比較、分析、整合,選取本課的核心教學價值。

從課後思考練習、本課編排意圖以及學段目標要求來審視,我們不難發現,上述價值點的(1)和(4)是高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寫作方法,且在以前的學習中較少接觸和訓練過;(2)的難度較大,小學生難以把握,可和(6)合併,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句感受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和魅力;(8)和(9)是課後要求的訓練項目,必須落實;至於(3)(5)和(7),在以往的教學中已做重點訓練,應予捨棄。這樣一樣,《北京的春節》核心教學價值點有三:一是在課文閱讀及與附文的對比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二是品讀重點語句,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感受老舍筆下的北京年俗和語言風格;三是學習詳略得當的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帶給我們的是語言訓練的紮實深入,課堂教學的省時高效。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但是隻停留在運用階段,不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今後我還要一如既往的學習劉仁增老師的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教學心得體會 篇6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隨着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日異,虛擬儀器已經成爲當今儀器發展,應用中空前活躍的領域,在生活中可以說得是無處不在。因此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來說掌握虛擬儀器的開發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回顧起此次,我仍感慨頗多。的確,從選題到定稿,從理論到實踐,在一個星期的日子裏,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爲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這畢竟第一次做的,難免會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牢固,比如說不懂一些元器件的使用方法,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之後,一定把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重新溫故。

虛擬儀器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基於我學習虛擬儀器和這次課程設計的過程和愉快經歷,使我知道,要學好虛擬儀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爲虛擬儀器很難學,而是要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翻一下身邊的虛擬儀器教材,都好像是虛擬儀器的實際應用書籍,一般先介紹虛擬儀器的硬件結構和指令系統,再是系統擴展和外圍器件,之後講應用設計。而且應用領域多種多樣,涉及了國名生產的各行各業。所以學習使用虛擬儀器是相當重要的。

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編程問題,最後在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同時,在同學們那裏我學得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在次我表示感謝!同時,對給過我幫助的所有同學和各位指導老師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謝!

首先,衷心感謝老師在這一學期給我們辛苦地教學這門《虛擬儀器設計》課程。在授課期間,還親自以自己的工程作案例詳細給我們講解,以實踐的角度來教學,讓我們理解更深刻。曾一度舉出 各種例子,讓我們真正接觸到虛擬儀器的概念。

這次設計實驗的目的爲單片機與labwindows的應用與熟悉,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涉及到了工程的創建,面板設計,串口調試,上下位機程序編寫等幾個主要過程,是一個綜合的應用實習項目。

開始的時候,剛做該課程設計,心情很恍惚。那種感覺正如老鼠咬烏龜——無處下手。還一度抱怨,課程的重要性。但是經過多位老師的開導與鼓勵,我靜心地一步一步地去下手。剛編譯的時候,還不停的報錯,幾度讓我失去動力再繼續搞下去。可是,時間沒讓我停下手去,每天晚上拿着老師的案例結合書本來讀,模糊的思維開始變得明朗。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憑着努力與毅力,最後都攻克每個難點。雖然,這課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經過努力出來的成功,已經很開心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在日後的努力中,繼續完善本設計,繼續深入學習虛擬儀器。

通過這次的實際動手使我對labwindows軟件的認識更加深刻了,能夠熟練操作。同時也體會到了labwindows軟件的許多優點,它的界面逼真,操作簡單,使其有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更增加了我們學習的興趣。labwindows軟件是一種專門爲虛擬儀器應用而設計的操作軟件。它其中有許多圖庫可供我們使用,這次設計中我就用了不少,大大減少了我的繪圖時間,是我快速的搭建了我的設計系統。

這次的設計我完成了設計任務,包括程序編寫和調試,感覺獲益匪淺。其中程序的編寫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感覺最費力的過程,幾經調試,排查才終於寫好了符合要求的程序,使整個系統按要求運行,可以順利完成各種設計目標,也鍛鍊了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了,還有暴漏很多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加以改正,進一步熟悉labwindows軟件,充分的學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最後,再次感謝老師在這學期在我們身上的付出!

通過此次課程設計,使我更加紮實的'掌握了有關虛擬儀器方面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終於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實踐出真知,通過親自動手製作,使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髮現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取。最終的檢測調試環節,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在今後社會的發展和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問題就想到要退縮,一定要不厭其煩的發現問題所在,然後一一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劈荊斬棘,而不是知難而退,那樣永遠不可能收穫成功,收穫喜悅,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社會及他人對你的認可!

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辯思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掌握了串口調試和運用方法;熟悉了虛擬儀器;瞭解了虛擬儀器基本組成和設計思路;掌握了labwindows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術,通過查詢資料,也瞭解了虛擬儀器的光明前景。

回顧起此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段日子裏,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爲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

實驗過程中,也對團隊精神的進行了考察,讓我們在合作起來更加默契,在成功後一起體會喜悅的心情。果然是團結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間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換來最終完美的結果。

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培訓心得體會通過這期培訓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具體實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對新課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訓中,執教教師根據不同類型的課例展示,爲我們做了精彩點評,並通過幾位教師從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話,習作教學,、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等幾方面的教學建議中,使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新的詮釋,對北師大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1、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

課程的實施者及課程的解釋者,通過教師的實施和解釋,課程才能更好地爲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師將成爲課程研究的設計者。

教師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我們的教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爲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爲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爲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教師要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規定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爲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要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應該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另外課堂上應該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這樣的教學,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要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讓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我校在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班班通”教學。經過近一年來的“班班通”教學實踐,我個人深刻認識到:我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教學”。

首先,我們作爲教師,在備課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下功夫。我們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佈局,在備課前教師一定要經過大量的閱讀和準備,不再向從前寫寫教案那麼簡單,也不是下載別人的課件就萬無一事了,自己必須獨立深入認真鑽研,必須對準別人的課件認真取捨,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同時,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這樣的備課就使我們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我們的教學觀念隨着這高效課堂的教學,自覺和不自覺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轉變。我們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對高效課堂關注的重點也改變了。學生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我們也能及時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老師與學生的角色也常轉變。例如:我在上英語閱讀課時,就經常和學生們商討,共同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學生以後在閱讀教材時能夠讀中有思,思中有讀。在課堂上還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爲“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會更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學,有效地利用了互聯網上的資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動畫,聲相等,使課堂生動有趣。同時,節省了原來課堂板書的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思考和做大量的練習。這樣的一節課,真正實現了“清”、“新”、“活”、“實”、“大”、“奇”。即: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訓練量大,訓練強度大;設計奇特環節,探討有價值的教法,出其不意,與衆不同。而學生卻學的輕鬆愉快,而且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學生再也不是一味地聽老師講課,而是積極思考,積極討論,積極練習,積極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誰敢說這樣的課堂不高效呢?

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實驗班學生大多思維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強,速度快。爲避免思維活躍的學生“吃不飽”,在學習每冊教材之前,我都會對整本書做出統籌安排,讓學生了解教材的構成,介紹單元主題及目錄、教材整合的總體思路、各教學段的時間節點,圈定精讀精講和泛讀自學的篇目,佈置拓展閱讀書目。在教授每一篇課文時,我都仔細揣摩作品的重點、難點和可深挖的內容,認真設計授課的切入點,以提高課堂效率爲指導思想,根據“濃縮非重點”和“充分展開重點”的原則安排閱讀教學,因文設教:有時將整單元的內容濃縮於兩節課;有時一節課只求“一得一悟”;有時研討某篇課文後再補充若干篇目,形成一個專題閱讀系列。例如在學習《阿房宮賦》一課時,選取《六國論》和《過秦論》兩篇文章,將三篇文章作比較閱讀。在相同歷史事件的描述中,運用比較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從同一歷史事件中找到不同的闡述角度和立場,進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但寫作也是學生的“三怕”之一,在日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片段、短文寫起,這樣學生就不會那麼畏懼。不定期地給學生安排跟寫作有關的特殊活動,比如、分類書摘,寫隨筆、時事述評等,化艱鉅繁難的寫作爲輕鬆的練筆。即使常規寫作,也鼓勵學生能就生活現象和社會熱點發表見解,要緊扣現實生活,儘量避免無病呻吟。高二的整本書閱讀是紅樓夢,暑假已佈置學生閱讀,高二開學初,我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談論讀紅樓夢的心得,使全體學生對紅樓夢有更深入的瞭解。期中考試後,增設“學生自主講解詩歌”等活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思路明晰、語言表述嚴密的文字,進而形成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習慣。

登高才能望遠,融會才能貫通。只有把一篇課文從單純的語文課和繁瑣的教輔資料中解放出來,放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去觀照,語文教學才能豐滿起來,學生才能從中獲得系統的、有生命力的知識。

對於實驗班的語文教學,在抓好基礎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儘可能地向深處和廣處拓展,比如學習《夢遊天姥吟留別》這一課時,其中有“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這一句。上完這一課後,我設計了“古詩意象語詞擷珠之猿聲”這一個話題,供學生討論。很快,學生就找到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猿母悲喚,自擲而死”等三十多個描寫猿聲的句子。擁有了大量的資料,然後討論,學生得出了結論:除了少數作者着意於猿猴叫聲的悠長靈動,藉以表現輕快的心情之外,凌厲的猿鳴,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於抒寫悲愁。在這一研討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積累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簡單記憶“猿聲”是專表哀愁的意象,上升到能夠根據具體語境分析意象含義的認知層面。

蒐集資料,不僅使學生懂得尋找規律,以求融會貫通,同時也爲寫作儲備了材料。孔子提倡“舉一反三”,古人講究“博學於文,約之以禮”,《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所以,我經常鼓勵學生多讀書,要求他們多對照比較,真正達到厚積薄發的境界。

在我看來,語文教學是一項十分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教師與學生、課本與課堂、課內與課外、考綱與考題、練習與講評、方法與技巧、情緒與心態等許多方面做得更實,更細。老師要把每一個考點講到實處,學生要把書讀到實處,把每一道習題練到實處,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教中自有千般味,師者拙守匠人心。於漪老師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教育的大海如此廣闊,其中的奧妙無盡無窮。我的教育之路應該還長得很呢。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投入更大的熱情,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進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