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1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我總幻想着自己能擁有蜘蛛俠的超能力拯救地球,變成奧特曼打怪獸,成爲這世界中的主角。然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路遙筆下的《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就算是平凡,也能成爲自己世界的主角。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小說的兩個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並沒有什麼讓人震撼的經歷,也沒有什麼輝煌的成就,他們只是生活在這平凡世界中一對平凡的兄弟。哥哥孫少安爲了讓弟弟妹妹有更好的條件讀書,很小就輟學下田種地。沒有多少文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吃苦耐勞,勤奮能幹,僅僅十八歲就成爲生產隊的.隊長。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終於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自己奮鬥的步伐,他的願望是讓全村人乃至鄰村的鄉親過上好日子,從黑饃饃吃上白饃饃。最後,他成功了。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吶,做到了不平凡的事。

相比於哥哥,我更敬佩弟弟孫平爲了夢想從不放棄的情懷。他是一個普通人,父母三代都是農民。他的命運註定讓他紮根農村,像父親爺爺那樣一輩子無風無浪地生活下去。但是,他不甘命運,他的志向是天,是地。他渴望進入大城市,領略美麗的大千世界。即使他在外遭人白眼,背脊的肉傷得入目不堪,全身的財富只有一個壞得不能再補揹包。受苦時,委屈時只能一個人在黑暗的角落低聲落淚。他卻從不忘記自己的初衷,咬牙堅持。最後他成爲了煤碳工人,我們應該爲他而高興,他的生命在重重苦難中得到了昇華。雖然他追逐夢想的途中沒有豐富的物質財富,飽受精神的孤獨,但是他有強烈的自尊,在連遭生活的苦難、愛情的傷痛和精神的摧殘後,始終堅持自我,追求心靈的高貴與精神的富足。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世界。每個人都有着一顆不平凡的心。他們爲自己夢想不放棄,飽受困難,他們平凡,卻塑造了非凡的命運,生命得到淨化。水匯於海悄然不息,花開於世默默無聞。在這平凡的世界中,煥出不平凡的光彩。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2

近幾年來,每年我都要讀一兩遍。每次讀後。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可以說,正是因爲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了最初的理解。從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世間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摯,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如果說,大多數人是平凡的,但每一個平凡者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從書中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的成長曆程來看:人,最難戰勝的是自我。然而,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縛,克服人性中最懦弱的本性,那麼自卑也會變爲堅強。

這裏面的事情真的很平凡,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本書以一個名叫雙水村的陝北山村爲對象,以孫少平、孫少安兄弟兩人的命運爲主線,以孫家及村子周圍的人羣的生活爲半徑,深刻的反映了我國1975年到1985年之間農村社會的發展變遷;深刻勾勒出了社會大環境下農村青年的成長軌跡。書中涉及的一個個人物:經驗豐富的村支書田福堂、鞠躬盡瘁的縣革委會主任田福軍、善良淳樸的部田潤葉、活潑激情田曉霞、敢愛敢恨的金波等,其中任何一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形象極爲飽滿,細細品味,彷彿景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他們是有性格的,身上也有瑕疵,但他們通過對命運的抗爭,但是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即使是書中那個不務正業的王滿銀,也是可愛的,我們也能從他身上看到社會中的另一類人羣。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情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激情。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少安的親情,少平與蘭香的親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朋友,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裏一一的展現。

《平凡的世界》三卷,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可以毫不客誇張的說,這部小說已經成爲記錄中國農村的史書。作者路遙在類似於創作手記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記述了這一艱難的過程。《平凡的世界》創作於《人生》發表之後,當時有一種論斷,即《人生》是路遙文學創作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然而,正如路遙所說的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爲了取悅於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如果爲微小的收穫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的表現。

最微小的作家常關注着成績和榮耀,最偉大的作家常沉浸於創造和勞動,勞動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標。人類史和文學史表明,偉大勞動和創造精神即使產生一些生活和藝術的斷章殘句,也是至爲寶貴的。是的,路遙通過《平凡的世界》證明的這一點,與其說《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遙歷盡千辛萬苦創作出的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不如說這是一部作者通過長期的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以一個優秀作家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用心血泣成的一部可歌可泣的社會歷史的反映。儘管這部作品也有一些文學評論家所批評的地方。但這,也正如書中田福軍對於老作家黑白反映合作化的小說《太陽正當頭》所作出的評論:黑老,有一點是肯定的,以後的人們絕對不會懷疑你當年的謳歌完全出於真誠。至於你當時的認識判斷,那不可能超越時代的侷限性。這種現象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也不乏其例。我好象記得列寧在評價列夫?托爾斯泰時,也指出了他在這方面的侷限性。但列寧並沒有因此而否定托爾斯泰,反而稱讚他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我是外行,胡說八道!不過,你的《太陽正當頭》的確細緻地描寫了當時農村的社會生活,這一點就足以使以後的讀者仍然要讀這本書。我認爲,不能因作家對當時的生活做出不準確的認識和結論,就連他所描寫的生活本身也喪失了價值。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托爾斯泰,此話雖出自於書中人物之品,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路遙的文學觀。《平凡的世界》展示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給後人關於一個時代的如實記錄。即僅僅只有這一點,已經註定了這部作品的偉大。 書中展示的時代距今已經過去近三十多年了。

這三十年間,正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我們的`國家、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富裕了、國力提高了、以前難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現在都已真真切切的發生了。在今天看來,路遙所描述苦難已被多數人所不解。也許,作者路遙都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面對生活的重壓所展現的堅韌不拔的性格、對未來充分樂觀的精神狀態以及在艱難中人物不斷與命運抗爭的鬥志卻深深感染了我,也使得讀者在遭遇挫折與困苦時充滿了向上的、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我們絕大數人是平凡的,但是隻有努力了,就無愧於這平凡背後的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這種平凡後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嗎?

好的作品,總能鼓舞人們不斷向前進步!是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好的優秀作品。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哪一位是孫少平呢?

也許,正如有的人所說,現在是一個充滿浮躁的社會。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不正是由於社會的進步和多元化呈現出的一種狀態嗎!作爲一個步入工作和走向社會時間不長的年輕人,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回味的地方。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是信念的力量,善良隱忍的中國人,總是有一種信念的力量在支撐。我想,作爲年輕人來講,只有腳踏實地工作、以飽滿的熱情生活、以感恩的心態回饋社會,纔是書寫我們這個平凡或不平凡人生應有的態度。也許,我們對於平凡與不平凡的理解多種多樣,但是我也堅信,我們面對苦難,卻總是能團結一致,同舟共濟。這也相信,沒有一種力量能阻止我們前行的腳步,也總有一種力量能讓我們不斷前進。

今後,《平凡的世界》將繼續伴隨我,不管是失意落魄,還是輝煌興奮。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3

在一片茫茫的黃土之上,一羣普通通的勞苦大衆不斷克服社會潮流的影響創造出屬於自我的新生活。如果說時代的大背景能影響無數千千萬萬個體的命運,卻總有那麼幾個頑強的靈魂不斷的突破上天的限制,戰勝自我,突破束縛,克服靈魂中最懦弱的一面,打開一扇不一樣凡響的大門。讀完此書,豁然開朗,給予靈魂一次全新的洗禮。體諒家庭、感悟善良、懂得勤勞,明白職責,相信感情,一幕幕都是故事,何嘗又不是對我們生活的指引。

故事從黃土高原的一個小家庭開始,歷史的因素讓貧窮成爲了每一個家庭的共性,在應對這極端貧困的條件下,他們都在以自我的努力去改變家庭以及整個家族的方向。孫玉厚是一個老實人,一家之主,他勤懇敬業,儘管本事有限,仍將弟弟的婚事當做自我的事情來操辦;少安是全書的靈魂,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會同自我的家長與兄弟姊妹堅持在同一方向;少平是最具有活力的主角,可是無論他身處何地,雙水村永遠都是他的根,家中的親人永遠都是他最柔弱的那一部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這相似點就在於一個家庭的團結與體諒。不幸的家庭各有不一樣,杜麗麗以追逐“浪漫”的名義放縱慾望的橫行;金富因懶惰而走上了非法致富的道路。而幸福的孫家,每個人都在追逐自我的人生價值,可是每個人都不僅僅只顧自我的利益,既相互幫扶支持,也在對方最困苦的時候同甘共苦。家庭成員可能會分開,可是血脈的牽連永遠也不會分離。讀完此書,無限的感慨涌上心頭,就如自我的家庭一樣,十年幾年來,每年聚在一齊的時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可是無論距離有多遠,走到哪裏,始終都以母親爲核心緊緊的建設這個小家庭。人可能會分散在全國各地,可是心永遠緊密相連。

家是溫暖的岸,而岸堤的基石是善。善人者,人亦善之。不管是少安還是少平,他們都是淳樸善良的人,也正是因爲他們的良善,好運一向伴隨在他們的身邊。如果說家庭之間的相互幫忙因爲血緣關係,可是對鄰居以及陌生人的包容理解與幫忙,那就是善良最直觀的體現。少安在磚廠效益還不是異常的好的時候,能幫忙村民的,儘量去幫忙村民;少平遇到小翠被欺壓的時候,用自我全部的家當協助她脫離;王世纔在煤礦底下,勇敢的用生命挽救下工友;潤葉在洪水當中,奮不顧身躍入洪水猛獸當中挽救另外一個小生命。這一切,讓我們看到淳樸的勞動者,善良並不是他們的天性,卻是他們的選擇。當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脫離農民階層的歷史侷限性,因爲善良而讓靈魂得到昇華。

“僅有勞動纔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在本書當中,推動故事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因子就是勤勞。因爲勤勞,貧困家庭經濟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因爲勤勞,少平的知識水平與日俱增;因爲勤勞,每個人的生活都煥發出新的生機。勤勞並不是投機取巧,而是一步一個腳步去打拼自我的生活,儘管在故事當中,每一個都僅僅僅有一個改變自我生活的信念,他們不明白具體改變的方法也不明白要如何才能做的很完美,可是他們都會認真堅持去做到完善。磚廠、魚塘、養蜂、運輸、挖煤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作,可是這一羣人,能把這些普通的工作做到極致的完美。而反觀我們的“二流子”王滿意,滿腦子的投機取巧最終也只能落得一個碌碌無爲靠妻子終老。勤勞是我們最完美的品質,世界會虧待很多人,可是永遠也不會放棄一個勤勞的人,而能夠改變命運改變生活的,最終也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而不是投機取巧。在一天又一天單調而又重複的生活當中,積累財富,創造價值,最終改天換地,這就是勞動人民勤勞的力量。

如果說家庭、善良、勤勞僅僅是因個體而體現出來的感人精神,那麼職責是全篇最爲動容的一條主線。何謂職責,就是田福軍在意識形態主導生產的時候仍然堅持實事求是;何謂職責,就是喬書記親臨基層第一線跑遍各縣區,擠上公交車去體驗平民疾苦;何謂職責,就是孫家兄弟在自我發家致富的同時,也給予身邊的人正能量並且幫忙他們不斷的脫貧致富。職責就是一個人的擔當,來源於內心深處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榮辱觀,就如少安在村中修學校就是最好的表現。在我們生活的圈子當中,活着不只是爲自我,也是爲了改變我們生存的環境。這個世界並沒純粹的樂土,有的更多的是如何把自我生存的.環境建設成了一片樂土,這就叫職責。對社會,對家庭,對生活,唯有熱愛,纔會由心而生的滋生出對家國最美的情懷。

也不能否認,感情的故事是感人的,他給予人改變未來的力量,遇到更好自我的信念。《平凡的世界》當中,大部分的感情故事都以遺憾而結束,可是在這些幸運與不幸的故事當中,人性所以而昇華。少安的感情是悽美而幸福的,悽美於與潤葉的錯過,幸福於與秀蓮的廝守;少平的感情是悲痛的,突破世俗相知相愛卻不能相守,最終陰陽兩隔;潤葉的感情最終是感人的,生活中的變故是潤滑劑,讓她明白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價值從而成長;金波與青海姑娘、潤生與紅梅的感情故事是大膽而熱烈的,他們完完全全的突破的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我的幸福;而杜麗麗卻是值得唾棄與鄙夷的,“浪漫主義精神”指引人熱情奔放,由心而發,可從來沒有教人如何在生活中違背家庭倫理道德,家庭的解體純粹的是自我作賤。那麼完美的感情應當是什麼樣貌呢?首先應當是真誠的,彼此的真誠是兩個靈魂走到一齊的基礎條件;其次應當是大膽的,愛沒有理由,世俗有很多條條框框的不成文的規定,而真正的感情卻能夠突破所有的限制;最終,愛是建立在吸引之上的一種付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個性,可是當他們遇到那個人的時候,慢慢的就開始改變,也許最初的並不是必須是十分正確,可是因爲愛給予改變的力量讓最初的選擇變得越來越正確。全書所有感情

故事,幸福的感情表現形式僅有一種,理解、懂得、陪伴、支持、付出,而不幸的卻千奇百怪。這何嘗又不是人生百態,各種酸甜苦辣的直觀體現呢?在愛的世界裏,沒有對與錯,更沒有理性與因果,靈魂的流露就叫真情。

如若不是遇見,也許錯過的不僅僅是《平凡的世界》,更錯過了一次對生命的反思與體驗。在感激路遙先生貢獻一部優秀的作品的同時,更感激一齊陪伴讀書的人。在平凡中說看到的,何嘗又不是自我的腳步與經歷,這也許就是這部書最爲迷人了地方,因爲有着無數千千萬萬個少平與少安的存在。在奮鬥與改變的旅途中,都面臨着離奇曲折艱難困苦,唯有永恆不變的,是堅持對生活的信念,對感情的忠貞,對善良的踐行,對家庭與社會的職責。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4

這是一部表現農村生活的鉅著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將來的人們仍會有極大影響。

80後的孩子,特別是城市裏的孩子如果去讀這本書,我真不知他們能否堅持讀完,能否理解當時人們貧窮的物質生活和高尚的精神世界。有的孩子五穀不分我能理解,因爲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他沒有見過長在田裏的果樹和任何農作物,大米、白麪所有的生活用品在他看來都是從超市裏買來就行。我也曾讓我的愛人去讀這本書,但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他對當時農村困苦的生活能有多少感悟。就在今天,雖說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但許多農村生活仍很貧困。要不然誰願意背井離鄉來城市打工。

路遙去世十七年了,這十七年中國社會變化多麼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當下浮躁的社全中,人們越來越講究實際,無窮無盡地追求物質生活,但有許多人,特別是很多年輕人他們仍然在默默地讀路遙的書。有一家青年報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爲對他們人生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而且呢,這一切都是悄悄發生的。既沒有組織,也沒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總是起自於默默的閱讀。奇怪的就是,爲什麼路遙作品中那些穿着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衣服,說着那個時代特有語言的人物,卻能打動今天的年輕人。要知道社會變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間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現在青年人非常傾向於在自己同齡人中去尋找那種偶像和興奮點。他們讀這本書我認爲是因爲讀這本書就象飲一杯清泉,給人一份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糾纏人我們可暫放一切煩惱,忘記現今榮辱,回憶起那最爲純真的年代和最爲樸實無華的人們。

一個外國學者提到過,他說實際上應當把作家作品的傑出性和持久性劃等號。路遙就是這樣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小說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不久,他就去世了。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這就是書中貫注了的昂揚的奮鬥精神。咀嚼着這些至理名言,會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使我們懂得我們大家雖然平凡但平凡人也會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所在。

勞動着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

爲什麼什麼作者會寫出這樣的作品,我們看看作者: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_市_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爲家裏困難被過繼給_縣農村的伯父。曾在_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裏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爲電影,轟動全國。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路遙因此書獲茅盾文學,在獎頒獎典禮他說:“我們的責任不是爲自己或少數人寫作,而是應該全心全意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的精神需要。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壯麗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浦育了作家藝術家。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我們棲息於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爲此而歌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纔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纔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些是路遙先生說過的話,他做到了。一直以來,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動人心,並且贏得了各個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的稱讚與敬佩。對這本小說我是每過一些時間就會翻出來讀一遍,而且每次讀時都是一口氣讀完,這也可能和我是_人並且在農村生活過有關吧!在貧困農村生活中成長起來的路遙,他最終表現出的知識面,思考能力和創作成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這是一部用生命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5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爲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着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啓發,回味無窮。是以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見證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社會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儘管澄清,但不平靜。路遙筆下的人物卻是那麼個性鮮明,書中的少安、少平,還有其他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徵也必受時代的侷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實親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啓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爲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

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6

在中國,有一篇著作: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沒錯,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路遙(1949-1992)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農民家庭,原名王衛國,中國著名作家1992年11月17日因爲肝病去世,年僅43歲。

《平凡的世界》如同書名一樣,很平凡,但卻反映出從1975到1985這十年裏中國西北農村的.變化:從農業學大寨,到鼓勵發家致富,體現了中國十年間的變化。

當然,書中也有田福堂這樣無奈的幹部,從集體、革命,再到取消集體的憔悴,無奈。體現了一次“_”所給人帶來的變化。

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是啊,這裏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本來是沒有差別的,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的?就是人和人的遭遇不同。

比如我們上學,一開始大家都是一樣的,但一段時間以後,人與人的差別有時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

自強、自立正式孫少平的特徵,也是我們應學的。讓我們在這平凡的世界裏,感謝不平凡的自己吧。

《平凡的世界》閱讀心得7

最近閒來無事,到文體中心圖書閱覽處借了本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來看。爲什麼要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呢?因爲五六月份中央八臺在播放《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我無意中看了一兩集,被裏面的劇情和人物深深吸引了,電視劇看完後,在看簡介時得知電視劇改動很多,就想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情節和結局。

當讀完《平凡的世界》後,感觸頗多。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對農民的深刻理解,小說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我最喜歡小說裏的田福軍和孫少安這兩個角色,因爲這兩個人物都是爲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拼搏,在逆境中心裏還是想着老百姓,也就是因爲他們心裏只有老百姓,所以他們最後都得到老百姓的熱愛和擁戴,最後在事業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改變了農村貧窮的面貌,帶領農民走向幸福的生活。這兩個人物滿身都是正氣,在整個劇情裏都充當着爲民請命的角色,他們的一身也經過挫折和打擊,可是他們沒有倒下,沒有改變爲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理想和抱負,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書中展示的時代距今已經過去近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年間,正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正是我國實行改革

開放的三十年,我們的國家、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富裕了、國力提高了、以前難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現在都已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絕大數人是平凡的,但是隻有努力了,就無愧於這平凡背後的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這種平凡後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嗎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包括在現實的工作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