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1

10月28—29日,在丹陽五中舉行了鎮江市無錫市高三歷史聯合研討會,本人有幸作爲揚中地區的代表之一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共有三大議程:

一、兩市代表介紹高三一輪複習經驗;

二、由丹陽五中、兩市代表各一名上三節研討課;

三、專家或教師代表點評研討課並提出高三歷史教學的思路與策略。

現就學習觀摩內容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育的靈魂在於“育心”,高三歷史教學講究信心和耐心。所謂信心,主要是教師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安排和有效針對的考點講解,讓學生對本學科充滿信心。所謂耐心,一是指教師潛心研究考綱考題,引領好學生複習的方向;二是強調一輪複習要講全講透,不炒“夾生飯”。

二、成績的取得在於“謀智”,高三歷史複習講究方式和方法。首先,明確三輪複習攻略:一輪側重專題,二輪側重通史,三輪側重查漏補缺和專項提升;一輪要全面,二輪要整合,三輪要精細。其次,恰當運用史料教學,教學中滲透多元史觀。史料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重難點知識,而且,也是更爲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花時間引導學生分析材料,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做題能力。關於史觀這個問題,束鵬芳教授認爲在中國語境下,史觀是宏觀概念,對於高中歷史,“所謂史觀,無非是從某種角度闡釋歷史”。綜合之下,本人認爲在仔細分析高考真題的基礎上,課堂上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多元史觀;但同時也有必要引導學生養成多角度分析歷史的學科意識與學習習慣。再次,重視講練評結合,評的過程一定要做好解題方法的指導。當前有句流行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對於高三複習,學法指導應體現在每一次的習題評講中。另外,注重聯繫時政熱點,提煉分析,以歷史知識、觀點爲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繫。最後,切實做好集體備課工作。

三、視野的拓展在於交流,高三歷史教師講究“走出去”和“聽進來”。江陰長涇中學的劉俊老師在其發言中講到四條路,讓人印象深刻且深受啓發。那就是:“盯緊專家的路”、“看好別人的路”、“走好自己的路”、“讓學生自己走路”。閉門造車絕對是異想天開,因此要多與外界交流,“打探消息”,將別家優秀教學經驗結合本校教情學情進行融合整合,打造出一條高效的高考複習路。

最後借用江蘇省天一中學陳立軍老師的一段話結束本次心得撰寫:三尺講臺,舞臺雖小,但你我摯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你我馳騁古今中外,意韻曠美;擁有,歷史人承擔着責任;奉獻,歷史人體驗着喜悅;創造,歷史人感悟着成長;與歷史相伴,我們享受着幸福!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2

20xx年x月xx日,我參加了xx省普通高中統編教材《歷史》專題培訓,在培訓中,我們聽取了xxx教授關於新教材基本思路的講座,xx教授的《新教材試教的體會與思考》,xx教授的《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的整體認識與部分重點內容解讀》,這些講座使我對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認識,受益匪淺,現總結如下:

1、學習中獲得的啓發

xxx教授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必修新教材的特點和難點,指出新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的跨度大,這既是特點又是難點,這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堂課往往難以完成一個課時的內容,做不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我們對課時內容進行取捨,突出重難點。並且葉教授着重向我們強調我們應該向學生教授些什麼內容,是學科知識?還是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的培養?亦或是個人家國情懷意識觀念的形成?這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我們需要向學生傳達的應是使他受益終身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畢業後就會忘記的學科知識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其次,xxx教授向我們提出了使用新教材的教學建議,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不僅對每課的內容加以整合,還要對單元內容加以整合,進行大單元整體學習的設計,這簡直是爲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意識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必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材走,可以注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我們還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對自身教學活動的自主思考,這必然會使我成長許多。

xx教授提出:立德樹人是高中歷史課程的根本任務,這是我們在教學中要時刻牢記的',也是我們在備課時首先要思考和關注的問題。我必將使之貫穿在我的教學和日常言行中。接着,xx教授以典型的案例向我們介紹了新教材的教學內容,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進行教學,其中印象最爲深刻的便是《羅斯福新政》這一課例,指出:胡佛的有限干預對羅斯福的全面干預提供借鑑。我們舊教材裏一般是說胡佛是“自由放任”,我雖然在一些材料裏認識到胡佛並不是全面放任,而是採取了一些措施,但從未認識到胡佛的有限干預對羅斯福的全面干預提供借鑑,這爲我今後的教學打開了新思路。

xx教授向我們指出了《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課到第15課的教學重難點,給我們的實際教學做出了重要指導。

2、需解決的困惑

開學已一週,我也已經開始了新教材的教學,但開學第一課的教學就已遇到諸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對教學內容的取捨,第一課《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國家》,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難點則設置爲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但在上課的過程中用時過多,一節課無法解決一個課時的內容,這對我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究竟該如何取捨?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3

第一部分

《中外歷史綱要》作爲必修內容專家組在培訓期間特別強調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理性寬容、全面貫徹國家的意志以及特別強調學科素養。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歷史。

本教材的編寫時序性很強是以通史體例從中國的古代歷史再到近代現代,其內容豐富主題明確、課與課之間邏輯清楚。教材內容欄目衆多、史料豐富、

由於本教材的內容的量大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不太好處理其教學,這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挑戰:

因此專家組對於教材內容量過大這一處理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教師:

1、鑽研和把握新教材新課標的要求

2、引導學生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3、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

第一點:整合的方式:對沒課的內容加以整合

這一整合的思路是:適當的調整課文的子目,強幹弱支,突出重點,使學習和研究的問題更爲聚焦。

第二點:對單元的內容加以整合:教材中的一個單元,由若干課組成。

可以根據單元的的主題,整體考慮各課的組合,打通單元的內容突出單元教學的重點,跨課時重組內容。

第三點:適當調整課題內容,合併同類型的知識點,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

第二部分

在新教材的改革中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適當的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啓發式教學、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

同時要求教師要用教材教學生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考什麼教什麼。現在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學什麼考什麼。

專家組在對於什麼是課程標準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說明;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

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包含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後反思、實施教學評價(教學評價要多方參與)、開展課外活動。

在參與本次的培訓的專家組中葉教授在對於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提出一種想法;他說道對於教材上所學的歷史,學生將來如果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很多內容也會遺忘,因此對於歷史教學因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爲主。培養學生的學科精神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來塑造學生的人格。堅持落實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目標要求;歷史課程目標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得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課程的,形成歷史學科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個性發展和持續發展。

學生的學科素養不能憑空形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知識的灌出,強調以學生爲主在課堂的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

因此在新教材的改革過程中要求教師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學習課標、研究課標、吃透課標、用好課標

這一點不止存在新教材的改革中同樣的也適應與新高考改革下,因此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止是要教好課更要去研究新課標同步進行。

第二點強調學科核心素養:那麼到底核心素養又是什麼概念?

首先從核心素養的目標上來看: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從目標中就可以知道需要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被動式、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轉向主動式、探究式、理解思維式的方向轉變。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科價值觀念運用唯物史觀學習歷史,強調學生的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實證做出正確歷史解釋,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來增加學生的家國情懷。

第三部分

主要解釋新教材的'重難點,我認爲這一點是非常的重要、對於新教材的改編中教師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部分專家都有了很詳細的闡述。而且也針對性的去說明這給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提供很好的方向,通過結合實踐的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變通。

在新教材中圖片與插圖比較多,教師要更加強調對學生直觀性的培養。

通過本次的培訓中我收穫到的主要有這兩點:

首先對於課本內容的重組是非常的重要,以及課時問題的處理要適當的刪減。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更要強調以學生爲主,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新教材的封面上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教材的封面與專家組強調的家國情懷與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存在契合,以及在仔細觀看從第一單元到第二單元的過程中發現強調統一這個概念重點突出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4

隨着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是必須的和必要的,經過培訓,聆聽了專家和有經驗教師們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作爲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感方面,教師要把“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變爲實際的行動,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

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爲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涌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爲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爲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爲、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爲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祕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二是觀察學習法,它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境等的觀察”。觀察學習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三是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是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高中歷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爲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四、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利用與開發歷史教材,必須吃透教材。教師應對教材結構,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對照課標,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瞭解教學目標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教材中輔助材料如課前的引文、歷史圖片、問題設計、課後練習等進行深入研究,揣摩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分析課與課、專題與專題之間的關係,分析專題在模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人力資源,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還是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之一。如果歷史教師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種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實現教學資源價值超水平的發揮”。

第三,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之一,對教育教學具有能動作用,由於學生對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有效的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爲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使其在朝目標邁進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節。

第四,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歷史音像資料、圖書館、歷史遺存、博物館等都是對實現歷史課程目標有利的課程資源,依據課標要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作爲教師既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5

爲讓全體高一一線教師深刻領悟新教材,貫徹新教材當中的編寫理念和國家意志,xx省於20xx年x月xx至xx日召開了新教材專題培訓。爲期三天的培訓早已結束,回顧這三天的培訓,收穫滿滿。在這三天培訓中,我聆聽了名師精彩的講座,感受了教學名師的風采,也更新了教學觀念。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給了我很多啓示,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理解了新教材的主要導向,一是要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體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三是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元素;四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總而言之,新教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時代性。與此同時,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將初高中課程相銜接,避免出現初高中課文跨度太大而出現學生跟不上教學的情況。新教材繼續採用歷史時序的編排,逐漸鋪展歷史的脈絡。必修課程多爲基礎知識,又比初中有所提升。新教材既求貫穿整個通史,也要求全面覆蓋各個重要歷史節點,這就導致教材存在總體容量偏大、知識點密度大,課文較爲濃縮等狀況,迫切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觀念。

新教材要求教師要以人爲本,追求全面發展。歷史教學的價值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促使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發展。而爲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新教材的教學任務就不再是讓學生記住繁雜的.歷史知識,而是要學會運動歷史知識去解決問題。適當的在課堂上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教師沒有必要再從頭講到尾。

此外,這次培訓還讓我認識到,歷史教學的目的的貫徹新課標,因此,我們教師要專研和把握課標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家教學任務。而對於內容及其豐富的必修教材,我們可以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一是可以對每節課的內容加以整合,強幹弱枝,突出重點。二是對單元內容整合,按朝代按專題等。教師要學會在教學當中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

在這次培訓中,既解決了我的一些困惑,而又產生了新的困惑。比如在面對教材內容較多和課時量較少的情況下,葉小兵教授給出的建議是整合課程資源。我的困惑在於,若是按專題如政治、經濟、文化這樣來整合是否違背了通史教材的初衷,回到過去老的專題教學中去。

最後,對於新教材的教學設計,我簡要的談談對於第一單元第二課的教學思路。第二課的標題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這段歷史對於學生來說可以說是相當的熟悉及感興趣,許多典故他們的都耳熟能詳。因此這節課的目的就在於通過歷史具體的知識點形成更上位的歷史認識,通過爭霸戰爭和商鞅變法等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個大發展、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並且在教學當中貫徹唯物史觀。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什麼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通過這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導致的井田制瓦解產生了變法革新的需要。而變法革新又需要大量士人,這催生了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通過這次教材培訓使我對一堂課有了重新思考、一個知識點呈現方式的靈活多變也比以前思考得更深刻、更透徹些了。但我認爲,要把培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去實踐和沉澱。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基層老師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其實,培訓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把培訓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思想應用到自己實際教學中去。

培訓是結束了,但是真正的歷程纔剛剛開始,教師的學習和教學研究是無止境的,這還需要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