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手裏捧着《朝花夕拾》,品味着字裏行間的情意,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這是一本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散文,語言清新流暢,潔淨優美,親切感人。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在晚年歲月裏寫下的,老了,回憶起童年的往事也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大聲朗讀古詩時“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一箇舊學老先生形象躍然紙上,《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阿長睡覺時,伸開兩腳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辦法翻身,這短短的一段話卻勾勒出一個真實鮮明的農村婦女形象。《藤野先生》中描寫藤野先生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扶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使用了緩慢而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馬虎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公交車去,致使管車的疑他是個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小心一些。這一系列的描寫將藤野先生生活上的馬虎與教學的嚴謹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又翻開了手中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2

在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九二年所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結集,原名《舊事重提》。

“朝花”是清晨帶露相繼芬芳的花,喻指魯迅青年的往事。“夕拾”是指中年以後才把回憶的'往事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拾”的心情,我看着陷入了沉思,我喜歡在有空時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想着想着我彷彿回到了那個離我很遠的童年,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這一切構成了我對童年的整個回憶,讀着書回憶着往事時,我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將現在的一切煩惱拋之腦後,沉浸在魯迅對童年的回想,沉浸在我對童年的回想。

魯迅在這本書裏寫了封建孝道的虛僞——郭巨埋兒奉母;寫了在日本吃喝玩樂不思富強的中國人——藤野先生,他將往事與現實結合起來,寫出了這令人叫絕的書。

《朝花夕拾》使我瞭解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制度和當時社會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內心對新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魯迅先生,中國崛起了。

《朝花夕拾》讀後感3

在暑假裏,我看了《朝花夕拾》這一本書。這是魯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裏面講了魯迅小時候的故事,讀着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字裏行間洋溢着真實的情感。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爲榮。但是後來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在家、三味書屋、當鋪之間來回跑。在這期間,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爲他想到了他的爺爺、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就希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爲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有一部電影叫做“風雨故園”,它講的就是魯迅小時候的事,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

《朝花夕拾》共十篇,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作品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很受我喜歡。

《朝花夕拾》讀後感4

仔細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遠道三味書屋》,品味這從字典裏行見透露出的天真爛漫的情感,眼前不是浮現出魯迅先生小時侯那令人嚮往的畫面。

我讀魯迅先生寫的小河片對童年回憶的文章,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魯迅:趁着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與玩伴一起捉鳥;在三味書屋裏,當壽先生讀書讀得入神時,都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各種各樣的事,有的.正在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手至撒謊能夠玩遊戲,有的在做作業;有的在下棋;魯迅正在聚精會神的畫畫······

魯迅先生在文中表現了他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情感,希望與大自然接觸,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希望不被父母拘束着······

如今,田野上造起了高樓大廈,我和小夥伴們也在爲小升初畢業而努力着,老師和家長出於爲了安全而管束着我們,爲了我們的學習而拘束着我們,因此我們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溫暖,也接觸不到那令人嚮往的地方,所以少了許多的自由。

我多麼想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小溪邊打水仗,餓的時候在戲裏不及條魚上來烤着吃,與小動物們嬉戲,在田野上捉迷藏,與大自然親密的玩耍、嬉戲着。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後感6

在暑假裏,我看了《朝花夕拾》這一本書。這是魯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裏面講了魯迅小時候的故事,讀着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我小時候,字裏行間洋溢着真實的情感。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爲榮。可是之後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所以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在家、三味書屋、當鋪之間來回跑。在這期間,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爲他想到了他的爺爺、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可是,魯迅的父親就期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爲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有一部電影叫做“風雨故園”,它講的就是魯迅小時候的事,大家有機會能夠看看。

《朝花夕拾》共十篇,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經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很受我喜歡。

《朝花夕拾》讀後感7

今天,我閱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作者是魯迅先生。我來給大家說一下這本書吧。

這本書是簡述了魯迅先生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的描寫出了一個清末民初的生活場景。

比較讓我記憶猶深的是名醫的故事和美女蛇的傳說。下面就讓我說說這兩個章節吧。

第一個,就是名醫的故事。從前,有個名醫,他出診費是一元四角,還特撥十元錢。深夜出診加倍,出城出診也加倍。有一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了急病,他們把名醫請來給她治病。那醫生要一百元,否則不去。然後,那家的主人花了三百大洋。魯迅的'父親患了水腫,他們請來了那位名醫診治,無論開了多少張藥方,可魯迅的父親還是死了。

第二個故事是,美女蛇的故事。相傳有個文人,他坐到一戶人家庭院的椅子上。可發現牆頭上有一個美女的頭,他答應了她。一個和尚走過,看到他這樣,那個和尚說:“萬萬不可打理那個美女頭,實它是一條蛇,她晚上回來吃你的。”“那怎麼辦?”文人問。“你只要將這個盒子放在牀頭就可以了,最後那條美女蛇被治死了,

如果對這本書感興趣,那就自己讀讀看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8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衆的喜愛,是因爲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爲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羣”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記述了魯迅從童年生活到青年時求學的不同階段的過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的懷念之情。

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不僅展現了“我”對長媽媽的懷念,而且也從側面揭示了長媽媽的堅韌。她給別人當保姆,沒有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底層,卻仍然保持着對生活和周圍人的愛。

而《瑣記》、《藤野先生》和《範愛農》等篇,展示的是更爲廣闊的社會生活的畫面。《瑣記》記述了魯迅在南京、日本以及回國後的部分經歷。而更多的是對當時社會的抨擊和嘲諷。

魯迅以一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細節,以小事情反映更大的.社會問題和更加寬廣的社會生活狀態。作者把這人物刻畫的個性鮮明、栩栩如生,使他們具有了深刻的社會意義,反映了不同歷史條件下某種社會力量對人的影響,展示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通過讀這本書,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落後,同時也看到了魯迅對那個時代的各種性格的人的細膩描寫,而且多數是通過側面描寫來讓人讀懂。

我不僅認識了一個落後的時代,更認識了一個來寫這種時代的作家——魯迅。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偶然間,我從書架裏翻出一本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一《朝花夕拾》雖已闊別一些時日,但再次棒起,卻有相似的感覺。

靜靜地品味着字裏行間的故事,慢慢悟徹,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在去想和回憶,這大概是這本書名的涵意吧,《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是爲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趣盎然。就像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首先使用了許鮮明的文字敘述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寫百草園的快樂反襯了後來三味書屋不同的生活,表達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厭惡。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依然從字裏行間透露出那天真燦漫的感情,使人無限嚮往。

朝花夕拾舊事重提,猶如晨曦的鮮花到傍晚去取,雖然失去了剛盛干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風與落日卻給它另一種美感,使人浮想聯翩。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彷彿一下子又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一切皆是那麼充滿好奇、充滿想象、充滿期盼……我流連其中、陶醉其中、快樂其中,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此情此景好像是我童年的真實寫照。霍然間,年幼的“我”一下子鑽進了百花園,不停地拔着何首烏,似乎在尋找着些什麼;我彷彿看見“我”爲了要帶畫的《山海經》,在不停地哭着鬧着;又彷彿看見“我”纏着長媽媽的.衣角,聽她講赤煉蛇的故事……

我的童年,我的夢,我渴望童年生活。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讀着讀着,

我忽然覺得“我”一下子小了許多,似乎就是隔壁那個貪玩、獵奇、淘氣的小男孩,一切皆是那麼無拘無束,一切皆是那麼放鬆快樂,一切皆是那麼令人嚮往。

我的童年,我做主,我渴望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圍繞着阿長寫了幾件事,記錄了他喜歡切切察察以及限制魯迅的行動,懂得許多規矩以及麻煩的禮節,在告假回家期間卻給魯迅買了一部《山海經》,但是要知道,阿長並不識字,讀音也不標準,可知她爲了買到《山海經》有多艱難,這也讓魯迅對她感到崇高的感激之情。

文章的主人公阿長,是魯迅幼年的保姆,她沒有什麼文化,睡相難看,曾“謀害”魯迅的隱鼠。但她擁有這些缺點的同時,也有很多有點,如:勤勞、善良樸實、關愛孩子等。也正是因爲這些性格特點,魯迅纔會對她從產生敬意到逐漸淡薄,再到產生敬意。

魯迅通過對自己幼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回憶,記敘了他所接觸到的阿長,塑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表達了對阿長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爲阿長平時雖然切切察察,要求他人做到一些繁瑣禮節,但她在這些禮節中更多的是關心,正如辭歲一事中,阿長的願望是樸素而美好的,只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在那個年代,或許神靈纔是她唯一的寄託,所以她纔會如此信神。

這本書記錄了關於魯迅的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很推薦大家好好的讀一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集。書中敘述了魯迅幼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生活。閱讀這本書籍,感覺不像是在閱讀書本文字,而是作者通過樸實的的話語跟你講述了一個個真實又充滿美感的故事,裏面很多篇章都令我受益匪淺,其中《五猖會》這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

《五猖會》講述了作者少年時一次看迎神賽會時發生的波折,主要寫“我”對五猖會精彩內容的嚮往,可是父親卻要我背書,背不完就不讓我去看五猖會,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控訴和批判了封建家長和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摧殘。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封建現狀。他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通過閱讀《五猖會》,我瞭解了魯迅兒童時代的社會現狀,跟我自己的.童年時光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相比之下我們現在有個和諧民主的國家,對兒童的愛護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

時間的推移,童年的漸漸離去,留下的只是朦朧不堪的回憶。細細品味着《朝花夕拾》,感受着那段不同年代的童年。讓我們與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近日,我去附近的圖書館借閱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粗略的讀了一遍,發現裏面的很多篇幅都是我們課本上的課文,原來我們已經涉獵到了這本書籍了。其中,散文集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裏面講述了私塾時期的魯迅是如何讀書的,以及在百草園中獲得的各種樂趣。作爲兒童,他們有着很廣泛的興趣愛好,對百草園裏的`花草樹木和昆蟲都很感興趣,這些是很快樂的!但在私塾裏讀書的時候,卻是那樣的枯燥乏味。

讀了這本書,讓我對封建時代的讀書生活有了瞭解,雖然魯迅先生的主要觀點是揭露私塾生活的枯燥和對兒童天性的剝奪,是關於教育和思想體制的一種駁斥,但我們也看到了私塾教育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例如對於國學的教育,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復興國學,需要對私塾式的教育進行改良,實現文化自信!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眼前也不由自主的出現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畫面。魯迅趁大人不注意溜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玩耍,嬉笑,採摘野花野果,真是讓人心嚮往之。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使用了大量對比與諷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使用了許多明亮,快活的文字來描寫“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再寫到作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學習,反襯出了“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枯燥與乏味,體現了魯迅對私塾的不滿。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但更能吸引讀者。這應該就是這本書成爲名著的原因吧。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