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

《三國演義》讀後感1

可以說,《三國演義》是我讀書生涯的啓蒙書籍,我最開始獲得讀書的樂趣就是源自於它。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智慧和謀略,周瑜的心胸狹窄,關羽的義氣等等。可以說,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羅貫中將他們刻畫的栩栩如生,細細欣賞,讓讀者彷彿進入了書本之中。

人人都說曹操是一個奸雄,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認爲曹操是個真英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奸是對忠來說的,而在那羣雄紛爭的年代裏誰奸、忠呢?從當時當地的人來說,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地漢朝的臣民說,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說,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給曹操戴上奸臣帽子,爲漢獻帝喊冤,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問題也不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氏家族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

說怪,其實也不怪,其中還有個道理。

國家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並不那樣具體。政府比較具體的象徵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會有統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天下就大亂了。所以,在古代“忠君愛國”這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一、安定的秩序。至於皇帝是什麼人,什麼樣子,那倒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讓全國統一,這偉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點奸招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劉備沒有耍過奸招,所以說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學的。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頒佈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一、和平的願望,也是符合了時代要求的。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書中的人物很值得我學習。閱讀是可以令人快樂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內心涵養的一種休閒,所以閱讀時我快樂。

《三國演義》讀後感2

讀了《三國演義》後,書中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我十分難忘。

在《三國演義》中,有慈悲爲懷的劉備,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武功高強的呂布,有令人髮指的董卓,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和“奸雄”曹操。但這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忠心耿耿又魯莽衝動的真性情張飛。

在作者的筆下,他性格直爽卻又魯莽衝動。他喜歡喝酒,而且經常因喝酒而誤了公事。有一回,劉備和關羽出征打仗,留張飛在城中鎮守徐州,並叮囑他千萬不要喝酒,免得鬧出事端。沒想到,才第一天,就出了事。晚上,張飛召集城內官兵,大擺筵席。他說這幾天他不能飲酒,在這之前,要先痛飲一回。說罷便拿起杯,輪流向每個人敬酒。這中間還有一個小官,是呂布的侄子。可他又偏偏不會喝酒,張飛向他敬酒時連連推辭。這激怒了張飛,張飛一氣之下打了他五十大板。這讓他也十分氣恨,對張飛懷恨在心,跑去了他叔叔呂布那裏告狀,呂布不忍心看侄子受張飛欺負,便趁張飛喝醉睡熟時帶兵攻打徐州,張飛哪裏料得到呂布會來,於是呂布便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徐州。這就是張飛爲了不喝酒誤事而事先要喝個痛快所流露的真性情。

張飛雖然魯莽,雖然衝動,雖然有喝酒誤事的壞毛病,但仍然有讓人欣賞的地方。我非常欣賞他的直爽;欣賞他的不貪心;欣賞他的忠誠。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張飛就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不允許任何人試圖傷害他。有一次,劉備與袁術鬧了不愉快,各自出兵攻打。呂布爲了救劉備,於是請劉備、關羽、張飛和袁術的大將紀靈前來講和。張飛見敵方大將也在,以爲呂布要殺劉備。他一把抓住呂布說:“你休想要哥哥性命!”,最後劉備和關羽極力勸住,他方纔罷手。由此可見張飛在關鍵時刻願意不顧一切挺身而出保護劉備,對自己的結義大哥是多麼的忠心耿耿。

在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能像張飛那麼莽撞,那樣惹出許多麻煩來誤了大事。但我們做人要像張飛那樣有情有義,對兄弟義薄雲天,對朋友誠信豪爽。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大家都在觀看電視劇新三國嗎?我在看完前1、2集之後就被劇情所吸引,纏着媽媽一定要買一本三國演義,當我拿到書後就如飢似渴讀起來,連我媽媽爸爸叫我來吃飯,我都要抱着這本書,媽媽費了老半天的勁才把我和書分離開。現在我沒事就看,至今已經看了一大半了。真令人愛不釋手啊!

三國寫的是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國家,他們在各國主公的帶領下,在一幫絕頂聰明的謀士運籌帷幄下,在一羣驍勇善戰的武將奮力拼殺下,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在各國主公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雖然曹操很奸詐,但他能把握大局,善於讓用人才,愛惜人才(特別喜愛關羽)。受到失敗挫折後能仰天大笑,(一笑笑出趙雲,二笑笑出張飛,三笑笑出關羽)最後能化險爲夷,最終成就大業。

在謀士中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文采(出師表)、口才(舌戰羣儒)出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近乎與神人: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博望,他用錦囊妙計氣死了周瑜,用空城計騙了司馬懿,用司馬懿的話說就是“真乃天下奇才也!”而且他還做事有始有終,從出山就輔佐劉備到劉禪,盡職盡責,鞠躬盡瘁。

在“關羽”等五虎上將及其他將軍中我最崇拜的是常山趙子龍,身高八尺,姿顏雄偉,被封爲“永昌亭侯”。他七進七出救“阿斗”武藝超羣,智勇雙全沒有打過一場敗戰,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爲“一身都是膽”。

我從讀三國這段歷史中彷彿打開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他讓我開了眼界,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知道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對於我及今後的人們都有很大的幫助,不論文臣武將、偉人凡人,都要有自己明確的做人做事目標,一旦確立就要腳踏實地,注重平時的積累,認認真真的做,向自己的目標靠近,即讓受挫,也要吸取經驗教訓,從頭再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顧名思義,講的就是蜀國、吳國、魏國三個國家的故事。作者羅貫中通過青梅煮酒論英雄、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亮舌戰羣雄、羣英會蔣幹中計、關雲長單刀赴會等一個個精彩動人的故事,講述了我國漢末至魏晉時期的歷史,描述了那個時代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塑造了劉備、曹操、諸葛亮、孫權、關羽等許許多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

在這三個國家當中,我最喜歡蜀國,因爲蜀國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龐統,武藝超羣的五虎上將(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還有那個仁義的劉備。

在蜀國的這些英雄當中,我最喜歡關羽。

我喜歡關羽,是因爲他忠義。他與劉備和張飛失散後,一直保護兩位嫂嫂。爲找到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因遇上曹操,被迫降於曹操,但在曹操的營裏,心裏依然想着劉備。曹操覺得關羽是個人才,送他許許多多的好東西,關羽卻只要了一匹赤兔馬,他說:“這匹馬跑得快,能早日找到大哥。”‘身在曹營,心在漢’就由此而來。

關羽還有極強的忍耐力。在過五關斬六將過程中,被守將用毒箭射中左臂,後來請華佗醫治。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颳去,於是關羽讓人擺好棋局,拿來酒肉開始下棋、喝酒、吃肉,並伸出左臂請華佗爲他醫治。華佗用小刀割開皮肉,露出白骨,開始刮骨療傷。若是別人,此時一定會哀嚎不已,關羽卻談笑自若,好像什麼事兒都沒有一般,華佗看了都吃驚。這種極強的忍耐力,實在是讓人佩服。

我喜歡關羽,我要學習他的優點,通過學習別人的優點,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英雄氣魄在我的腦海裏久久揮之不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書中描寫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場面,當時魏國最強大,魏國的丞相曹操擁有百萬大軍,還有程昱、蔣幹等許多謀士,兵馬強壯!而蜀國呢,這個漢獻帝的叔叔劉備的國家,沒有曹操那樣壯觀的兵陣,但有神機妙算的軍師臥龍孔明——諸葛亮,以及結拜兄弟關羽、張飛,還有趙雲等武將。經常打的曹軍招架不住。還有住在東吳的孫權,吳國,雖然有水軍都督周瑜和魯肅,但無論是軍力還是智慧都比不上魏國和蜀國。最後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打魏國,形成了壯觀的赤壁之戰,還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孔明七擒七縱等許多故事,讓我讀的津津有味。

我十分敬佩蜀國的一員猛將——關羽,敬佩他的忠義之情.關羽自從與劉備和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從來就沒有背叛大哥劉備的心思,這點,關羽就表現在拼命救嫂嫂上,當他與兒子關平遇難時,孫權還癡心妄想的讓他們投降,但關羽卻把他罵了一頓,於是,關羽父子就在孫權的陰謀下,壯烈成仁!這是講義氣.不然的話,他關羽何必這麼拼命呢?

當我們翻開書,讀到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三國中最經典的戰爭赤壁之戰的畫面就會浮現在我的眼前。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是啊!這三國的江山真是如詩如畫!而那個時代彙集了多少英雄豪傑?

三國時期是個時代的英雄,英雄的時代。俗話說: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劉備和諸葛亮用血與肉打下蜀國的江山,就被劉備的兒子阿斗拱手送給司馬一家。在東吳的孫權死後,後主孫皓也投降於司馬一家。從此一場前後達數十年的龍爭虎鬥,就此收場,晉朝的司馬一家,終於像漁翁般輕鬆地解決了魏、蜀、吳這場鷸蚌相爭的戰爭。一個統一、繁榮的晉朝開始了新的篇章!

《三國演義》讀後感6

記得幾個月前有一檔節目叫“易中天品三國”,看了幾集,便勾起了我對三國的熱愛。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時代:三國時代。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完美的再現了這一段歷史。其作者羅貫中用真實的筆觸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赤壁之戰,關雲長水淹七軍;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足智多謀的孔明,一身是膽的子龍,驍勇善戰的關、張。正因如此,《三國演義》成了我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

《三國演義》不僅情節曲折,也不失兄弟情義。“劉關張桃園結義”,體現了古人的豪爽、重情義的特點。三人先前還互不認識,卻因志同道合而成爲結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他們事後的作爲也驗證了這句話。

後來,關羽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着實讓我爲他的重情義而感動。即使“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關於仍不忘兄弟,不背情義。與後文的劉禪“樂不思蜀”形成鮮明對比。而下一章“過五關斬六將”更讓我吃了一驚。曹操對關羽有恩,可關羽卻因爲兄弟團聚心切,竟連殺曹操部下六將!可見,關羽對兄弟之間的情義真是可比海深啊。

《三國演義》還揭示了一些惡人的可恥的行爲,而他們也吃到惡果。董卓生性殘暴,奢侈荒淫。他在城郊用二十五萬民工修建了一座豪華堅固的城堡,稱爲“郿塢”。裏面抓了年輕姑娘八百餘人,供他玩樂。大司徒王允早看他不爽,便讓歌姬貂蟬巧施離間,最終讓董卓義子呂布親手殺死董卓,惡貫滿盈的董卓終沒能逃過暴屍街頭的下場。

呂布也殘暴跋扈,在守沛城時,更是喝酒後就打罵屬下,最終也被幾名屬下綁到曹操那,結束了一生。

《三國演義》人類文學史上一顆明珠,給予我們的不僅是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更是對戰爭,對社會,對友情的思考。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寒假期間,我讀了中華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作爲一個新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裏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深入我心。

書中“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爲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裏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裏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讀後感讀了三國演義之後,使我深受啓發。

它讓我知道了三國時期的故事,讓我們增長了無窮的智慧。其中我最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橫溢、料事如神。比如說火燒博望坡。故事大概寫的是:說劉備請到諸葛亮後,對他百般尊敬,這讓關羽和張飛都很不服氣,因爲當時他還沒…

讀了三國演義之後,使我深受啓發。它讓我知道了三國時期的故事,讓我們增長了無窮的智慧。

其中我最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橫溢、料事如神。比如說火燒博望坡。故事大概寫的是:說劉備請到諸葛亮後,對他百般尊敬,這讓關羽和張飛都很不服氣,因爲當時他還沒有張飛年齡大。就對劉備說:“孔明年紀還小,有什麼學問和才幹?哥哥對他太過份了。”而劉備卻說:“他得到了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二位賢弟不必多說。”曹操知道劉備最近來了一個軍師諸葛亮,又聽別人說他很聰明這讓曹操擔心起來,於是令他手三名將士去攻打劉備。劉備知道後,就去問破敵之策。諸葛亮說他早有辦法:“博望坡是曹軍的必經之路可在豫山和安林內埋伏人馬,由雲長帶1500人在豫山埋伏,曹軍來後,先放他們過去,他的糧草一定在後,你看到南邊起火,就燒了他們的糧車。翼德帶1500人在安林後面山谷中埋伏,看到南邊起火後就殺下去。”

這樣一條妙計就打的敵軍落花流水,這充分表明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經過思考,要以智取勝,要多開動腦筋,要多學習各種知識,把知道轉化爲能力,纔能有他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本領。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今天我講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後三國被西晉統一。故事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次出現了羣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我覺得最厲害的人物是曹操和司馬炎。曹操是《三國演義》最有名最有名的奸雄,他除了害人之外什麼都不幹,他比一般的壞人厲害,他還逼漢獻帝把皇位讓給他,曹操把就去滅蜀國。蜀國滅亡了之後,司馬炎就建立了西晉。接着司馬炎攻擊東吳,他們攻下了東吳之後,孫皓就帶領着文武百官,去西晉投降於司馬炎了。曹操和司馬炎這兩個人物,他們厲害不厲害?我覺得他們很厲害,你們呢?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草船借箭。有一次要打仗,但是要用箭。諸葛亮出了個計謀,就在船上面搞了很多個草人,他們就把船行駛到曹營附近。曹營以爲那些草人都是真的人,就射了非常多的箭到船上,射到了草人身上。明知故問,如果是人的話早都倒下來死了。接着,有個士兵說:“謝丞相借箭!”曹操這才知道上了當,趕緊派船去追擊,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很聰明,他比奸雄曹操還聰明,他就是想出草船借箭這個計謀的人。你們知道他有多厲害嗎?他比周瑜和劉備,還有呂蒙都要聰明,還比司馬炎、鄧艾、姜爲等等等等人都更有計謀。有一次打仗前,諸葛亮突然病死了,他就叫士兵們去做他的雕像。司馬懿準備去攻打他們,看到諸葛亮的雕像後,以爲是真的諸葛亮,就嚇跑了。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大家必須很熟悉吧,什麼,不熟悉?不會吧,那我就告訴你吧。此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此刻明白了吧?

孔明初出山之時,曾對劉備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此時的劉備,可謂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漢皇叔,天時地利客觀有利條件讓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僅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了。所以,西蜀賴以立國者,就是“人”。

就憑這一個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篇璀璨的詩篇!

最成功的是孔明對當地士人、將士的使用,爲此,他使出渾身解數。畢竟,劉備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當地士人支持不可,所以,孔明重用董允、費煒、蔣宛、鄧芝等數十名當地文官,更絕的是讓劉備與當地士人聯婚,娶吳懿之妹爲妻,結成婚姻聯盟,讓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擁立劉姓爲主。對武將則另一套辦法。孔明始終緊握“槍桿子”,主要武裝力量由劉備共患難的.關、張、趙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廖化自古城相會時就隨劉備,是“久經考驗”的幹部,把帶精兵的先鋒職務給其他人不放心,所以才交給廖化。至於姜維,是孔明入室弟子,是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就另當別論。一些不爲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楊任等人則殺之不留!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處,西蜀能立國三分天下,與孔明這些措施分不開。可是孔明用人也非絕對正確,他平生犯二次用錯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一是錯用馬謖,結果失去了北伐戰略要地。二是在留守荊州人選上,很明顯,劉備派關平到荊州求援,是自作主張要關羽守荊州,孔明對這種錯誤決定,不作爭抗,造成荊州失守。

不只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還有很多人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如:關羽、張飛、曹操等等。能夠這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祕盡在其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中學時代與去年春節已看完本書兩遍,本沒有意向再攻四大名著,卻得Ms Ma 美意,微信又贈此書。名著既在那裏,俗人怎能抵得住他的誘惑,只得第九次再看四大名著。作爲歷史演義小說的高峯,中學時代看時則僅僅是因爲好玩有趣,大學再觀,則更注重其詞藻優美,謀略分析與人物品行德操評價。今再看,只是沉醉其歷史的奇妙之中,盡享演義之美以自娛。 ?而今日讀到一半時,我卻決定暫時塵封此書,一則書海浩瀚,再讀完三國尚要費些時日,把讀剩餘五十萬字時間加到經典上,也是好主意。二則讀三國半部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已經結束,天下三分已經很顯然,後面便是劉備創業,三足鼎立,三歸一統,不較前半部軍閥混戰,更能體現英雄氣魄。因此在最核心的赤壁之戰結束後,已經不如前半部分令我着迷,故而棄之,況留下良藥,等到哪天疲倦再拿出來解困,不是很好嗎。

想我姐曾幾閱三國,待到後來時看三國,卻直接從三顧茅廬開始看,不看前面,蓋是其對孔明,劉備的創業史更感興趣而已,而我覺得曹操,孫家的創業史更有歷史演義的味道。三遇三國,我想衆學子讀三國時,更應該注重當中謀略分析,人物品格評價來反觀自己,能有所得,豈能區區在乎演義精彩而已。 近來,我同學多有談論到他們在看關於司馬懿的電視劇,熱度不小,愚雖未看,不知道其能否稍稍展現演義的精髓,竊希望能借此東風能讓更多人來關注四大名著,享受璀璨的精神文明。去年與今年讀三國,都是冬季,書中有述:朔風凜凜,瑞雪紛紛,山如玉砌,林似銀妝。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潐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一遍遍翻讀《三國》,細細品讀,想起第一次品讀至這首詞時,感慨萬千,思緒籌集。遙想當年,三國鼎立,羣雄爭霸,多少豪傑破空而出,又有多少豪傑轉眼間灰飛煙滅。縱使他們擁有萬千的智慧與膽識,即便他們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可他們爲了自己的國家卻毅然放棄了這些,他們爲國捐軀,但雖死猶榮。他們的事蹟讓人們刻骨銘心,他們的名字也將會被人們所記住、所讚揚。

我感觸於一代軍閥豪傑曹操,他在自己的生命中嚴於恪守軍人本質。矢雨交際之中,他大顯英雄本色,毫無畏懼之態,但臨終之時卻淚雨黯然。他的生命包含無限坎坷。豪情壯志滿懷之姿與割發斷袍之態儼然形成鮮明的對比。他一次次用自己的智慧是守住了多少城池。可在戰功喜宴席上他又何曾想過又有多少士兵因此而葬送了性命。人們對於他的說法觀點不同,既有人對他持認同態度又有人對他報以否認態度。也難於他淚如泉涌。

我更有感於陳列在先帝廟宇中的皇帝劉堪。對於他的父親被人稱爲“扶不起的阿斗”,對於這個還在負隅頑抗卻依然無法挽救國家命運的他來說,感慨萬千,卻只恨無能爲力,只能祈求上天給予啓迪。最終的他因受不了面對先皇、大臣、百姓的壓力,帶着無限的悲憤,滿腔無奈,拔劍自刎。蜀漢亡了,這個靠一槍一彈,用無數人的屍體而堆積起來的國家卻被這個擁有多少賢能武將的無能君主而給“拱手相讓”。想到這裏,不禁爲那些爲蜀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而流淚。

《三國》既是一本彌足珍貴的史書,更是我的良師益友,“他”讓我讀懂戰爭年代人民的悲情、愁苦和王朝的歷史興衰,細細品讀,字字斟酌也許會帶給你少許啓迪。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我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我認識到許多人物的性格,比如關羽忠肝義膽,諸葛亮神機妙算,曹操是奸雄……書中許多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先讓我來說說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屬於踩在針尖上的人物,奸詐的很。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非常無情無義。我剛開始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曹操是超級無敵大壞蛋,特別是他後來說的那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什麼思想嘛?爲人不善,光想着自己,太自私自利了!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戰火紛飛的年代,爾虞我詐的社會,他不殺別人,別人會殺他。那個時代,註定這些人物的命運不像我們現在這般安逸自由。我們看電視的時候,不是也經常看到這句話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接下來我講講諸葛亮吧!太厲害了,諸葛亮簡直是神話,他用兵如神,書中寫到的他是很少打敗仗的。有一次,居然用“空城計”退司馬懿的軍隊,單單一個人在城樓上彈琴,讓人望而生畏。還有“草船借箭”,他出人意料,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最後還讓士兵喊:“謝曹丞相賜箭!”這麼有才華,難怪會引起周瑜的嫉妒呢?周瑜無奈地說:既生瑜何生亮。

書中還有許多人物形象,劉備吧,仁義當先。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得到百姓的愛戴。關羽呢,非常忠誠,曹操待他不薄想把他招過來,但他不爲所動。張飛,有點魯莽,只是看到張飛的時候,我覺得有一個疑慮,這麼魯莽的人,怎麼會家財萬貫?還有司馬懿,也是很聰明的,但因爲他屬於魏軍,就對他沒好感了……

《三國演義》裏的人物太多了,有些角色出現沒一會兒,就掛掉了,死太快的都記不住。從頭到尾,寫得多,活的長的都屬於“主人公”或者“男一號”,這次初讀三國,我體會最多的就是“主人公”們的性格,下次再讀,肯定還會有其他感受。以上就是我初讀《三國演義》的感受。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有這樣一本書,屹立在文學的巔峯,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是—《三國演義》。它講述了一個有大量英雄的多事之秋的故事。各行各業的英雄們放棄了他們的生命,忘記了他們的死亡,爲他們的國家和雄心而戰。“東漢末年,三國被分成三個國家,戰爭連綿不斷……”聽着這首歌,看着《三國演義》,我似乎在書中進入了一個飽受戰爭創傷、才華橫溢的時代。

我欽佩關羽的勇敢。他單騎數千裏,過了五關,斬了六將,纔回到劉備身邊。當他在曹操的陣營和在漢朝時,他被曹操賞識。然而,他忽略了曹操的所有獎勵。"上馬籌金,下馬籌銀",這一點也沒有打動他。諸葛亮在赤壁放火後,奉命帶兵追擊曹操,但在華容道被解除了曹操的職務。爲什麼人們不屈服於這位有着高尚情操和超羣力量的人呢?

諸葛亮的智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八英尺高,看起來像一頂玉冠,戴着一條黑色的絲綢圍巾,穿着一件鶴形斗篷,英俊而優雅。他感覺像個仙女。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在千里之外獲勝。他在河東的時候,從草船和東風裏借了箭,放火燒曹操的營寨。所有這些都不是上帝寫的,這可以被視爲一個詳盡的策略。他不遺餘力地幫助漢朝。他死了。《出師表》顯示了他的勇敢。他七次離開祁山,與吳會師攻打魏,最後病死。這是可悲的。

我不爲曹操的懷疑感到羞恥。在這次的《憤怒的殺死呂伯奢》中,我徹底地表現了他的懷疑。呂伯奢一家本來是要招待曹操殺豬的。曹操一邊磨刀一邊看見了他們。曹操認爲他要殺了他,所以他殺了所有的呂伯奢家族。他還說,“寧教我打敗世界,不教世界打敗我”,這顯示了曹操的性格。然而,他自己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霸主。他很有天賦和策略。小時候和劉備一起燒酒時,他說“天下英雄,只有天下領袖和曹兒”。讀到這裏,曹操的勇猛自然躍然紙上。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好書。走近它,品嚐它。它會讓你愛不釋手,深深陶醉在這個激動人心的世界裏。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用陰謀,明說,暗奪,淡薄。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林俊杰一首《曹操》,是否唱出了羣雄爭霸的沙場上的悲壯。作爲四大名著之一,它至今仍散發着自己獨特的光芒。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與一條條絕妙的計謀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位人物當屬諸葛亮了。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軍師,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蜀國立下了許多的功績。像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火燒赤壁”無不令人叫絕。就算當自己一無所有,他也能夠從容、淡定,急中生智,爲自己化解危機,這種心態更是我們當代人處事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還有一位讓我很佩服的人物,他“丹鳳眼,柳葉眉,面如重棗。”他手握“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刮骨療毒不怕疼。他堅定不移地拒絕了曹操的邀請,選擇永遠忠於故主。他就是關羽,英勇的關羽,瀟灑的關羽。

書中“火燒赤壁”的故事十分驚心動魄。著名導演陳凱歌也曾將它精心改編過後以電影的形式重新詮釋。那時,胸有成竹的曹操指揮着百萬大軍,誓要將東吳拿下。而吳與蜀選擇聯手抵制這場戰爭,因爲他們謹記脣亡齒寒的道理。周瑜與諸葛亮兩人更是一同商量計謀,一步步使曹操的陣營淪陷。他們先是找到曹操的弱點,設計讓他誤解自己的水軍大將,將之處死,造成水軍無人操練的結果。接着又和黃蓋使出苦肉計,打入曹軍內部,帶他們進入設好的陷阱。最後,諸葛亮巧借東風燒掉戰船,使曹操輸得一敗塗地。這一環扣一環,巧妙地連接、設置,真是令人歎服!我彷彿身臨其境,被周瑜、諸葛亮的聰明所折服,爲甘寧的忠勇而落淚······

作爲祖國未來的棟樑,我想我們必須具備趙雲那樣的膽識,張飛、甘寧一樣的勇猛,魯肅那樣的忠厚,周瑜、諸葛亮的機智及關羽的重義。只有這樣,我相信我們祖國這顆東方明珠的未來才能越發變得強大,實力才能越發變得雄厚,光芒也將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