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活着的讀後感15篇

活着的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的讀後感15篇

活着的讀後感1

作爲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年少闊綽、家道敗落、戰爭離亂、賢妻早逝、兒女雙亡,最後只和一頭老牛相伴…這些苦難疊加於一個人的身上,的確顯得有一點戲劇化,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必執着於苦難本身的形式,於人而言,活着的痛苦經常是一樣的,或殘陽如血,或黯然如塵,儘管苦難的形式會不同。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讀起來平淡中有些窒息,卻也不乏溫情和感動。

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不離不棄時,也便沒有必要自怨自艾。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時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亦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而對那個結果,我們終將毫髮無傷。

活着的讀後感2

在悲痛籠罩下仍然也要堅強地活着,相信時光會磨滅一切,儘管世事變遷絲毫沒有讓福貴和家珍淡忘,淡忘那些本該遺忘的一切。

鳳霞的婚姻亦默契地娓娓到來。陰霾十年的前幾年,因爲鳳霞所帶來的幸福讓這個被陰暗籠罩的家庭又重煥幾絲生機。但是,好時光總是翩若驚鴻,苦根的出生殘忍地呼喚鳳霞去用盡自己的生命獻祭,久違的幸福亦隨鳳霞的死而戛然而止。福貴再一次懷抱自己的親身骨肉,用自己的.蒼白之發葬送了獻身母愛的他的鳳霞。悲雨淅瀝地隨風而下,無窮,無盡。

三個月後,伴他一生的家珍呢喃遺語、帶着病痛安靜地閉上了眼睛。“來生,我還做你的女人。”家珍溫柔的話語充斥他雙耳,雙眼因淚水的匯聚而模糊不清,他將家珍送入塵壤的懷抱。落葉,終需歸根。

三年後的一次意外事故,二喜被兩塊水泥板壓得血肉模糊,頃刻間便遺留下苦根並跟隨鳳霞的緩緩步伐而逝去。自己的三位至親都死在同一所醫院,福貴苦笑,他恨這間醫院,也許這就是命運無常吧,而他薄弱的力量撼動不了絲毫關於命運的無常。

活着的讀後感3

活着,不止是活着。

和朋友打聲招呼,微笑一下,那是活着。

在書中徜徉,那也是活着。

軀體在,靈魂已無,那不叫活着;軀體不在,精神永存,那才叫活着。

活着已死,死後猶存,臧克家先生筆下的魯迅,還活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力解放全中國的毛澤東主席,也活着。

活着,不光是這樣,有所成就,也叫活着。

努力學習,奮發向上,那叫活着。

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也叫活着。

臨危不懼,敢於克服可能,亦是活着。

臨陣脫逃,貪圖享樂的人,不算真正的活着;實現了自己遠大目標的`人,那才叫活着。

不斷進取,激發自己的潛能,叫活着。

給同學講一道題,與同學共同奮進,那也是活着。

戰勝恐懼,突破自我將自信調到最大值,積極向上,做回自己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優點和才華,那便是最好的活着。

活着,不止是活着。做回自己,好好學習,便是我們當前活着的最好方法。

活着的讀後感4

活着是幸福的,活着是痛苦的,幸福對於我來說也許就如同年夜飯碗中的餃子,碗碗可數,作文活着。而痛苦也許就是無奈到了極限,無奈到了我們無法去承受,隨之而來的會是彷徨、無助、迷茫。

有人爲金錢活着,有人爲權利活着,有人爲吃喝而活着,可我不知道爲什麼而活着!也許爲了身邊的親人,也許爲了朋友,也許爲了自己,也許爲了不要那麼早的離開自己的這段人生,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這個時間段的過客,更清楚的知道親邊的親人、朋友都一樣,都是過客,我想糊塗一點,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活着的理由與支點,才能爲了一種看似真實,但在生命的過程中是那麼的虛幻而活着,可是我做不到,我不想麻醉自己,讓自己沉醉在或長或短的快感中,也許這種麻醉有時或是一生,可是我沒有那種自信,我怕醒後的真實,我怕醒後現實對我的摧毀,我沒有自信能抵擋得了,或許我怕我沒有那個時間。而清醒有時會讓現實生生的'刺痛你。

命運是什麼?命運是你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命運是你對事物有足夠的耐心、命運是你擔得起你責任的綜合體。

活着的讀後感5

意義的本身就是活着。

前段時間讀了餘華的活着。我感到一種荒涼的壓力。正像小說中餘華用一種蒼涼的筆調,用全知者的心態,默默還原悲劇。我面對這個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老人,用着看似平淡的樂觀回顧自己的一生。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小說裏福貴的所有親人,母親,兒子,女兒一個個離他去,最終只剩福貴一人以及一頭老牛。在空曠的世間相依爲命,一人一牛,同樣的年老,同樣孤獨,同樣活着。

這部小說帶給人們的不應該是生活的態度,更應該意識到文中的他不過是千萬勞苦大衆的一個縮影,從古至今遭受任何磨難人堅持不懈的所有人民。

好好活着,是中國人最樸實的願望,只有好好活着,纔有實現其他願望的一切根源。

希望我在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不僅僅侷限於人們所認識到的事物。希望大家都能去讀讀這本書。

活着的讀後感6

這兩天看了餘華的作品——活着,感觸很多,看的過程中,緊張感一直伴隨着全文。作者總是在給人希望之後,又澆下一盆冷水,讓人冷得徹骨,絕處逢生之後仍然扼住咽喉,讓人痛苦異常。

文章有三個地方讓人淚目:

一是老全的死,透露出麻木的戰爭中僅有的一絲溫情。

二是福貴兒子有慶的死。有慶死的最沒有價值,也最荒唐,醫生因爲縣長夫人難產要輸血,居然把一個12歲孩子的血抽乾了。作者刻畫福貴埋兒子的過程讓人痛徹心扉。

三是福貴女兒鳳霞的死。原以爲又聾又啞的鳳霞會很悲慘的被送給老漢,結果福貴心疼女兒又將女兒留下來了,鳳霞最終相看了二喜,並得到了應有的疼愛,這回我以爲鳳霞終於擺脫了噩運,結果沒想到鳳霞死於難產,留下了二喜和兒子苦根,這番變故讓福貴更加衰老,頭髮全白了。

後來幾年間,女婿和外孫又因爲事故相繼離他而去,福貴最後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爲命。

中國二十世紀社會變遷導致的慘淡農村生活全都濃縮進了這部小說裏,福貴的一生也是那個時代老百姓普遍的生活現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謂好死不如賴活着,但是活到最後的人,往往最痛苦!

活着的讀後感7

看到這個視頻我從頭哭到底,沒想到這個人是我的親堂弟,感到心痛也感到驕傲,也感到老天的不公給了我弟弟這麼多才華爲什麼又讓他病魔纏身呢?說實話,以前因爲家庭原因,我們走的不是太近,直到這兩年走的近了。當我第一次看見弟弟這麼瘦的時候,心裏第一次感到了心在疼,從那以後我知道了這世間唯有血緣是你無法更改的東西!我在想這十年我弟弟是咋過來的,我的叔叔嬸嬸是咋過來的,人間自有真情在。弟弟姐姐爲你加油,也以你爲榮!

有些時候的選擇是由不得自己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的人生態度!10年,3000多個日日夜夜!你讓我們所謂稱之健康的人,在面對生活的無奈時,有了信心!加油,弟弟!我的弟弟出書了,在內心感到自豪也感到傷心、難受。

老天給他這麼多文采,爲啥又給他這麼多疾病。不過幸虧弟弟的堅強與倔強,讓他有了對生活的期望與生存,希望弟弟以後健康快樂!

活着的讀後感8

前幾天去朋友家,她書架上爲數不多的書中我一眼就看見了餘華先生所寫的《活着》,隨手拿起翻了一下,問朋友:好看不?她回答:不錯。就順手借走了。

沒想到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很深。

《活着》中的故事情結看似與‘活着’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我想餘華心中的活着就是像福貴一樣;有錢的時候暢快的活着,沒錢的時候努力的活着。我想餘華的活着也不光體現在福貴一人身上,他心中活着就應該有福貴父親一樣的誠實,有福貴母親一樣親切,有家珍一樣的忠貞,有鳳霞一樣的勤快,有有慶一樣的善良,有二喜一樣的真誠,有苦根一樣的`單純……這本書裏的每個人物都有這不同的個性。活着?究竟怎麼纔算活着?福貴的一生跌宕起伏,親人一個個離去,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家,最後徒剩下了他和一頭老牛整日面對那一畝多一點兒的地……他還是不死,我想他又找到了新的活頭,那一頭老牛還沒死;等那老牛死了,也許福貴會重新養一頭老牛,亦或者就死了!人嘛,就是不斷的爲自己找到一個新的理由去活着……

活着的讀後感9

平靜的近乎冷酷的筆觸,餘華用他哲學的思考爲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鮮紅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嘆息,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忍受着至親們一個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依舊活着。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笑着活下去》,很喜歡這個劇名,“笑着”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的生命狀態,“笑着活下去”則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與實現生命,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與不安,或許是因爲他們把人生複雜化了,活着,其實就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它沒有額外的喧囂浮華與功名利祿,它僅僅是生命的延續,是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讀後感10

活着,一個難以捉摸的詞語,就像這本書一樣。深奧。

活着就自然要接受痛苦,要接受煩,並解決。現在的學生,包括我,常常不明白自己爲什麼而活,是自己的將來,或是餘華在書中所寫的爲了光耀祖宗。你還活着,那麼在你身上的擔子就從未放下。你要去承受痛苦,承受分離。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當福貴的親人一一離去時他才學會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生命的有限和脆弱,立足現實,珍惜生命,以最大的努力熱愛生命。當面對磨難時,不要怨天尤人,要勇敢地面對它,用愛和寬容來超越苦難本身,靠忍耐和溫情來消散苦難。將生死無常的生命悲哀,轉換成對生命價值的自覺追尋與實現。相信生命在這樣一次一次的磨礪中,會變得更加堅強,而我們也會更加理解生活的本質,理解人生的'美好。

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近日中央臺在向廣大市民提問:“你幸福嗎?”答案千千萬萬,但我覺得,能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活着的讀後感11

《活着》是目前爲止中國唯一一部可以和西方那些經典大片相提並論的電影。他完全可以和《阿甘正傳》《肖申克救贖》《飄》等影片載入人類電影史冊!作爲張藝謀的早期作品,這部影片和張現在的影片風格完全不同,比起來,現在那些所謂的耗資巨大的大片,沒半點思想,完全就是垃圾!它同時也是張被禁止公映的一部影片,至今未能公映,也因爲這樣,很多人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聽過這部片子。

學校這學期沒組織幾次電影放映,前不久突然說要放映《活着》,學校海報上宣傳是張的一部禁片,咱們也是衝着“禁片”兩字去的。那天晚上,兩個報告廳擠滿了人(估計上千了),大家去遲了,沒有位子了,也都站着看。看的過程中掌聲不斷,不僅爲葛優的'演技,更爲這部片子的深刻。看完後,我又看了餘華的同名書,感觸很深!

不知道國家有關部門爲什麼要把這樣一部電影定爲禁片,其實知道,只是不願多說,大家看了之後自己體會去吧。

活着的讀後感12

本來想先看影版,看到書架裏的書就點開一口氣讀完了。高一時的語文卷有一個老福貴牽牛福貴的片段,才知道這是選自《活着》第一次聽說這本書。其實,我很早就接觸餘華的這部作品了,小時候看過電視劇《福貴》,開頭以爲是喜劇,沒想到越看越悲,每一次甜美的劇情只是爲了下一個更悲的劇情做鋪墊。我爸有個習慣,總是愛把喜歡的電視劇再看一遍,福貴就是在我爸多次追劇的影響下,我已經明絡了大部分情節。我感覺福貴這部劇拍的很好,很多片段都把小說裏的情結演活了。尤其是有慶死的時候,福貴埋有慶看的`我心都要碎了,電視劇裏還原度還是很高的,我也一定要去看看影版。

印象中,電視劇裏的結局苦根沒死,騎在黃牛身上,福貴牽着牛走在路上…書裏,真的很現實,很讓人難過。福貴爹孃、有慶、鳳霞、家珍、二喜最後連苦根也離福貴而去,只剩下福貴一個人了,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最後孤獨老去。福貴只是那個年代的一個人物縮影,我想,晚年福貴其實並不可憐,他經歷了那麼多事情,慢慢找回了真正的自己,不去賭,努力生活,疼惜家珍和子女,一直努力的活着。

活着的讀後感13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絕藏,老年做和尚”

——餘華

距我第二次看完《活着》已相隔一年多了,前後看了三次,每次心境都翻天覆地。

這次我看到的是:生與活

生與活是不同的。

生,是讓生命延續的這個結果。

活,則是生命延續的整個過程。

全書借富貴的'人生,完美的闡述了活的這個過程。整個過程讓我不能釋懷,不管多久都不能釋懷。

文末富貴買的那頭老牛,讓我感到未曾有過的親切。

之前看過一句話:“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老牛一樣”,如果悲慘是錘,那富貴就一定是那頭老牛,而《活着》講述的就是老牛受錘的過程,這個過程殘忍而又綿長。

從內心來講,我是拒絕這樣的劇情的,但是太過貼切,讓我不得不去承認;農村出生的我,從小就聽老輩們講述這文中的那個時代,我很幸運沒有吃過樹根,樹皮和野菜。

起初,我是很想講講自己的故事的,現在細想一下,富貴這樣的人都只能算做時代產物的一個縮影而已,活在當下的我們又何足掛齒?

活着的讀後感14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爲如此,生者纔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爲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我欣賞活着,活着如此美好,活着如此快樂。我看過餘華作家寫的《活着》,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度。告訴我們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讀後感15

活着這本書,餘華先生寫成可能有些年了,以前一直聽說,卻到今天才讀到它,沒有別的原因,實在只是由於這書的名字.最近最鬱悶的心情就是在心裏嘀咕,自己到底爲了什麼而活着,人又爲什麼而活着.

懷着一種探索人生意義的心情,囫圇吞棗的一口氣把它讀完,我沒有像以前讀其他作品一樣,懷着一種挑剔的眼光往找作者的毛病,而是帶着一種對生命敬畏的情緒,從開始讀到最後.

整本書裏的人物都是悲劇,而最悲的是福貴一家子的命運,而這一家子中更爲悲的則是福貴,一大家子人一個個的離開了他,到老了,但連個給他送終的.人都沒有,可是他卻沒有放棄生命,他堅韌的活着.

“死了都要活着”,這是老全的一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真正意義,不是一有苦難就想着往死,也不是一有悲傷就想着往逃避.人活着,就要活着,好好的活着,爲活着而活着.

無論碰到什麼樣的事,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往面對,只要活着,總有希看,死了,不即是一了百了.

以後,假如心裏有什麼不好的動機,我會告訴自己,連富貴都好好的活着,你還有什麼不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