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1

“用一對很冷的眼辨別是非,一雙很勤的手應對工作,兩條很忙的腿踏平前途,一種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這裏講的是一種處世態度――客觀、冷靜;這裏講的是一種工作方法――努力、勤懇;這裏講的是一種奮進方式――勇往直前;……不論怎樣去品味這段話,我都覺得哲理很深。這段話是摘自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劉墉的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劉墉作爲一位成功父親,爲女兒走今後的人生之路提的一個警醒,這是對女兒的期盼;是對女兒的鼓勵;更是對女兒的諄諄教誨……我也爲人女,看了這本書,我對我的人生路有了新的規劃,對我崇敬的作家――劉墉有了新的認識。劉墉,說他是畫家,他有近三十多部中外廣大讀者所癡迷的文學作品問世;說他是作家他的繪畫作品多次在各國展出,受到世界的矚目。於是,“作家”、“畫家”、“藝術家”的頭銜接踵而至。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爲,人們對於劉墉的評價不夠全面。在我眼中,他同樣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請注意,在上文中,我在“教育家”的上方加了一對引號,這表明,這裏所指的教育家並非是在教育機構裏的精英,而另有他意。劉墉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生,曾出版四本書;他的女兒劉倚帆擅長繪畫、小提琴,曾獲得“布什總統獎”。可見,劉墉在家庭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他同樣是位資深“家庭教育家”。在這方面他也一定懷揣絕技。 《靠自己去成功》一書正是從側面揭開了這“絕招“的神祕面紗……本書中記錄的大都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瑣碎的小事,然而在這一件件事的背後,劉墉發覺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這樣從平實之中顯現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奮進。劉墉懂得“避而後談”。在“談獨立”這一章節中,作者列舉了女兒依賴父母成性的事。在敘述中不難發現,父親並未因此與女兒發生正面衝突,每次都是以女兒的講“理”收場。但是在文後,作者提出了“女大應獨立”的觀點。作者從理論、事實着手,反駁女兒那所謂的“理”。作者的處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誡女兒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間的爭端。這種先退後進,以理服人的“戰術”可以說百戰不殆。劉墉懂得“換位思考”。

父女之間存在的所謂的“代溝”是由於他們人生閱歷、生活背景的迥異造成的。然而在“談穿着”裏,作者併爲因“代溝”而與兒女發生口角。無論是女兒的“露臍裝”,還是兒子的“耳環”,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細品讀,在這玩笑中也蘊涵着作父親的一種態度。這樣的玩笑不會激起兒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如此以來,本來的一場“代溝戰”就覆滅在愉悅的氣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兒女的角度分析“潮流”這個敏感的話題,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靜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決了關鍵問題。“換位思考”幫助他了解兒女、走近兒女。 ……教育是一門藝術,劉墉用自己精闢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度詮釋了這門困擾着許多家長的藝術。他也是用《靠自己去成功》一書將自己的“教育家”天賦公之於衆,更是用這本書喚醒了那些爲教育兒女而彷徨無助的家長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都是長有兩隻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飛翔、靠自己成功!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2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藉着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着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不過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籤而已。他們帶着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瞭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冗長複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老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老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老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集體遊戲,因爲怕她給班級丟分,老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後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老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隻手上佈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老師家長眼裏註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老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麼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老師是用什麼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這裏,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而且加倍關懷,但是在幾次活動中,爲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餘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昨天我聽餘偉坤媽媽講,餘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麼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老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助,他們纔會感到幸福,纔會樹立自信。

我們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爲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3

今夏有幸閱讀了《什麼是教育》一書,本書作者思維開闊、觀點突出。本書作者在書中有諸多闡述,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以下的觀點:“哲思活動是絕對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達”,“原初性的哲學思考者享用了通過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們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動的存在本身時,尋找勉強的知識。”

《什麼是教育》一書中的言論豐富且不乏許多閃光的地方,通過閱讀這本書,些許體會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閱讀有關書籍時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閱讀是不夠的,還有待深入的學習。本書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論述,閱讀本書不失爲提高自己的閱讀功底的一大幫助,我想隨着工作和生活閱歷的不同,讀書的感悟定會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閱讀中有所學習有所收穫,以下僅述一些我的讀書體會吧。

我整理了一些書中的言論希望這些論點能夠與大家分享。諸如“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

又如“教育依賴於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獨立,它要服務於精神生活的傳承,這種生活在人們的行爲中直接表現出來……”“我們生活在形成習慣的過去之中,不斷形成和打破習慣是我們此在生成的堅實基礎,沒有習慣爲底蘊,我們的精神的每一進步將是不可能的。”如此等等,我希望通過以上的摘錄與分享能夠帶給大家閱讀的興趣,同時希望這樣能有益於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多少能我們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堂,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教學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小學數學教師》已經伴隨我五年了,我和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作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忙,《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不易解決的地方,怎樣預設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預設新穎,教學隨記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碰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立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所以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強調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傳遞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傳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閒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從《小學數學教師》中,我對解決問題的教學和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目標相對單純;例題與習題條件無多餘;問題基本不開放;呈現方式多爲純文字敘述式;題材沒有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問題現成且多爲“人造”,缺乏“提出問題的過程”;僅在解題模式上下功夫,將解應用題套路話等。而解決問題呈現的方式多樣話,情境創設緊密聯繫學生生活,解決問題重視策略思考,培養的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當然,我們也要理直氣壯地堅持和繼承應用題教學的優勢:突出對數量關係的教學(相差關係、份總關係、倍數關係等);掌握有效構建數學模型的一些具體方法:分析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係,掌握分析與綜合的思考方法,必須學會藉助畫圖等輔助手段來幫助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係;加強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從《小學數學教師》中,我對大約不等於估算,乘法的意義“幾個幾相加”要表述完整,知曉數學語音一定要準確無誤,經得起推敲。《小學數學教師》中所講的一些案例-《認識11-20的反思之旅》,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現象,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5

面臨基礎教育課程的深化改革,我通過培訓和學習,對新課程即教育教學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

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樹立新的觀念。明白教學是對話,交流,知識構建的活動。教師即研究者,學生是知識的構建者,家長是教育夥伴。

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人,而是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課程的實施者變爲開發者;由管理者變爲組織者,由傳授者變爲參與者促進者;由教書匠變爲研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新課程給了教師們很多的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超越自我。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爲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爲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實教材內容。提高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中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

爲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要不斷的思索如何能使學生成爲課堂的真正主人,快樂的學習,獲得輕鬆、愉快、成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6

書籍作爲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爲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經我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團隊成員推薦,我有幸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這本書內容豐富,它是開啓幼兒教育的一扇門,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實實在在幫助我們幼兒教師釋疑教育困惑,指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好書。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策略彙集。內容包括《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三部分,用52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了當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育技能。每個問題中均設置了五個環節:體驗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資源庫。這幾個環節能引導我們在自我體驗下,逐步參與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個主題的內容和形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從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閱讀過程中,漸漸領悟新的教育觀點、學習新的教育技能。從而使我們懂得如何利用周圍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改善幼兒受教育環境、促進家長和社區參與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幫助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論與日常生活、教學活動的相關性,在新教育觀念與行爲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這本書中舉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是經常會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鳴。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應的教育策略,可以幫助我們遇到相應的事情來解決問題,如當我們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是怎麼在想的,怎麼在做的,而書中的作者又向我們傳達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總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案例:《感動的微笑》,講述的是劉教師的一個語言教學活動案例,這樣的活動案例再尋常不過了,很多老師也都會碰到,但它卻給我印象比較深刻。活動講述的是劉老師上的一個語言活動《微笑》,活動開始,劉老師以微笑的表情給幼兒一個輕鬆、自由的交談氛圍和與他們生活經驗相適應的話題,促使幼兒交流的願望,使幼兒表達的積極性得以激發,對孩子們的各不相同表達,劉老師都能用微笑來認可回報,並抓住教育契機,對不愛講話的張賽月及時的啓發,使孩子們都能感到非常的開心,引發了孩子的主動參與交流,讓我們感悟到了語言美對孩子的感染和教育價值。書中在案例的描述後有一個“分析和提示”,就是對這個案例的剖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析孩子之所以產生這一行爲的原因。

接下來一個內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們老師可以怎麼做,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育策略幫助孩子改變這一現狀,很具體,這個《感動的微笑》的案例,書中給予的“教育策略”。

1、創設讓幼兒自由表達,有話就說的語言環境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擴展幼兒語言交流的內容。

3、創造個別交流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平等對話。

4、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5、鼓勵幼兒進行合作交流的活動。

6、通過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有話可說。

7、主動與不愛說話的幼兒交談(具體的內容在書P45頁)。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話,我運用了好多的方法對他們的幫助也不大,通過這個案例、分析與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對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頓開,知道了怎樣讓幼兒愛說會講。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吸引我的是大量來自一線教師所寫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指導。現在我們教師專業學習時常不知道如何將先進的理論具體地轉化爲自身的教育實踐,往往是對《綱要》的理論耳熟能詳,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開啓了我一扇門,成爲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它裏面裏還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後都很有用,所以建議年輕的老師們,都可以來看看這本書,這會成爲我們自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階梯,它會讓我們在專業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輕鬆。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7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鬥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爲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必須先讀書,教育者必須持續不斷地學習的時刻鞭策。尤其是一名小學教師讀書以明智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爲成爲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小學教師而努力!

最近我有幸讀到《小學數學名師高效教學設計藝術》這本書,讓我得以在家中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本書介紹衆多小學數學界的名師:有追尋常態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有抒寫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有展示瘋狂數學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老師,也有表現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有注重“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師,有引領讀者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老師,有一切服務與學生讓數學教育更有價值的夏青峯老師,還有以“爲學生所需而教爲樂”的田立莉老師。品讀着他們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他們對數學課堂和數學教學的獨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絕。

激動於名師們在書中留下的真知灼見:多問“怎麼想的”少問“爲什麼”;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探究、學會玩、學會發現、學會應用、學會欣賞;爲學生所需而教;放開手,他(她)們走得很好……

感慨於課堂說真實話比說正確話更重要,追求樸實無華有實效的劉可欽老師;感慨於將責任和追求寫進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也感慨於立足學生個體差異,促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的田立莉老師……

欽佩于徐斌老師的智慧、華應龍老師的“瘋狂”;也欽佩於在同一個地方不重複講同樣課的錢守旺老師;更欽佩於“從打工仔”到“全國數學課堂教學第一名”的夏青峯老師……

如:劉可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雙基”,使之紮實到位;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課堂生活迴歸常態;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已經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節課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課堂的每一分鐘裏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讓學生去說、去想、去討論、去對話、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探索和獲取新知……。劉老師上課,並沒有依賴精妙的課件,用的大多是傳統的教育媒介,但她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流暢,給學生充分的發表風解的機會,關注每個孩子的心靈感受。比如劉老師認爲“某某同學說得很,誰能比他說得更好?”這樣的話傳遞給發言的學生的是何心情?“誰能比他說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恰恰忽略了發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正是經常重複這樣的錯誤嗎?劉老師認爲不妨換成這樣的話語:“某某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這樣纔會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用劉老師的這種方法,關注每一位學生。

要笑着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着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着做同事,盡享工作帶來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長的快樂。

細細品讀每一位專家的觀點都讓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劉可欽: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夏青峯的課堂追求以及田立莉:爲學生所需而教。他們都是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無私的愛去澆灌每一位學生,注重用恰當的方式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每次讀到這些文字都觸動着我的心靈,感動的同時,暗自下決心也要做一名這樣的教師,爲了學生的成長,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縱觀專家們的成長之路無一不是辛勤伴着汗水,耕耘伴着收穫。最讓我們學習的是專家們對教育孜孜以求的態度和如癡如醉的迷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以大師爲榜樣,學習-實踐-反思,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數學教育書籍讀書心得8

《學習,別聽學校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教育家菲拉。費。畢爾肯比爾,他本人說這本書是寫給兩種人讀的,一是抵學校之前的學生父母,二是思想開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認自己教育思想比較開放,自然成爲名正言順的讀者。

只看了一眼,《學習,別聽學校的》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並不驚詫,德國人以嚴謹而著稱於世,更何況,菲拉·費·畢爾肯比爾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訓者和著名作家,她絕沒有鳳姐那種恬不知恥炒作的勇氣。她所說的,定能反映德國學校教育的一些現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聯想到我們國家的教育現實,真的叫人汗顏。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但如此泱泱大國卻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卻有外籍華人獲此殊榮,真的是在淮南爲橘,淮北爲枳,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教育問題。

肯比爾認爲:“學習等於遊戲”。它的意思是說:爲了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游戲般地學到東西。要使學習過程重新成爲一個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經歷,而且要爲孩子創造成功的經歷。學習是遊戲,而遊戲同時也是學習。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讓學生樂此不疲的,但隨便問我們的一些學生,有幾個是願意自覺主動學習的。太多的條條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也磨滅了孩子的一點點的學習興趣。老師累,學生苦。

肯比爾還主張“適時合作、討論”、“深入淺出、簡化知識”、“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學校”等等。肯比爾也主張,孩子應該走出去,這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況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遊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籠子中的小鳥,縛了翅膀的籠中小鳥。趙德成教授曾講了小雞學飛的故事,其實,有時並不是小雞不想飛,而是小雞被縛的太重。

肯比爾特別向我們介紹了瑪麗亞·蒙特索利寫過一本題爲《孩子不是這樣的》,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大人……阻礙他的工作……(大人)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因爲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則裏,這些法則不允許他……浪費一丁點兒時間,像例行公事一樣,他給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懷裏或者放在車裏,收拾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兒……”的確是這樣的,老師替孩子做的太多,我們大人往往忘記了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幫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句話“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並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裏就越顯得‘不健全’”。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的太多了,所有的學校、班級都普遍存在,從這一點上,我們的課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確是很多的。

讓孩子在家裏自由地學東西。爲什麼?肯比爾說:“孩子在家裏學東西越是自由,他將來在學校裏的壓力就越小。而一個孩子在家裏學習自己動手的機會越少,他日後在學校感到的學習壓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換句話說:在您幫助您的孩子儘量地自己動手時,您就爲您孩子的未來奠定了一個極重要的基礎,這事兒從鈕釦開始,而到學校的家庭作業也還遠遠尚未結束!”

“沒有自由就沒有知識”這句話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句真理。教師一定要還給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讓他們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學校整體來說真的是不自由的,學校不可能讓全體學生那樣地自由,班級授課制自創辦之日起,其實在x些方面就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們一味相信學校,孩子將會忘記自由,忘記了自由,就會把自己的人性忘記,就會做出許多極端的事了。

以上幾個片段,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這本書只有126頁,我一直認爲教育名著應該薄一點,這本書的後面標的是10。2萬字,其實讀下來最多不過七萬字。如果我們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夠這樣,那就好了。二、這本書的插圖非常多,讀起來非常輕鬆。三、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強的書,只要讀了就想行動起來。四、這本書可以改變我們許多舊有的觀念,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一些。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專著,這是一本老師與學生父母都應儘量提前閱讀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