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1

暑假裏,我們學習了2本書其中我最有感觸地是有關於德育方面的討論,下面作一總結: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它是一門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規律的學科。概括的來說作者認爲在德育教育的內容上,應從少年兒童學習生活的實際出發,使道德教育的內容更加貼近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實際。以孩子的實際行爲與感覺爲切入點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條與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將道德教育真正貼近孩子們的心靈。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應堅持以養成教育爲基本方法,重視對少年兒童道德行爲的培養。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更多地來源於日常生活,來源於他們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親身體驗,他們往往是在實際生活的體驗中,在行爲習慣養成的基礎上,伴隨着自身的成長而認識到道德價值,樹立起道德觀念。青少年道德品質的形成重在體驗,而道德教育重在養成。

那麼,怎樣進行德育教育呢結合作者的看法與我本身的教學經驗,我想談談自己的確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爲基礎,以愛心爲出發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許有些老師認爲,小學生犯了錯,只要訓斥幾聲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爲一名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理想尊重,就會使師生關係更爲融洽、愉快。

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做爲教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爲學生,他的大部份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的。班級即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也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2

張萬祥老師編著《幸福教師的60個“不”》這本書彙集了幾十位一線教師的60篇案例,深入淺出地把教師的失敗展開了曬在太陽底下讓我們去品評,不失爲一味“心靈雞湯”。“當念遇到挑戰時,不該固守成規”、“當素養遇到考驗時,不該丟失師德”、“在溝通的時候,不該忘記尊重”、“在轉化後進生的時候,不該草率行事”、“當需要更新觀念時,不該固步自封”、“面對專業成長,不該無動於衷”,讀着這些生動的案例,我誠惶誠恐地在反思,我過去有過這些過錯嗎?我更鄭重其事地告誡自己,這些事情真的不能做,現在、以後都要以此爲鑑,只有這樣,身爲人民教師的自己纔會真正獲得幸福感,並能伴隨一生。

在這60個“不能做”的背後,我領悟到要想做一個幸福教師,一定要具有四大要素:師德、師能、師智、師魂。

一、立師德

師德,就是愛的情懷。讀懂了這種愛,我們便能更好地詮釋我們身邊平凡事例中那熾熱的愛心,文人們歌頌: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確實,教師是引領孩子們成長的導師,除了教他們文化知識外,還要教他們爲人處事,這首先就要求教師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心中有愛,懂得關愛,學會珍惜。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培養完滿的人格,使我們的學生成爲幸福人生的創造者。我們都應該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貫穿關注生命健康與幸福的生命教育,甚至把它作爲教育的價值追求,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應該充滿對學生生命的關愛、體貼和關懷,應該讓學生感到當下生命的豐滿和幸福。。當學生知道一個教師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就會向你打開。

二、強師能

作爲老師,得到學生的肯定和認可是最幸福的,我們除了用心去關愛學生外,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具備多種能力:教育教學技能、課堂駕馭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更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創新的科研能力、高雅的審美情趣……

我認爲讀書可以拯救自己,幫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時代,信息瞬息萬變,不學習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時代。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博覽羣書,胸有丘壑,方能在新形勢下的課堂上駕輕就熟,一些具體的細節如怎樣調控課堂、怎樣設計教學進程等,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就會有方法。文化素養豐富的教師纔會對學生的學習有豐富的、細膩的和個性化的理解,課堂上纔不會簡單重複,也纔有深刻的東西能吸引學生。任何一個學習者如果在學習中不能獲得成就感,或者懷疑所學知識的價值,就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我們的課堂就不能讓學生學得到收穫。從另一方面說,當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的幸福感又從何談起呢?

三、培師智

師智,就是教師教育的智慧。由於教無定法,由於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學生,所以教學情景多樣,出現的情況難以預測。面對瞬息萬變的教育情境,準確迅速地作出判斷,恰到好處的妥善處理,從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達到最佳的教育境界,這就要依靠教師的智慧。應變性、直覺性、靈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師智慧的表現。當然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還要有科學精神,有研究心態。

四、鑄師魂

師魂,就是教師的靈魂。師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是教師的人格風範。當教師師魂達到一定境界時,就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學促學、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以意煉意、以行達行。教師的工作並非一成不變的,要學會與時俱進,熱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爲熱忱是人的“內心之神”,“沒有熱忱,便沒有偉大的成就”。激情不老,這應該成爲每一個幸福的教師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師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爲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作爲幸福的教師來說,要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用自己這把火去點燃學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爲幸福的教師來說,要保持住自己的熱情、熱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內在價值與趣味性,使自己對工作、事業有一種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覺,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

總之,張老師的《幸福教師的60個“不”》陶冶了我的心靈、淨化了我的心態、成就了我努力向上的情懷。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就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就要有一種兢兢業業的態度,要有一種樂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的工作就會是快樂的,我們當教師的也纔是幸福的。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3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 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

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

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4

每年對於假期我們都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但是當一個長長的假期真正地到來的時候,我們卻無所適從,將以前對假期的規劃都忘到了九霄雲外,最後只剩下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無聊而煩躁地過活,所以有時候我想,一個長達一個月的假期真正地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都不及一個普通的週末。當一個假期結束後更多的是回憶起來有點遺憾,奇怪的是假期結束了,你想起了假期前的所有計劃,比如說讀書,那麼如果下一個循環就是期盼下一個假期我該看哪些哪些書,似乎又進入了一個怪圈,從現在開始我要遏制住這個惡性循環。

說起假期讀書心得,十分慚愧,其實說實話如果不是放假前學校的硬性要求,我想我這個假期都不會撿起一本書來看,或許懶是一種病,在假期的時候發作的有點嚴重。所以在這種情緒下,我讀書的狀態也可想而知,粗淺地讀了兩本書,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有那麼幾點還是有點小啓示的。

我看的第一本書是《教師工作方法》創新案例集,說實話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如果不是看到創新二字我不會翻下去,在工作中校長總提倡我們要創新,一個民族更要創新,但是創新提了那麼久,什麼是創新,怎樣纔是創新,我想沒有人說的清楚,慢慢地創新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打開書看到目錄,這本書的章節十分清晰,作爲一名新教師一定會受益匪淺,從備課到課堂到作業和課外延伸,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粗略的翻看之後,我沒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

西,但是看到那些在教育教學書上常看的字眼時,我想起了我大學老師的一句話,她說教育理論就像草料一樣,你吃的越多你的體力越好。或許你剛入職的時候,把你大學學的理論知識都忘得一乾二淨了,但是在你的言談舉止中一定會滲透一些科學的工作方法,你走的有多遠,就看你的儲備有多少了。所以我又細心地從頭看起,看過之後我發現創新的基礎是,我們踏實做好每一步,首先我們不能爲了創新而創新,做教學不能花哨,首先我們得紮實基本功,並且要將最基本的教學落到實處,讓孩子們把該學的東西鞏固好,有了這個基礎和目標,我們接下來就要花心思去想好每一步該怎麼辦?當然一定要有重點突破,比如說一個簡單的生字,孩子讀幾遍就記住了,我們就沒必要費盡心思講解這個字該怎麼記,孩子擡擡腳跟能夠到的東西就該給他自己,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創新?以前我總想換着花樣地帶着孩子學習,孩子們是很喜歡,可是時間久了就流於形式了,孩子們根本不注重知識本身了,所以這個還要運用得當,當孩子不感興趣了,怎樣也記不住讀不好了,我們就要換一種形式激起他的興趣。書看到最後,我會發現其實做教育就需要我們細心,有時候我就是過於浮躁,什麼都急於求成,這樣就會事倍功半,或許我們靜下心來細心做好一件事,那就勝於一百件沒有成功的事情,並且愛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要愛孩子,愛他們的一切,在愛的過程中就是對創新最好的詮釋。

看的第二本書是畢淑敏的《幸福的尺度》,說實話還是第一次接觸畢淑敏的作品,當年她的《挖薺菜》令我印象也挺深的,但是不知道爲什麼對她作品一直很牴觸,就因爲幸福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看

着看着,我發現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畢淑敏的經歷讓我佩服,從醫生到作家到心理諮詢,她的觀點我由衷的贊同,書中的心理諮詢的案例讓我癡迷,散文中帶有哲學性的說理我更是喜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文字的魅力。書中她引用費爾巴哈的名言“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別人幸福,因爲幸福的人願意在自己周圍只看到幸福的人”,這句話我深有感觸,在我當代課老師的日子裏,我總感覺有許多的煩心事,我感覺自己不幸福,工作不穩定,沒有合適的對象,常常看什麼都不順眼,即使我在別人面前裝作若無其事,可是後來才發現,其實大家都從你臉上看到了不幸福,無論你用多少笑容去掩蓋,慢慢地我發現我的學生他們在我面前似乎也不幸福,一切都進入了一個怪圈,但是當一切發生轉機以後,似乎一切都變了,工作穩定了,結婚了,似乎什麼都順理成章了,大家見到我都說你怎麼變漂亮了呢?或許這就是相由心生?自己幸福了,就希望周圍都是幸福的光芒,我的孩子們也積極上進了,幸福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說實話剛結婚,對於婚姻還是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書上的一句話讓我釋然了“家啊,是理解奉獻思念呵護,是聖潔寬容接納和諧是磨合欣賞忠誠溝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從這句話就看出來婚姻很複雜,一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關鍵看解決的方法吧,有人說幸福的婚姻源於你對婚姻別無所求。幸福不是形式,幸福不是語言,幸福就是自己的內心感受,或許我一無所有但是我幸福,我也同樣希望我周圍的人幸福。

簡單地談了一下看的兩本書,看的不深入,《幸福的尺度》還值

得再讀,接下來讀書吧,因爲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東方廣場小學

祖 晶

2xx5年8月20日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5

一、“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

有時候,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想讀書卻感覺抽不出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給了我很好的幫助。是的,時間總是會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時間,並且有一顆迫切讀書學習的心,我們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動力去讀書。

二、“興趣的意義何在”

一直以來,不少學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常常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任老師如何苦口婆心,都沒有什麼改變。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意義何在”,給了我很好的啓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們就會自己迫切的想去學。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要比質問孩子爲什麼不愛學要好得多。

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呢?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而在老師。首先,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讓孩子喜歡你,願意聽你說。孩子就很有可能,因爲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這門學科。其次,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場節目,演員如果毫無變化沒有表情,那麼觀衆當然就不願繼續往下看了。沒有任何孩子,願意端坐不動地聽別人在臺上作報告的。

得到這個啓示後,我很快就運用到了我的課堂教學中。在執教一年級下冊《識字四》這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製作了畫面生動的課件。當孩子們看到“飛舞的蝴蝶”“爬來爬去的蜘蛛”“游來游去的蝌蚪”時,一下子就被課堂內容深深吸引。然後,我用動畫的形式,將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分開然後合攏,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形聲字的規律,也體會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課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實孩子們的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只要老師用心去準備,去設計你的課堂。那麼,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堂,就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興趣。

三、學會積累經驗

剛剛參加工作這幾年,常感覺自己有些力不從心。這與個人經驗是有緊密聯繫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一點上,讓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而學習別人的經驗,也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瞭解自己的班級情況,根據自身特點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級的最合適的方式。教學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學勤問,刻苦鑽研了。

在執教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的《吃的學問多》這一課時,我感受頗深。看起來很簡單的內容,但要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去學習正確的行爲習慣,就需要老師提高教學的“藝術”了。我一邊自己鑽研,一邊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們,虛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終,取得了“區優質課二等獎”的好成績。

我校自20xx年開始,就啓動了“1+N”計劃。這個活動,給我們青年老師帶來了很多可貴的幫助。使我們能在一個溫暖的團隊氛圍中,學習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快樂迅速的成長。給我的職業成長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四、教師腦力勞動素養決定着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素養

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這裏面儘管學生有其自身的動機所在,但教師的引導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的勞動素養乃是教師的勞動素養的一面鏡子。”教師想要在課堂上看出學生的腦力勞動如何並適時地進行引導,必須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身上,而要想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須對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瞭解,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知識。“教師在自己的關於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纔有精力去顧及學生,纔會根據學生的腦力勞動情況而隨時自己將要採取的措施。

五、關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問題

儘管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我們必須要關注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因爲抽象思維是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持續發展的一條必以之道。有些學生在低年級學習比較好,而到了高年級學習卻落後了,“這正是由於沒有藉助抽象思維來發展他的頭腦所造成的可悲後果。”“要使學生識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進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學生通過思考和推理而脫離開具體的東西。”要想使學生脫離開這具體的東西,必須建立在對事物、事實和現象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沒有理解的識記和在此基礎上的概括對兒童來說都是有害的。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爲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纔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爲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爲,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纔算達到了教育目的。”“書籍對少年來說,並不是真理的倉庫,而是內心體驗的源泉。”其實,不僅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會在閱讀書籍中找到無限的快樂。讓我們閱讀並快樂着!

關於教師假期讀書心得6

《成爲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上大學的時候哲學老師給我們推薦過,那時候也只是因爲肖川這個人在我們的課堂上被提及,老師順便給我們介紹了一下他的著作,一直都是這樣覺得,雖一直想着什麼時候有時間拜讀一下,可爲這本書一直找不出時間,但當這本書放在自己的桌上被讀完的時候,便覺得相見恨晚,所幸,我還是有幸拜讀這本《成爲有思想的教師》,讓作爲老師的我少了些許遺憾。

怎樣成爲有思想的教師?這是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書上是直接給我答案嗎?或者,通過自己的概括能找出答案嗎?顯然不是!本書分爲七章,依次爲:理想的教育、受過教育的人、教師與知識分子、師生之間、讀書 作文 修身、快樂的工作、詩意的生活。每一章節的文章不多,多爲一些大師的作品,但是每一篇大師的作品後面都有肖川教授的經典品悟,這就是精華,讓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怎樣成爲有思想的教師的答案。

要想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在教學中要有真情。“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真情是教師專業成長中博愛的`體現,也是高品質教育必然的最高要求。肖川教授獨具匠心地引領我們重新面對教育中的愛。龍應臺女士在《孩子,你漫漫來》中就願意坐在石階上爲一個年僅5歲的小男孩——王愛蓮等上一輩子,願讓他用笨拙的雙手從從容容地結紮好一個完整的蝴蝶結後,給他獲取成功的希望與驚喜,讓他從未得到蔚藉的心靈得以滿足。請你多給孩子點兒時間和耐心,學會等待和寬容後定能感動他們。相信你的孩子也會因爲有你這樣的好老師而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從而感悟到成功的喜悅並不斷地努力向上。這就是智慧型教師享受教育的快樂,這就是師生之間博大無私真愛的魅力所在,缺少了這些,我們的教育依舊是事倍功半徒勞的苦差事。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斷思考不斷積累的過程,但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教育的追求還必須充滿真情,必須充滿仁愛之心,沒有真情,沒有對教育的執着追求,那就只能是一種敷衍和應付了。有了愛,今日的教育就會有金燦燦的陽光,有了愛,孩子們的明天就會變得更美好,有了愛,孩子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充實。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通過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