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1

今天有幸觀看了電影《袁隆平》,真正瞭解了袁老的一生,可以說他老人家一生都在爲這個國家、社會做着貢獻,爲世界農業盡着自己的力量。播種、抽穗、結實,稻田由青綠變金黃,長長的稻穗隨風搖曳,而那個有着禾下乘涼夢的老人,卻永遠地走入了夢鄉。斯人已去,但他說過每一句話語,都銘刻在人們心上;他在稻田間忙碌的身影,都印在了人們眼中。追逐夢想,做矢志不渝的愛國奉獻者。他說:“這麼大一個國家,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正是這樣一位爲“稻粱謀”、爲民生計的國之仁士,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水稻研究,成功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宏願:“讓中國人吃飽,更讓中國人吃好、吃得安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青年一代,當把對國家和民族的拳拳之心與愛國情懷同頻共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應當爲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2

5月24日晚,爲深切悼念袁隆平先生,農學院於新樓報告廳放映電影《袁隆平》,致敬袁老,送別先生,學院師生60餘人參加活動。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電影開始前,報告廳循環播放着這段熟悉的旋律,這是袁先生生前摯愛的一首歌,也是家人在他病牀前不斷吟唱的一首歌。國士無雙,袁老千古,先生之風,山高稻長。

影片記述了袁隆平先生30歲至60歲階段的故事,以雜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爲主線展開。年輕時的袁隆平親身經歷了三年饑荒,從那時起便下定決心,把讓百姓吃飽飯牢牢記在心上。安江農校裏一株偶然發現的特殊性狀的水稻開啓了他雜交水稻的選育之路。這條路上困難重重,國際上的雜交水稻工作全部以失敗告終,國內的很多專家也對袁隆平的工作不報以希望和支持。可是這位面朝水田背靠藍天,爲人處世樸素,把解決百姓溫飽作爲第一要務的科學家從來沒有被苦難所打敗,歷經10多年刻苦的研究實驗,終於成功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3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2021年5月24日上午10:00,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市陽明山殯儀館舉行。爲緬懷袁隆平院士,蘭州路街道安化西路社區組織幹部職工觀看電影《袁隆平》。

電影講述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袁隆平院士爲解決人類溫飽問題,執着於雜交水稻研究的坎坷歷程。觀影結束後,幹部職工紛紛表示,一代國士固然逝去,但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和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爲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爲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將永遠激勵我們不斷向前。

艾青曾言:“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裏。”袁院士年少立志學農,青年時有感國家因飢餓而貧弱的現實,便將全部的心血傾注農業技術研究工作,他始終將人民和國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與時代共存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他的一生用平凡的身份做着造福全人類的偉業,即使功成名就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耄耋之年還心繫百姓,專注于田疇。如今巨星隕落,唯願他魂歸禾下,笑望稻田,細聽14億人“稻花香裏說豐年”。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4

經過一夜忐忑等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軍的中國超級雜交稻今日成功通過畝產900公斤世界紀錄大考。這位年過八旬的耄耋老者當日向媒體揭祕了令世界側目的中國“超級種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率領的中國農業部超級雜交稻驗收專家組,對位於湖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的107.9畝“Y兩優2號”超級稻試驗田進行了現場抽籤驗收。程式華次日公佈的驗收結果稱,這片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標誌着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攻關大獲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賴稻米作爲主食的現狀下,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一直是各國奮鬥的目標。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都制定過水稻高產育種計劃,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積土地上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雜交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始終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無人登臨的高峯。

自上世紀以來,由袁隆平領銜的中國科研團隊曾先後於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兩大世界難關,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5

袁隆平先生的逝世,令國人悲痛欲絕。今晚觀看了老先生同名電影,瞭解了老先生雜交稻選育經歷,感悟頗深!袁先生既是農業領軍的排頭兵,又是農業推進的實幹家。他立志讓百姓吃飽,從實際出發、穩紮穩打,克服系列重大風險與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成功選育雜交水稻,惠及百姓。老先生目標宏偉,但爲人處世卻很樸素,生活簡單,但心中始終裝着人民!

袁老先生在環境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在沒有雜交水稻成功經驗的背景下大膽探索、投石問路、從實踐探索中求真知。我們作爲一名農學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要以袁老先生爲榜樣,追逐老先生的夢想,緊緊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奮發圖強、馳而不息爲服務三農、造福百姓盡力!

本科生第三黨支部的鄔月新表示,在參與今晚學院組織觀看《袁隆平》電影后,我被電影中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深深打動,也感受到了他對於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自始至終堅定不移的信念。他耐得住寂寞,在十幾年沒有取得成果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對雜交稻的研究,搜尋野生稻可利用的種質資源。影片的最後,當袁隆平先生本人出鏡、講述他的“禾下乘涼”夢的時候,我真的看得熱淚盈眶。同時,我也再一次思考自己選擇農學專業的理由,這個專業還有更深沉的.使命需要我們來傳承,有更廣闊的空間等待我們去探索。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6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被公認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票”是中國股市唯一的流通股。但是,我們第一次見到我們的校友,第一印象就是他太普通了,有點像一個從山村出來的農民!你看他膚色那麼黑,身體那麼瘦,皺紋那麼深。

記得有一次,一個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把照片下面“農民豐收後的喜悅”這幾個字錯配了。雖然這是出版界的小意外,但也說明袁隆平太像農民了。他走在街上,真的屬於那種很快就會淹沒在人羣中的人。

“談雜交水稻”是袁隆平向母校彙報的題目。這個話題似乎也很常見,沒有任何修辭的運用,也沒有任何學術上的賣弄。但我們深深知道,這個看似平凡的話題背後,有太多不平凡的。

1978年,袁隆平和他的七口之家被木板擠在與澡堂隔開的兩個潮溼發黴的茅舍裏,還不時遭受“爲教學發愁,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在這種背景下,他對雜交水稻的研究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普通人能做到這一切嗎?

我們手捧鮮花簇擁着袁隆平,涌向他的演講廳。我們那麼熱情,不比追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可能沒有完全理解他說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心去領悟大師說的每一句話。

他的第一句開場白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夠了,哪怕我們只懂這句話,也夠了!從袁隆平身上,我們知道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主要感受,確實夠了。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7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與世長辭。禾下乘涼,英雄歸去。袁院士去追逐他的夢想了,但是他的諄諄教誨,卻如昨日,不停在耳畔縈繞。他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夠根深葉茂,枝粗果碩。這是袁老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接力棒,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它激勵着年輕幹部把根深深扎進土裏,把情融入爲人民服務當中。

袁隆平年近九十還依然奮戰於農業,每當有人說他老了,該休息了,他卻只說:“89歲又怎麼樣,我還要繼續追夢!”他的夢想是偉大的,即便已經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於他來說,也不過只是他這偉大夢想的一部分,他就是——袁隆平。89歲,對我來說還十分遙遠,在很多人的印象裏,這個年齡的人,早已安享晚年,體力活和腦力活都很難再繼續,可是他仍在努力。

你有沒有見到過這樣一種場景,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整日在天地間行走,邊走邊思考,手中還拿着幾串麥穗。這就是袁隆平每天真實的生活寫照。他每天不顧風雨,即使眼睛剛做過手術,肺部還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針,他也從不間斷。

有人說,如果沒有袁隆平,中國的人口要減去三分之一。你們知道爲了研究水稻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又承受了多少呢?年過半百的他,在剛提出雜交水稻的想法時,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揶揄和嘲笑。人們不相信這個不起眼的小教師能造出雜交水稻。十幾年過去了,他受到了不斷的嘲諷和冷水,但他並沒有放棄,他繼續堅持,不怕任何的艱難。終於,他成功了!可他並沒有止步於此,他看向未來,爲下一步繼續努力。

這種精神和毅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揚,讓人生充實,有意義!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8

12月2日下午,我校在博學樓二樓組織參看了電影《袁隆平》,影片使我受益匪淺。

普通的農業教育者通過實驗,經過不懈努力,飽經風霜後成爲“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在實驗中,袁隆平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形狀奇特的植物,他欣喜若狂,經過研究證明出了它是雜交水稻,而且它比一般的水稻結出的稻粒還多出了許多,於是袁隆平就在崔主任的阻礙中不懈努力研究雜交水稻。有一次,崔主任和一些人來袁隆平家鬧事,還把袁隆平精心研製的雜交水稻摔爛,幸好袁隆平的徒弟把幾盆比較好的給藏好了,不然袁隆平多年來的心血就會在這轉眼間就化爲烏有了。還有一次,袁隆平的一塊雜交水稻田也被崔主任他們全部糟蹋了,雖然崔主任一直在和袁隆平作對,但袁隆平始終堅持着他的信念,所以他取得了成功。

看完《袁隆平》,我又聯想到了自已,現在我們的家庭條件可比以前好多了,照道理說我們成就自已的理想也比以前更容易了,可是在我小時候學笛子時,剛開始笛子對我來說是一種新事物,因爲好奇所以我學得很高興,學得也很好,可是時間長了,覺得太沒勁了,學了一年我就不學了。我又去學跳舞,可是有許多動作做出來都很疼,我便也不學了。可是現在看到小夥伴們吹笛子,跳舞時心裏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回想起來當時沒有堅持自已的信念真的很後悔。還有一次,我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好幾次我都沒能把電池裝到小裝制中,雖然如此,但是我沒有氣餒,堅持又做了七次,終於把電池裝了進去。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

電影《袁隆平》告訴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已的。信念,最終才能取提成功。我們一定要向袁隆平學習!

小學生觀看袁隆平的心得體會9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爲“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爲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爲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爲“第二次綠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