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1

我最後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了。《三國演義》,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流傳極廣,影響很大。《三國演義》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一向敘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爲止,差不多一個世紀。讀完了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聖諸亮和常山趙子龍。

我十分敬佩諸葛亮,因爲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勝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這樣,是由於他對具體狀況善於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如在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兩大戰鬥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查對方兵力,根據地形和客觀實際狀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方案,才“簡單”擊敗了敵人。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用“空城”,就是因爲他對敵方將領的狀況作了分析,諸葛亮明白司馬懿對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馬懿對自己長期構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從這些地方能夠看到,諸葛亮的正確決定,是在他長期實踐的基礎上構成的。當我讀到那裏,我不禁爲諸葛亮提心吊膽,如果司馬懿打進來怎樣辦呢?當看完之後我村不住爲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對他的膽識和自信十分佩服。

我也十分敬佩趙雲的勇敢和忠心。在長阪坡他爲救後主,七進七出。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正是他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你明白嗎?在漢水時,黃忠、張著被魏軍圍住,趙雲前往救援。他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雲救出黃忠和張著回到營中。曹操親率大軍而來,趙雲隻身在外;威風凜凜嚇得曹軍不敢向前,最後趙雲與埋伏的士兵一齊進攻打敗了曹操。有詩讚曰:“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每次讀到這,我全身熱血沸騰,就好像和趙雲並肩作戰一樣,沉浸在戰鬥的氛圍裏。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常山趙子龍渾身。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男人看‘三國’,女不看‘西廂’”。我認爲是男人就要讀《三國演義》;因爲《三國演義》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其中人物的優點,如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勇敢,也能夠引以爲鑑,如馬謖驕傲自大、紙上談兵失街亭,曹操諱疾忌醫最終病死。這樣一部能夠學習、借鑑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2

合上書,我彷彿看見了桃園三結義的誓言、煮酒論英雄的曹操和劉備、千里走單騎的關羽、火燒糧倉、草船借箭的諸葛亮、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的關羽、七擒孟獲的計謀、揮淚斬馬謖的不捨、造木牛流馬的聰慧,還有那愛惜賢士的曹操……三國啊,你真令我歎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以曹操、劉備、關雲長、張飛、趙雲、諸葛亮最爲主要。這幾個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關雲長和諸葛亮了,爲什麼他們值得我佩服呢?因爲關雲長有勇有謀,視死如歸,忠誠於主,重個人情義,並可以爲了情義去獻身;諸葛亮呢?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並忠誠於劉備。我認爲這幾個人中,最遺憾的就是張飛了,一世英名啊,毀於兩個無名小卒,真是明箭易躲,暗箭難防!我最討厭的人物就是孟獲了,孔明三擒他,服了就放了他,結果七擒他,還是被司馬懿殺了,真是不知好歹。我覺得三國中最狡詐的乃曹操也,他陰險狡詐,善於用人,但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們可以從《龜雖壽》中體會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壯志;也可以從《觀滄海》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最勇猛的人,我認爲就是趙雲了!手持槍,身穿甲,殺敵無數,但是有勇無謀是他最大的缺點。每個人物,都有不同形態,但個個都是英雄好漢!

《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共有一百二十節,每一節都十分精彩。縱讀全文,每個情節都引人入勝,緊扣心絃,彷彿給讀者呈現了一部完整的電影。其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情節是第二十七回: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這一節主要講述了關雲長領兵去打樊城,曹仁見關公沒穿盔甲,便令弩弓手放箭。有一箭射中了關公的右臂。但箭頭有毒,毒已入骨。聞之,神醫華佗前來醫治。他採用割開皮肉,用刀颳去骨頭上的毒。在醫治時,關雲長談笑自如,真乃英雄!後人有詩詞贊曰: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可見,關雲長意志是多麼堅定,毅力是多麼頑強!我覺得最驚現的章節是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這一節主要簡述了:曹操佩着寶刀來到相府,想刺殺董卓;在拔刀時卻被董卓看見,董賊便問曹操,要幹什麼?曹操十分惶恐,便靈機一動,說,有一寶刀,獻上恩相。董賊給了曹操一匹良馬,曹操騎馬逃出城外,經過中牟縣,卻被軍士俘虜。縣令審問曹操,卻曹操一片忠義打動,放了曹操。“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說得好啊!小小的燕雀怎麼知道鴻雁的遠大志呢?這句話能充分說明曹操一心報國,共誅董卓!

在三國演義中的每個章節,故事都不同,但章章都演繹着人生!三國演義真的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曹操給我的啓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隨我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3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之後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得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之後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就應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曹操還是個實幹家,以前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4

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向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情有獨衷。也許有人不解,認爲曹操但是是個奸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衆多,這無不是證明了他任人爲賢、知人善任麼?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證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潛力麼?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

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最強,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樣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潛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流亡農民,利用荒地屯田,之後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麼?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正是曹操的人格風範。這種人格風範,氣勢恢宏,君臨天下,是他成爲三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內在決定力量。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縱然是稀世偉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奸”。他曾狂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其“惡”。

有道是,大丈夫俠肝義膽,應擒日月,斬星斗,做一番轟轟烈烈、經天緯地的大事業,只有這種人纔是真的英雄,纔會有號召力,纔會席捲英豪天下來。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他是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是凌雲壯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個善惡共存的奇幻偉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000字5

“三顧茅廬”一事,被後人廣爲傳頌,但大家似乎只看到了劉備的求賢若渴,卻沒有看到諸葛亮的擇人之道。那麼,在當時的衆多英雄豪傑中,爲什麼諸葛亮一眼就相中了劉備呢?他那明察秋毫的眼睛,在劉備身上看見了什麼呢?別急,讓我給你娓娓道來……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看諸葛亮的理想。諸葛亮的理想,既不是稱王稱帝擁有半壁江山,也不是爲官一任造福人民,而是輔佐賢明,放眼四海,平治天下,統一中原。這很顯然,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爲自己選一個“好老闆”,但是他可選的人似乎很多。比如劉表,就近在眼前,而且還沾親帶故。曹操和孫權,也四海都在招兵買馬。但是爲什麼諸葛亮都看不上他們呢?

原因很簡單;劉表太弱了,畢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在那裏似乎發乎不了自己的才能;曹操又太強了,身邊都是謀士,就算自己能有發揮才能的地方,但是人多意見多,意見多了曹操也不一定會對他言聽計從;孫權,身邊已有了周瑜,而且似乎只窩在他那江南地區一動不動,根本沒有雄心壯志,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諸葛亮所謂的“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用亮”,恐怕不是“度量”,而應該理解爲“空間”。僅僅“見用”還不行,還必須要“重用”,甚至要“專用”。

綜所上述:諸葛亮給自己找“好老闆”的標註是:第一,這個人必須有條件和能力建立一個新政權、新國家的可能。第二,這個人的志向和條件尚不明顯,還處於潛在狀態。志向鮮爲人知,條件也不成熟。正應爲這些所以,他需要一個“諸葛亮”。所以符合這些條件,似乎只有劉備了。

當他進入“劉備集團”後,事實驗證了他的選擇。雖然最後他沒有達成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劉備集團”他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被劉備“專用”,對他言聽計從,很少爭執,甚至抵足同眠,如同好兄弟一般……

“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金子如果來到了到了一片泥沙中,再閃耀的光芒也會被掩蓋;再聰明科學家,被分配到了門不對戶的公司,終將也一事無成。現在,同學們總喜歡盲目的報補習班,聽誰說好就去報,最後自己累得半死不活,成績卻是一動不動。適合別人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說的算。

看名著書不僅僅要認真地看,還要多思考“爲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黃金屋和顏如玉可不再輸的表面,需要用思考把他們挖出來。如何給自己找合適的“鞋子”,那就多看看諸葛亮,多看看《三國演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