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1

第一次主要講的是幼兒的生活習慣問題,主要是吃飯問題。主題:不是給小孩吃到什麼東西,而是怎麼吃。大多數在2—3歲的小孩家長都有體會,每到吃飯,兩手一攤,都喂慣了,有時還要追着屁股後面喂。其實這個是很不好的做法。那麼更好的做法是什麼呢,就是讓他自己吃,這個時候的小孩應該可以自己吃東西了,當然還是需要大人的幫助。這樣的優點其實有很多,一是更利於消化,更利於營養的吸收。由於小孩子自己吃飯,就無暇去幹別的事。我家的那個邊吃邊玩,要麼就是邊看電視邊吃。二是自己吃飯會更香,有利於身體發展。三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鍛鍊手眼協調,手指靈活能力,開發大腦,爲將來的思維、書寫打下堅實基礎。

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你們現在每給小孩喂一次,他就喪失了一次鍛鍊的機會,喪失一次發展智力的機會,以後就是這樣——老師做出兩手斷的姿勢。這個動作給我的觸動相當大。我們當前顧慮的是孩子自己吃一定會吃不飽;還有就是當下天氣氣溫比較低,孩子自己吃會很慢,吃涼飯容易生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自己吃會弄的一塌糊塗,收拾其他比較麻煩。通過對比,我仍然認爲少了一次鍛鍊的機會更能打擊我。第一點我說服自己,孩子不想吃,他一定不餓。第二點可以給他先盛少點,等他吃的差不多了,再添飯。第三點當下的麻煩跟小孩的智力發展根本不算什麼,而且現在是短期的麻煩,以後是長久的輕鬆。還有洗手、上廁所、睡覺、穿衣服、穿鞋這些都需要小孩獨立完成。

第二次主要講的是幼兒的數學方面、語言方面的培養。對於數學的教育,着重的介紹數的觀念、質和量的關係,從具體到抽象,這是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簡單的1+1=2這樣的死記硬背的公式或等式。老師展示了很多的教具,一個珠子代表1,10個珠子穿在一起成爲一串代表10,10個一串排在一起成爲一個正方形代表100,10個正方形排在一起成爲一個正方體代表1000。 所有的教具都是這麼具體,這麼有說服力,而且給人極大地震撼。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老師信誓旦旦的說:你們家長不要教數學,在我們這裏學足夠了。

第三次主要講的是感官教育的培養。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會被人忽略。小孩是通過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視覺這些感官進行學習的,在3—6歲這段時間,培養這些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綜合素質很強的人,他的感官是非常敏銳的。人的能力的大小,就是這些能力的疊加。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質:1、是獨立化、簡單化,2、系統性的、漸進性的,3、有關聯。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2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個學期的點滴,酸甜苦辣,應有盡有。付出總有回報,我的收穫和我得到的東西也同樣爲我所珍惜。爲了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我參加了園組織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與藝術領域學習)》的理論學習。兩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爲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其中教育建議部分對我的啓示最大。

科學是什麼?是知識、是過程、是世界觀。兒童的科學是什麼?兒童科學不同於成人科學,是一種經驗層次的科學知識,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是以兒童的眼光對世界的獨特理解。學習了科學領域《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後,我發現在《指南》中,“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和興趣”“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現,與《綱要》十分貼近。因此我認爲:我們應該創設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科學活動。《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因此我們應該爲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爲幼兒提供各種科學活動所需要的活動材料,能讓幼兒人人動手進行操作試驗,觀察試驗結果,記錄、表達、交流試驗的過程,讓幼兒體驗試驗的樂趣。另外,我們還應該創設平等、民主的環境和教育氛圍,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環境。比如:在活動中經常給予幼兒“試試看”“你能行”等語言鼓勵,鼓勵幼兒自信、大膽,敢於提出各種問題、敢於嘗試不同探究、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得以呵護和培植,使孩子永遠保持探究和學習的熱情,獲得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

在藝術領域,同樣,《指南》也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 《指南》中還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幼兒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們的。在美術活動中,孩子只是純粹地模仿,離開了樣本就無法下筆,只是被動地跟着書本和老師的思路走,造成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毫無創造性的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很多時候注重的僅僅只是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幾句歌詞的學習,片面強調技能的訓練,而不去調動幼兒的情感生活積累,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愉悅地體驗音樂藝術。種種現象難道是我們的孩子不會創造、不敢想象?責任不在幼兒,而在我們。

總之,在學習《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和藝術領域之後,我會根據遊戲的的內容及指導原則,用主觀上的行動,努力改善客觀環境,讓家園配合起來,共同鼓勵、支持幼兒探索科學活動;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讓孩子在與同伴分享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不過有了《指南》的引領,在以後的工作中,力爭讓孩子們獲得科學、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3

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關於遊戲的時間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遊戲時間不夠,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可我們不能以遊戲時間不夠來作爲藉口,因爲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願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遊戲時間,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

第二、關於區角活動的性質

有了區角活動遊戲反而減少了,這是教師普遍意識到的問題。爲什麼區角活動不是遊戲呢?因爲區角活動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師預設了特定的目標,規定了玩法,而幼兒對很多內容並不感興趣,常常需要教師引導着去選擇。教師的困惑是區角活動究竟應當如何定位,它是自發性遊戲還是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應該是遊戲性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性的?我的觀點應該倡導遊戲性的區角活動。

第三、關於主題活動與遊戲的關係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通過有內在聯繫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遊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麼遊戲至多就是服務於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麼具有遊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麼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遊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麼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佔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麼理解遊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遊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爲幼兒提供遊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遊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爲生成;二是分清遊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並列,相對獨立。

  幼兒園講座心得體會4

20xx年11月14號,我有幸與來自全縣的幼教同仁們一起相聚在思源高中報告廳參加“培訓學習。首先很感謝教育局給我們搭建的這一學習的平臺,雖然只有一天很短的學習,但受益匪淺。培訓中海南師範大學郭敏老師的.《幼兒園教師藝術表現力基本功講座》和海南省機關幼兒園何卓老師的《幼兒保健知識專題講座》讓我大開眼界,在這裏我接受了思想上的又一次洗禮,這兩次的專題講座很精彩!他們的講座理論與實踐案例相連繫、幽默與嚴謹並存的語言讓我欣賞到了名師的教學風采和培訓教師的愛心與責任。老師們給我們帶來大量的視頻片斷,給我很大的啓發,有些很吻合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同行一起欣賞,並在欣賞中交流。

郭敏老師講座涉及點很多,他們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傳授給我們,讓我改變了陳舊的教學觀念。我認識到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專家們的講座涉及點很多,他們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傳授給學員們,聆聽費張海南師範大學郭敏老師的《幼兒園教師藝術表現力基本功講座》中提到幼兒學前音樂教育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歌唱學習過程中,孩子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練習能力,培養較好的控制能力和歌唱藝術表現力。同時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開發一些學習方法和成功經驗,養成一些學習習慣,將獲得的成功體驗遷移到其他領域和其他類型的學習活動中,對幼兒的歌唱藝術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組織幼兒歌唱教學的意義以促進幼兒歌唱藝術表現力水平的提高爲目的,組織幼兒多聲部歌唱活動,探索自然發聲和多聲部歌唱教學在幼兒歌唱教學中的可行性,對幼兒歌唱的藝術處理和實施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培養幼兒歌唱藝術表現力可以使其獲得對社會生活的認知、豐富的情感。

聆聽海南省機關幼兒園何卓老師的《幼兒保健知識專題講座》其中提到秋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變換了,幼兒家長也要與幼兒園的要求相一致,爲幼兒買個小鬧鐘,督促幼兒早睡早起,適應幼兒的生物鐘節律,不僅有利於幼兒身體健康成長,而且幫助幼兒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防止“涼氣”的侵襲。,不要急於給幼兒添加過多的衣服,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衣服要逐漸添加,使幼兒身體逐步適應環境氣溫,擁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幼兒家長與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遊戲,積極鍛鍊,不僅進行了“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爲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準備。

這次培訓,使我對教師職業的神聖認識更加深刻,教師肩負着爲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老師的講座雖然我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着引領和指導作用。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將所學知識以及自己積累的經驗再進行慢慢“消化”,我學以致用,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