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1

翻開這套《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叢書》中的一篇篇教案,讀者鍾志農老師精心設計的積極心理導向的心育活動主題構架,心裏涌起許多感動。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心理素質的教育,而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智力則是人們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對於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尤其要注意通過能順應學生成長“關鍵期”的心理訓練,促進學生人格與智力兩方面的積極發展,降低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適應不良甚至是的可能。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首先不是要解決“有沒有心理疾病”的問題,而是要關注學生“發展是否正常”的問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開展系統的教育和輔導活動,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而這本書針對小學1—3年級、小學4—6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抓住了每個發展階段中學生面臨的主要發展任務,以班級心育活動課爲載體,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和訓練。對於我們班主任的心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其實在班級管理中,我個人認爲最重要的就是走情感路線,摸清孩子的心理,想徹底的去改變他,就得從從“心”入手,那怎麼進行心育活動?怎樣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梳理好,傳達給我們的孩子呢,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由於新教師,可以說管理經驗上就是零起步,可能自己有自己的創意想法,但是卻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也沒有引路人,通過這本書,我終於對自己的想法該怎樣實施有了一點點眉目。都說班主任和心理教師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那在我們這樣沒有心理教師的時候,班主任更是主心骨了。所以作爲新官上任,我真的想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及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雖然我是在小學中高年級任教,而本書是針對小學1—3年級卷的,但我認爲其中還是有許多的共通之處。例如:愛校、親師、遵紀、守規、傾聽、自理,這些本應該在低年級就養成的習慣,很多中高年級的同學並不能做好。所以針對這種現狀,開展例如我能“喜歡學校”、我能“親近教師”、我能“上課守紀律”、我能“排隊守規則”、我能“傾聽不插嘴”、我能“整理小書包”等等的主題心育活動還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稍作修改,我覺得這些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心理素質,重新提高對學校、老師、同學的認識,從而把壞習慣改過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作爲學生的班主任,同時也是學生的心理老師,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也會好好利用書中的資源,讓自己快速地成長,成爲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2

我在寒假期間讀了《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36例》,這本書針對小學不同年齡階段特點和發展需要,提出了整體性的主題設計框架和完整的目標實施體系,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操作步驟具體翔實,讓我受益匪淺,深有體會。在這裏與大家一起分享所得,思考所想,共同進步。

體會一:對於新生入學,重點在於培養其愛學校的情感。

這本書的第一個活動專題爲我能“喜歡新學校”。開學後對新生的教育不是紀律聲明,不是習慣培養,不是學習的重要性,而是培養孩子們的愛校情感。接下來是第二個活動是親師的相關主題活動。這個順序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爲它與我們的日常所做並不一致,或者說,我們沒有重視這一點。而引起我對這個專題文字深思的,是班上發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中午大家放學回家後,我回到教室,發現教室裏的垃圾桶是滿滿的垃圾,甚至溢了出來,周邊散落了一些垃圾,有用過的紙張,喝完的牛奶盒。我對這個場景很是惱火,覺得一下子回到瞭解放前。垃圾桶滿了,爲什麼沒人倒?滿了還往裏扔,掉在垃圾桶外也沒關係?是什麼原因?我反思着,是習慣問題嗎?是素質問題嗎?他們在家裏是這樣嗎?最終我想到了這個愛校專題,突然意識到,歸根到底,他們不愛學校,不愛教室!孩子們在家裏應該不會這樣做,那說明什麼?他們沒有把學校當做另一個家,他們不愛教室。教室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到點學習,到點玩耍的地方而已。換個地方也能做同樣的事。奇怪的是,不用教孩子愛家,這好像是天生的,他們對家有愛,會維護自己的家人。所以對他們來說,家是快樂的。儘管有時在家裏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但他們仍然想要回家,仍然會讚美自己的家,說到家時,神色是亮麗的。那新的'陌生學校對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對於一年級新生來說,他們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小學,而他們,將在這裏度過六年,寶貴的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裏了。(接下來的初中高中也是學校)那如何讓他們更好地度過這六年,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讓我想起了竇桂梅老師的話,竇桂梅老師提出,要教會孩子愛學校,就像愛家一樣。他們要接受學校,才能在學校進行學習,交友等其他事項。

體會二:這本書清晰地羅列並且分析了各階段年齡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我對各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個系統深入地瞭解。

這本書分爲兩冊,上冊爲1~3年級,下冊爲4~6年級,兩本書分段集中地討論了學生們的問題,制定了針對性的班會主題。如:我所在的年級四年級,這階段的學生可能會遇到人際關係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交友這方面。還有就是學習能力方面會集中在思維能力這一塊。這本書列舉了事例,還有一些專家的資料,使我不會像無頭蒼蠅那樣,沒頭緒,遇事可以更好地分析,做出判斷。

體會三:這本書讓我對班會主題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對班會過程有一定的把握。

年齡段不同,班會形式也有所不同。低年級側重於遊戲,還有一些簡單的動手環節,比如剪紙。整個過程中的文字是簡單明瞭的,有關的提問也是簡單直接的,也就是低年級學生能聽懂,能回答的。而中年級的班會主題形式就比較多樣了,一個主題班會下來,可以有情景分析、角色扮演、問題討論等。而且每個環節是隨着主題層層遞進,逐漸升華。提的問題可以分爲幾環,層層推入,達到引導的效果。

體會四:主題班會力量的延續。

一節成功的班會的完成需要長期的準備,付出的精力不可小看。那麼它帶來的效果是不是也隨着一節班會課的結束而結束?我們對孩子的薰陶培養僅限於這一堂一堂的班會課嗎?我們要如何延續班會課的這種力量?在書本的啓發下,班會課只是一個固有的形式,一個較好的集中渲染的平臺,而這種班會的精神可以把它延伸到生活中,不斷地增強。我思考後得出有兩個方法,一是外化到課室的佈置上,讓課室佈置融入班級精神文化建設這一欄。二是藉助家長的力量,校內校外共同營造這種大氛圍。總之,一堂課不是終結,而是另一個開始。

以上爲此次的心得體會。

  《班主任心育活動36例》讀書心得體會3

暑假裏,我拜讀了由鍾志農老師編寫的《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36例 》,讀完全書後,我迫不及待的又仔細閱讀了一遍,由於個人水平有限,只領會到了本書中隻言片語,感覺受益匪淺。對我以後的班主任教學工作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現實指導意義,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結合一些教學案例談談自己一些拙見。

  一、低下身子,善於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做學生的知心人。

本人已有工作20餘年,擔任過多年的班主任,對學生思想、心理這方面的體會感悟很多,只有當了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才能真正體會到當班主任的難處,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解決技巧。當老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幾年來,我一直記得曾師父跟我講的一句話:“要想當好老師,教好書就必須得當班主任”。隨着時間的遷移我深深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很希望自己能通過努力能讓自己慢慢地成長起來,有一天也能成爲一個充滿着幸福感的班主任。 而我拜讀的1—3年級卷,該書很適合我們這種很少帶過高年級的老師們去讀。通過看書,你能更準確的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提前有一個準備,才能在發現問題的時候有着更好的解決方法。比如說:我任教的一(2)班有兩個男孩子經常吵鬧,關係搞得很不好,經常聽學生跟我講他們有吵架的,我當時聽了覺得兩個大個孩子怎麼老是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經常吵架呢?於是我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大朋友的角色,站在他們的角度,細心的去跟他們兩個進行溝通交流,經常詢問他們最近處的怎麼樣?經常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況?從側面問同學他們的日常表現,慢慢地我感覺他們比以前的關係要好些了。彼此之間慢慢又恢復了交往。我記得前年教的一個班還有一個這樣案例,就是有幾個平時很要好的女孩子鬧矛盾了,而且還鬧得挺厲害的,差點沒斷交,而且誰都不承認自己錯了,都認爲是對方的錯誤。怎麼解決呢?空講大道理,相信四年級的孩子們也會開始不愛聽了。利用中午午檢時間,跟孩子們討論一個問題:你喜歡什麼樣的人?你想跟什麼樣的人做朋友?孩子們的答案大多是積極的,正面的。問題繼續深入,如果已經成爲朋友的人,該怎樣維護好這段難得的友情呢?孩子們的答案此時就很淺顯了,一般就是多陪她玩,多幫助她學習等。那如果發生矛盾或誤會了該怎麼辦呢?這就需要其中之一,那個更珍惜這份友誼的人先發覺自己存在的可能不對的地方或先原諒對方。並且告訴孩子先低下頭的人往往纔是真正的“巨人”,教會學生爲人要寬容要大度。這一環套一環的層層深入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從讀書中學習來的。結果問題很圓滿的解決了,而同學們也沒覺得老師是在教育他們,也把道理理解和接受了。像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書中還提到了我能有個好人緣 、我能不亂起外號、我能巧拒抄作業、我能消除小誤會、我能做個好同桌、我能交往不起鬨、我能心中有他人、我能珍惜講真話、我能上網有時限、我能與挫折同性等共36個活動專題,這些都是學生在交往交際過程中會遇到的很普遍的問題。

  二、身正日範,堅持做學生的好榜樣。

作爲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交流,每天和學生一起學習生活,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往往是一面鏡子,是自己學習的標杆,老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有着重要的意義,甚至影響孩子們的一生。作爲教師自己的一言一行,就要有着強烈的示範作用和指導意義,言談舉止,都要符合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爲人師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社會的評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爭做領導的好下手,學生的好夥伴、教師的好同事爲標準,耐心和孩子們相處,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敢於擔當,樂觀向上。

  三、積極向上的健康理念,是保證學生不斷進步的內在動力。

通過學習裏面的設計理念,我也在我班摸索着實施了午檢內容,效果還真不錯,我能“撿三不落四” 、我能“作業更細心”。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養成寫字清晰、認真的習慣確實不是很簡單的事。例如我班又幾名同學,本來可以寫的很好,但就是不好好寫,通過開班會討論這件事,當我再次考生子的時候,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全班沒有一個字是亂寫的,都非常清晰,並且正確率極高,我第一次感到原來他們都是很棒的,就是按心理想不想寫了!

有了這本書的指導,以老師的身份幫助孩子們去分析、解決或教育這類問題就變得迎刃而解了,真是一本很實用的好書。 作爲一名任課教師,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引領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往往,我將孩子的心理健康看得比什麼都來得更重要。因爲只要孩子的心理健康了,他們的學習態度也就會積極上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