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一

感恩是什麼?感恩就是回報,回報父母、親人、老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我們辛勤培養。孝親是什麼?孝親就是孝敬體貼關心親人。

金秋時節,我們學校裏的桂圓終於成熟了,也就是說我們犍師附小一年一度的桂圓節又來到了。

9月21日,犍師附小的桂圓節隆重開幕,老師提來了一大袋桂圓,頓時教室裏人聲鼎沸,老師把一顆顆珍貴的桂圓發到了我們手裏,我們激動不已。我們都知道這黃澄澄的桂圓凝聚了我們學校幾代師生的心血,正因爲有了大家的精心培育與呵護,纔有了今天的枝繁葉茂的桂圓樹,桂圓樹知恩圖報,在金秋時節用它鮮美的果實感謝大家對它的關懷。於是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嘔心瀝血的老師和含辛茹苦的爸爸媽媽,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下課了,我把兩顆桂圓拿給了劉老師。我默默地想:“謝謝劉老師對我們無私的奉獻,謝謝劉老師對我們默默的付出,謝謝劉老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我開心的回到家裏,準備坐下做作業,爸爸就回來了,於是我馬上拿出桂圓,送到爸爸的手裏,並滿懷感激地說:“爸爸你辛苦了!我現在還沒有能力爲你做更多的事,但是我還有能力爲你做些微不可及的小事兒,希望這樣能減輕你的壓力。你總是很晚下班,下班回來還要爲我洗衣做飯,檢查作業……”

爸爸摸着我的頭說:“我的女兒懂事了,是一個更有孝心的好孩子了!”

我又拿着手機給遠在沙灣的媽媽打了個電話,我在電話裏說:“媽媽,今天是我們學校的桂圓節,雖然你不能夠和我們一起品嚐桂圓的甘甜,但是我相信我們是心心相映的,你也能感覺到桂圓的甘甜。媽媽你辛苦了!”電話那頭,媽媽哽咽了,好久都說不出話來,原來媽媽已經熱淚盈眶了。

桂圓節就像“感恩節”,是大家爲家人獻出你的愛的好時節!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二

現代的都市,燈紅酒綠,不斷爲了生存的我們,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不斷接受着艱難困苦的考驗,不斷在“時光”洪流中掙扎,也在‘生活的淘汰賽’中不斷的出局,不斷地榮升,同時也享受着豐富的物質條件與精神財富。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每當想要早起的我們憊懶的躺在舒適的牀上,不願在朦朧中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過父母的嘆息與悔恨。

滄桑的的臉上流逝着歲月的痕跡,斑白的頭髮映刻着風霜的洗禮,枯黃的手“指向”的是生活的艱辛。然而身處在高度文明包圍中的我們爲什麼總讓他們操心呢?爲什麼?

在我中華綿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遷”的典範,在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替我們鋪好了道路,但換來的是“青春難駐”的逝苦啊、

着名作家汪國真的詩集中曾譜有一首《蝶戀花》寫到:“自古青春難駐,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風華,功就與君共駐。起舞,起舞,更有憧憬無數。”讀罷此詩,是否更應珍惜少年時?是否還“紙醉金迷”,自我陶醉呢?

那麼,請珍愛父母,留住時光。儘管時光荏苒,物換星移,但請不要揮霍青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忘記蒞臨在我們肩上的重擔,不要有太多悔恨。努力吧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三

什麼是孝,不就是單單的一個字嗎?又能有什麼意義呢?

不,它有極大的意義,可不光只是一個單單的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優良傳統呢! 從我們牙牙學語開始,念着三字經,讀着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慢慢地體會這個“孝”,並依偎在父母懷抱中說長大買大房子給父母。長大了,漸漸地明白了“孝”的含義,“孝”就是恭敬父母,不讓父母操心。而且孝是我們的義務。

在我的腦海中,清晰地記得這樣一幅畫面。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突然發高燒,媽媽連忙陪我去醫院。雨珠打在媽媽背上已經溼透了。那時我還小,打針時我“哇哇’大哭,媽媽看着心疼地說:”好孩子,不哭媽媽在這。“那時天氣比較冷,針瓶裏的藥水進入我身體裏涼涼的,媽媽就把她那溫暖的大手放在我這被藥水涼着的小手上,頓時我就感覺到了溫暖。每當我生病時,母親都會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小時候,都覺得,這是全天下母親都應該做的。先在漸漸地長大了,已經懂得孝是什麼了。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是爲了我們,難道我們不應該孝順父母嗎?

說起孝順父母,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嘮叨,然後還要多和父母交流。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現在我已經可以孝順父母了。我會輕輕地捧上一盆溫溫的水,帶走父母腿腳的痠痛,使父母沒有那麼辛苦:我會緩緩地遞上暖暖的手,抹平母親眼角的皺紋,使母親永遠美麗。現在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一片苦心。

“百善孝爲先”,我們大家要記住“孝”在我心。因爲這是我們的義務。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四

親情,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都需要的`,親情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因爲親情只有“奉獻”二字。有多少孩子沒有父母,感受不到親情。然而,我們生活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之中,這都是因爲父母,他們給了我們這樣美好的生活。比起那些孩子,我們有什麼可抱怨的那?難道我們不該回報我們的父母嗎?

“如果你想回報父母,並不一定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也就只需要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中順從父母一點就可以了。他們一定回非常欣慰的。”老師曾這樣對我說過。

有一次,老師留了一篇習作叫《我爲父母做一件事》。我做在書桌前呆了半個小時也沒有一點思路,我只好親身體驗一次,我給媽媽洗了腳。媽媽沒有說什麼,但從她的臉上居然留下了兩行熱淚。這淚不是鹹的而是甜的,因爲這是感動的淚。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千古不變之美德。而現在人們把錢看得那麼重,卻不把一個“孝”字放在眼中。有多少老人流離失所,可他們都是兒女成雙。

孝啊,爲什麼現在不孝之子如此之多。孝子那都是因爲從小養成的,只要從小有孝的意識,長大之後纔可能成爲一個讓人敬佩的孝子。

感恩父母,就是孝敬父母。我們又何嘗要做一個不孝的逆子,人人臭罵呢?孝,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寒假感恩孝親心得體會五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說母愛是一種動物性的本能,那麼孝敬父母也是上帝賜予的一種動物本能。

成長的過程磕磕絆絆,難免父母會有“訓斥”你的時候。也許你對父母有些誤會,也許父母真的有做不好的地方,找個機會,用適合的方法告訴他們你的感受,但不要責備他們,如果他們年事已高,就更不要試着改變他們,而是試着把自己置身他們當時的環境,理解他們!

給父母嘮叨嘮叨,我不煩。因爲他們這是愛我。

有一次,我心血來潮,一心想幫媽媽做些家務。我把想法告訴媽媽,媽媽笑了,說:“好啊,看你能不能幫我減輕負擔!”我聽了高興極了,忙說:“好好好!”我一邊拿來拖把,一邊說:“媽媽,我拖大廳!”媽媽點點頭。我從衛生間提來一桶水,來到大廳裏。開始了,我左託右拖,嘴裏哼着曲兒:“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不一會兒,乾淨的大廳出現在我面前,映出我的小花臉來。媽媽走到我身旁,欣慰地笑了。

我得意極了。這時,媽媽發話了:“女兒,我希望你每次做家務時都有你的身影,因爲好成績不是完全報答父母的。父母下班回來,只是想子女爲自己端上一杯熱茶,或一句問候,或幫父母提東西,或者拿來一雙鞋子給父母換。知道嗎?”我聽了,心裏知道明白了。原來爸爸媽媽需要的是一杯茶,一句問候,一個動作......我的眼眶熱了,可是淚收回去。

我心裏想:“我一定,不,每次都幫父母做事。”

孝心無價,孝心如黃河之水長長流,朋友們,獻給父母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