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科學的旅程》讀書心得

《科學的旅程》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心得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心得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的旅程》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的旅程》讀書心得

科學是什麼?

初中科學一直來是初中中一門重中之重的學科,不管從中考考試要求,還是分值上都是不可忽略,而原本座位一門比較接近生活科學的學科,本身是學生饒有興趣的一門學科,卻在考試的重壓下有些許變了味道,學生學起科學缺乏動力,而老師更多的爲了教學而教學,如何讓學生重拾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成爲我一直來思考的問題,女老師的瓶頸就在於閱讀量研究不夠,容易把科學脫離於生活,年輕老師生活經驗不夠容易教學中凌駕於實際進行空範的理論化教學,作爲一名年輕女老師怎麼樣可以美滋滋的上起科學課,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書中提到:在科學上,沒有一個理論能夠說得到了完全的“證明”,當新事實或新的觀察結果出現時,它必定有待於進一步檢驗和審視。正是科學這一不斷的自我糾錯的特性,使它成爲人類理解自然機制最爲嚴謹也最爲有效的手段。這種批判性思維正是科學工作的關鍵要素。

科學家作爲一個特殊羣體,由於他們的方法論特徵就是要尋找錯誤,進行批判性思考,因此他們可能比其他人更清楚地意識到,錯誤是多麼容易發生!但科學家的精神氣質是善於從前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甚至有時必須拋棄一度顯得合乎邏輯,但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誤導的、過於侷限的或無效的理論,致力於尋求正確或更合理的答案--這就是爲什麼他們會成爲科學家的原因。

我想好的.科學課是學生批判精神的培養。有人可能會認爲,科學只是事實和統計數據乏味而又瑣碎的堆砌,還有人認爲,科學是詩、魔法和一切與人性有關的東西的對立面,這兩種說法都有錯誤的地方--沒有比科學更充滿生機,更充滿驚奇,或者更人性化的事物了。科學在不斷變革,在不斷對過去的事情進行重新認識,並從中獲取新的見解。科學和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法,一種生動的、不斷變化的對世界的看法。它是發現世界背後機制的一種方式--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用的是科學家設計的一系列有助於發現自己錯誤的規則。因爲,人們用其他方法來看、聽或感覺時,很容易產生錯覺。

在我們一般人的心目中,科學,那就是毋庸置疑的東西,什麼東西只要掛上科學的招牌,人們就只好相信它。然而這恰好是一種宗教的或迷信的態度,科學的本質並非如此。宗教和成見都建立在“信”字上,科學卻正相反,它的宗旨是“不信”(批判思維),或者說它是通過無窮無盡的批判來儘可能地接近真理,以“不信”來求“信”。我們信任科學成果,並不因爲它是“終極真理”,而因爲它是“目前所能達到的最接近真理的”東西。科學是動態的,生機勃勃,永遠前進,它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否定自己,而且是有根有據地否定。它有一套自我更新的機制和檢驗標準,大家都要遵守,誰也不能忽悠。一種學問的精髓如果是“自己不斷給自己挑毛病”,你想它能不偉大嗎?科學正是這樣,科學家正是這種人。

所以,我想如果我們老師不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質疑的習慣,不瞭解科學特有的“發現錯誤的機制”,則他們長大永遠不會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他們就只會享受科學研究的成果,而無法具備科學精神,他們將永遠是科學的門外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