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通用6篇)大綱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通用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通用6篇)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

xx年11至xx年3月,縣教育局對城郊聯合學區進行了四期“送教下鄉”的現場培訓活動,活動中有名師送教、研討課、專家點評、互動研討、名師微講座、專家講座等,形式多樣,內容各異。活動中,專家們從理論上指導我們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讓我大開眼界,激發了我的教學改革意思和反思意識,讓我感受到了專家團隊的專業精神,從那些執教的年輕教師身上,我看到的是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他們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借鑑和學習的。下面我就講幾點學習期間的體會。

一、課堂中的提問設計要巧妙

田雪梅老師在她的微講座中就很好地闡述了這點,作爲教師的我已經感受到田老師講座的精心設計與引導,令我們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知道今後的課堂裏急需我們創新對策,創設情境引出美,讓學生在課堂裏享受美,從而提升感情,並且在課堂裏積極地拓展積累延續美。周玉屏老師在教學《村居》一課時,裏面有個補充句子的環節,即:春天到了,小草雖是幾個簡單練習,但此間設計的巧妙性不難體會。

二、語文教學要牢抓基礎教學。

重朗讀教學。無論文言詩詞,還是散文戲劇,無一例外的重視朗讀教學,在教授學生朗讀方法中以讀促學,達到賞析詩句、賞析文本的目的。重字詞積累。幾乎每節課不管什麼文本都注重了文中的生字,這一點讓我十分欣慰。語文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的一門學科,字組成了詞,詞組成了句,句組成了段,段組成了篇,我們怎能不去關注字詞教學呢重方法的傳授。這兩節優質課,無論是詩詞、散文的朗讀,還是片段的仿寫,亦還是文言文、古詩詞的背誦,都無一例外的注重了方法的傳授。

三、聽課活動後的評課交流受益大。

把發言權交給在座的老師們,讓他們積極的參與評課,並說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與難題是非常有意義的。聽課教師把自己的疑惑和聽課體會反饋給執教者,參賽老師把自己的設計思路講給大家聽,更多的是互相探討些問題和交流些經驗。

在下午專家的專題報告中,我們又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想和理論。比如,語文教學首先是內容的整體把握,然後再進行字詞句段的逐個擊破,這樣學生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是一頭霧水了,語文課堂也不再是霧裏看花——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他人的身上,總是積存着太多的優點,有時我們看得很清,卻總是做了行動的矮子,這也許就是智者與庸者的區別吧!讓我們永不停止學習的步伐,用他人高大的形象時時激勵自己,不斷趕超,不斷超越!

在每位優秀教師做完課後,專家老師在點評中都指出:扶得過多,放不開。這也是我們教師的通病,主要原因是不相信學生自己能解決問題,老師急着講,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自己解決,其實只要我們合理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那麼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的!張敏老師執教的《認識幾分之一》爲我們做了這方面的指引。以後我一定要注意少講,讓學生真正成爲主角,成爲導演,我們教師做好配角就行!

這次培訓,專家點評切中肯到位,掌聲不斷,參訓教師一致表示,專家評課緊密聯繫小學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讓我們在傾聽、反思、實踐中儘快成長起來,希望以後每一堂課都能成爲自己進步的臺階,每一堂課更精彩。

通過這次“國培計劃”(xx年級語文課。兩位優秀教師上的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一年級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地瞭解,使我受益匪淺,現將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兩位老師語言親切和藹,取消了學生對陌生老師的心理隔閡,它能有效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靈深處。魏玉琴老師課堂語言充滿童趣,極富感染力,她用自己的親切的語言帶着學生感受兩隻小獅子不同的表現。通過多種方法識字,讀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由淺入深,自然而然掌握了生字,理解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深切感受識字其實並不難,只要你能做學習中的有心人,善於總結,就能認識很多很多的字。而劉老師講授的《稱象》,讓我豁然開朗,心想:這一課原來可以這麼上,可以這麼活潑生動趣味盎然啊。

其次,教師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語文教學,做到“先教後寫、師導和學生自讀練寫生字相結合,這是魏玉琴老師所執教的《兩隻小獅子》一課的給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如,我們在《兩隻小獅子》的課堂上,就看到了老師每次朗讀指導紮實有效,相當到位,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學生真的是學有所得。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2

20xx年9月14到17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赴青海省大通縣“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有重慶市北碚區的專家、名師和大通縣教研室的領導、教研員以及各學校骨幹教師參加,在歷時4天的活動中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好多出類拔萃的語文教師的講課風采和專家的精彩點評,也深感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現將聽課活動反思,總結如下:

這次我共聽了14節課,分別是大通縣東峽鎮中心學校程菲和李得芳老師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跑進家來的松鼠》,大通縣園林小學王進秀、郭得玉、蔣樹全、王玉琴老師的《我要的是葫蘆》、《去年的樹》、《桂花樹》、《地震中的父與子》《圓明園的毀滅》,大通縣橋頭三小曹豔琳老師的《一夜的工作》,大通縣橋頭二小蔣樹澤老師的《老人與海鷗》,大通縣橋頭小學白成軒老師的《坐進觀天》,重慶市北碚區趙蓓蕾老師的《小熊住山洞》和閱讀課指導,重慶市北碚區王小慶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和《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些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對學生的引領能力及課堂上操作自如的嫺熟能力以及專家的精彩點評都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各位執教老師們的課堂語言豐富流暢、課堂緊湊、主題突出、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我覺得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不聽專家的肯定與否,光從老師們身上我就能感受到語文的多樣和精彩。他們都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尤其他們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在課堂上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師生激趣互動、知識拓展及學生素質培育貫穿始終,十分令人佩服。縱觀這十幾節課,這些老師們的課如行雲流水,潤物無聲,相比之下,我確實有很多地方值得向他們學習。現就本次活動影響深刻的一堂課《小熊住山洞》談談幾點個人粗淺的看法:

這是一節由重慶市北碚區趙蓓蕾老師執教的示範課,我認真聆聽了趙老師上的這一堂課,覺得本節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架設交流平臺,發揮師生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課的教學以“自讀、質疑、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從自讀質疑引入,到自讀自悟、情感互動、思維感悟、主題昇華,無不滲透着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創設閱讀情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主動讀書,自主發現。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機械繁瑣的提問和講解,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採用靈活多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形式,如自讀(自由輕聲讀、選讀),羣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指名朗讀),教讀(引讀、範讀)等,促使學生願讀、樂讀,爭着讀,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鑑賞水平。

三、營造民主氛圍,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努力凸現現代語文教學新理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教學中,教師特別關注個性化學習,珍視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如:對童話故事,學生有很多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一次次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懂得小熊捨不得砍樹造房的原因。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全過程,沒有說教,通過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教師角色轉換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爲了讓靜止的文字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教師通過角色轉換,激發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把語文基本功訓練與創造性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創造的活力。例如“如果你就是這些動物中的一員,你在送花時會對小熊說些什麼感激的話”等問題,都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想、說。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和依賴,變爲主動地學習,啓迪了學生各自獨特的想象,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創新的火花不斷閃現,從而經歷一個感悟事理、發展語言的過程。

對這堂課的建議:

一、課堂組織教學有待加強,課堂上對違紀學生沒有起到規範的作用!

二、生字教學還不夠紮實。在識字教學中,每個字的教學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如“滿”字,強調的是結構;“砍”介紹的是新偏旁;“直”引導的是識字方法。但趙老師只強調了一個字“年”,其它的字都沒做強調,這節課如果能多給一點時間學生說、練、記字的音、形、義,我想整個課堂應該會更豐滿!

總之,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學生潛能,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

前幾天,我有幸到大彭實驗小學參加小學語文送教下鄉聽課活動,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身感自己的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深感不虛此行。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這次我聽了三節課,分別是沙丹老師的《歡樂的潑水節》、楊永老師的《槐鄉五月》和郭召義老師的《明天,我們畢業》,三位教師的課堂語言幽默豐富惹人好感,課堂緊湊主題突出,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我覺得先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光從老師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語文的多樣和精彩。

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同時三位老師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爲一名讓學生、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4

我今天聽了邢校長的專題講座:怎樣觀課議課,回答了我很多的困惑與不解:什麼是觀課議課?怎樣觀課議課?邢校長風趣幽默的講課風格,形象的比喻,案例的運用,都讓我回味無窮,記憶猶新。邢校長的理念很新,把我領進了另一番新的境地。

我們原來的聽課評課,年年都在搞,是我們學校的教學研究常規,但總感覺不盡人意,原因大致如下:

一、只聽課、不評議。

有些學校雖然也有教師聽課評議的相關規定,也有組織教師聽課,卻只是聽課不評議。教師們聽完課後,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筆,在聽課評議表的相關欄目中要麼畫上記號,要麼寫上ABcD,然後將表格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除了學校領導不重視、制度貫徹不得力之外,教師也要承擔一定責任。有些教師把聽課評議不當一回事,甚至唱對臺戲,說這是在搞形式主義,他們是爲了完成任務而被動地聽課,所以致使評議無法進行或乾脆不評議。

二、聽課評議成了表揚奉承大會。

在有些學校,聽課評議成了開表彰大會,大家都紛紛列出某某教師諸如備課充分、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組織合理、語言生動流暢等優點,而對缺點與不足出於礙於情面或擔心對自己不利,要麼隻字不提,要麼輕描淡寫。這樣的聽課評議純粹是在應付形式,浪費時間。

三、跟着領導意思走。

有領導在場時,大家出於尊重,讓領導先發言,領導說好,大家都跟着說好,領導說不好,大家也跟着說不好。參加評議的教師成了領導的附和者,聽課評議跟着領導的意思走。這樣的聽課評議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卻容易助長部分教師驕傲自滿的情緒,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師的悲觀失望。

觀課議課的提出不是簡單的名詞的改變,而是一種理念的改變,觀課與聽課比較,聽指向聲音,聽的對象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往來;是爲了認識真實的課堂,聽課者往往坐在後面。觀不僅要用耳朵聽,更要用心去感悟課堂,體悟課堂,要從大處看,從關鍵看,不拘泥與於偶然個別現象。議是圍繞課堂去探討,評是句號,而議是問號。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在多種感官中,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的觀察,除了語言和行動,課堂的情境與故事、師生的狀態與精神都將成爲感受的對象。更重要的是,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評課與議課比較,評是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評有被評的對象,下結論的對象,有主客之分;議是參與者圍繞共同的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的被評地位和失語現狀。

評課活動主要將表現、展示作爲獻課取向,執教者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展爲主要獻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展。評課需要在綜合全面分析課堂信息的基礎上,指出教學的主要優點和不足;議課強調集中話題,超越現象,深入對話,促進理解和教師自主選擇。如果說評課是把教師看成等待幫助的客體的話,議課則把教師培養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動者,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解放。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5

定安縣xxxx年春季一年級語文名師工作室小學語文科“送教下鄉”活動,我通過四次的聽課、,我心情非常高興。在這裏,我們一羣小學語文教師度過了難忘的四次學習時光。時間在飛逝,寬敞明亮的教室閃動的是我們如飢似渴的眼神,蜿蜒的石階留下的是我們奮力攀登的身影,影子學校是我們彰顯理念的課堂。我驚歎於名師的學識淵博,名師的高屋建瓴,示範教學的精彩無限……我細細聆聽,緊張思考。我的筆記本記着每天的培訓學習日誌,學習感悟與反思,記錄下我四次研修生活的點點滴滴。我驚喜,我努力,我成長。現在總結我自己的幾點學習體會:

1.學生是學習主角,彰顯教學新觀念。

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穫著名師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通過此次培訓,自身教學行爲尋求到理論支撐的喜悅……四次,在對教育、對語文教學的一次次思考中,真有一種新生的感覺。

四位老師的課堂上使我感受到她真正落實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思想,彰顯了教學新觀念,創設了和諧課題情境,使學生都主動學習,學到所需要知識,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上,教師少講解,學生多活動,爲學生提供充分學習空間。學生始終是主角,學習新課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討論交流,比較總結,甚至練習鞏固時,注意學生的表述,以及學生合作交流,學生的表現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積極、大方的。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他們的內心感受和認識就很深刻。放手讓學生表現,敢於放手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主動學習,將學習作爲快樂的享受。所以老師的課堂具有智慧的新型課堂。

2.學生個性展示,課堂教學新理念的體現。

我們要學習名師的成熟教學經驗,不能簡單的停留模仿上,透過他們的課堂,感受他們教學觀念、思想、態度。他們把學生的思想、思路、思維結果展示給大家,也展示他們教學智力和教學構想,顯示課堂開放的教學思想,老師和學生構建了一個輕鬆和諧的課堂,這是他們新理念的直接體現,這樣課堂使人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

3.學生活動多,也增強了課堂的生成性,有利於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相對於教師備課的預設教學,這種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突破預設,深挖教材,拓寬教材。達到教學相長,讓課堂成爲師生享受學習的快樂,成爲學生學習和教師業務雙發展的重要平臺。

  語文送教下鄉心得體會6

這學期參加定安縣教育局舉辦了“送教下鄉”活動,我有幸觀摩四位老師精彩的展示課和專題講座,使我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啓發,以下是我個人這次聽課體會:

通過四次送教下鄉聽課,我大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上好一堂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師付出很多的心血,還要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這四次任課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導學、評價、調控等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到她們的教學功底不錯,值得我學習。

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孩子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在以下幾方面要多下功夫:

1、學課堂情境設置。

2、學習駕馭課堂的能力。

3、學教學環節設計。

以後,我會更加積極投身到教學中,以合格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爲相信通過我的不斷努力,一定能不斷進步。

總之,這次工作室組織的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