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大綱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2017年9月, 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在全國上線了,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到大家!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2017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區教育廳和黃河傳媒聯合組織的初中歷史新教材的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卻仍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聽了北京市教科院張靜老師和中學歷史高級教師丁丁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得到進一步更新、對新編的七年級教材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真可謂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1.新課改的到來對歷史學科教學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

在開幕式上寧夏教育廳教研室嶽維鵬主任做了重要講話,他提出:歷史學科的地位會有所上升,要重視歷史的教學。這讓我很激動。就目前來說,歷史在中考中只佔30分,而且還是選考的,考試內容也比較少,所以被很多學校看作副課。學校的不重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這就使得我們歷史老師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困難,而新課改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張靜老師向我們全面又詳細地介紹了七年級新教材的編寫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內容的變化,並配以教學案例對新教材進行具體分析和講解,並提出寶貴的教學建議,爲老師們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實的指導,爲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3.活學活教新教材、提升學科新價值

中學歷史高級教師丁丁老師帶來四節優秀的課例爲我們做教學經驗交流。短短的三個小時丁丁老師親和、幽默、紮實的教學功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作爲她的學生應該很幸福。因爲她完全融入到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探索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讓歷史課堂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師授”型,而是“活”起來了。這正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們要讓學生在歷史學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從而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於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學,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舞臺,也要求我們要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路漫漫其修遠兮”,新課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這此新教材培訓說成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的話,那麼今後的教學中的每節課都是我們在這個征途的一個腳印,我會在新課改中留下自己每一個給力、清晰的腳印。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爲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教師培訓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廳函[2017]14號)要求,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以下簡稱“三科”)國家統編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7年7月13、14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由寧夏教育廳牽頭,王俊昌主持的2017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讓我品嚐了一次精美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隨着教育廳嶽偉鵬講話的開始,爲期兩天的培訓正式拉開的序幕。會上嶽領導談到改革歷史地位的重要性。他說,從古至今,但凡是一個鼎盛發達的朝代,必定是一個注重歷史的朝代,例如曾經輝煌的西漢時期,就有司馬遷和《史記》。現在寧夏曆史學科不受重視,被邊緣化。藉着2017新補編教材改革的東風,歷史課堂的春天即將到來。此話一出,受到的所有歷史教師的一致贊同。之後我們又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於做好“三科”教材培訓的工作的講話視頻。使我充分認識到了部編教材的意義就是立德樹人。更使我明白了教師培訓的重要性。之後是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編寫人張靜主講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從張老師的講話中,我瞭解到了部編歷史教材的背景、結構和重要問題,總體而言,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教材體現國家意識,是實現國家主流意識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習,我更好地瞭解了歷史教材,明確了教材目標,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編寫思路、體例特徵、結構特點,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對新教材的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更好地把握編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線,爲實施好新教材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歷史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歷史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初中歷史教材一方面爲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發展歷史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爲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們要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歷史與生活的聯繫,倡導多樣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歷史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因此新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2017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歷史教研室舉辦的2017年新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活動,雖然只有兩天的時間,但是通過聆聽專家的講座,感覺收穫頗豐,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教育廳嶽維鵬老師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教材與學術著作有何不同?是每一位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接着,他對這一問題做了剖析:學術專著是指作者根據在某一學科領域內科學研究的成果撰寫成的理論著作,該著作應對學科的發展或建設有重大貢獻和推動作用,並得到國內外公認。而教材是對國內外已有的科學成就和資料進行彙總整理編排而成的系統化教學資料。在歷史學科教學當中,教材編排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因此它更是重中之重。在歷史學科中,學術專著主要是根據考古發現以及史實記載進行分析整理出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作者本身對於歷史的思考,儘管歷史講求客觀性,但有很多的史實資料都多少帶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影響。而教材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民族文化、核心態度價值觀在教材中有突出的表現;國家聲音通過教材、課堂傳遞到學生,它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材的使用中,要讓學生了解到客觀的歷史,有着正確的史實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做到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之後,他再次強調各位教師要明確認識到新編教材推廣使用的重要性。他說:由於教材的屬性原因,需要在教材的設置上考慮課時、師生關係、學生學習的方式等問題,教材是系統的,它更傾向於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瞭解到真實的歷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通過嶽維鵬老師的講話,參訓者能夠有很多收穫。在教育學生中,要更注重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教材瞭解歷史的概況,鼓勵學生學思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史實觀,弘揚愛國思想;通過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近代的沒落和世界文明的發展,樹立自身的信心,爲將來祖國的建設增磚添瓦。老師只有正確瞭解教材的意識形態特徵,才能在未來的教學中正確的傳授知識,而這一點,對於歷史老師更是尤爲重要。新編教材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實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因此,教材工作事關重要,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對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的問題的教材,要不斷強化統籌管理。作爲歷史學科的教師,要高度關注部編教材的意識形態特徵,深入學習,高度重視教材研究。

接下來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視頻,朱之文副部長提出了對於歷史教學的一些要求。在視頻中,朱之文副部長提出歷史教學涉及面廣、意義重大。老師在保證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需要重點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此次培訓也要從政治方向、價值導向、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培訓,充分認識到“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是落實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工作部署。新時期的我們也應適應新時期、新要求,立德樹人,把好意識形態關,爲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奠定基礎,從基層做起,紮實走好每一步。在教學中,既強調歷史學科體系,保證教學的質量,又注重學生成長,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及時反饋,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同時深化呈現方式的改革,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設備逐漸健全,老師教育的觀念也應隨之提升,加強設立材料閱讀,相關史實,知識拓展等環節的教育,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掌握課堂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特長,去進一步探索浩瀚神祕的歷史長河。在課堂上,要強調中華文化傳統教育,關於法治教育。要紮實抓好三科統編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視,加強教研,爭取達到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

培訓期間,新編歷史教材編者張靜老師對新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做了深刻、詳實的介紹,並提出了新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通過張靜老師對於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進一步細緻的介紹,在瞭解歷史教材改革的大方向下,我們對於歷史教材改革的細節有了更細緻的瞭解。首先,歷史教材的基本架構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點”指重要的歷史史實,“線”指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因此,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要注重以“線”穿“點”,以“點”連“線”。在敘述清楚歷史脈絡的情況下,讓學生着重瞭解到那些重要的歷史史實,同時讓學生在認識理解那些重要史實的情況下,能夠建立一條清晰的邏輯線,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事件的發展,事件發生後又有了怎樣的影響和意義,從而進一步讓學生以辯證的思想去看待歷史,有正確的史實觀。因爲在此次結構中“點”增加的少,刪減的多,所以留下的重要歷史史實更是需要了解的重點,要在教學上進一步深化,讓學生了解的更透徹。而重要知識“點”都是根據歷史的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兩條“線”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中也要讓學生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網絡,從每單元到每節課,再到每個子目,將一節課教學的基本內容完整的呈現給學生。同時運用好課文輔助部分,激發學生興趣,拓展知識,提供材料,讓學生能夠不斷鞏固提高。例如在課文前設——導演中設置情境與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鍛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豐富的思維網絡;在課文旁設——相關史事、人物掃描、材料研讀、問題思考中,讓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瞭解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事,作爲知識的補充,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最後在課文後設——課後活動、知識拓展中留給學生課下的作業,進一步複習鞏固所學,並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要注意新的提法,糾正一些字眼上的差錯,力求清晰準確;注意一些史事的表述強調了核心內容,要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深化理解。關於教材的一些重要問題,要考慮到政治思想導向的問題;要對學生有正面的教育意義;要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既是歷史教學的任務,也是黨和國家交給我們教師的任務,我們一定要完成好任務,不辜負國家對我們的期望,培養出更多國家的建設人才。注重引導學生從文化的發展看歷史的進步,形成文化自信,要注意中華文化的本土性、多樣性、吸納性、凝聚性、連續性。謹慎處理一些歷史上的問題,要注意從歷史的角度講解這些,既要看到這些事件的意義,也要分析事件的缺陷,在日後加以摒棄。尤其宗教上的問題更是要從歷史的角度來概述,要將其講解透徹,同時注意不能隨意闡發引起歧義。其次,在使用部編教材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在使用教材時,要把握好三個原則:1、在課標指導下認真鑽研教科書:歷史教師要用好教課書,必須在鑽研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材的體例、結構、脈絡和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有清晰的知識脈絡,並且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將自己的知識網絡闡述給學生,讓學生理解,並且進一步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2、理清邏輯,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這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歷史的發展,瞻前顧後,融會貫通,讓學生能夠體會歷史發展的必要性,在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上認識每個時期的發展,有整體系統的思想,形成整體性、全局性的歷史認識。3、用教材教歷史,發展核心素養。這個原則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出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也將成爲學生畢生受益的品質與能力。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個關係:1、正文與輔助系統的關係。2、文字與圖片的關係。3、教與學的關係。在教學設計中不斷分析、設計、評價。在處理好三個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反饋,使教學不斷優質化、進步化、標準化。制定教學目標,建構流程,分析評價總結反饋,貫徹好部編教材使用的理念。同時,要注意部編教材教學內容的調整,立足時序,建立時空觀念,在教學設計時注重運用史料,各環節銜接緊湊,過渡自然。確定好教學任務,做好準備,展示教學過程的邏輯,從而達成歷史教學的目的,達到歷史教學改革的目標。

最後北京教科所的丁丁老師做了新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的教材分析,並通過幾節真實的課例進行具體分析,課例中執教老師基於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的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的歷史教學思想給參訓者做了很好的示例,對於參訓者將這些理念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給予很大的幫助。

總之,聽了專家的講座後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學習課例設計者認真鑽研,精心備課的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認真閱讀筆記,加強消化理解,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與學生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在爲期兩天的培訓中,使我感觸頗深。我主要學習了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點內容: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課堂教學設計的新觀念、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如何進行新教材的課堂設計。以及歷史教科書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教材內容依據人類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

首先,針對教學課堂設計的含義主要是: 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設想和計劃,是對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表現出學生學業進步的條件和情景做出精心的安排。

新教材之“新” 時序性:在內容編排上,堅持歷史學科“時序發展”特性,採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符合初中性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史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感受到中國歷史是在縱橫交錯的歷史時空中不斷前進的。

時代性:中國古代史歷史的短鏡頭拉近到21世紀,讓學生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這樣的設計,在體現時代高度的同時,更加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切性: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精選最基本的史實,刪除過難、過偏的知識,進一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更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每一單元的前面設有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的內容。如: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現一節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涵蓋了課標所要求的主幹知識,並有一些相應的必要內容。新教材的課文,一般是根據課題分爲相關的三個子目,分別敘述基本的史事。每課的課文大約在1000字內,全以大字形式呈現,以使課文更爲通暢。 課文前設:導言:結合本課內容要點,以問題設置爲主,以激發學生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 課文旁設:相關史事: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事,作爲知識的補充,如名詞解釋、事件說明、現象描述、歷史小故事、文物賞析等。問題思考:結合課文內容提出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 課文後設:知識拓展: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新教材還設有大量的插圖,平均每頁都有兩三幅圖,達到了圖文並茂,可使學生拓展視野。

新、舊教材之比較: 1.教學課時的變化 原有七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22課,還有五節活動課,新教材四個單元21課,其中活動課一節。原有七年級下冊教材共三個單元22課,還有活動課一節。2.單元標題的變化(以七上爲例) 舊教材 新教材 中華文明的起源。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統一國家的建立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3.教材內容的變化 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爲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4、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爲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不管是理論梳理也好,案例分析也罷,對於我來說值得借鑑的地方很多,瞭解了新教材的內容結構和特點,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參與每一次的培訓,完成每一次記錄,完成每一次反思,珍惜每一次培訓的機會。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刻苦鑽研,更好地把歷史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從歷史中學會知識,學會做人做事,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