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1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了,在開頭這幾天,看了蕭紅姐姐的《呼蘭河傳》,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

全書共七章,描寫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第一章: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個“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風: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第三章:寫與祖父的快樂生活。第四章:荒涼的家、荒涼的園子。第五章: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一個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的苦難生活,卑微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寫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特別喜歡這一段,幾翻就翻到,快背得出來了,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如果童年的花園和爺爺帶給了她許多的快樂,那麼和她差不多年齡的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人看得透不過氣來!讓人悲哀!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裏當童養媳,因爲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爲了讓她懂規矩!後來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薦大家有空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2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並不繁華。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因爲長得較高,怕別人說她謊報年齡,便說是十四歲,但儘管如此,人們還說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說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子。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說是可以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爲她身上有病有鬼,於是用盡了各種迷信辦法:請“雲遊真人”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後。從作者——一個四五歲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後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寫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悅伴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3

成年人在回顧童年之時,向來不是懷着輕鬆的心情的。更何況,蕭紅童年生活的呼蘭河畔,善良的勞動人民如此的貧苦、無望、愚昧、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難發現,那許多藏在表面平實甚至歡快的故事下的寂寞悽婉。風景寂寞:蜂蝶在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人更寂寞:受不住風霜雨)的,被自然拉着默默離開人世,“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仍舊在人間被吹打着”。

這些傷痛在作者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一支寂寞蒼涼的調子,在未來的生命中久久回放……在無數灰白的日子裏,祖父家的花園便是“我”生命中最亮麗的色彩。“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祖父是最關心“我”的人,他那笑盈盈的眼眸宛如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月,給“我”帶來無盡的喜悅和幸福。祖父教詩,祖父烤鴨子,祖父慈愛的話語,都是“我”心頭最溫暖的感動。

“我”是多麼希望能和最愛的祖父長久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時間在流逝,“我”在長大,祖父在變老,終於有一天,“祖父幾乎抱不動我了”,幸福的時光原來也在漸漸離我遠去。祖父家的後花園,就像一座象牙塔,爲“我”的靈魂提供了一片美麗的棲息地。然而園外的世界,終究是殘酷的——這就更爲作品增添了一層無奈的感傷。

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的。《呼蘭河傳》這“回憶的詩學”,給予了我們片刻的精神的迴歸。回首童年,確有千般滋味。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4

每當我回東北老家探親時,總要坐火車回去的。每次都要路過一個叫做呼蘭的小站。以往總是一不留神便漏了過去,或是根本不加以重視。直到將《呼蘭河傳》讀了幾遍後,才發現這小城中也曾上演一番愛恨情仇……

作者蕭紅,奇女也,寫就一篇奇文。全文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有一種獨到的魅力,感人肺腑,叫人慾罷不能。全文生動地描述了呼蘭河城中的“盛會”,如跳大神,放河燈等。後半部分則筆鋒一轉,通過寫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等人的遭遇。

文章旨在揭示舊社會的黑暗與慘無人道,因此下筆自然毫不留情。就拿小團圓媳婦來說吧,麻木不仁的人們只因她身量高、性格大方就說三道四和橫加批評,只有慈祥的祖父和尚不懂事的“我”讚揚她。而她的婆婆,不但三天兩頭就把她痛打一頓,而且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對得起良心;而人們對她的暴行無動於衷,卻對當衆給小團圓媳婦洗澡和跳大神等無聊的迷信之舉“垂青”有加。這不是對生活的麻木嗎?這難道能被稱爲“仁”嗎?我每每讀到這一段時,先會被蕭紅那毫不加以掩飾的叛逆感所折服,後又會爲大衆的愚昧和無聊所哀嘆許久。但隨後,又會被那淒涼而唯美的詩一般的語句所深深打動……

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呼蘭河傳》有一種帶些病態的美。事實也正如他所說般正確。似乎是爲了沖淡那越來越重的哀愁,蕭紅也加入了些許幽默和幸福的結局,越發越把《呼蘭河傳》變得像一杯陳年佳釀,越往後越來有滋味,既有積澱的苦澀,也要有一杯美酒的醇香與甘甜。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5

《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所寫的一本側面感謝祖父的書,她以輕鬆自然的筆調寫了自己童年的事情。

蕭紅小的時候家裏有重男輕女的習慣,所有的親人當中,只有祖父一個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個人。所以,蕭紅在書中用了大量的筆墨寫了她和祖父之間發生的事,而對其它事情幾乎只是一筆帶過,在蕭紅心中,也許永遠記住這些事,就是對祖父表達感恩的最好行動吧。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也要學會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親情。有時,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達感激之情,也能讓父母欣慰,因爲她們需要的回報很小,就是要讓我們從小學會感恩。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6

《呼蘭河傳》這本書故事情節很普通,主要講了發生在鄉下的事情,發生在呼蘭河這個小鎮上的有趣事情,大概人物有:作者、祖父、團圓媳婦、有二爺、馮歪嘴子和老廚子,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這個故事:作者喜歡吃,有一次,一戶人家的一頭小豬亂跑掉進井裏了,大夥把小豬擡上來的時侯,小豬已經死了,祖父立即拿了錢,買了這頭小豬,回家以後,祖父把小豬貼了泥,放到了坑竈上燒過了一會兒,便可以吃。有一次,一隻鴨子又掉井了,因爲鴨子比豬更好吃,所以作者要把鴨子趕井裏去,被作者的祖父給看見並阻止了。

這個故事就透露了作者天真無邪的心和熱愛鄉村生活,思念鄉村生活,也告訴了我們作者小時侯發生在呼蘭河鎮上的有趣故事,這本書比較獨特,它雖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全書共七章各自都有特點,但是又是一個整體。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7

這幾天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裏講了好多蕭紅和祖父有趣的故事。

我記得這本書裏有一段特別有趣的故事,講了蕭紅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如:蕭紅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渾然不知,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愛蕭紅。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那個大坑裏淹死過許多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那個年代,人們不管多麼善良,心裏也有那些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和土方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非常好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越來越沉重。在結尾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難過、悲傷。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8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呼蘭河並不繁華,但在單調中卻蘊含着生機,夾雜着悲涼。這裏有東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有被當地愚昧和無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團圓媳婦,有衚衕裏賣麻花、粉房裏掛粉條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懇老實的馮歪嘴子,有潔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學唐詩、學種地。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童真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筆下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蕭紅看來,這些故事並不美。

讀了《呼蘭河傳》,更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從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9

《呼蘭河傳》更像一部自傳,蕭紅回憶着出生小城的每條街每間商店,自家的每間屋子每個擺設,當然還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壞的,不好的不壞的,好的不見得怎樣優美,壞的也不會有多可惡,總是命當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東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馬,也沒有人說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塗,也沒見人說要去修;七月十五呼蘭河上的水燈慢慢向下遊漂,漂着漂着就滅了一盞;鄰家人的歌聲,像一朵紅花開在牆頭上,越是鮮明,就越覺得荒涼。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蕭紅的文字,總是無止盡地沉落下墜,看着讓人又喜歡又心疼。這樣的女子纖細敏感偏偏缺少足夠的愛,她童年時,母親父親都不喜她,唯一親厚的爺爺沒有多久也去世了,當諾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卻還有一生的路要走,而這一生,荊棘滿路,無人相伴,究竟要怎麼走。

滿篇滿紙,都是回憶,滿眼滿心,都是蕭索。這書不該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說,你若望向深淵,深淵也會回望你,我只怕,蕭紅她已在深淵。芸芸衆生,各有自己的無奈掙扎,保不準什麼時候一個念頭就放任自己墜落,跌進無邊黑暗裏,永遠永遠都不想醒來。而我絕對不能這樣,我連那個崖邊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蝕出的大坑,可以填上;鬆動的圍牆,可以修補;悲涼的人生,卻有什麼方法補救?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體會10

一個名符其實的淘氣包蕭紅的童年,都記在了這本《呼蘭河傳》裏了,她帶給我們她美好的童年記憶。年僅33歲的蕭紅,她的一生實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

小的時候的她總是讓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長的地方最痛愛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園子裏奔跑、種地、搞惡作劇、來消磨時間。我讀了這本書後,懷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現在學習越來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漸隨時間忘卻。沒有時間再留念。而這本是卻奇蹟般的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兩個童年的比較、更是兩個年代和兩個社會的比較讓我鼻子發酸。我也能體會到作者寫這本書時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