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結構化研討心得體會參考大綱

結構化研討心得體會參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第一次接觸結構化研討,還是去年十月份在縣委黨校裏參加崗前培訓的時候,之前不知道結構化研討爲何物?心理略有擔心,曾經有過結構化面試的經歷,所以,覺得兩者應該是差不多的形式,爲期一個月左右的培訓學習中總共進行了三次研討,記憶尤其深刻。當時覺得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不僅靈活,激發活力和想象力,還能使人養成多維化思維的好習慣。來到政務服務中心辦公室之後,又參加了兩次結構化研討,參加研討的人數相比於以前更多了,而且都是單位的領導或者前輩,閱歷和經歷要豐富很多,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更加是多方面,甚至是海闊天空般的跳躍式思維。前後共計參加了五次結構化研討,在此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建議

結構化研討心得體會參考

 (一) 結構化研討有利於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

正所謂“衆人拾柴火焰高”,多一個人就多一條路子。一個人去面對問題,不管是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難免有失偏頗,甚至會鑽牛角尖,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有可能把問題搞得更加複雜棘手。結構化研討不同於開會,開會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發表個人意見看法,有的還擔心說錯說不好而不敢發言,但是結構化研討不同,每個人都要發言,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路,不會去分出對錯好壞,而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如此以來就使得問題分析地更加透徹,基本上可以直擊要害;解決問題也愈靈活,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同一個方面也有多種解決辦法可實施。

崗前培訓班有一次研討是圍繞當前經濟形勢下,如何加強企業管理,更好的提質增效。有一個小組找出了50個問題,分析出40條原因,提出了關於體制機制、企業文化、個人素質、社會環境四個方面合計23條措施。很多條目字字中肯,能夠直接說到人的'心坎裏,還有好幾個人直接把研討結果發給了之前所服務的企業。

 (二)結構化研討有助於加快年輕幹部的成長

個人的閱歷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時候很難發現自己的短板和弱項,結構化研討採取一種集思廣益,踊躍發言的方式,使得經驗閱歷不豐富的年輕幹部很容易發現自身不足,尤其是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深度,解決問題的方向和途徑方面,相比於領導前輩們是顯而易見的,有比較才能找到差距,認識到不足之處才能找準努力的發向。同時還能拓寬個人的知識面,達到累積成多,厚積而薄發的效果。

還是崗前培訓的一個研討主題,幹部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和個人能力素質。每個人每天都接觸到網絡,但是提到“互聯網+”,卻一下子懵了,“互聯網+”加的是什麼?如何把互聯網加在工作學習中才能有效的提升工作效能和能力素質?針對性這些問題可以很清楚的把握住方向,去接觸學習新東西,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個人能力。

(三)結構化研討可以提升道德素質和修養境界

結構化研討的主題不僅來自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而且很多現實生活中問題也會拿來研討,既然研討就肯定有其必要性,十二月份的研討主題是感恩的心來自哪裏?如何培樹?如何帶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說到感恩,每個人都知道要懂得感恩,可是感恩的心來自哪裏?看看國際形勢,中東地區常年硝煙瀰漫、戰亂不斷,而我們能夠安心上下班,陪家人;鄰國朝鮮近幾年來屢次進行核試驗,無疑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而我國一直強調和諧,重視發展,這些是感恩的理由。有了困難,想到的有家人親人、同事朋友,甚至路邊陌生人也會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感恩的理由。一個善意鼓勵的“大拇指”,一個理解寬容的微笑,這同樣是感恩的理由。

感恩相對於個人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相對於大衆是一種社會心態和文化,感恩更是一種境界,是個人修養和道德素質的體現,施恩知恩感恩報恩,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同事,讓感恩之花盛開,讓感恩淨化自己的心靈,做到少抱怨、多努力,常懷感恩之心去工作和生活。讓感恩形成一種社會導向,成爲一種社會標準,形成感恩的大氛圍。

 (四)意見和建議

1、結構化研討不能流於形式、水過地皮溼

結構化研討的標準流程是:提出問題→聚焦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每一環節都是圍繞問題,問題又是來自工作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那就不能僅僅是停留在書面上、流於形式,水過地皮溼,過後無痕跡。提出和分析問題必須要全方位多角度,解決措施需要有具體實際的可操作性,不能是紙上談兵湊字數湊條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更是有必要增加對措施的落實考覈。

2、結構化研討需要多元化“面向社會大衆”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問題的提出有時候可以交給社會和大衆來完成,甚至有不同層次的羣體來參與研討。尤其是社會輿論所指問題,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如此以來,分析問題更能直擊要害,解決思路更寬了,更能貼近人民羣衆的訴求,有助於把問題解決地更加徹底。

3、把結構化研討形成爲解決困難問題的普通辦法

結構化研討作爲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不能僅僅存在於黨政機關部門,企業、社區、社會團體等均可以採取研討的形式去解決複雜困難問題,適當的進行引導,使更多的人知道研討,懂得研討。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和建議,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