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彙總6篇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彙總6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近日,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爲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說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爲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

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

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啓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爲高尚的智者交談,使人受益匪淺。《做卓越的教師》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在這本書中,,彭興順大師從“做卓越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方面論述瞭如何做卓越的教師,爲教師專業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寒假裏拜讀、品味《做卓越的教師》,我對教育、對教師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做卓越的教師”強調:“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纔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纔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能夠從學生長遠來分析考慮,真正體現了教育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必須有卓越的教師!

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過程,是對人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昇華。”要想走向卓越,必須自覺從六個方面進行修煉:差異有限,潛能無限;不能離開,好好愛她;勇於實踐,善於積累;博覽羣書,以書爲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強研究,勤於寫作。書中列舉了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了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師深入淺出的對這六個方面作出生動詳盡的講解。

“一個人想要自己成爲怎樣的人,他就能成爲怎樣的人”。“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存在的狀態。”做教師,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師,這不僅僅是教師個人事業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責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今後,在自己的教學中,我將會按照書中講的六個方面修煉自己,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愛我所選終不悔”;多讀書、讀好書, “腹中有書氣自華”,以書爲友,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註重教研與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實踐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登新高”,走向卓越。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呼?”到夏丐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

一個陽光暖暖的午後,我在《愛心與教育》裏第一次認識了李鎮西、第一次折服於李鎮西。

文中,李鎮西深情地回憶起師生之間美好的往事與濃濃的情誼。我浸潤其中,在愛的氤氳裏體驗着文字的神奇、教育的魔力,如一次靈魂的洗禮,酣暢淋漓、神清氣爽。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鎮西的話振聾發聵。

既然是朋友,面對學生偶爾犯的錯,有時是不是應該選擇寬容,給學生自我改錯的空間,來續寫一個“美麗的錯誤”?

有一種愛,叫做寬容。

撫摩着飄香的書本,我的思緒不由回到二十年前??

有個瘦弱的小男孩,因爲家裏早飯做遲了,他胡亂吃上幾口、氣喘吁吁地跑到學校。匆匆推開教室門,來不及剎車的腳步倉惶停滯在了講臺前,他發現,所有同學已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齊刷刷地射向自己。

正在黑板上指點江山、令他望而生畏的老師,拿着半截粉筆的手凝固在了空氣中。

什麼是“萬箭穿心”,什麼叫“無地自容”,這個滿臉通紅的小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成語的“魅力”。他忐忑的心裏,等待着老師的雷霆一怒,更尷尬的是,自己一隻手裏還提着一個袋,裏面裝着的大碗還盛着今天的午飯。

他彷彿看到了一幕場景:大碗四分五裂,悲慘的碎片在教室外呻呤。

老師回過頭來,微笑着:快到座位上去,以後早點到。

心,驀地輕鬆開來。從此,小男孩喜歡上了數學,喜歡上了這位嚴厲、但此刻讓他覺得分外親切的老師。這幕溫暖的畫面,也如冬日的陽光,照亮着小男孩人生的征程,讓他相信着真誠與關愛。

面對學生的過錯,老師選擇了寬容,小男孩在寬容裏邂逅了一場“美麗的過錯”。

對老師的愛轉變爲對教師職業的愛,長大後,他也成了一名老師。

這個小男孩就是我。

“關於那次打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在另一本《教育手記》中已有詳細記載。我這裏想強調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裏,我在反省自己錯誤”成“名”成“家”的李鎮西,坦承錯誤,真心懺悔,這份胸襟何等寬廣。

與李鎮西一樣,沐浴在仁厚慈愛中的我,在初爲人師時,也曾由於年輕魯莽,鑄下大錯,至今追悔莫及。

那是二十年來,我所教的孩子們,只有兩天便離開母校,各奔東西了。寫留言,贈禮品,畢業離別的淡淡憂傷籠罩在落英繽紛的校園小路。一個平日寡言的小男生,低着頭,漲紅了臉跑到我的跟前,將一本精美的留言冊遞到我的手中,又飛快地離去。

一天後,同樣漫步在這裏,卻發生了讓我震怒的一幕。砰的一聲,循聲望去,一塊窗戶玻璃,碎成了幾片。旁邊站着他——昨天把留言冊遞給我的小男生。怒不可遏的我,死死地盯着驚惶失措的他,狠狠地指責道:看你給母校留的好紀念,以爲明天要走了,就可以無法無天,故意破壞了?你簡直壞到了極點!小男生囁嚅着,似乎想申辯什麼。我更加生氣了,拋下一句: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轉身離去,留下他在死寂的空氣裏呆呆地站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新課程編寫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和提升師生的生活方式。這種改變,將使我們的教師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是因爲,教育不僅僅傳授知識,更孕育着一種源源不絕的人文資源。所以說,人文修養、人文情懷是一個智慧型教師的必備素質。一句話,時代呼喚“有智慧的教師。”

最近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我不禁爲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肅然起敬。再聯繫他在前文中談到的“素質教育”,我們可以清晰地觸摸到一位有膽識的知識分子對於當前中國教育現狀的思考與憂慮:“爲什麼應試教育早已成爲衆矢之的卻能大行其道,素質教育雖然千呼萬喚卻難覓蹤跡?”“一個民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培養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在某一領域引起結構性變革的大師,那麼,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嚴重的問題。”捫心自問,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這其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許有人會說,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能改變什麼?是的,我們的力量太微小,改變不了應試教育“滾滾洪流”,但我也可以說,我們的力量很大,足以對自己的學生的養成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式、確立人生目標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舉一動會深深地、長久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文中還提到“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方向對了,怎麼走就得看每個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鴨式”,“應試型”的教育方式,已經成爲遏制孩子們個性化發展的枷鎖。作者有一句話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純教給她如何讀、寫、算,那又有多少意義?”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爲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 ——基層的教育工作者。

“教學中的交往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爲可能,而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均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個體之間面對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時反饋成爲可能;交往使師生間的視界融合成爲可能,使課堂生活生動活潑、多姿多彩成爲可能——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生活是學生的學校生活之所以值得過的重要原因。”帶着智慧與真情和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作爲小學教師,我們是學生人生的啓蒙者;我們肩負着的不僅僅是要他們學會說話、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引導成爲一個高級趣味的人。人生來就是具有自己個性的獨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來感悟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只有真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纔可能正確而合理的引導他們。交流便是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最佳途徑。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爲“學校生活值得過”?其實誰都知道,那就是讓孩子們覺得上學很有趣。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都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對於小孩子來說動力和求知慾就是新鮮感。這樣的新鮮感,恰是形成“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的必要條件。

作爲學生內心世界的窺探者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老師又該如何修煉?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爲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纔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教師本身就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學生需要學習,老師也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蘊。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爲豐厚的底蘊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閱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閱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爲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這意味着原來屬於國家的課程開發的權利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爲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爲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新課程還使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隨着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這些都意味着課堂就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人評價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兩強、兩弱",即基礎知識比較紮實,應試能力也比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比較弱。我們要努力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不少教師便畫地爲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爲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於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爲綜合型教師。綜合課程的提出和發展緣於對分科教學的批判。長期以來,課程整合的理想和學科割裂的現實困擾着中小學教學。我們不可能囫圇吞棗的傳授、學習或探索科學知識,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加以識別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各種分門別類的教育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應該發生整合的作用。就課程與教學而言,分析與綜合是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之分。總之,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教師要努力去適應這一變化,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博學悅教的人。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廣泛的學習興趣,經常學習新的科學知識,並善於把自己的學習與對學生的教學結合起來,善於將新知識吸收到教學中,用新的科學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21世紀的信息社會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的信息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從觀念、思想、理論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變革。它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着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善於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啓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現就是教學技術的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師還要能正確的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日益在學校領域應用的局面,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而教學方式的變革可能是這個時代教育將要發生的變化中最突出的特徵。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面對的是衆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點,又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兒童的身心發展又處於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中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髮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應該注意到,實施個性化的課程和教學的條件正在逐漸形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在學校中應用範圍的日益擴大,給課程個性化和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帶來了新的機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採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基於Internet的多媒體教育網絡中的教學,可以將個別化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結合起來。課程個性化的時代內涵就是要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能和機遇,爲各種不同特色的學校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開發和提供相適應的課程和教材,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這些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爲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爲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說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說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爲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