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建設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1

一所學校,只有和諧才能發展,只有和諧才能不斷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未來社會要求的和諧發展的新型人才。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構建和諧校園呢?有如下三點:一是構建和諧的學校人際關係;二是構建和諧優化的教育體系;三是構建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

校園和諧最爲關鍵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諧與否,決定了校園和諧的成敗。

一個校園是不是和諧,除了要看領導班子的和諧、看幹羣關係的和諧、看師生關係的和諧以外,還要看是不是抓事業,樹正氣。事業發展興旺,師生心氣很足,正氣蔚然成風,這極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否則就是相反的結果――學校,肯定是無和諧可言的。

只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校園,才能稱得上是和諧的校園。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生關係融洽的前提。教師只有真誠地愛着學生,真切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才能在和諧的校園裏健康成長。有人把教師比作學生的第一盞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自身應該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和諧的根本。首先,校園的自然環境應是和諧優美的。如果孩子跨進校園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觸的一切,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麗,身心自會有言說不盡的愉悅,思想也會無止境地翱翔。在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校園環境裏,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薰陶,放飛美的心靈。我們一小校園雖然不大,但各種花草樹木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風景線。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綠意,不僅能給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給人以智慧的啓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無窮的希望和力量。

當然,校園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應當包括師生創造的人文環境。你瞧,教學樓前櫥窗裏一幀幀醒目的優秀教師照片……可以融入校園環境的建設。尤其當校園環境浸透着每個師生的汗水,就更能激發每顆心靈的自豪感和對學校的熱愛之情。一個淨化了的環境,會使人的心靈美化,並激起一種奮發向上的自尊自愛的意識。所以,一個和諧的校園首先應該擁有優美和諧的環境。

一個和諧的校園,還應有千姿百態、意蘊豐富的校園文化。沒有豐富的校園文化,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虛的,毫無生氣的。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考試成績不應成爲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新課程標準提倡多元化評價,我們就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讓學生的個性自由地發展。在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下,我們一小處處爲學生創造展現個性和特長的舞臺。和諧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無聲的力量,它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併產生深遠影響。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們將持之以恆。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和諧校園的樂章,願我們的學校越來越好!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2

長達五天的值周生活離我們遠去了。不是我誇張,這是我從一年級到現在的第一次值周呢!

以前,看着別的值周生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心裏真羨慕。帶着值周生的標誌,手中拿着扣分單,一句句正義的聲音在走廊裏迴響,管理着走廊的秩序,真是威風凜凜。

當我成爲了一名值周生時才知道,值周工作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容易。

相當好一名值周生。首先要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平時要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衣冠整潔,不違反規章制度,遵守紀律。爲其他同學樹立一個好榜樣。這些是做爲一名值周生的基本要求。

通過這次值周,提高了我與別人交往的能力,鍛鍊了我的膽量。以前,我甚至不敢向老師提問題,不敢和陌生人說話。而通過這次值周,我不僅敢於制止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爲,還敢於主動和其他同學交往。因爲做爲值周生,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

通過這次值周,還鍛鍊了我的毅力。每到下課,同學們大都去操場上玩,而我則在崗位上工作,看到同學們象出了鳥籠的小鳥般快活,我真想和他們一起玩。但是我是一名值周生,有責任在肩,於是打消了這種念頭,繼續站崗。

值周,讓我受益匪淺。感謝值周,提高了我的能,鍛鍊了我的膽量,培養了我的責任感。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3

國之古語:人命大於天!雖簡單幾個字,卻道出了各行各業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閱古覽今:從大的方面來說,國之盛狀是“國泰民安”,人民是“安居樂業”;從小的方面來說,家人外出,也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可見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在培養祖國棟樑的校園,“安全”更似警鐘長鳴,不能有絲毫鬆懈之處。作爲教師,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茁壯成長。自參加工作十年來,我對安全教育有如下幾點小小的體會。

一、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教學質量必須雙管齊下

正如“安居樂業”一詞中的“安居”與“樂業”是相輔相成的一樣,若不“樂業”,能“安居”嗎?同理,一個學校,學生以“學習”爲主,學習是學生的“業”;教師以“教學”爲主,教學是教師的“業”。抓好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自主地學習。讓學生養成愛看書,愛查閱資料,愛追蹤討論、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但須注意,中國是歷經長久的科舉考試,以及前期的應試教育,令許多人走入了“死讀書,讀死書”的衚衕中。教師在抓教學質量時也會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業的魔鬼似訓練,雖然讓教室裏的孩子們變乖了,不到處惹事了,但低視力的、低能力的學生卻是一大片。這是教育中的糟粕現象,我們應該拋棄。古人常提“棋、琴、詩、畫”,“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文韜武略”等,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不說明了教育的多方面發展。因此,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在各科教學方面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激發興趣。學生只有愛學習――――—樂業,纔會杜絕在校打架鬥毆,無所事事的不良現象。纔會讓校園真正平安。

二、必須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

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行爲習慣鑄就人的性格,顯示人的魅力,體現人的修養。良好的行爲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關係着祖國未來的社會風氣。因此,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培養學生行爲習慣方面應該賞罰分明,公平公正地對待,才能讓孩子們“知榮辱,辨是非”,只有愛憎分明,才能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對是非觀念弱,榮辱感不強的小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孩子,身體的成長讓他們對許多事產生好奇感。在農村,由於一些家長的亂開玩笑的語句,更讓孩子們帶進了校園,不加辨別地說和做。給其他同學帶來傷害。我覺得,學校應該定期開展法制教育,讓孩子們明白“肖像權”、“名譽權”等,加強法律意識,安定校園環境。

四、亟待整頓的家長教育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獨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溺愛現象隨處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談不上嚴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於麻將館,地主桌,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學要麼守在喧鬧的麻將桌旁,兩眼發睏不能回家,還挨賭輸了的父母的氣;要麼鑽進網吧,也昏天黑地玩遊戲,看圖像;要麼獨守“空”房,飽一頓,飢一頓;要麼三五成羣,從這個山坡,浪蕩到那個街角,打架鬥毆沒話說。三是留守兒童,公婆管其生活,卻不能引導心靈的成長。孩子對公婆的逆反心重,不聽公婆絮絮叨叨唸陳舊的教育。特別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長,學生在學校鬧事,教師請家長,家長“忙”,總請不來;教師家訪,家中大門緊閉。學校與家庭這一教育環節嚴重脫鉤,加大學生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難度。故,家長理應接受“培養孩子”的教育。

五、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潤物細無聲”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寫照。我們常記“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沒有身正何謂範?一位教師,哪怕學富五車,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修養),是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何談敬仰?作爲教師,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修養),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會養成不良的行爲習慣,還會引以爲榮,減弱學生的正義感。

面對學生,教師要“肚裏能撐船”。寬容學生,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當我們的孺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弄清事情的原委,給他講清楚“錯在什麼地方”,並指明“他應該怎樣做”的方向。只有學生認識到錯誤,纔會心服口服地改正錯誤。切不可以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好惡來評價學生,一旦學生與教師處於對立面,教育只有失敗,更談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教師、學生、家長、校園、家庭、社會都息息相關。不可忽視安全教育,更應該從各個方面加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諧”的校園。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4

6月3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初中的棋文化,領略了實驗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小學、向陽小學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穫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爲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爲主體,以校園精神爲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澱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說,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爲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初中的“人傑、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鄧村小學以“新芽”爲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爲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江坪小學則以“茶山書苑”爲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纔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悅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於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築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初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裏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爲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爲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江坪小學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瞭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於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牆,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鄧村小學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爲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着美麗的校園,承載着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爲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既淨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說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爲學校文化,學校裏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爲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江坪小學的

“江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爲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臺,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小學“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爲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以身心兩健爲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爲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爲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爲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爲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臺。初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爲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爲的結果。在學習中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爲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爲師生的行爲,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爲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爲校長,作爲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願景。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5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外部環境。它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是一個對外宣傳的窗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成長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具體包括: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課程文化建設、行爲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通過這些對這些內容的宣傳、促進學校發展,保障辦學規範,豐厚師生素養,彰顯辦學品位,展現學校的文化風貌。

學校文化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如:教學樓上鑲嵌着金色的校訓標語,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還有校園中央的雕塑及高高飄揚的國旗,這些標誌性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發展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影響着學生的理想世界。學校文化還潛在着育人、調控、凝聚、充實、創新、激勵的功能。再比如,走廊上貼的標語“水是生命之源,請節約用水”“MayIcomein?(我可以進來嗎?)”“I wish you good health。(祝您身體健康)”等等,這些標語擴大了學生的視野,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更貼近現實生活的環境,體現了校園文化的多樣化與生活化,爲學生的言行舉止做了很好的引導和教育。

我校的校園文化還有獨特的一面,如:在每個班級的門口貼着每個班的班級成員的照片、班名、班名的寓意、班主任的寄語。每個班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的班名,這體現了班級的特點,這些寓意及寄語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孩子們的行爲習慣;優美的圖片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影響着學生的審美觀。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發展起着很重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做人”。加強“愛校”的教育,培養母校意識。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髮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要求我們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方面都應起到爲人師表的作用。

校園文化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師生的思想品德的水平,推動學校的文化內涵;牢固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堅持“育人爲本,質量爲根,特色爲翼”,精心打造學校的特色品牌,遵循“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校風,“敬業、樂業、業精於勤”的教風,讓我們師生共同爲創設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而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6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1、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校園文化要發揮作用,就要把文明內化到廣大同學的心靈中,積澱到他們的思想中。辦學就是要建設校園文化,讓學生學習、感悟、理解校園文化,從而淨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園文化是鼓舞人、引導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它對學生的道德情操、行爲規範、思想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

2、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基地。創新文化是小學的崇高使命,校園文化是科學思想萌生的催化劑,是先進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它既從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又爲發展先進文化提供強大動力,做出貢獻。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的魅力在於它有着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圍就是一種吸引、教育人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徵。學校沒有文化,學校不引導學生和教師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爲學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小學校園更是一個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一個質樸、純真的世界,這裏充滿着童話與幻想,這裏展示着追求與創造,這裏顯示着理想與希望。兒童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在這個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文化之光,有着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但是,由於受傳統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科舉制”、“學而優則仕”以及與之有着某種“近親遺傳基因”相關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或者只是停留在一個淺顯的認識表層,而沒有把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真正地解放、釋放出來。

構建學校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考慮好它的認同和附加效應,使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念能夠深入人心,使每個人都能夠肩負起發展學校文化的責任,使學校文化能夠促進每個人的和諧發展。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7

教育藝術的真諦在於快樂。 實施快樂教育,創建快樂校園,就要實施 “建設快樂環境,開展快樂活動,構建快樂課堂”爲主要內容的“快樂校園工程”。 具體來說就是要: 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創設校園快樂時空;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構建環境育人平臺;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積極倡導愉快教育;堅持以人爲本管理理念,營造校園和諧人際關係。 變 “苦教爲“樂教”,變“苦學”爲“樂學”。 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學樂結合,健康成長”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始終追求與要達到的目標。怎樣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創新現代教育的理論與手段,營造寓教於樂、寓樂於學的校園環境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大課題。蓬勃興起的快樂教育模式,順應學生天性、植根豐富多彩的學生生活,滿足學生對快樂、輕鬆的學習生活的渴望與需求,爲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會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耕耘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張揚起一葉走向成功的風帆。下面結合我校在實施“快樂校園”建設中的做法和自己的認識談以下幾點,願與大家商榷。

一、快樂校園應是一個溫馨的家

在學校管理中要樹立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落實 “人文管理與科學管理相結合,情感管理與制度管理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各項活動中相互尊重、密切協作、共同成長。 用心、用情、用智、用事管理學校。 在工作實踐中,我認爲應做到以下幾點:

 用心 ----用心則功成,心意則相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國家把整個的學校交給你,要你用整個的心去做整個的校長。校長應當是一個用心專一和用心良苦的 “理想守望者”。

當校長要用心專一。做校長既是一項歷史使命,更是一份社會責任。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投身教育事業,校長就應全心全意,專心致志,百分之百進入 “角色”。千萬不可心不在焉,漫不經心。蘇霍姆林斯基當校長20多年,把一所普通學校打造成一所著名的實驗學校,其成功祕訣就是他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教學、管理和科研上,其用心之專一世人皆讚歎。可以說,用心專一是校長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北大附中校長劉彭芝說過:做校長要朝夕思慮其事,日夜經幻其務。這就是用心專一做校長的最好詮釋,這就是做整個校長的最高境界。

當校長要用心良苦。校長的一切活動要從 “心”開始,用“心”對待。在日常工作中,時時事事處處要捨得花心思,多“琢磨”,常“推敲”,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體驗,用心去經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校長如此用心良苦必然會感染廣大教師,一定能贏得教師用心工作的回報。有人說:“心”好,一切都好。對校長來說,這個“心”就是事業心、責任心和進取心,這是所有成功校長的“立身之本”。

用情 ----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對教師多一點人文關懷,則是成就大業、增厚感情基礎的動力和活力。這是時代的要求,是教師的呼聲,是正氣的弘揚,是做人的根本。作家樑曉聲說過:教育是詩性的世界。校長應當是一個富有激情和滿懷真情的 “校園詩人”。

當校長要富有激情。心理專家認爲:一個人心態年輕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富有激情。校長內心應當常常涌動着一種爲人民辦好學校的強烈的激情。這種激情會將工作的壓力轉變成追求成功的動力。當校長滿懷激情地去追求一種理想、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時,他就會變得崇高與忘我,就會教育事業、對教師和學生充滿深厚的感情。校長要有幹事的衝動和創新的慾望,要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點燃全體師生心中的火焰,鑄造一種蓬勃向上、奮發昂揚的校園精神,從而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校長應當有一顆年輕的心,應當熱情澎湃,激情飛揚。只有這樣,校長才能走進師生的心靈,真正與師生意相通,心相印。

當校長要滿懷真情。北京中關村一小校長譚玉芬提出並實施 “真情+服務=生命力”的管理模式,收到奇效。學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校長要“以人爲本”、“以仁聚賢”。人本化管理注重人文關懷,用情感呼喚情感。教育是心靈的碰撞,校長要盡最大可能把工作建立在對教職工關心、愛護、尊重、信任的情感之上,以欣賞的眼光給教師成功的機會,對教師要多點關愛、多些關注、多份關心,做到嚴中有情、情中有威、恩威相濟。如此才能“激活每一個細胞”,真正贏得全體教職工的信賴與響應,校長才能擁有親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用智 ---- 做學識淵博和思維聰穎的 “知本家”

大文豪托爾斯泰說過: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校長應當做學識淵博和思維聰穎的 “知本家”。

當校長要學識淵博。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烈的學習願望是種道德的政治的情感”,校長必須具備這種情感,真正把學習視爲自己生命的第一需要。要廣泛閱讀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政史地、經濟學、文化學等方面的書籍。同時要把學來的知識與學樣管理和教育

教學工作相結合,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去捕捉信息,發現問題,然後用心去研究問題,不斷總結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努力培養自己駕馭複雜局面的大智大德,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只有這樣,校長才能在挑戰日益嚴峻的教育戰線上橫刀立馬,遊刃有餘,建功立業。

當校長要思維聰穎。校長在學校發展中要始終保持一個富有建設性與創造性的頭腦和高瞻遠矚的情懷。要用戰略家的眼光,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大勢,用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考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與時俱進地勾畫學校發展的藍圖。要以 “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用自己獨到的見解,抓住機遇,自由創造,開拓創新。校長還要學會彈鋼琴。校長要做“鋼琴演奏家”,要讓學校各部門、每一個教職工彼此發出共鳴,形成合力,奏響學校工作最美妙動聽的樂章。校長要講究領導藝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能魅力去引導、去帶動、去激發每一位教師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顯神通,讓校園“知識與個性齊飛,人文與師德共舞”。

用事 ----貼近內心生活,激發工作熱情

校長要真正地瞭解教師心中所想,爲他們排憂解難,從而從內心深處激發教師的積極性。遇有教師碰到困難、生老病死、子女上學、參軍就業、婚喪嫁娶等,校長要口勤腿勤、主動關心、走訪問候,送去學校領導的溫暖,這樣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創造一種溝通無限的工作氛圍,實行“職務無稱謂”制度和“平等共事”的機制,在學校裏營造一種自由開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圍,鼓勵各種自發、非正式的交流溝通渠道。比如,娓娓道來的談心、“風暴式”的討論都將減少校長與教師之間、部門之間的誤解和隔閡,形成一種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係,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威廉 .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我們大家都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工作中,作爲校長要經常給予教師最真誠的認同和肯定,要讓他們時時感受到來自不同層面的重視,當他們作出成績的時候,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校長是重視自己的,副校長也是看好自己的,就連學校的中層管理者也是認同自己的,被廣泛認同的教師一定會有更高的工作熱情。

寫到這裏,我想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的一句話:學習、工作是享受。當校長難,當校長苦。但是,別忘了,當校長很快樂。當我們看到全體師生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中快樂的學、快樂的教,難道我們不高興嗎?

 二、快樂課堂應是一臺精彩的戲

教育學認爲:快樂教育活動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實踐和親身體驗,要求的是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活動,注重的是課堂氣氛充滿活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英國學者羅素說:“一切學科本質上應從心智啓迪開始,教學語言,教學手段應當是導火線,衝擊波和”。因此,實施快樂教育的關鍵是方法,在老師;實施快樂教育的主戰場是學校,在課堂。

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有生氣,環環都施,樂中有獲纔是精彩戲。快樂教育“自主、生動、開放”的特點爲我們在課堂中儲備了大量等待開發的。因此在實施快樂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一是要開放教學課堂,引進興奮機制。充分利用自身現有的條件,因陋就簡,開發一切有利於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和探索慾望的形式,開展觀察、記錄、操作、欣賞、遊戲、討論、角色扮演、辦報辦刊等活動,調動學生多種心理投入,使班級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者互相滲透,力求靈活多樣,使課堂氣氛始終保持活躍。課堂教學就像一道菜餚,能幹的教師做得色、香、味俱佳,讓孩子精心品嚐回味無窮。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自身的注意力,有效分配自己學習活動的時間,孜孜不倦地主動去觀察、去實驗、去調查、去探究、去發現,並且始終如一地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研究、在快樂中進步。我校開展的以骨幹教師爲龍頭,以青年教師爲主力軍的快樂教學,像一塊巨大的磁鐵,聚焦着無數學生學習活動的目光,老師們通過“表演導入”、“故事導入”、“圖展導入”、“樂曲導入”、“遊戲導入”等多種形式,抓住學生好奇、求知、喜聞趣事的心理特點,扣其心絃,讓他們自然步入情趣橫溢、色彩斑駁的教學殿堂後,再讓同學們走出教室小天地,走進社會大課堂,到敬老院送溫暖,到烈士陵園祭奠先烈,參加升旗儀式,以及參與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等一系列活動,德育教學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滋潤着滿園春蕾,開放的課堂、快樂的活動陶冶着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在學校舉行的“教學開放周”活動中,我校快樂課堂的研究成果受到廣大家長和有關領導的一致好評,並被《濰坊晚報》記者撰文在《濰坊晚報》上報道。二是創設形象生動的.活動情境、調動學生多感官,全方位參與,提高他們的活動興趣和學習興趣。進行歌聲進課堂、器樂進課堂、教具學具進課堂、多媒體進課堂的嘗試,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愉快地活動、愉快地學習,不知不覺情感得到昇華,輕輕鬆鬆知識得到落實。

這樣,學生便會在“疑”的線路上探幽攬勝,漸入佳境,逐步提高,沉浸於探索之中而獲得精神的增長與富足,學習心理也會朝着想學 ----樂學----會學----創造性地學這一軌跡向前發展。

三是實施激勵與發展的教育模式。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髮現自已、肯定自己,讓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持開展“講進步”、“送喜報”、“發獎票”、“戴紅花”等永不過時的活動。讓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就有 365個一點點,學生就多了365個快樂。把課堂變成了學生表演的大舞臺,對學生的活動,我們還要做到“請勿打擾”。讀書時,讓他們讀到底,發言時,讓他們說到底。如果我們做到了“堂堂有表揚”“時時有欣賞”,學習也就會自然而然成爲學生心中的一件樂事。

三、快樂課間應是一片笑聲的海

教育學認爲:課間快樂活動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學會休息、學會娛樂,把天真活潑還給孩子,培養健康向上的校園風氣,讓孩子在活動中既鍛鍊身體,又益智增才,真正變校園爲樂園。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張認爲:兒童參與教育就是參與生活。也就是說課堂是開放的,生活也是課堂,課間十分鐘是學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必然是教育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

無數的教育教學研究結果表明,課間十分鐘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卻潛在着發展學生素質的無限生機。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課間要成歡樂風,八仙過海顯神通,創新盡在玩樂中。我們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學生因地制宜動手、動腦,學會創造,自己設計課間活動項目,自己製作活動器材。這樣的活動植根於兒童本性,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個性,使他們的大膽想像與難得的創新思維天然地聯繫在一起,學生千差萬別的想法和做法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中,我校同學自己用雞毛、包裝帶、銅板製作毽子,舞得開心,踢得精彩,那優美的旋律,翻新的花樣簡直就是一種舞蹈。

另一個方面,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校園空間和地理環境設計和製作一批能激發學生活動興趣與熱情,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的“土”設施,建設一個具有鄉土氣息的課間活動“快樂園”。在課間,校園裏都有一羣活潑可愛的學生追逐玩耍的身影。他們或打籃球、或打乒乓球、或打羽毛球或圍成一團跳繩、或踢毽子或在植物園裏欣賞樹木增長知識。讓學生在玩中樂,在樂中玩,歡樂無比,構成了學生課間活動的伊甸園,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和合作下,玩得開心,玩得實在,歡樂的叫喊聲不斷在快樂園中響起。

 四、課外活動應是一顆開心果

快樂教育的經驗告訴我們: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不僅是學生快樂的源泉之一,而且是他們全面發展個性和施展才華的舞臺,更會給他們藝術天才的顯露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快樂教育的理論告訴我們:課外興趣活動以滿足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科學頭腦爲目的而開展,它的內容包羅萬象,使開發有趣的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研究慾望成爲可能。因此在活動中,學生們都會表現出一種極大的活動熱情,願意花時間、花精力探索思考,並且千方百計,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即使遇到困難,也能頑強地克服,不感到是負擔,而感到是一種快樂。要把學生的情趣轉化成素質、轉化成特長,在學校管理中必須做到:

1、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人才優勢,開辦藝術班,組建興趣小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充分發揮特長教師、特長學生的作用,學生根據自己所需,各得其所,展開活動,或揮毫潑墨、或載歌載舞、或吹拉彈唱、或巧手製作、或球場競技、或棋盤爭盟、或上網操作……讓學生在樂意融融的活動中養成各種素質,培養各類特長。在本學期,我校相繼成立的舞蹈隊、合唱隊、器樂隊、籃球隊、乒乓球隊、中長跑隊、電腦班、繪畫班、書法班以及各學科興趣小組和廣播培訓班、小記者培訓班都是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師資優勢而設置的。各興趣小組吸引了500多名學生參加愉快週末活動,豐富了廣大學生的週末生活,提高了他們的休閒質量。

2、開展“人人有特長,班班有特色”的興趣活動,把學校課外興趣活動推向全員參與的廣度與高度。讓學生“人人都活動,個個都快樂”。當你在放學後走進我校校園,映入你眼簾的是一片情趣盎然的特色活動,迎面吹來的是一股校園快樂風。

3、讓電腦、多媒體等先進的設備在校園裏安家落戶,在校園裏營造濃厚的現代氣息,實施“鄉里的娃娃睜大眼睛網上看世界,泥巴孩子亮開嗓門高唱英語歌”工程,爲課外興趣活動增添新的活力。興趣活動搭舞臺,快樂教育育英才。特色各異的興趣活動,把我校快樂教育裝扮得多姿多彩,碩果滿枝。我校女聲獨唱《祝福祖國》和學生舞蹈《推磨》在全市“師魂頌”演出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其中女聲獨唱《祝福祖國》參加了全市慶祝教師節大會演出。

蓬勃興起的快樂教育活動,爲素質教育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我們走在探究快樂教育的快車道上,飽嘗了一番“探究有苦,樂中有獲”的艱辛與歡樂,但快樂教育的學問博大精深,我們的探究永無止境,然而不管怎樣,只要我們朝着“快樂教育”的目標攀登,我們的探究一定會漸入佳境,等待我們的將是一片快樂齊天的豔陽天。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8

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了一所初中學校,發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基本上都是用錢“買來”的。無論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還是活動場室的佈置都是清一色的偉人頭像或是一些名人名言,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代表校本特色的文化。給人家的感覺顯得特別單調、蒼白,既不接地氣,也不夠底氣,更沒有人文氣。相反,一些名校卻很少見到用錢“買來”的文化,而是源於校本的特色文化。衆所周知,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建設與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更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的重要體現。衡量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校園文化往往就是一個重要的窗口。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問題上,必須體現以下“五性”:

1.校本性:校園文化必須突出以校爲本,源於學校,服務學校。

2.生本性:校園文化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所以,學生應該成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校園文化要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影響學生。具體來說,就是要讓學生來直接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學校團委、學生會以及班幹部的帶動下,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創建活動,讓所有學生都成爲校園文化的創設者。

3.傳承性與創新性:校園文化既要體現傳承性,更要體現創新性。在傳承的基礎上要不斷與時俱進,與時代吻合,與國際接軌。

4.多元性:作爲校園文化必須體現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禮儀、傳統美德、藝術、語言、體育等方面。

5.獨特性:校園文化必須體現自己的獨特性。獨特性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就要求學校要充分了解本校的校情,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一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歷史,二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理念,三是要體現學校的育人目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一些具有校本特色課程,打造有校本特色的社團、俱樂部或宿舍文化,創設有校本特色的牆壁文化、長廊文化、課室文化和班牌文化。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9

6月3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黃花初中的棋文化,領略了實驗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小學、向陽小學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穫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爲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爲主體,以校園精神爲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澱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

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說,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爲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初中的“人傑、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

xx小學以“新芽”爲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爲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江坪小學則以“茶山書苑”爲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纔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悅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於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築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黃花初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裏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爲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爲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

xx小學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瞭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於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牆,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

xx小學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爲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着美麗的校園,承載着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爲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既淨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說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爲學校文化,學校裏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爲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

xx小學的“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爲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臺,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小學“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爲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以身心兩健爲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爲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爲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爲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爲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臺。黃花初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爲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爲的結果。在學習中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爲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爲師生的行爲,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爲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爲校長,作爲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願景。

校園建設心得體會10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我們在田衛東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贛榆區,參觀學習沙河第二中心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環境佈置有特色

走進校園後就像是走進一所景色優美的公園。綠樹蔥蘢、小草茵茵。噴泉、小石凳、草坪,名貴花木……小景點錯落有致,這使我感受到,雖是農村小學,但孩子在這優美的育人環境中該是多麼幸福。

二、讓每面牆都會說話

我們看到,校園內無論哪堵牆,哪怕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衛生間牆面、走廓天花板隔層間,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語、醒目溫馨的提示語、勵志故事。走進這樣的校園,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三、學生有特長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了鼓號隊奏出的激動人心的《出旗曲》,原來他們在認真排練入隊儀式,據沙河第二中心小學韋校長介紹,該校有100人組成的鼓號隊,還有1000人組織的腰鼓隊。學生的確人人有特長。

通過這次短暫的學習,確實使我感到了學校發展和個人能力的不足與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特色,需要從細微處着手,長期的積澱、昇華。特別是嘗試教育教學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 因爲我感到了巨大的,當然壓力能產生動力,能促使我認真學習。

作爲一名教師,弘揚中華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老師應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學校文化的建設者。文化立校,在營造濃濃的文化氛圍之時,老師本身的文化素養也要與時俱進。文化立校使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從文化角度駕馭課堂。“一羣單純的教師,帶着一羣單純的學生,在陽光下快樂前行。”這一句話說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師克服喧囂的社會生活帶來的浮躁之氣,變得單純、透明、快樂。引領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快樂成長,更好地走向未來,形成學習的樂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