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爲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在山的那邊》用象徵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說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麼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紫藤蘿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爲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髮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啓發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着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幹勁,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或乾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複述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教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思考。

學法

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繫生活實際並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自讀以前,提問: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爲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複述前,提問:複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敘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複述,並進行評價。

設置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爲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複雜的心理狀態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爲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於“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爲“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爲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爲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爲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爲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繫生

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啓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啓發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穫。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略)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紙船》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共設置了五篇課文。《紙船》出自泰戈爾的《新月集》,詩人依照兒童的心理,用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以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兒童齣兒童的種種動人的情態和奇思妙想。

七年級學生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已經學習了《我愛這土地》、《鄉愁》、《我爲少男少女們歌唱》等作品,對詩歌學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有了一些自己學習的積累。爲此在教學本首詩時,我將與全班同學一起共同探討、分析詩作的內蘊,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薰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筆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2.品味詩歌樸素的語言,明快的風格,實現美的感染和薰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學生嘗試仿寫詩歌,體會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比較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感悟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掌握詩歌的一般寫作方法。

詩歌是一種形式獨特的文學樣式,具有獨有的文學特質,是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詩歌教學應迴歸其最本真的閱讀,那就是“體悟”,學生只有浸入詩歌的感情世界,不斷的與之交融、重合,這纔是真正的“體悟”,爲此,教學這首詩,我將重點通過閱讀、仿寫,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瑰麗的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紙船》內容較爲簡單,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便可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先是想到寫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讓異地的人得到,然後想到用船載着秀利花平安的到達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最後想到夢裏睡仙坐在船裏。這節課,我充分利用遊戲創設情境。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引導發現法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生生交往、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語文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學習這篇課文,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究詩歌的美。具體操作將在下面的環節中加以滲透。

2、說學法

(1)自主自悟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我準備爲學生的自主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自主交流、自主體驗、自主感悟,由淺入深,感受詩歌的韻味。

(2)誦讀品味法

新課程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而在語文課中,就必須強調個性化品讀。通過深情的朗讀,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探求隱含在作品中的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使之能體驗語言的分寸感、和諧感、情味感,從語言的氣勢、韻味、節奏、停頓中,引領學生不斷深入文本,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鑑賞水平。

三、說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手工作品“紙船”兩個大字,要求學生說說小時侯常常摺疊的手工,疊制中的故事。

這樣導入一種情景的氛圍,從而爲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鋪墊。

2、根據自己閱讀詩歌的積累,說說欣賞詩歌的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置,既是溫習學生以往的相關知識,又爲下一步的學習作鋪墊。可能學生的發言比較分散,那麼,可以把問題再細化些,如“你覺得詩歌的美在哪些地方體現出呢?”而課件中“畫面美”、與“情感美”可以機動處理,先後順序可順着學生的發言靈活處理。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1)、聽配樂朗誦,請學生說說感受到的畫面。

(2)、展示學生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畫的四幅畫,請學生說說你覺得哪幅畫最適合做本首詩的插圖,並說說原因.

新課標強調:語文閱讀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優美的音樂和動情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了詩歌的情景中,激發了學生美的情感體驗。詩歌又以其獨特的畫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其營造的無限的空間。學生髮揮想象,用自己的筆畫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讀文本。也許學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許學生的評析是比較膚淺的,但通過這個環節,最起碼可以讓學生真切的感受詩作的畫面美。

4、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情感美。

(1)、請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劃出你認爲最精彩的詩句,並說說理由。

(2)、你們中間也有遠離家人的,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這種情感的呢?

新課程呼喚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倡導民主平等的對話。本環節的設置就很好地體現這種精神。讀文學作品,做到“動嘴”、“動手”、“動情”、“動腦”,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內涵。學生可以從作品的局部進行分析,品味詞語的精練,句子的回味無窮,詩節的豐富感情。老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反覆品讀,反覆玩味,反覆領悟,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爲今後的創造美奠定基礎。

“詩緣情”、”詩言志”,喜怒哀樂,詩之情也。學生通過個性化朗讀,細細體會詩句細節處的情感變化,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進而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在說話訓練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詩句所蘊涵的濃濃的感情,並請發言的同學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讀出這種感情。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尤其是個性化感受,豐富個性閱讀的內涵。

5、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說說詩歌朗讀的技巧。

(2)、選擇背景音樂,說說你選擇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設計朗讀腳本,在用你們的方式讀給大家聽。

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其詩意往往藏在或紛繁雜亂,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間表現永恆,以有限傳達無限,給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廣闊天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觀書須熟讀,其言皆者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學生通過設計朗讀腳本,反覆朗讀揣摩、體悟,從而品味出詩歌雋永的意境,深厚的蘊涵。

音樂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節奏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在選擇不同音樂的過程中,已經融入到詩歌的情感世界中。詩歌的急切舒緩,起程轉合的律動特點與背景音樂進行比較,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學生所選擇的背景音樂在我們看來並非最恰當,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讀,深入地領會詩與歌結合所達到的藝術美好的境界。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6、拓展延伸

(1)、請學生小結這一節所學到的鑑賞詩歌的方法,也可補充其他的鑑賞方法。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鑑賞春水繁星中你認爲精彩的詩作。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現在又有一種說法:“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這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在引導學生鑑賞文學作品,傳授基本的欣賞方法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以培養語文素養。

新課程強調教師“用教材教”。一篇課文,僅僅是一個例子,教學過程關鍵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學完一篇課文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在這節課中討論的一些鑑賞詩歌的方法並非是權威的,僅僅作學生今後學習詩歌的一個參考。鑑賞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發學生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文學天地。

當然,在完成次環節中,需要學生課前先讀一讀冰心的詩集,也許難度比較大,但作爲語文教師,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必須學會科學地用教材教,把學生帶入語文的漁場,文學殿堂。

7、佈置作業

(1)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親人表達你對他們地深深地愛。

(2)閱讀《春水》《繁星》並積累精彩詩句。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二、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並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讚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覆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爲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說教學過程及策略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雲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着“溫晴”,也體現着“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着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爲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並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後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啓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裏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後學生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緻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爲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爲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着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然後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着眼於“秀”,集中突出了冬天裏“溫晴”的特點。爲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着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蘊含着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五、時間安排

導入3分鐘 講授新課 30分鐘 歸納總結 2分鐘 寫作練習 5分鐘

六、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情的畫面

溫晴 溫情 溫情的人物 溫情的語言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