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水調歌頭說課稿(精選6篇)

水調歌頭說課稿(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調歌頭說課稿(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調歌頭說課稿(精選6篇)

水調歌頭說課稿1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水調歌頭》。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爲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繫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一、通過這首詩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抒情誦讀。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因此,這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

2 、品味詩句,感受意境。這一目標的制定是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3 、瞭解作者的情感境界。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樣才能將詩的解讀昇華到更高的層次。囿於年齡和經歷的差異,這方面的理解會成爲難點。

二、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並且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三、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四、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安排這樣幾個板塊:

1、導入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拈來幾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仍然是蘇軾對月抒懷的詩。這樣的導入既聯繫了舊知,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2、傾聽作品,創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3、反覆誦讀,走入文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朗讀。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4、與文本對話,賞析詩句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着學生鼻子走。因此,我就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句或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麼?”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總結過賞析詩詞應從詞語、句子含義、修辭、展現畫面、思想感情、相關詩句等方面進行。因此,他們可以輕車熟路地進行分析。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述活動是讓學生們合作探討進行的。

通過這個環節,就理解了詩的藝術特徵和詩人的感情、胸襟。

5、與詩人對話,主題昇華

教師闡述:整首詩中,詩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戀世情懷。但最終還是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你們能從中受到啓示嗎?學生能總結出: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熱愛生活、情懷曠達,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一環節環環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詩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6、解讀作者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初中古詩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瞭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結合他們所瞭解的蘇軾的生平及作品寫一段關於蘇軾的介紹(體裁可詩可文)。這個小練筆的設置,既合乎讀寫結合訓練的要求,又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7、自檢自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讓學生自己將整首詞改寫稱爲散文作爲作業,檢查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

水調歌頭說課稿2

一、設計理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總體目標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我的課程設計理念是力爭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從一語三文(即語言、文章、文學、文化)的角度細讀、精品蘇軾的中秋詞。

二、分析學情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主要功能是爲剛踏入初中的學生打開一個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第三單元向學生展示一幅祖國各地的“民俗風情”畫。

(一)語言方面分析學情: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可以掌握其重點的實詞和虛詞。

(二)文章方面分析學情:學生通過本單元所學的小說《社戲》、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詩《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的把握這首詞的結構、意旨和感情。

(三)文學方面分析學情:這裏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需要以教師的生命體驗爲前提來引導學生欣賞詞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四)文化方面分析學情:這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和創新點,師生共同研讀詩詞來比較中西詩歌主要內容和創作風格存在的差異。

三、解讀教材

(一)感悟教材:

《水調歌頭》是蘇詞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徑獨闢,極富浪漫色彩。41歲的他爲密州太守,實質上仍處於外放冷遇地位。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情感目標: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策略

(一)教學方法:教師的“教”體現在——情感激發、幽默點染、意理闡發。

(二)學習方法:學生的“學”體現在——自主探究、體驗感悟、真情表達。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流程

(一)教學導入部分:

在蘇軾以前,詞是佐歡侑酒的工具,詞到了蘇軾的手裏不再是佐歡侑酒的工具,而成爲詞人自己言志抒情的工具。蘇軾的豪放詞首推《念奴嬌·赤壁懷古》;值得注意的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誰能猜出來老師最喜歡的是哪一首豪放詞?

在這裏創造出一種師生聊天式的情境氛圍。在師生的談話、問話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教學主體部分:

1、讀詩文,悟語言: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領讀和全班齊讀),讓學生感知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本環節的設計是從語言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詞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強調讓學生品味該詞的節奏、音調和聲情。

2、理結構,會意旨:

在語言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再上升一個研究層面,看看整首詞上闋和下闋分別側重寫了哪些內容?整首詞主要抒發作者什麼樣的情懷?

本環節的設計從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該詞的中心旨意。這樣設計主要考察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學生自己可以輕鬆應對。這裏要讓學生盡情的表達,暢所欲言。

3、品文字,析效果:

詩讀的多了,讀熟了,就有了比較,有了鑑別和欣賞。《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中的代表作。這“豪放”一詞究竟指的是什麼?

本環節的設計從文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深入感悟該詞的創作風格。這裏了着重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力。詩歌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爲駕馭語言的技巧,沒有對語言美的一種敏銳的感受力很難欣賞其中細微的妙處。這部分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問題已經由淺入深。這裏就是本課的重點,此刻學生好比逆風而上。教師需要出示參考答案:“豪放”一詞可以理解爲東坡性情豪放不受格律束縛。另外,蘇軾後期的詞是向外部的廣闊世界馳騁,恢宏擴大。他的詞表現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強烈要求,古往今來,天上人間,筆墨沒有一點約束。最後,他讓自己的性情自然流露於詞中,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4、廣比較,探文化:

閱讀下面的三首詩詞,然後回答問題。

①李白《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②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③(英國)哈代《擋住那月光》

關上窗戶,拉下窗簾,擋住那悄悄灑來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從前——在我們的琴兒還沒積上,多年塵土,石碑猶未刻上,我們唸到的名字那時光。

……

別拂動樹梢,叫午夜的香氣,瀰漫四周,纏綿不逸,喚醒當年它吹給我和你的,同樣甜蜜的情意,那時節生活好比笑聲,愛呵,同人們所說的無異。

這燈光照明的普通房間,鎖住了我的視線與思路;讓雜物在朦朧中隱現,敷衍的話語從口中編出;人生初開的花呵,太香甜,它結出的果子呵,太苦!

(1)請結合以上三首詩詞的內容,說說李白蘇軾舉頭望月、哈代關窗擋月的原因。

(2)以上三首詩詞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詩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在此設計兩道思考題,把學生引向一個更高的文化領域和精神境界。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去探究各民族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和行爲方式的深層結構。這裏是本節課教學難點和創新點,教師出示參考答案:

(1)李白蘇軾舉頭望月是思念故鄉、懷念親人(望月抒懷、望月懷遠),哈代關窗擋月是因爲愛已消失,詩人不想回憶從前美麗的時光、甜蜜的情意、歡笑的生活。

(2)中國詩歌中的月亮使人感到“清寒”(霜、清、冷),有清寒之美,而外國詩歌中的月亮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有溫馨之美。

(三)教學結語部分: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文化體系中最輝煌燦爛、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歷史彌麗、咀嚼不盡的精華。詩經、楚辭、諸子散文、漢賦、魏晉詩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真是此起彼伏,此隱而彼顯,不斷創造出與時代風貌相契合的文學奇觀。對於這種種的文學奇觀我們都可以運用一語三文的學習方式去多角度的品析。這樣,你就可以感受到“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快樂!

佈置作業:

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自己品讀和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這兩首豪放詞。

六、教學感悟

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方面的建議:“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反思這一節課發覺:

(一)本節課設計的亮點

一首含義豐富的詩歌,好像一顆多面體的寶石,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組合。一語三文的授課線索,旨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二)本節課設計的不足

由於初一學生的生活經驗、思想境界、心理氣質和文藝修養均不夠成熟。因此,從文化的角度去分析還應由教師把握好尺度,不宜深入的挖掘應該點到爲止。讓學生明確可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分析詩詞或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

以上是我個人在教學上的一點膚淺的見解,還請在場的各位專家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水調歌頭說課稿3

一、說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送的名家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蘇軾通過行雲流水般的語言營造了天上人間的清冷意境,寫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終以樂觀曠達情緒作結。全詞蘊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本課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疏通大意,落實背誦要求。

2、理解蘇軾因政治失意、手足分離而心情抑鬱惆悵,最終心胸開闊豁達的心理變化過程。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悟詩詞創設的完美意境。

其中聯繫蘇軾的生平經歷,品味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蘇軾曠達心胸爲教學重點;理解詞中所表達的作者想回朝廷而又心懷恐懼的矛盾思想是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構思:

新教材入選這首詩歌,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品讀詩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所以我把這節課定位於鑑賞誦讀課。設計了分層推進式誦讀——拓展積累式鑑賞的板塊教學模式,安排了賞月誦月——品月寫月的教學環節

四、說教法學法分析: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引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在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作品,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交流討論法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3、揣摩意境,將詞改寫成散文,提高寫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比較、藝術性創編等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步步推進,在讀、說、賞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五、說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賞月誦月——

(一)知識積累導入新課: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而長大後,天上那一輪明月,卻寄託了人們太多的情感。請欣賞一組月亮的圖片,齊讀古人爲我們描寫月亮的詩句。

在老師娓娓道來的過程中,在學生齊聲朗讀的情境中,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拓展知識積累,併爲下面理解本詩的情感底蘊奠定了基礎。

(二)分層推進式誦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學氣氛。

1、朗讀:聽朗讀正音,亮開嗓門齊讀。

2、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3、品讀:以“月”爲中心詞,從詞中挑選一些動詞放在“月”的前面組成一個短語,看看蘇軾對月都做了什麼想了什麼?(問、歸、怨、共……)

老師介紹蘇軾的生活經歷,學生選擇詩句以老師的問題爲開頭談談:“透過……詩句讀到了……”(讀到了蘇軾對月亮的嚮往、讀到了蘇軾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讀到了蘇軾懷念兄弟的抑鬱惆悵、讀到了蘇軾積極豁達的胸懷……)。

4、自讀:把自己假想成政治失意遠離親人的蘇軾,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回答問題——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曲______而不失______的音樂。(抑鬱而不失曠達,惆悵而不失樂觀……)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抑鬱——曠達。

5、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說說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6、齊讀:女生齊讀上闋詩句,男生齊讀下闋詩句。

7、背誦:

葉聖陶說過:“美讀得法,不但瞭解作者想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通過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節,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第二步品月寫月——拓展積累式鑑賞:

我設計了“聽——讀——說——找——寫”五個小環節,漫步古代詠月詩篇中,通過比較閱讀老師蒐集到的同類詩歌,讓學生做一下橫向的比較,從而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中月的.永恆魅力。

1、聽:老師朗讀這兩首詩歌,學生做標註。

2、讀:自己朗讀,對照註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分組討論,老師解疑。

3、說:以“我欣賞______詩句,因爲______”的句式談談自己的理解。

4、找:對比三首詩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詩句。

5、寫:通過拓展賞析,讓男女生分別將本詞的上下闋改寫成寫景抒情的散文片段,交流朗讀。

語文課堂應該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探索,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這個環節主要訓練學生獨立把握領悟詩歌風格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進行抒情性的語言表達訓練,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水調歌頭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教學重點是誦讀古代詩文,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本課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朗讀詩詞的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領會詩詞所表達的強烈的真摯的情感,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總目標以及第四學段(7-9年級)閱讀目標的相關內容闡述和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學參考書中對此課的教學重點提示。

二、教法

情景創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

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中興趣學習觀、主體性學習觀以及啓發性學習原則。

三、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目標要求。

(二)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依據:根據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和人本主義學習觀。

(三)課堂結構

趣味導入、誦讀感知、;深入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熟讀背誦,合作配圖

(四)教具

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在有條件下)

水調歌頭說課稿5

一、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閱讀的要求

新大綱對文言文的學習閱讀要求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背誦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此對文章思想主題的把握應循序漸進,有淺入深,適當取捨。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文的教學目標確立爲:

1、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本文主旨。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是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啓發。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五、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六、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

二、複習:

1、課題。2、作者。

三、介紹寫作背景。

四、初步感知:

1、正音。

2、指導朗讀。

五、疏通全文:

1、小序。

(1)重點詞語講解:達旦 子由

(2)指導翻譯。

(3)作用。

2、上闋。

(1)重點詞語講解:把 天上宮闕 何年 瓊樓玉宇

不勝 清影 何似

(2)指導翻譯。

3、下闋。

(1)重點詞語講解:朱閣 綺戶 無眠 恨 何事

全 嬋娟

(2)指導翻譯。

六、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詞的上闋?

2、如何理解詞的下闋?

3、試分析這首詞的寫作特色。

七、鞏固練習(小結)。

八、作業:

1、背誦這首詞 。

2、小作文:以“月”爲話題,說自己想說的話。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中秋》

上闋: 把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積極樂觀

下闋: 望月懷人-----探求人生哲理-----曠達胸襟

水調歌頭說課稿6

1.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人教版初中八年下第五單元二十五課的內容。本單元是文言文和古詩詞單元,着重培養學生在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特色、同時積累文言詞語,增強語感。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之中,有一定的古詩詞學習基礎,將爲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初中詩詞整體的學習中,佔據重要地位。更爲今後學習蘇軾的文章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雖然本地區劃分爲農村學校,但是如今的網絡資源豐富,我結合大學的知識和上班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在七年和八年上學期對學生進行過持續的詩詞訓練。因此學生對本文的解讀並不是很難。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關於蘇軾的文學常識,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實詞(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和利用寫作背景分析詩歌主旨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曠達的胸襟和健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 實詞的理解和依託背景分析詩詞的思想感情

難點: 培養學生深層次的理解,並樹立曠達胸襟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3.下面,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3.1 教學手段: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採用朗讀法、小組探討法、個人思考法,結合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主要是因爲:學習詩詞必須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廣泛閱讀和理解,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我的啓發引導下,積極進行知識的交流、重組、彙總、統一。在回答問題時,各組回答不同的問題或者同一問題。特別注重答案不一致的問題,鼓勵、啓發學生從多個角度的進行思考,解讀出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也要積極的予以指導和導引。使之朝着積極樂觀的方向前進。

3.2 學生學法:以朗讀、小組合作研究爲主。符合當前課改精神,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接下來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及設想:我的授課過程大致可以分爲引入,朗讀,整體感知,細處分析,結合背景,深入主題,及時反饋等幾部分。

4.1 引入。由 "北宋詩歌評論家胡仔評中秋詞,自"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皆廢引入:把對本詞的高度評價直接提出,目的在於給學生一種精神上的震撼,將注意力集中到本課的學習中來。

4.2 朗讀。首先由我進行範讀,強調朗讀的要領,如停頓、重音、平翹舌、語速、情緒等。然後請舉手的同學分別朗讀,合作朗讀。並請學生指出朗讀的學生的優缺點,尤其是優點。主要是因爲學習詩詞必須讓學生儘可能的參與和充分朗讀,這是理解的前提,面對參次不齊的朗讀水平,指出缺點,及時改正,指出優點,符合課改精神,鼓勵學生,發現學生的長處,從而增強其自信心。

4.3 解讀字詞。請各小組學生分別講解課文出現的實詞。目的在於積累學生的文言基礎知識,爲以後更深入的學習其他文言文打好基礎。

4.4 翻譯。請各小組學生分別翻譯自己承擔的段落內容。對於學生無法解釋句子,我做相應的指導。我想無論是哪裏的學生,都要重視基本的能力的培養,古典詩詞離我們和久遠,任何一篇古典詩詞或者文言文的理解都離不開對內容的深刻理解上進行結構和思想上的分析。因此,翻譯課文無論難易,都要當作一個重點的步驟進行。

4.5 具體的教學分析。首先,我出示問題,由各組學生合作研究,彙總信息。如A 本文的小序的作用是什麼? 文章的上下闕都寫到了一個事物是什麼?用了哪些句子來進行描寫?其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表達着作者什麼樣的心情?"高處不勝寒"的深層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由簡入難,由淺入深,不停的追問,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連續的思考當中,問題的答案也從開始的文中可尋到後來的結合背景方可解釋。在上課的前半程沒有把介紹北京單獨拿出,其目的就是避免教學的程式化。在文中結合背景更顯出背景對於分析詩詞的重要價值。

其次,對於下闕內容。第一個提出的問題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是描寫什麼事物的?或者這個句子的主語是什麼?接下來,承接着這個景物,深入分析作者爲何無眠?無眠的時候又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詩詞的最終落腳點是什麼? 縱觀整個詩詞。作者借月要表達的主要是思想什麼? 通過層層的深入分析,由景入情,不僅指導了學生寫作上的層次和結構,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由表及裏的分析詩詞的能力。

這些問題基本上是拋給學生小組合作解決的。如遇到難點,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我再予以相應的指導。學生的詩詞能力是自己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因此,相信基本上可以解決的很好。

4.6 總結全文,說出體會(可作爲作業在自習課檢查)。總結的內容一方面是詩詞寫作思路的分析,還有思想的深刻,即蘇軾在被貶官的時候保持的曠達胸襟和寄情兄弟,期盼團圓的心情。課後我的個性理解更多的是側重這個方向寫作的。

5.及時反饋

在自習課檢查學生的實詞和詩詞的背誦理解情況,還有寫的讀後感。因本篇詩詞的重要,所以強化學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