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2021幼兒園社會文化說課稿範文大綱

2021幼兒園社會文化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幼兒園社會文化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幼兒園社會文化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社會文化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中班的一節社會活動,通過幼兒觀察交流分享,觀察討論,關注生活討論節水方法和師幼表演等活動,意識到節水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當初做起,承擔起節水義務宣傳員的責任。

(二)教學目標:《綱要》強調: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瞭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省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3、從身邊小事做起,討論節約用水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實現目標的有力保障,爲了到達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教訓準備:讓幼兒在家長的勾引下觀察記載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舉動,並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水的好辦法,製作節約的標誌與宣傳畫。

2、物質資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節水的標誌、節水小天使的標記牌。

(四)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使幼兒樹立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意識。

活動難點:知道節約用水的幾種方法,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難點?通過幼兒觀察、討論、總結節水方法來實現。

  二、說教法

《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社會教育活動不是教師告知幼兒"你該怎樣",而是幼兒要"怎麼",教師只是對幼兒的取捨和行動起引導和幫助作用。

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1、談話法:幫助幼兒提煉原有的社會知識經驗,使之系統化、明確化。

2、討論法。有利於幼兒自由發表看法和感受。

3、情景教學法:由教師展示一些缺水和糟蹋水的情景,讓幼兒對其中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讓幼兒理解節水的重要性。

其次還採用觀察法,記錄法,角色表演等方法。

  三、說學法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必須使幼兒動手、積極主動地與別人交往、觀察、體驗、表現等,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展社會性。

重要學法有:

(1)討論法:讓幼兒彼此討論節水的方法;

(2)觀察法;通過對課件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的心靈有所觸動,樹立節水的意識;

(3)合作式的學習方法:與家長一起製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誌。

  四、說活動程序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社會教育活動要有"整體性"的觀點,教師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機地融會在教育活動中。

(一)觀察交流分享,導入活動。

1、出示一些髒物和乾涸的花,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觀察討論,激發情感――觀察多媒體課件,看看說說,瞭解水的'寶貴,激發珍重水的願望。

(三)關注生活、積累方式。

1、幼兒分組討論在幼兒園和我們的生活中節水的方法,老師演繹進行記錄,強化節水意識。

2、播放貼近幼兒生涯的節水圖片。

小結:勤儉用水,能夠從身邊的小事着手,從節約一滴水開端,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幼兒園社會文化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做錯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會交往主題單元中的內容。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找朋友、願意與人交往等內容,這爲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以及社會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要從小培養幼兒"能說真話,能比較自覺地控制行爲"。所以,在活動"做錯事不找理由"中,我將以故事爲載體,以幼兒生活中常見問題爲切入點,通過作品分析、判斷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幫助小熊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在對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判斷分析中,在快樂的遊戲中,知道犯錯誤不找理由,只要敢於承認,並能真誠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彌補,就可以得到別人的諒解。學好這個內容爲學好以後的社會性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及社會性發展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要講真話,做錯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責任是一種誠實的行爲。

2、能力目標:能對生活中不誠實的行爲進行評價,做到犯錯誤後主動承認。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喜歡做誠實的好孩子,感受誠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幼兒園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要講真話,做錯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責任是一種誠實的行爲。所以將本條目標作爲活動的重點。

重點的依據:大班階段是誠實這一社會性品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掌握了幼兒由於社會經驗不夠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錯後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讓孩子瞭解犯錯後一些正確的解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能對生活中不誠實的行爲進行評價,做到犯錯誤後主動承認。

難點的依據:要對生活事件進行判斷並說明理由,既需要藉助自身已有生活經驗,又需要靈活運用活動中獲得的新經驗,同時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達,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和經歷。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大班階段是幼兒誠實這一社會性品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大班幼兒犯錯誤後推卸責任、找藉口的現象,這就是不誠實的現象。而對幼兒來說問題就是教育的切入點,通過學習使孩子成爲一個真正誠實之人,爲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質基礎,同時也體現了《綱要》的規定。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2、移情體驗法

移情是幼兒在覺察他人情緒反應時所體驗到的與他人共有的情緒反應,以此引發的情感共鳴。"做錯事"這個話題本身是幼兒並不願意面對的,但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以小猴犯錯後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發討論,因此懂得做錯事並不可怕,知道正確的解決就會得到別人諒解。

3、生活再現法

社會性活動應儘可能的爲幼兒創設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的真情實感,並以此來指導生活實踐。在"評一評喜歡誰"遊戲中,我運用設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將幼兒的生活場景重新的呈現出來,能幫助幼兒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4、集體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5、情感浸潤法。

社會性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我努力將自己的教育意圖滲透在情境之中,通過設問、追問、判斷討論、以及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讓幼兒的情感自然流露,達到寓教於樂,寓教於行的教育效果。

  五、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對幼兒進行目標培養時,主要採用了感知體驗法、猜測討論法、判斷分析法、總結反思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設計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活動一開始我會出示故事《站隊的時候》的圖片,直觀形象的教具能將幼兒一下子帶入情境之中。我會這樣進行引導:"小朋友看,圖片上都有誰啊?"、"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啊?"以此激發幼兒去認識、瞭解這個故事的願望。

2、講述故事"戰隊的時候",引起幼兒思考,讓幼兒知道做錯事應該怎樣做:(13分鐘)

《站隊的時候》這個故事講了:小猴子在排隊的時候將小兔子頭上漂亮的蝴蝶結給拽了下來,但小猴子犯錯卻不承認,將錯誤推卸給後面的小貓的故事。

爲了更好的落實活動目標,我將此故事分爲了不找理由、改正錯誤、彌補錯誤,三個遞進的教學層次。

第一層。我會結合課件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導幼兒思考:故事中都有誰?誰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覺得是小貓做得嗎?誰能說出真相來幫助小貓?隨後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做錯了事情不能撒謊,要講真話。

第二層。繼續結合課件內容講述故事第二部分,與幼兒討論:"小猴子這樣做對不對?"、"如果不對,哪裏做得不對?""你會跟小猴子說什麼?",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做錯事後,要勇敢的承認錯誤,不找藉口,不推卸責任。

第三層。通過提問,強化主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小貓的心理體驗:"如果是你,發現好朋友因爲自己的錯誤而傷心難過,你的心情會怎樣?""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對小貓說什麼?"引導幼兒懂得:做錯了事情,還應該努力的做出彌補,來得到別人的原諒。

在這個環節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錯誤也是小朋友經常會碰到的,運用移情體驗教學法,能夠很好的落實本次的活動的重點。

3、通過組織幼兒評一評,喜歡誰,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小朋友的行爲做出判斷評價。(7分鐘)

社會活動應該從生活中來,再回歸到生活中去,這不僅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體現了社會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則。在此環節中,我運用生活再現法,將幼兒生活中常常會犯的錯誤以及他們面對錯誤的行爲再現下來,通過評比的方式,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解決活動目標中的難點。

首先,我設置兩個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剛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找理由:"是我媽媽忘了,和我沒有關係。"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蘿蔔,找到老師:"我爸爸不讓我吃胡蘿蔔,可以少盛一點嗎?"然後引導幼兒判斷兩種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對還是錯,並說出理由。在這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及時的引導。

4、幼兒相互交流,勇敢說出自己的犯錯經歷,感受誠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5分鐘)

通過參與前面幾個環節的活動,幼兒已能初步懂得做錯事沒關係,只要正確對待是可以得到別人諒解的。此時組織幼兒相互討論"小朋友有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錯誤你是怎麼做的?"讓幼兒進一步指導做錯事情不找理由是誠實的孩子,起到鞏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課外延伸:

讓幼兒回家後像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犯錯誤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媽的原諒。第二天來園交流討論,起到一個鞏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結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綱要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我將教材中視頻播放這一環節取消,而設置了課外延伸,讓幼兒回家跟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犯錯誤推卸責任的事情,求得爸媽的原諒。第二天來園進行交流,以達到鞏固的效果。否則課堂內容過多容易使幼兒接受不了,從而使課堂內容流於形式。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入手,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幼兒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會"了,而且"懂"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幼兒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