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範文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8K 次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範文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1

  一、總體設計的依據

基礎教育階段要求地理課程的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引導學生感知、發現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徵和地理規律。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節屬於世界地理的總論部分。在本冊書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本課時主要利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和“世界降水量的分佈”圖引導學生分析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佈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是對第一課時世界氣候類型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學習世界自然地理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將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現有水平、學習預測三方面進行說明。

1、學生的認知能力。

八年級的學生,從思維發展特點上看,已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通過讀圖、分析資料,進行想象,推理,闡述觀點。

2、學生的現有水平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規律和知識;但基礎不牢固。本課時內容相對較難也比較抽象,學生分析起來會有一定難度。

3、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預測

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但獨立歸納地理變化規律和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還需逐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初步學會閱讀分析世界年平均氣溫、降水分佈圖,說出世界氣溫、降水的分佈規律;

利用圖像和圖片資料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佈、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培養學生利用資料分析氣候現象的技能。

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所呈現的知識以及教材的前後聯繫,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世界氣溫和降水分佈規律的歸納,及分析其影響因素。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爲: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五、主要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以學定法”。根據本課時教材內容及學情,在教學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參與讀圖進行教學分析。採用讀圖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講授法、探究式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地理觀察,地理比較,分析綜合等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啓發導學的原則,輔助多媒體教學,利用豐富的地圖、圖片和視頻資料,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相關地理事物。

  六、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爲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讀圖觀察、師生問答,分析講授、獨自歸納,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爲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情境導入,探究規律,分析歸因,學以致用”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多次思考、兩個問題情景、兩次小組合作來完成。

(一)情境導入環節,首先通過展示兩組對比圖片、讓學生觀察,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氣候的兩個主要特徵—氣溫和降水。觀察得出:氣溫和降水存在着地區差異,進一步讓學生思考,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佈有沒有規律?引入本課話題。

(二)探究規律環節,首先向學生展示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佈圖,提出問題:對此圖如何判讀?給出讀圖指導,讓學生明確氣溫分佈圖的判讀方法,爲以下的讀圖分析做好準備。接下來依次設置三個思考問題,要求學生讀圖觀察,自己發現規律,同時教師輔以教學演示和直觀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發現世界氣溫的分佈規律最後學生獨立總結歸納。在探究世界降水分佈規律這一部分,由於學生已基本掌握了讀圖方法,所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讀圖觀察,然後設計具有代表性的討論題,讓學生合作探究,教師輔以教學演示,共同得出規律。

(三)分析歸因環節,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是教材的難點。本着從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的學習順序和過程進行設計。其中緯度位置是基本因素,學生也有一定的認知基礎,所以從赤道地區多雨成因示意圖入手,引起學生探究成因的好奇心,進而分析緯度影響氣溫的原理。然後利用兩個問題情境,引出其他兩個影響因素——海陸分佈和地形,利用實驗現象、地形雨等直觀圖的動態演示,引導學生對成因進一步探究。從而突破本課重難點。這部分教學步步深入,有助於學生了解影響氣候因素和形成思維的方法。

(四)學以致用環節,根據學生所學知識,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任務,引導學生使用本課所學重點知識完成任務,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後,提出問題,影響氣候的其他因素,學生思考,通過課下小組合作,整理資料,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氣溫和降水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各節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特徵可以通過其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徵首先應瞭解氣溫和降水,而且氣溫和降水的分佈及特點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這些知識,有利於理解各區域地理環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差異。因此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佈圖,瞭解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及降水分佈特點,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瞭解我國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劃分地區;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性;

  過程與方法:

精心創設情境,注重啓發性和趣味性,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和探索性,着力體現課改綱要中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2、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分佈地區。

3、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教學難點:

有關氣溫分佈圖的分析判讀。

等值線圖在七年級上學期初步學習,但由於時間久遠,平時學習中少有接觸,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

本節課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主要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創設直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通過設置問題、啓發誘導、讀圖分析、觀察對比、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用圖: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學會探究:在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3、學會合作: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欣賞南北方氣溫差異視頻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提煉地理有關的知識,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初步感知我國氣溫差異,進而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知

1、反應氣候特徵的兩個基本要素。

2、影響氣候的因素有那些(補充人類活動同樣影響氣候)

3、等溫線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4、閱讀等溫線氣候圖。

(以我國一月份平均氣溫圖爲例,課件展示)

(1)讀出各等溫線名稱;

(2)根據等溫線形狀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

1、這部分內容是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等值線圖又是本節課難點。有必要拿出時間進行知識的重組和再現。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是爲了省時高效。爲新知識學習打基礎。

2、動態再現等溫線氣候圖,重在強調重點,並在地圖的運用中化解難點。

(三)情境設計,問題探究,認識我國氣溫分佈特點

(參考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探究問題:

1、我國冬季氣溫分佈規律,分析成因。

2、計算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值。

3、0°C等溫線經過的地方。(參考圖:我國七月份平均氣溫圖)

探究問題:

1、我國夏季氣溫分佈特點。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等地區氣溫較低的原因。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知地理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生了對地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

2、在探究問題中,多角度、多手段地培養識圖、用圖的地理技能。

學生容易提出問題:爲什麼我國冬季氣溫南北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四)圖解圖練,記憶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1、出示活動積溫的概念,學生理解認識

2、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劃分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地圖的功能,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達到更高的記憶效果。

(五)知識技能運用,小組探究我國降水的分佈及乾溼地區的劃分

小組探究問題:

1、沿途你們穿越了那些降水量線,總結我國降水分佈總趨勢,

2、觀察等降水量線走向,分析我國降水分佈成因。

3、你找到800mm等降水量線了嗎?它與我國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

4、我國有哪些乾溼地區,你們記下了嗎?德州屬於哪個乾溼地區?

5、東北地區東部降水量並不豐富,爲什麼爲溼潤地區呢?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設計意圖:

1、在“氣溫差異”的學習之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等值線地圖及分析氣候成因的能力。

2、通過小組探究、小組彙報,利於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度,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六)歸納小結:

你有收穫嗎?那麼請你談談。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瞭解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究教學對策。

(七)回顧反饋:

回顧舊知識,強化記憶。

(八)課外探究:調查家鄉的民居特色、飲食習慣、文化習俗、農業生產等及它們與氣候的關係。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網絡化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