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語文說課稿4篇

有關語文說課稿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有關語文說課稿4篇

有關語文說課稿4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說是先分後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着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綜觀全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在感情節奏上,全詩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8個小節一韻到底,朗誦時顯得鏗鏘、悠遠、激情。在方法上,本詩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爲一體,反覆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突出了詩歌直接抒情的特點,每個小節中景的選擇(如,“碧波環繞的寶島”)、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蓮”)、境的再現(如,“軍艦長風破浪”)都極具匠心而融情,使無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聲、直觀、可感的載體。

另外,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爲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配樂《長江之歌》。圖片舉例。 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麼想說的?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富有激情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誘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交流資料

讓學生說說自己課前收集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資料舉例:

“楓橋的鐘聲”:(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大漠的孤煙”:《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五月端陽,心隨龍舟把詩魂追趕”: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的重要活動,就是賽龍舟,這一民俗,由來已久。相傳戰國楚三閭大夫屈原眼看祖國滅亡而報國無門,自投汩羅江而亡。當地居民爲防止水中魚類咬壞屈原屍體而在江中遍撒魚食,劃舟保護,後有神魚將屈原屍體馱至他的故鄉秭歸。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劃舟來懷念屈原,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陽龍舟競渡已形成爲羣衆性的水上體育運動。

哈達:哈達是藏族最珍貴的禮品。據傳說,黃教祖師宗喀巴時代已經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贈哈達、表示敬意的習俗。另有一種民間傳說,聲稱菩薩的佛光,天上的祥雲,都是幸福無疆、吉祥如意的徵兆。於是,下界百姓,爭相模仿,互贈哈達,以取吉利。哈達是一種工藝水平很高的編織品,有白麻織的,也有繭絲織的,長度二米、三米不等。哈達的顏色有四種:紅、黃、藍、白。上面編織着蓮花、寶蓋等宗教的八寶紋圖。

蘆笙:爲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出現。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製的笙鬥;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音。蘆笙多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經過多次改革,先後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蘆笙出現。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的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要試着讓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內化爲自己掌握的知識。

  四、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⑴ 讀準字音。 幻燈片出示: 翱翔、莽莽、崑崙、水滸、女媧、大禹、縈繞、蹣跚、敖包、銘記、焊接、璀璨、蘆笙、嗩吶、競相。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jìn jìng)、哈達(hā hǎ)

⑵ 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設計意圖:生字詞是基本的東西,必須掌握。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後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這樣處理,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節約了課堂時間。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談讀書》是培根《人生隨筆》中的一篇名作。這篇隨筆論述的範圍很廣泛,先闡述了讀書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並闡述了讀書和經驗的關係——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接着闡述了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細心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於文字推求。結果論述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馬南邨的《不求甚解》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通過解釋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以此爲依據,對曲解“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同時闡述了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的觀點。

二、說目標

本單元的四課書都是闡述求知與讀書的議論性文章。第四單元說明裏要求:閱讀這些隨筆、雜文,要區分觀點和材料,辨析兩者之間的聯繫,並通過本人的思考,對作者的論述做出判斷。故此,確立本課的三維目標爲:

1、知識目標:①掌握:“藻飾、狡黠、詰難、倫理、滯礙,尋章摘句,味同嚼蠟、吹毛求疵、豁然開朗、不求甚解”等詞的讀音和詞義。②理解兩文的讀書觀,進一步增強對讀書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認識。③積累兩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目標:①理清兩文的論證思路,把握其思想內容;②分析兩文的論證方法;③對作者的觀點進列自我評價。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培養正確的讀書觀。

在進列兩篇短文的教學中,理解兩篇短文的觀點,掌握其論證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甚解”是教學重難點。

三、說教法

《談讀書》這篇隨筆,跟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它重在發表觀點,而不是周密論證。《不求甚解》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本人的主張。依據兩文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色,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培根的《談讀書》,文辭精美,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明其意,曉其理,勵其志。

2、討論探究法。對於兩文的觀點及其論證方法等重難點問題,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3、比較閱讀法。兩篇文章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不同,一是立論,一是駁論。用比較閱讀,更好把握兩文的思想內涵和論證思路。

四、說過程

(一)新課引入

1、導入新課

坐擁書城之中,有高山流水鳴於耳畔,瘦菊幽蘭馨於鼻尖,芳草連夭,長亭古道,紅有櫻桃,綠有芭蕉……難怪古人發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嘆。如何才能坐擁書城?如何做到與書籍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將在《短文兩篇》中聆聽,兩位大家分別向我們講述了他們的獨家祕訣。

2、作者簡介:略

(二)師生共同研讀《談讀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課文,畫出本人喜歡的語句。

(2)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傅彩:fù cǎi(給言辭)增添光彩。 藻飾:zǎo shì修飾文辭。

狡黠:jiǎo xiā狡詐 詰難:jié nàn 詰問,爲難。

滯礙:zhì ài不暢通。

味同嚼蠟:wèi tóng jiáo là 形容沒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講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zī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咀嚼jǔ jué。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章文的片段詞句。指讀書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廢寢忘食:zī zī bù juàn 形容很勤勉。

(3)學生初讀課文,交流讀後感受。

(4)教師小結:

2、精讀課文,理清文章論證思路。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第二層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第三層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3、本文的論證方法靈活多樣,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其表達效果如何?

明確:①運用了比喻論證法。“讀書補天……”等,比喻論證能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具體可感;②運用了對比論證法,如文章的第一層和第二層。另外“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對比鮮明,正反對比論證,可以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使人信服。③運用了歸納論證法,如“讀史……讀詩……數……科學……論理學……邏輯辭之學……凡是所學,皆成性格。”由於前面列舉的內容豐富詳實,結果得出的論斷就會使人信服。

4、聯繫實際,體驗反思。

①本文富含哲理,警句紛呈迭出。對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聯繫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與感受。

②教師啓發學生聯繫本人的讀書體驗來談,力求使他們在讀書和做人方面獲得更多的啓示。

(三)指導學生自讀《不求甚解》

1、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自讀,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方法,正確理解作者的觀點。

(1)“不求甚解”是何意?

(2)作者是如何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的?

(3)本文的論證思路怎樣?

(4)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作者的觀點有哪些?你最贊同的是哪一觀點?

明確:

(1)“不求甚解”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2)“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3)本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本人的主張。首先,作者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並分析其真正含義,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接着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先從反面否定,又從正面引用陸象山的語錄佐證;結果總結全文,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讀。縱觀論證思路,即樹靶子——作批駁——得結論。

(4)引證法。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並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

例證法。以普列漢諾夫爲例,從反面證明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而須理解精神實質;以諸葛亮爲例,證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人。

(5)作者的觀點有:讀書的要訣全在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2、小結。

(四)比較閱讀,強化所學

學生自由選點,比較兩文的異同。

相同點:第一,都是談論與讀書相關的問題;第二,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第三,都採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以說理爲主;第四,兩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誠懇的期望:好好讀書,讀好書。

不同點:第一,兩文的論證方式不同,《談讀書》是立論,《不求甚解》是駁論;第二,《談讀書》主要圍繞讀書的益處展開論述,《不求甚解》主要談論學習方法;第三,《談讀書》運用了比喻論證,如“天生才幹猶如天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則沒有;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談讀書》中沒有;第五,兩篇短文語言風格不同:《談讀書》的語言具有古典風格,妙語連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語言明白如話,嚴謹質樸。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把《談讀書》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來,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條作爲論點,試着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議論文。

語文說課稿 篇3

1、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知識目標)

2、自讀課文想象畫面,瞭解課文大意;在感悟、品味、運用語言的實踐中,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能力目標)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能隨文章的敘述順序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瞭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重視朗讀,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在教法上運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法、以讀代講法和情景教學法。“三分文章七分讀”,在學生自讀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感悟體會;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採用圖文結合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鄉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學法上,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和讀寫結合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一)創設情景,感受鄉村的聲音。

1、多媒體播放蟲鳴的聲音,讓學生欣賞富有鄉村特色的“交響樂”。讓學生猜一猜,聲音中有誰在歌唱?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紡織娘也是大自然中善於歌唱的高手,用多媒體出示“月明人靜的夜裏,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2、提問: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聲音,知道在哪兒經常能欣賞到嗎?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鄉村、農村、鄉下等。引出本課課題:鄉下人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中帶拼音的字讀正確;

2、讀認字詞,識認準確。檢查學生自認字詞的情況,學生易認寫錯的字用多媒體出示:飾、冠、覓、瞧、聳、巢,教師相機指導滲透識字的方法;

3、猜詞遊戲,鞏固字詞。做猜詞遊戲,提高學生掌握詞語的能力。

1、觀察插圖,感受美景。觀察分割好的美圖插圖,說說圖上展現的是鄉下哪些美景。

2、讀文思考,理清層次。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片段,其他學生根據所讀內容思考: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美景?再把描寫這些場景的內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讀一讀,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以下幾幅圖畫: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3、讀寫結合,感受鄉村景象。

“從房前走到屋後,從春季看到秋季,從白天到夜晚,鄉下人家總有着其獨特的、迷人的美。”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引導學生伴着音樂帶着感情再次讀課文。接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三)整體回顧,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多媒體課件出示:鄉下人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課文特點、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爲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臺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據此,我確立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閒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複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複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爲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說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爲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複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複述

以小組爲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複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複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複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爲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爲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啓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說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爲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鬆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