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熱門】小學教研活動總結3篇

【熱門】小學教研活動總結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後,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這時候,最關鍵的活動總結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活動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研活動總結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小學教研活動總結3篇

小學教研活動總結 篇1

本學期,我們棗店閣科學教研組在教研中心的指導下,通過老師們的共同努力,教研、教學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爲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研組整體教科研能力,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研活動紮實有效,但活動組織有待規範

學期初,我們制定了校本教研究計劃。提出“落實常規教學,使課堂更加有效”和“學習先進理念,使教學更加高效”兩個研討專題。12月5號,我們組織了全體科學教師進行了第一專題的研討活動。

會上,李紅軍和馬磊兩位老師擔當了執教任務,他們認真備課,邀請學校領導和教師參與試講,多次修改教案,打造了兩節理念先進、內容簡潔、活動充分,精緻、高效的研究課。課後,楊新元、柏鈞斌、王廣明、黃飛以及來自任城區濟東小學的科學老師和兩位執教老師一起圍繞着落實常規對兩節課進行了深入、真誠的探討。大家一致認爲,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符合科學課改精神,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教學設計簡潔,層次分明,教師執教過程中,注意了常規教學的規範化和有效性,是兩節層次較高的課。同時,大家也對兩節課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楊新元老師鼓勵老師們在課堂上自信,柏鈞斌老師認爲課堂教學不能缺少教師的指導,王廣明老師對兩位老師的實驗操作細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會的外地老師對中區教研活動的紮實開展表示讚歎,對中區科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表示欽佩。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遺憾的提出,由於本人組織不力,沒有統籌考慮教學進度,沒有調動起老師們教研的積極性,沒有對老師們作具體幫助,沒有將學片教研和各學校的教研、評比活動有效結合起來,使第二主題教研活動沒有落實。這說明我們的活動組織還很不規範,今後我們將狠抓落實,將學片教研和各校教研活動整合,讓學片教研活動本片科學教師的常規活動,讓教研走進每一位老師,走向每一所學校,更讓每一位教師都走進學片教研中來。

二、教學評比碩果累累,但獲獎層次有待提高

本學期,本片教師參加了各級各類教學評比活動,經過老師們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馬磊、王文斌老師在市實驗教學評比中,分獲一、二等獎,黃飛、孫茂永兩位老師通過校內評比獲得參加中區教學能手評比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馬磊老師,改任科學學科教學以來,積極適應新崗位,新要求,作爲一名中年教師她以學習者的身份對待科學學科教學,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爲了準備參加市實驗課她更是廢寢忘食,全身心地投入到備課、材料準備中去。爲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她自己買了四、五幾種水果一一試做;爲了使教學組織更加規範有序,她反覆修改學具分發的方法;爲了使教學語言更加規範科學,她反覆推敲教案,字斟句酌,直至無懈可擊,就這樣,她從對科學課一無所知成長爲一位優秀的科學教師,有付出就有回報,這次評比,她執教的《改變浮和沉》獲得濟寧市實驗優質課一等獎。窺一斑而見全豹,其他老師的艱辛必也如此。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前,各校教研氛圍都很濃厚,全區科學老師都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執教能力。我們取得成績和優秀教師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獲獎層次還有待提高,教師獲獎面還不夠高,這也說明,我們的教研活動效果不高。今後,我們將針對學片所有老師的不同特點,分別提出成長計劃,分析老師們的不足,針對性地學習、訓練、提高,力爭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在教學中有所提高。

三、小課題研究初見成效,但過程指導有待細化

提起小課題研究工作,我們只有遺憾。本學期,我們認真學習了董老師對小課題研究工作的安排和指導,對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學期初,我們向領導彙報了小課題研究工作的計劃,爭取的學校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時也與部分學生家長取得聯繫,將課後活動的要求告知家長。之後,我們組織了學校科學愛好者成立了科學課題研究活動小組,在三四五三個年級中吸收了15名科學愛好者,自由結隊組合了三個課題小組,目前各課題組正在進行研究工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由於多種原因,主要是本人的原因,我們對研究過程的指導不夠及時,有時放任學生,有時急功近利,總之,研究工作不夠嚴謹,資料不齊,效果不好。今後,我們將加強動態管理,注重細節,把小課題工作做細,做好,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小學教研活動總結 篇2

本學期,我校語文教研工作在學校的直接領導下,以語文教研工作計劃和學校工作思路爲指導,認真落實學校語文教研工作計劃。緊緊圍繞學校教學工作重點開展教研活動,加強,強化過程,嚴格要求,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的職能作用,積極探索課改的新經驗,新方法,以教學質量建設爲中心開展工作。

一、強化了教師的培訓

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在教師,學校把教師的業務培訓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學校積極鼓勵教師進修學習,還組織教師參加市、縣、鎮教學觀摩、培訓,讓教師開拓視野,並且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學校還組織部分教師到紅塔區參加了新教材培訓,回來後又對各年級教師進行了培訓。

二、積極推動教學交流,提高教研水平

我校認真組織教研活動,保證了時間、地點、人員、內容,對於組內開設的常規課、示範課、研討課等公開課,作到人人蔘與聽課、評課,並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圍,促進了教研活動質量的提高。上課前老師們都踊躍報名,積極準備,課前大家出謀劃策,查漏補缺,再修改教案,課後評課再交流經驗,總結成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真正達到示範課的示範作用。

學校領導還經常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實踐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爲,把新的教學評價觀貫穿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教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高質量完成學期教研任務。

三、加強常規,爲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抓好常規是辦好學校的基礎。我們重視教學常規的檢查和落實,夯實教學基礎。教導處和語文組每月進行常規檢查(隨機),校領導隨機參與,不僅對教師的備課、案例等教學常規工作進行檢查,還查學生課堂行爲及作業習慣,及時反饋,對好的做法進行推廣,並對優秀作業進行了展示,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平時加大對隨堂課的檢查力度,抓好聽課、反思、評課活動。對學生單元測驗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老師對班級每次單元檢測都做質量分析檢查,要求任課老師關注和追蹤後五名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加強了教學質量的監控,一方面也促進了同組間教師的教學交流和溝通,有利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以課堂教學爲中心,建構充滿活力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學校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中心,加強教師的行動研究。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打破“教師爲中心、課本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活動中,教師們認真鑽研教材,學習相關的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課前研討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課中聽課認真記錄與及時點評、課後執教者進行反思、教研組反思和集體評課、評課後總結教學經驗。本學期的集體備課開展得紮實有效,充分利用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作資源,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也使年輕老師成長很快,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改變,教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五、注重團隊建設,促進羣體提高

我校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產生思維碰撞、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在每次賽課活動中,我們是以“智囊團、大案例、滾動式發展”的教研活動特色,通過以智囊團爲載體實現同伴互助,實現校內教師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智囊團成員在研討過程形成合力教研:各成員積極主動參與,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教材分析、課改理念、語言表達、組織能力等方面的優勢羣體積極主動發揮自我的水平,平等對話,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爲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通過教師集體參與研究,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一種研究的文化,一種共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教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真正提升學校的教育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紮紮實實地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學校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涌現出一批課程觀念新、銳意進取的教師,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必須繼續努力,發揚優點,正視不足,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努力把教學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更紮實。相信有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全體老師的協力配合,我們的目標一定實現,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勤勉、務實地工作,促進我校教學水平的提高,爲教育事業譜寫出新的篇章!

小學教研活動總結 篇3

語文是有聲的藝術,不是靜止的字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足可以說明讀書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解讀這個核心理念呢?我認爲:一是我們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二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空間得到充分的張揚。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藥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係,使教師的“導”落在關鍵上和點子上,成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展的方向和途徑,全身心地投身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大兵團作戰”,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主動參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好語文的先導。學生的興趣離不開教師精心誘導和激發。因此,教師要把準學生的心理脈搏,點燃火花,想方設法增強他們學習的“心理優勢”。

1、再現情境誘趣。

心理學研究說明:新異的刺激物能引起學生的興奮和興趣。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創設情境,努力實現教學方式的多變性,做到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個互動互助的勢態,構建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

2、感情朗讀生趣。

感情朗讀時最高檔次的朗讀訓練。那介入角色的朗讀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但陶冶了學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學生生趣添樂,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全程參與。

崔巒同志說,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目標中,我們看重的不僅是教學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自始至終的參與中有所“體驗”,有所“發表”。引導他們總結學習規律,在學會中悟法,在學會中用法,自己去獵取知識,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情感,發展思維,使他們逐步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社會綜合實踐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實踐證明:學習方法的總結,知識的坡度和跨度比較大,學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點半星的。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不斷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規律性的東西。這樣總結出來的方法纔有遷移性和指導性。

三、精心設計提問和課堂練習,啓導學生全員參與。

課堂提問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着眼於全體學生,多爲中下生着想。一般要體現下面的特性:

(1)目標性——提問要圍繞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努力使提問真正成爲達標的階梯;

(2)層次性——爲了照顧中下生,提問要從教學目標所設計的大問題中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使小問題成爲大問題的鋪墊;

(3)漸進性——提問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可思考可接受,圍繞目標逐步推進,分步到位;

(4)靈活性——教師的提問若中下生接受不了,這要以學生的學出發,及時地、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提問,順學而導。

心理學家認爲: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觀內部狀態的對立統一,構成兒童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形成思維發展的動力。課堂提問應當符合這種需求,不斷滿足每一層次學生新的需求。

課堂練習的設計在體現知識變爲能力的基礎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好中差,啓導學生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中下生越多,差異性就越大。作爲一個教師,要承認差異,多想辦法,因材施教,分步到位,喚起中下生的良知,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就能使他們從厭學——好學——勤學——優學,逐步跟上隊,獲得大面積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