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選15篇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優選15篇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

在歡度“六一”國際兒童節,喜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之際,爲充分發揮優秀童謠愉悅身心、淨化心靈、啓迪心智的作用,豐富廣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積極引導少年兒童進一步瞭解傳統、認同傳統、喜愛傳統、過好傳統節日,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根據區文明辦、區文明城市創建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現將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和“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要求作如下佈置。

一、關於優秀童謠傳唱活動

1.活動對象:主要是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

2.活動安排:

開展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以“六一”國際兒童節爲契機,組織開展“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5月18日至6月10日,中國文明網、視網等網站開闢簽名寄語活動主頁面。各小學、幼兒園要在本地舉辦“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啓動儀式,組織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上網瀏覽80首獲獎優秀童謠,簽名寄語,抒發感言,表達心聲,引導少年兒童廣爲傳唱優秀童謠,抑制“灰色童謠”,快樂成長,做有道德的人。

充分利用童謠讀物。配合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中央文明辦組織編印了《中華是我家》一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80首獲獎優秀童謠彙編成冊,已在新華書店公開發行。各校(園)要充分利用好這本圖書,組織少年兒童認真閱讀、學唱優秀童謠,推動童謠傳唱活動廣泛開展。

開展校園傳唱活動。各校(園)要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把童謠傳唱與校園文化、課堂學習、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利用大課間、班隊會、德育課等時間,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優秀童謠節目,開展“唱童謠、學童謠、編童謠、演童謠”活動;利用校報、校刊、校園廣播站、櫥窗、板報等,宣傳展示優秀童謠。有條件的學校可把童謠內容納入校本課程。

二、關於“我們的.節日·端午”邗江區市民主題活動

1.活動時間:20xx年6月7日-6月16日。

2.活動形式:各中小學以主題班會形式,介紹端午由來,瞭解民俗知識,學習包糉子。發起“迎世博、講文明、學禮儀、過端午”倡議活動,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歡慶中華民族傳統佳節。

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在節日期間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有條件的單位可在傳唱基礎上開展優秀童謠節目表演,推動愛國主義精神宣傳,提高中小學生文化素養,展示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有關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愛國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的極好時機。各學校、幼兒園一定要把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和優秀童謠傳唱活動作爲對廣大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制定活動方案,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2.加強宣傳,認真總結。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橫幅、戧牌、宣傳欄及時宣傳報道活動開展活動,營造濃郁的扭轉。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相關民俗知識。做好優秀童謠歌曲曲目推薦工作,各校(園)要做好活動開展情況材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並於6月12日前將活動情況書面總結和圖片上報區教育局辦公室。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糉子,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活動準備: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糉子的方法。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爲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糉子了,你們包糉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糉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糉子和包子。包糉子要用糉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糉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糉子!活動結束!

二、端午節賽歌會請各班的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三、賽龍舟每班選5名家長,組成兩隊,賽龍舟接力賽。媽媽或爸爸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四、巧手媽媽大比拼---親子活動每班幼兒家庭分四組進行親子活動。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方法:給每位小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五、幼兒相互贈送禮物(糉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六、活動結束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風俗。

2、學習兒歌,並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3、嘗試用簡單的青花裝飾雞蛋。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的煮熟的雞蛋,藍色顏料,新鮮的艾蒿和菖蒲,《賽龍舟》視頻,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艾蒿和菖蒲,引入主題:

1、談話引入。

老師發現,這段時間好多小朋友身上長了小紅疙瘩,怎麼了?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蚊子到處咬人,可討厭了。不過別怕,我媽媽告訴我,還有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在端午節,人們會在門上插上艾蒿和菖蒲,蚊子就不敢來啦。我都在教室門邊插了一把。你知道蚊子爲什麼怕它們嗎?

2、每張桌子發一根艾蒿和菖蒲。

我們來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研究一下蚊子爲什麼怕它們。

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

艾蒿和菖蒲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能發出強烈的氣味,這種氣味能趕走蚊子和小蟲子。到了端午節,人們會把艾蒿和菖蒲掛在大門邊驅趕蚊蟲。

(出示:門插艾,香滿堂)

與幼兒讀兒歌。

二、端午節的習俗:

1、說到端午節,小朋友們還記得是哪一天嗎?

(出示:五月五,是端午)

請幼兒讀兒歌。

端午節這天,人們除了在大門邊掛艾蒿和菖蒲還會做什麼事呢?

2、端午節這天,我們會吃什麼?

(出示糉子)

你吃過嗎?怎麼吃?就這樣咬嗎?

我最喜歡吃白糉子,灑上白糖,甜甜的,香香的。你吃過什麼糉子呢?

糉子的'種類很多,有水果糉子,豆沙糉子,肉糉子,紅棗糉子,香菇糉子......不說了,再說我的口水都流下來了。好想吃一個啊,你們想吃嗎?那我們一起等等吧,再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就可以吃到香香的糉子了。對了,小朋友們記不記得爸爸媽媽煮糉子的時候還會煮什麼吃的?

(雞蛋,據說和糉子一起煮的雞蛋特別香,吃了糉子別忘了再吃一個雞蛋喔。) (出示:吃糉子,灑白糖)

與幼兒讀兒歌。

3、端午節有香香的糉子和雞蛋吃,那有什麼好玩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端午節這天人們在幹什麼?

(播放《賽龍舟》視頻)

端午節這天人們在幹什麼?

他們劃的船像什麼?你能學一下他們划龍舟的動作嗎?除了划船的人,還有一個人在做什麼?

我們知道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5月初5跳江自殺了,很多人划着船去打撈他的身體,因爲怕魚蝦咬壞了他的身體,人們還在船上敲鑼鼓想嚇跑魚蝦,後來,每年的端午節這天,人們就用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出示:龍舟下水喜洋洋)

三、學兒歌《五月五》

1、過端午節真好,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這些事每年過端午節我們都要做,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編成了一首兒歌,現在老師把這首兒歌送給小朋友們,認真聽一聽。

2、跟着老師念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四、過端午,送彩蛋:

1、這個星期的星期六就是端午節了,爸爸媽媽會給我們煮香香的糉子,爸爸媽媽真辛苦,我們送個端午節的禮物給爸爸媽媽吧!

2、(出示雞蛋)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大家都要吃雞蛋,我們把雞蛋送給爸爸媽媽好嗎?可是,雞蛋不太好看,爸爸媽媽要是不喜歡怎麼辦呀?

3、老師這兒有幾個不一樣的雞蛋(出示青花雞蛋),它們身上有什麼呀?你覺得爸爸媽媽會喜歡這樣的雞蛋嗎?你想送爸爸媽媽這樣的雞蛋嗎?那我們就動手吧!

4、要求:把雞蛋放在瓶蓋上,然後用左手把雞蛋按着,右手畫青花。

畫完前面的,把雞蛋輕輕的轉一轉再畫。

棉籤用完放進盤子裏,不能放桌上。

畫完吹一吹,讓顏料幹快點兒。

5、幼兒畫雞蛋,老師巡視指導。

6、畫完的小朋友把雞蛋和瓶蓋放在展臺上展示。

五、結束活動:

青花雞蛋真特別,放學的時候把它送給爸爸媽媽,他們一定會喜歡的。現在,請所有的小朋友到展臺邊合影。

送祝福: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跟客人老師說:老師,端午節快樂!

謝謝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提前過端午,謝謝。

今天的活動結束了,跟客人老師說再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瞭解端午節獨特的風俗習慣及其意義。

2、與家人一起製作香袋、觀看糉子的製作方法。

材料準備:

1、製作糉子和香袋的各種材料。

2、PPT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引入話題:

1、五月五日是什麼節?五月五日已經過去了,爲什麼我們還要過端午節?農曆是什麼意思?

2、屈原是誰?屈原和端午節有什麼關係?

3、觀看PPT,瞭解糉子、艾草、龍舟等。

(二)和家長一起動手製作香袋、紙製三角綜。

(三)觀看部分家長表演包糉子,並與家人一起品嚐糉子。

活動反思:

在這次端午節活動中,孩子們對把糉子拋到河裏,紀念屈原,賽龍舟等都很好奇。

活動剛開始,幼兒和家長都迫不及待的開始裝香料,做香囊,每一個香囊都傾注了孩子家長的無窮用心。在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幾位家長制作糉子後,孩子們在剝糉子的時候發現:各種糉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線扎捆起來的、有的則不是用線,是直接用糉葉穿過去的。但是孩子們都想知道這糉葉軟軟的'怎麼可以穿進去的?是怎麼穿的?當糉子被切成一塊一塊開始品嚐時,他們品嚐各種各樣的糉子。孩子們都很開心,對端午節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在此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糉子,更從活動中瞭解了這個活動的由來,以及我們民間對於活動的重視,更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通過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糉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二、活動準備

1、音樂。

2、幼兒觀察過包糉子,瞭解包糉子的過程。

三、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糉子的過程。

指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糉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着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糉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

指導語:包糉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糉子。

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聽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一、背景材料: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糉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糉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糉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7

爲慶祝端午節、紀念屈原和保留民俗傳統節日,園工會聯合團隊、保教組織全園教職工、小朋友和部分家長舉辦端午節包糉子等系列活動,方案如下:

一、人員安排:

總指揮:

副總指揮:

具體負責:

主持:

統計:

場地:

宣傳:

後勤:

醫務:

安全保衛:

隊長:各段段長

拉拉隊:全園小朋友

、活動項目:

活動一:端午節的故事

時間:包糉子比賽前(具體時間由各班老師自行安排)。

地點:各班活動室

內容:

1、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2、製作五絲。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五絲,戴在小朋友的手腕上。傳說要一直戴到下大雨,再解下來扔在水流裏,順水漂走。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活動二:包糉子比賽

地點:塑膠操場

時間:6月5日(週四)上午9:30-10:30

準備:

1、橫幅:“糉子飄香迎端午暨教職工包糉子比賽”

2、浸泡過的糯米、糉葉若干;棉線若干;勺子各隊4把;硬幣和蜜棗若干;毛巾架4個;桌子4張。

3、圍兜和一次性手套參賽人各一份。

4、劃定比賽區。

5、各班教師帶領幼兒集中在塑膠操場。

參加人數:以段爲單位組隊(隊員名單附後),每隊選出教師4人家長4人共8人,合計:32名選手(名單附後)。

比賽程序:

1、4隊在比賽區裏做好賽前準備。

2、主持人發出開始口令,20分鐘後停止比賽。

3、記錄每組完成的數量(質量差的.減去),多的隊獲勝。

4、公佈結果。(一等獎1隊,二等獎1隊,三等獎2隊)。

5、比賽結束各班按次序回活動室。

6、糉子送到廚房。

活動三:送糉子。

時間:6月5日下午4:20。

地點:園門口塑膠操場。

準備:煮熟的糉子;桌子;各段幼兒若干名;溫馨提醒牌上寫:“當心!你的糉子裏可能有硬幣!”

程序:

1、隊長帶領幼兒來到送糉子場地。

2、送給離園的小朋友每人一個糉子,送完爲止。(送糉子時說:祝你好運能吃到硬幣!)

3、整理,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8

教育主題:端午節、白天、黑夜

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菖蒲、糉子、鹹鴨蛋、,黃瓜等過節物品。

週一下午

活動一遊戲蕾

週二下午

活動一手工<小猴賣”球”>

製作方法:

1、沿輪廓線剪下圖案。

2、如圖示沿內折線摺疊好底版,並將遮陽棚摺疊後粘貼在底版頂上。

3、如圖示將做櫃檯的.紙沿外折線摺疊後粘貼到底版的相應位置成櫃檯。

4、把麪包、足球和球生圈放在櫃檯上做小猴賣“球”的遊戲

週三下午

活動一繪畫

週四下午

活動一繪畫

週五下午

活動一遊戲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9

一、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畫龍舟、掛香袋、龍舟水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香包和紙糉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糉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並帶回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吃糉子

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糉子的原料和方法、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準備: 孩子分組帶艾草和菖蒲、糉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回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二 製作龍舟(樂高)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樂高玩具,用建構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準備:樂高拼插玩具

★活動三 畫龍舟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準備:樂高拼插玩具

★活動四 龍舟水(打水仗)

目標:

龍舟水,民間把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的較大降水過程稱爲"龍舟水",端午時節“洗過龍舟水,健康又平安”, 在廣東過端午節洗龍舟水是民間的傳統習俗,按照說法洗完龍舟水寓意身體健康、事事順心。因此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孩子感受一起潑水的狂歡,沐浴龍舟聖水,親身感受傳統節日帶來的歡樂氣氛。

準備:各種玩水的工具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0

活動背景:

爲了讓小朋友瞭解“端午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小朋友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我們小班組在五月二十七日這天,開展了“走進端午”活動。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瞭解了“屈原”的英雄事蹟。同時又用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有掛艾葉草、掛香袋,吃糉子、賽龍舟等。小朋友還和糉子來了個親密大接觸,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剝一剝、嘗一嘗,他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糉子,知道糉子形狀各異,裏面的餡料很豐富,糉子的'味道也很好吃,還了解了包糉子的方法。小朋友們還舉行了 “賽龍舟”比賽,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們齊心協力,讓龍舟快快地航行起來,而“小觀衆”們也熱情澎湃,都爲“小運動員”們加油鼓氣。最後活動在分享糉子中落下了帷幕。相信這次活動一定會給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活動地點:

中班各教室

活動策劃:中班組全體教師

活動範圍:中班年級組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2.通過活動體驗包糉子、吃糉子、賽龍舟的樂趣。

3.激發幼兒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程序:

1.年級組成員共同討論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準備:商量活動流程、準備材料、組織形式。

活動名稱:五月五過端午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髮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活動材料:糉子、視頻、課件等。

2.各班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活動。

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看課件師:端午節在什麼時候?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瞭解包糉子的流程、習俗。觀看視頻。

師:糉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爲什麼會有端午吃糉子這一習俗?

教師介紹糉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麼樣的糉子什麼餡的糉子。

幼兒欣賞、學習民歌“五月五過端午”。

手工製作彩糉。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繼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1

大班親子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設計意圖: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

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端午節親子活動:“端午糉飄香”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糉子的糯米、葦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和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糉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糉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爲不讓魚類吃掉其屍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糉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糉子,後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糉子、吃糉子,共同分享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製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2

一、設計思考:

本週四是夏至,一年中最炎熱時間的開始,又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預示着夏天真正的來臨。那麼,夏至有什麼風俗和講究嗎?夏至要吃什麼呢……爲了讓幼兒瞭解這悠久的傳統習俗,兒童部向您推薦《夏至的傳說》、《夏至人們在幹什麼》“冬至餛飩夏至面”等夏至活動。通過此活動,讓幼兒瞭解了我國傳統文化,知道了作爲中國人更有義務傳承自己的傳統佳節,這對樹立民族意識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各年齡段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爲此,我們結合一年一度的夏至和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糉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糉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家庭的包糉子活動。

五、活動方案: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如何愛他的'國家,又是怎樣投江的。

活動二:糉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糉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活動三: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瞭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孩子們非常喜歡搓長命縷,給孩子準備一批製作的五色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搓好戴在手腕上、脖子上、腳腕上。

活動四:學詩詞《和端午》

附: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活動五:包糉子

目標:

1、學習包糉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家長在家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孩子們體驗參與勞動的快樂。

活動六:夏至活動

1、鬥蛋、編織蛋網、剝蛋殼比賽,感受了傳統節日的趣味性,走近民俗,走進快樂。

2、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3、夏至詩詞:

“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

此外,爲了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度過節日和夏天,我們應做好以下準備:

1、衛生:做好各種玩具、用具消毒安全工作,環境保持乾淨、通風,避免生蚊蠅。

2、飲食:針對夏天孩子汗多、食慾不正,特意配製了營養保健粥來給孩子開胃,並調理身體,如綠豆粥、銀耳粥等。

3、家長工作:希望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睡眠習慣、多飲開水等習慣,共同來迎接這個燦爛的夏季,健康的度過這個多姿的夏季。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3

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並表現端午節的快樂。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糉子、蛋網、艾草、龍舟等物品,結合屈原等故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端午節。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力。作品評析及展覽。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端午節賽歌會

請各班的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巧手媽媽大比拼―親子活動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方法:給每位小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最後,幼兒相互贈送禮物,並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4

一、活動:

活動要求:老帥拿出道具,由小朋友說出端午節關於這個道具的用處及關於這個道具的故事。

活動意義: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道具:糉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二、活動:畫出自己的“端午節”

活動要求: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並表現端午節的快樂。

活動意義: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活動準備:準備畫筆、畫版等。

三、活動:端午節我要製作龍舟

活動要求:

1.讓孩子們模擬製造龍舟。

2.讓孩子們互相評價別人的龍舟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龍舟模型的各種材料。

2.組織幼兒參觀別人製作的龍舟。

活動反饋:

1、幼兒對製作龍舟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製作龍舟時,特別是在製作龍舟龍頭時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要重點引導幼兒如何製作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

四、活動:製作糉子香袋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2、讓孩子瞭解端午節爲什麼製作香袋,讓孩子瞭解我國傳統的端午節文化。

活動準備:香料、布袋、針、線等

以上四個活動就是我們幼兒園爲孩子們準備的端午節活動方案,希望我們園的小朋友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端午節。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5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中國的傳統,正值節日來臨之際,我們不妨帶着孩子和家長朋友們,來組織一場“端午節民俗體驗活動”吧!讓幼兒用心體驗我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意義,感受節日的喜悅。

活動形式:猜謎語、聚餐

材料準備:糉葉(或蘆葦葉)、用彩紙打印好的謎語和詩歌等句子、五彩線、氣球若干、氣球槍三把、獎品若干種(園方自行決定);

服裝準備:用綠色紙或糉葉折成的小糉子若干個,縫製或掛在自己的身上

音樂準備:《愛乘以無限大》、《包糉子》、《步步高》

參與人員:小、中、大班幼兒及家長

活動一:糉葉大藏寶

活動準備:

1.謎語、詩詞紙條——教師事先挑選一些謎語、詩詞等,打印在彩紙上,並在每個謎語、詩詞的下方詳細地寫上一個獎品所藏的地點(如:獎品在XX教室XX地方),然後根據每個謎語、詩詞內容的多少將彩紙剪裁成獨立的紙條,最後把所有的紙條分別放入用糉葉折成的糉子裏,用五彩線纏好即可。

2.射擊氣球板——在教室的一面牆壁上(或用一張超大號的大紙板),做一個上面寫有“糉葉大藏寶”字樣的版塊。在版塊上有序地排列粘好一些吹好的氣球。並在每個氣球下面掛上一個糉子,版塊前用桌子隔出射擊的距離。

活動規則:

1.每個幼兒有兩次射擊機會。如果一次都沒射中者,教師可適當調整桌子的距離,或者請家長配合幫助。

2.活動結束後,給每位參加的幼兒一個氣球做鼓勵。

活動過程:

1.播放《愛乘以無限大》做背景音樂,教師組織幼兒用氣球槍打氣球。

2.每打中一個氣球就可以摘下氣球下面相對應的糉子,並根據紙條上的要求,家長帶着幼兒一起來誦讀或是猜謎語。

3.讀的好或是答對者,就可以按照紙條下的方式去找藏在各地方的寶藏做爲獎品了。

活動二:吃糉子

活動準備:

已煮好的糉子、盤子筷子若干、白糖、飲料。

2.教師事先把“五黃”中的`食物以自助餐的形式準備好,放在各個班級處。

活動過程:

1.播放《包糉子》做爲背景音樂,教師組織幼兒和家長品嚐糉子和。

2.在家長和幼兒吃糉子時,老師可以講解端午節的寓意。

活動三:廚藝大比拼

活動準備:

在參加本次活動之前,通知家長每個家庭準備好自己的拿手菜帶到幼兒園。菜的類別不限(菜可以是家長和幼兒共同來做)。請家長提前給自己的菜寫上小標籤(標籤上寫有菜名和參加家庭)。

活動過程:

1.播放《步步高》做爲背景音樂,教師把班級的桌椅放在教室中間圍成一個圈,把所有菜放在桌上。

2.此活動可以和“吃糉子一起進行。

3.在請家長分享之前,教師組織帶菜的家長和幼兒分別介紹一下自己所帶菜的菜名。

活動寓意:

端午節是中國時至今日仍然十分盛行的傳統節日,因此不管是民間還是著名詩人都流傳下來很多詩詞、諺語、兒歌和謎語,代表了人們對端午節的喜愛。這個遊戲通過這種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並從語言文化方面來了解我國端午節的另外一方面內涵。在端午節時,除了能吃到每個人所包的不同形狀和不同味道的糉子,還可以品嚐到每位家庭成員的拿手菜。既讓自助餐的花樣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也讓每個家庭各顯身手,讓幼兒和家長在節日的氣氛中有玩有吃,同時,也增進了家長之間的交流,使本次活動的氣氛更加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