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活動方案

《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我愛我的家鄉,是因爲她悠久的歷史,是因爲她的美麗。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了“《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活動方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弘揚錦州精神,建設濱海新錦州,樹立海洋意識,通過結合學習地方教材《濱海新錦州》,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們認識自己的家鄉——錦州,瞭解自己的家鄉——錦州,從中感受到家鄉——錦州的美好,在濱海新錦州的濤聲中茁壯成長,讓學生們在家鄉文化的薰陶中得到情感啓迪,樹立起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二、活動的主題

知我家鄉,愛我家鄉。

三、活動時長:

3個月(三月、四月、五月)

四、過程設計:

(一)課題背景:

錦州,我們的故鄉,扼關內外咽喉,地緣優勢明顯,歷史文化遺存豐厚。這裏,依山傍海,人傑地靈;這裏,英烈輩出,物華爭豔;這裏,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投資環境百家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這一個個光榮的稱號,無不印證着錦州發展的足跡;錦淩水庫、濱海新城、城市輕軌、錦州灣國際機場這一個個令人振奮的字眼,無不賦予濱海新錦州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今天,就讓我們揭開它的面紗,去了解它,研究它。學校根據家鄉的特點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際,在全校各年級學生中全面開展以“知我家鄉,愛我家鄉”爲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自豪感以及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二)活動目標:

總目標:通過“知我家鄉,愛我家鄉”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研究學習我們的家鄉——錦州,在各個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使他們更加了解錦州的經濟、政治、文化和建設等方面的發展進步,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服務意識、公民自豪感、責任感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活動中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1、呼喚“家鄉情結”

家鄉文化是一個地方最鮮活、最樸素、最具生命力與感染力的人文資源,是加強青少年“知家鄉、愛家鄉”的最好教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走訪、調查、分析,全面瞭解家鄉,增強學生對錦州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歷史責任感。

2、呼喚“錦州精神”

錦州是震驚中外的遼瀋戰役的主戰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20世紀60年代聞名全國的新興工業地區,創造了共和國曆史上第一根棉綸絲、第一隻晶體管等21項全國第一的產品。錦州的先輩們創造了錦州的光輝歷史與文化,也鑄就了“勇於犧牲,敢爲人先”的錦州精神。這是錦州映射歷史、走向未來的旗幟,更應成爲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追求。通過學習與實踐,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把這種精神化作學習的動力、修身的準則、奮鬥的豪情,更好的爲濱海新錦州建設添磚加瓦。

3、呼喚“文明市民”

青少年學生是錦州未來的主人,是錦州城市文明延續傳承的關鍵所在,也是把錦州不斷推向時代潮頭和世界前沿的關鍵所在。通過學習與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啓迪激勵,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在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個文明公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時代因你們而精彩,錦州因你們而驕傲。

4、呼喚“能力培養”

通過學習與實踐,引導學生進一步學會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強化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社會交際、組織、動手、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進每一個學生個性全面發展。

五、組織機構

1、爲確保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完成預期目標,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進行規劃、管理與指導,並從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時間、經費等方面給以保障。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德育主任)、(輔導員)

2、成立活動研究小組,具體負責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活動過程的指導、管理、研究、評價與總結。

組長:(德育主任)

副組長:(輔導員)

成員:

六、活動形式

活動的組織形式豐富多樣,包括個人活動、小組活動、班級活動、學校活動等,根據課程內容、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安排,不拘泥於形式,引導學生深度實踐,注重活動的實效。

七、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全面領會上級領導的活動精神,校長組織校領導開會研究活動的主題,輔導員制定活動方案。

2、召開實施教師會議,實施教師根據學校方案,撰寫班級計劃。

3、發動和組織學生,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4、爭取家長配合,與社區有關單位聯繫,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第二階段:活動階段

1、教師指導策略

堅持在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的前提下,強調教師的指導。教師在以下方面要給予切實的指導:

(1)指導如何選擇主題,到哪裏去找問題?怎樣把問題變成研究課題?

(2)指導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的內容,如:要做什麼?怎樣做?做成什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內在動機,幫助學生確定體驗的活動和探究的方向。

(4)審視學生預期的探究方法與實踐途徑的可行性並進行相應的指導。

(5)督促和激勵學生的實踐與探究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保證活動的持續進行。

(6)指導學生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和活動過程。

(7)拓寬學生的思維,將體驗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8)指導合作方式與技術,保持有效的小組合作與分工。

(9)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結果呈現方式,形成形式多樣的作品。

(10)指導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適當的反思。

(11)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和研究成果。

對於不同年級的小學生,以上方面指導的力度應有不同。年級越低,指導的力度應越大。

2、活動管理策略

(1)對活動計劃的實施實行有效監控,保證活動進展順利。

(2)兩週召開一次教師的研討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評析。

(3)對活動開展的情況進行關注性測評,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採取措施引導、調整,促使活動順利進行。

3、活動實施步驟

(1)教師根據學校方案,以班級或年級組爲單位,指導學生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分析提出問題。

(2)師生共同確定研究主題,明確研究範圍,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具體內容爲:主題的初步討論;要研究討論和思考的事物和故事;現有知識的主題網;尋找活動需要的材料;陳述需要解決的問題。

(3)各班級開展活動,深入社區、家庭、自然,實地參觀訪問,記錄活動過程,收集、記錄學生體驗,討論並計劃如何發表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

(4)總結方法,繼續做更深入的探究工作,形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