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黃河絕戀》觀後感(通用9篇)

《黃河絕戀》觀後感(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河絕戀》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河絕戀》觀後感(通用9篇)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1

有一條巍然聳立的巨龍,它叫黃河。

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情,它叫愛。

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惡夢,它叫戰爭。

它們交融在一起,一涌一涌的感動,在心間翻滾。

當一幕又一幕映入眼簾時,我被這部電影所迸射的光芒所震撼;噹一聲又一聲吶喊盪漾耳畔時,我被這些戰士的無畏所折服;當一絲又一絲微笑浮現腦海時,我被這羣中華兒女的團結友愛所鼓舞。

抗日戰爭時期,主人公歐文先生意外地認識了三位八路軍,這個美國空軍戰士與中國戰友共同經歷了生死,他們曾收穫快樂,也曾付出艱辛。無論何時,她們的心中都有一個信念,一個不屈的信念——一個戰士可以倒下,但中國不能倒下。一次次捨生忘死的戰鬥,一次次捨己爲人的舉動,三位八路軍都犧牲了。但他們所給予的愛,永垂不朽。

感動,爲愛。爲兩個素不相識的異國人的愛。

歐文先生駕駛的戰機遇險,一箇中國小男孩挽救了他的生命,他們語言不通,他們年齡不同,可是他們的心緊緊相連。當男孩發現歐文的生命已危在旦夕時,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毫不猶豫,急中生智,給了歐文第二次生命,小男孩子單純善良的心,讓我久久無法平靜。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伸出雙手援助過無助的人們呢?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顆充滿關愛的心靈,那麼一支鋼筆、一枚硬筆、一聲問候、一個擁抱,他人所得到的便是一份溫暖、一縷春風、一片光明、一捧清泉。看着他們相視而笑的臉龐,我哽咽了。

感動,爲愛。爲兩名士兵在戰場上的愛。

歐文在槍林彈雨中四處躲藏,因伏在貨車下輪胎爆破而腿被壓。此時,是戰友奮不顧身上前讓他得救,而戰友中彈身亡,他卻一次重獲生命。當鮮血從身旁濺出,他的朋友胸前的點點血光,在如火驕陽下閃爍。放棄自私自利,放棄絲絲猶豫,哪怕不能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樣幹出轟轟烈烈之舉,但至少能奉獻些什麼。朋友落難,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只要竭盡全力努力過,就能讓友誼地久天長,就能創造和諧互助的世界。目光徘徊在羣星共舞的夜空,似乎又憶起那一般的血,一顆淚珠在黑暗中滾動。

感動,爲愛。爲一個小女孩對祖國的愛。

當熊熊燃燒的烈火飛揚在女孩的眼前,當勒得人發疼的麻繩緊箍在女孩細嫩的皮膚上,她有些掙扎。只有五六歲的她,真心希望自己能平安幸福地活一輩子,用明亮的雙眸多瞧瞧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淚流滿面的她,聽到父親撕心裂肺但堅定不移的聲音在勸慰她時,她高聲呼道:“知道!”她或許看到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她或許想起了母親愛傷時蒼白的臉龐與無力的呻吟。她知道,永不屈服於邪惡,爲了中國的明天而犧牲,是有價值的犧牲。連一個還不識字的小孩,都愛國心切,何況我們?中國的未來由我們創造,只有茁壯成長,才能創造更加富強的中國!那麼我們應從現在的一點一滴做起,豐富知識,努力學習,將來回報我們的母親。女孩稚嫩的童聲還在迴響,我眼含熱淚,向藍天呼喊——祖國,我爲你奮鬥!

感動,爲愛。

迷惘中,愛爲我指明瞭方向。

因爲感動,所以珍惜;因爲珍惜,所以真愛永存。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2

眼前,是那蜿蜒的長城。滄桑下,是那漫山的層林盡染。耳畔,依稀是那優美的小提琴聲,迴旋,彷彿剪影出那段黃河絕戀。在秦磚漢瓦的城牆腳下,他與她的相遇,他們與她的相遇——婉轉、深沉。

抗日戰爭年代,長城的狼煙下,美國人歐文與女八路安潔,背起行囊,趕向延安。前面,是純樸的黑子。爲了護送歐文,一路上,有過日軍的追殺,有過黃土高原的險惡阻擋;有過恩怨,有過一次次的生死別離。一路上,一次次的虎口逃生,都是因爲對黃河的執着。歐文是名飛行員,身上攜有重要情報;是這份忠貞令他最後艱難卻了不起的橫渡黃河。彼岸,就是安潔與黑子的夢,卻被黃河湮沒了。

善良美麗的安潔、堅強勇敢的黑子是陪歐文走到最後的好戰友。一路上的相互扶持,讓黑子受着傷卻仍選擇背起歐文。兄弟之間的情誼,更是在黑子用身體爲歐文堵彈,在歐文不顧一切地走上前又爲救下黑子的女兒時,體現出超越國別的大無畏。安潔,爲了不連累歐文毅然選擇了放棄生命,這種無私的愛是黃土地的高歌。

黃河之岸,深情一吻,那是安潔與歐文愛情的見證。他們並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因戰爭結緣,在艱苦中互相瞭解,彼此熟悉。在深山宙宇裏,兩人說:“我們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在蘆花搖曳下,安潔向歐文道出自己爲什麼要揹着手榴彈的原因,是一份貞潔,一份委屈,一份堅強,更是一份對日本人的痛恨。歐文輕輕取下手榴彈,對她說:“我會保護你,一輩子”。文化、性格的差異,不重要,慶幸的是硝煙摧殘下仍能譜寫出如此濃漫的黃河絕戀!滔滔黃河水,寄託着安潔的希望與愛,倒下的她,是含着笑的。也許,愛不需要如此的轟轟烈烈,但那一個承諾,令我十分感動。

無論是電影中的八路軍還是老百姓,對於兇殘的敵人都是憎恨不已,在誓死與敵人鬥爭中,都表現出堅定的信念與莫大的勇氣。在生與死中,他們以死捍衛祖國的尊嚴;在個人利益與黨的使命面前,果斷的選擇了一切留給革命事業;在敵人面前,挺起胸膛!——這源於對祖國的愛。什麼也罷,電影中“因爲你是中國人!”一句頻繁出現,卻顯得字字千金,如鐵打般深深烙刻進心底!因爲是中國人,黑子寧可犧牲全家人性命,完成任務,換人民安定;因爲是中國人,在家仇與國難面前不計前嫌,同仇敵愾;因爲是中國人,安潔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了母親河——黃河!

是啊,你能看到,黃河兩岸,蘆花飄飛,洋洋灑灑地奔向遠方。霧氣蒸騰的遠方,是婉轉,深沉的愛。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3

流星劃過的一刻,是一瞬的美麗。

蠟燭燃起的一刻,是一瞬的溫暖。

鮮血凝結的一刻,是一瞬的永恆。

然而,電影中的那個女戰士,卻三者囊括。她沒有用冰冷去裝飾自己的外表,用堅強去壓制自己的柔情,用仇恨去化解自己的溫暖,在那一瞬——

她張開自己的雙臂,似乎要投身於黃河中,她閉上了雙眼,用微笑面對遠處的相機,髮絲拂動,她忘卻了戰爭、恥辱、血腥,只在用心感受着這深入靈魂的美麗,讓人驚歎。這是一個何等的女子,這是一位何等的精靈。

我們不禁聯想到《泰坦尼克號》中,也有這樣的情景,女主人公張開雙臂,似乎要融入海中,男主角也張開雙手擁住了她,不管是浪漫的夜晚,還是死亡前的掙扎,他們都以這麼美好的方式詮釋了美麗的意義。

但是,我們卻沒有想到,這樣細膩永恆的一瞬卻出現在這種血腥的戰爭中,但是,這兩者不也都一樣嗎?在死亡面前,用心去記錄這最後的點滴,不管是面對的是大海,還是面對黃河,一瞬的靜謐,一瞬的定格,在萬物的映襯下,熠熠生輝。

殘陽如血,即使在之後用生命去祭奠黃河,也沒有悲涼悽清,有過這樣一個生命保留綻放到極致的瞬間又有何遺憾?

在這苦澀的歲月裏,因戰爭而腐朽黑暗,我們應實現的,不是避開黑暗,而是勇敢的迎着黑暗綻放光明。至少曾經耀目過,她了無遺憾,她用她的倔強堅守,用她的純真融解,宛如黑夜中奪目的星辰。

人活着,不就應努力的感受一切的美麗嗎?我們擁有的不只千千萬萬;一瞬,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因一瞬的光華,在這悠久的歲月中,永遠,銘記。

照片只留下了她的身影,但她的心卻早已寄託到母親河中,就在那一瞬……

這一瞬,會有多麼粲然?

黃河,會給你響亮的回答!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4

華夏大地,曾有一段屈辱沒齒難忘。

九曲黃河,曾有一段情誼驚天動地。

我們不會忘卻戰爭的恥辱,不會忘記爲祖國而戰的兒女的滴滴熱血。

我們不會忘卻戰鬥的情誼,不會忘記將黃河渲染得如此美麗悲壯的無邊血愛。

走進《黃河絕戀》,拂去歷史的塵埃,正視過往……

男主人公歐文是一名美國飛行員,前往中國,支援抗日。飛機的不幸墜毀,開始了他的歷程。

是那個呆頭呆腦的小男孩,救了歐文。他們在懸崖上一齊大笑,一齊分享生的喜悅。就在這喜悅正被定格之時,戰鬥機的轟鳴打破了寧靜。就如同億萬中國人民的生活一樣,原本的幸福、平靜,隨着盧溝橋的槍聲響起而蕩然無存。我憎惡這戰爭,打破了這寧靜。轟炸奪去了小男孩的生命,他所遺留下來的銀鎖,清脆的音色如同他的笑聲般美妙,卻不再響起。

是那個沉寂的村莊,感動了歐文。聯想起無辜的婦人在汽油的燃燒中翻滾痛苦的呻吟,未滿週歲的孩子被石磨活活給碾死,聲聲慘叫。我無法想象那鮮紅的血彙集,涌向黃河,或許澎湃洶涌是黃河的咆哮,是人民的奮起抵抗。惡魔般的敵人,殘暴的行經,人神共憤!堅強的人民,頑強的抵抗,感天動地!

是那一個個英勇的村民,震撼了歐文。國難當頭,不計私人恩怨,共同抗戰,只因我們同是中國人;關鍵時刻,臨危不懼,就算內心再痛也不給敵人制造機會,只因我們同是中國人;不論老少,不分尊卑,聯手對抗,只因我們是中國人。

是中國人的風采,令歐文折服。國家和人民高於一切,他們不畏生死,哪怕僅存一絲希望也要付出全力,他們的生命永遠與人民緊繫在一起,爲了心中共同的信念;永不言棄。他們用熱血捍衛着尊嚴,他們絕不允許自己的尊嚴受到敵軍的殘踏。黃河是源頭,也是歸屬。

是黃河的激昂,讓歐文震驚。黃河水一去不復返,那麼義無反顧,也許只有這樣的河流才能養育出勇往直前的兒女,堅強不屈的兒女。

黃河岸邊,殷紅的血浸染了天空,浸染了土地,也緩緩流向河中,母親河給予的條條生命又帶着革命必勝的決心,重回懷抱。

血色黃河是恥辱,是人們拼搏的見證,是一個民族重振的起點。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才能直視過往的歷史……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5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你所報道的東西是假的、編造的,受衆便會有被欺騙、遭愚弄的感覺,對你嗤之以鼻,甚至懷疑你的人品。對影視作品而言,也存在同樣的道理。只不過與新聞作品不同的是,影視作品屬於藝術範疇,可以創作、虛構,它的真實性表現在必須符合生活的邏輯,說直了,就是橫豎要讓人覺得可信。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故事編得再好,畫面拍攝得再精彩,一旦讓人覺是它是假的、不可能的,你讓觀衆,尤其是今天變得越來越挑剔的觀衆們怎麼喜歡得起來呢?

固然,影視作品的真實性說起來要比新聞複雜得多,多就多在要從“虛假”中演繹出“真實”來。它包括故事情節的“真實”,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真實”,場景的“真實”,等等。其中,只要某個方面讓人感到失真,就會動搖整部作品的真實性。就好比一部車子,人們發現外國車就是好,它的“好”來自車子的每個部件都是出色的、過關的。國產車總體上也不錯,往往就是扶手啦、擋光板啦、噴漆啦等一些部件不行從而影響了整車的質量與形象。

愚以爲,影視界大腕馮小寧奉獻給觀衆的《黃河絕戀》就存在這樣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由於影片中的場景“失真”,就有可能導致人們對整部影片的真實性產生疑問。《黃河絕戀》的成功,對於中國電影突破性的貢獻,已得到評論家們和觀衆的充分肯定和褒揚,這裏不再贅述。單說該片中的這種場景“失真”,正是眼下一些影視劇作中存在的尚未引起編導們重視的通病。當然,這裏說的失真,不是指某個具體、單獨的畫面場景的不真實,而是指敘述故事時,對於一些重要的、關鍵的故事情節,空間(場景)的轉換與時間的要求或允許發生矛盾而造成失實。換句話說,在某段時間內還不可能發生的場景轉換,編導們卻讓它發生了,不可能出現的畫面,編導們讓它出現了。另一種失真表現爲,場景的轉換全然違背了人們熟知的自然或地理知識,缺乏畫面場景之間內在邏輯聯繫,讓人們觀賞時感到影片不真實。

就看看《黃河絕戀》。從中國東北地區的某海面到黃土高原的某座土山山頂,中間跨越幾個省區,一架二戰時期的且負了重傷的飛機還能一次性飛那麼遠嗎?遺憾的是不可能的事編導卻讓它發生了。因而影片一開始,從海面激戰到黃土高原山頂極險着陸的不真實的場景轉換已定注。

我們大膽地替編導設想一下,影片中不是有日本飛機突然飛來炸死中國小男孩一節嗎?假如主人公歐文的飛機不是在海面上被日軍軍艦的炮火擊中,而是改爲在與前來追擊的日本飛機的空戰中——爲不使觀衆對歐文的高超飛行技藝和英勇精神產生信心動搖,甚至可以設想是兩架或三架日軍飛機同時追擊歐文——在黃土高原Jl空不幸被日機擊中而迫降,不就讓人感到順理成章而又可信了嗎。

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黃河絕戀》的姊妹篇《紅河谷》,似乎有着同樣致命的缺憾。同樣是在影片一開始,主人公之一的雪兒被族人們用來祭神時獲救,場景選在舉世聞名的、作爲西北風光典型代表的黃河壺口瀑布,給人留下的印象實在深刻。然而緊接下來主人公一行被追殺,直至砍斷浮橋繩索,墜人湍急的河流中,片中給人們展示的是叢林、浮橋,一派典型的南國風光。從黃土高原到南國,少說也得“逃”上十天半月吧,怎麼一會兒就到了呢?還有,熟悉中國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河流中,大約沒有哪一條是能夠把人倒流到青藏高原的雪山腳下的,影片中的雪兒卻莫名其妙地被“做到”了。總之,在這一段關鍵性的故事中,場景轉換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主人公雪兒在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處被救,緊接着就在南方某地的山谷中墜入激流,旋又被河水倒流着流到了藏區某座雪山腳下的湖邊,而這一切的發生僅在最多不到半天的時間內。這可能嗎?影片接下來的故事演繹就使觀衆感到是在強行編造而索然無味了。

也許你會說,你老兄是否太過於吹毛求疵了,難道觀衆都那麼瞭解地理知識麼?然而編導們須知,今天的觀衆已今非昔比,早已不是隻有《沙家濱》、《紅燈記》,文化生活極度貧乏的時代了。他們的整體知識層次,觀賞水平就像他們的消費水平一樣達到了能夠也有條件對商品從容貨比三家,精挑細選,擇優棄劣的境地。更何況,一則電影、電視、閱讀、上網,越來越豐富多彩的文娛樣式爲他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餘地;二來他們的知識、信息來源同樣地變得極爲寬廣了,中央電視臺不就天天在播放着壺口瀑布的畫面嗎?編導們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不懂得消費者的心態、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又怎麼產出他們接受、喜愛的作品來?因之,今天的影視人在選擇那些經典的、廣爲人們所熟知的場景人影時,須要格外慎重,切勿因一“場”、一“景”的不到位而降低了作品的整體質量。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6

一件藝術作品,能讓人感動己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黃河絕戀》則給予一種較之於感動更深一層次上的心靈觸擊,我把這稱爲一種震撼。

當我坐在寬大的銀幕前,用眼睛開始去審視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是帶着挑剔的眼光的,但從一開始我便感受到作者在藝術上帶給我感官的震撼。從寧靜的渤海中的激烈空艦對戰到古老安詳的長城上的艱苦跋涉,或是太行山脈中懸崖絕壁上如芥籽般的人影,一切場景都顯得宏大,氣勢磅礴,將我的雙眼、我的雙耳緊緊地吸引在了這片廣闊的天地裏。那份來自於宏大的美帶來的享受與震撼透過每個細胞將信息帶到了心靈深處。

故事在發展,作者將鏡頭對準了一批人,這是一羣生活於這片美麗土地的人。無論是安潔、黑子,或是寨主、三炮,每個人都帶着這片土地特有的氣質,純真、樸實、剛毅或是在死亡面前的無畏,這是屬於我們民族的本源的氣質,民族的偉大,源自於每個個體的偉大,而生活於這個民族中的個體,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這種偉大所感染,而有了對這份優秀氣質的繼承光大。因此我受到了來源於民族偉大氣質的感染,體會到了民族情感帶來的震撼。

而當我和作者一起走到影片的高潮,就無法避免地觸及到了主人公的死亡。主人公太美了!安潔在黃河邊的最後記憶,一張充滿着生命力的笑臉和民族生命力的象徵——黃河的結合,將作者對於生命之美的闡釋推向銀幕之前,而我的整個身體則不自覺的融人那一片生命之中。那時我才真正找到震撼的來源。無論是古老安詳的長城,高高的大行山脈,或是生活於在黃河邊的寨主三炮們,景物古老的存在的千年與他們生命最後的爆發,一種漫長與一種短暫都只是爲了這份生命之美的闡釋,只是爲了安潔伸向天空的雙手與美麗的最後的笑容。

故事走到結尾,作者依舊將一種生命的力量注入在銀幕上的每一塊色彩,每一份光影。安潔的生命消失在黃河中,而男主角歐文則揹負着稚童花花渡過了這生命之河。他揹着一份希望走向西邊壯美的夕陽。紅色的屏幕預示着希望與生命的活力。作者試圖將一切的感情注入每一個坐在銀幕前的人,將生命的熱望帶給每一個觀衆。當我回味影片時,卻沒有了對於細節的記憶,所剩只是作者深留在我心中的這份源自於生命的震撼。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7

我聆聽着來自黃河深處激情的吟唱,我感受着夕陽山頂那份悽然絕然的悲惻與厚重。愛情,血淚,苦難,責任,是血色戀曲下的生命生生不息的熾熱源泉。凝聚着生命和品格的精魂將永遠守護在歷史的天空下,英雄的血肉裏,黃河的濤聲中,和國人靈魂的最深處。

這是一部沒有英雄的電影,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平凡,在濃濃的血腥中,在咆哮的母親河裏,感情顯得那麼的真摯。這些不僅僅是一份份感情,不僅僅是一段段歷史,而是中華兒女汩汩流動的血液中的那份民族感和責任感所激起的生命的絕唱。

抗日戰爭下的歷史,是一幕塵封未久的驚悚的黑白墨片,它冷寂,徹骨得沒有風聲。一張空落落的老相片,帶着浮華掃盡,滄桑盡染的幽痕,勾起了我對記憶中那張笑臉的懷念。

我看到黃河那種與生俱來的驚天動地的雄壯,觸摸到那份厚重古老,氣吞山河的深邃的積澱,我看到安潔向天空盡情伸展的雙手——那是黃河賦予她的生命——磅礴、無私、博大而堅強。她伸展絕不僅僅是她的雙手,還有她傲然挺起的胸膛,鐵骨錚錚的氣節與滿腔真摯的愛國熱誠。在歐文面前,她是一個女人,一個他所深愛的中國女人,一個遭受屈辱但頑強地活下去的女人;在黃河面前,她是一個戰士,一箇中國的戰士,一個在生死麪前大義凜然的戰士。在愛情與國家面前,她毅然選擇了後者。而她無需選擇,也別無選擇。愛情與國家,它們從來不曾矛盾過,只是在特殊的年代裏,愛情與國家的溝壑被劃分得這樣鮮明,這樣苦澀,艱辛與無奈。愛情倒在了無邊的血泊裏,剩下的是一種情懷,一種已然崛起的經世不變的偉大情懷。

在蘆葦蕩中,歐文說她的服役期快到了,就可以回美國了,帶安潔一塊走,讓她在美國和平的環境下讀書。他問安潔的服役期什麼時候結束。安潔說了一句讓人深思的話,“當敵人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時,你就什麼權利也沒有了,還有什麼服役期可言,只有戰鬥到最後。”是啊,你能怎麼樣?只要你還熱愛這片土地,只要你還是中國人,你就必須爲了你的生存而戰!沒有疑問!

安潔死了,爲了歐文和花花的安危,爲了崇高的使命。她毅然剪斷了那根維繫生命的繩子,永遠與黃河葬在了一起。“不要把我留給鬼子,讓我和黃河在一起……”。

黃河邊的這場絕戀會隨時光流逝而被人遺忘,歐文與安琪兒的名字也會沉浸於滾滾黃河水中,但是,我們的母親河還會一如既往地鑑證歷史的是非對錯。七月一日,對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都是個大日子,——不管他居住在何方,都會凝聚在一起,對那些在漫長而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犧牲將士的敬仰,對那些無辜死難的同胞的懷念,對當年勝利之後舉國歡騰的壯觀場景的重溫。從抗戰將士那裏,我們及我們的後代能夠知道什麼是勇氣,知道自由之珍貴;從勝利的榮耀中,我們知道什麼是民族的尊嚴。我們對生命有熱情,對愛有期待,記住,在任何困難和不幸面前,愛能戰勝一切。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8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爲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着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感情杯具,更讓我們聆聽了一曲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爲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裏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爲“安琪兒”。隨着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癡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爲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個性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着生與死的選取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齊的繩索,將生的期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期望你永遠用不着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取,而這默默的選取,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最後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着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曲生命的讚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

《黃河絕戀》觀後感 篇9

早就明白馮小寧拍了一部電影《黃河絕戀》,一向沒有機會欣賞。但一向被一個場面吸引着——女主人公寧靜站在黃河邊上舉起雙臂擁抱黃河的場景。

前天晚上,在電影頻道看到了這部電影。先是這幾個重要重要演員吸引了;之後是被演員的演技吸引了;最後是被馮導的場面設計吸引着。看完之後,我被感動了,尤其是結尾部分讓我泣不成聲。

看過王新軍主演的電視劇,好像是《垂直打擊》,在那部電影中,他扮演的軍人剛毅的一面。在這部電視劇中他扮演的是抗戰英雄英勇不屈的一面。一句句耐人尋味的東北話,穿着紅肚兜的男子漢,再加上那開闊的心胸,驚人的舉動,確實吸引着觀衆。

寧靜在這部電影中塑造的是抗戰女英雄的主角。最吸引觀衆的就是身前掛着的手榴彈,那是一個女人不屈不撓的堅貞寫照。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老外塑造的是寧靜的戀人,但在故事的最後才表現出來。說得不太標準的中國話和那一副玩世不恭的樣貌很耐人尋味。

這部電影採用了回憶和想象的方式,增加了人們的聯想,提高了視覺的衝擊力。一個個鏡頭,一個個片斷把人們帶進了抗戰時代,帶進了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中。最讓我欣賞的鏡頭就是寧靜張開雙臂擁抱黃河的場面,這個場面給人以無數的聯想空間。是對將來生活的渴望,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還是發泄都表此刻這一個畫面中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這個老外拉着寧靜跳入黃河往前遊的情景,應對生死選取感情,應對生還選取愛人。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馮導的最後兩個鏡頭,運用了比較的手法,把真實情景與想象的完美的場景進行比較。當我看到想象的場景時老外拉着寧靜一瘸一拐的從黃河邊走上岸時,我落淚了,真的被人生的無情現實擊打着。人生就是這樣有時無情,有時有情,讓人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