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範文(精選9篇)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範文(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範文(精選9篇)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1

1937年,一個讓華夏兒女悲憤的一年;1937年,一個讓中國財物盡失的一年;1937年,一個讓中國充滿血腥味的一年......

1937年,日軍進犯了北平豐臺鎮。在一個路口,我國國民黨的二十九軍與日軍相遇在了一起,兩國軍隊都不讓路,只是整齊有力的踏步着,似乎在比哪一國的氣勢強大。許久,日軍有人發話了,說要談判,不過,二十九軍堅貞不屈地說不談要判。似乎經過了一場口舌戰後,日軍終究讓路,二十九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過去。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兩國軍隊在盧溝橋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死的死,傷的傷,盧溝橋上瞬時淌滿了血。槍聲、喊殺聲、呻吟聲頓時震響了天空。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了盧溝橋上,橋上的屍體可謂堆積如山,而且還有不少人掉入了滔滔大江裏。值得慶幸的是死的大多數爲日本人,因此,盧溝橋事變便是我國勝利。雖然勝利了,但二十九軍的戰士們一個個倒下了......

原先,我國國民黨蔣芥石叛變了,宣兵退北平,可是二十九軍的戰士們依然說:“爲國捐軀,重如泰山!”

在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居然還用飛機盤旋在中國的天空下,還投下數百張紙,上面寫着“日軍猶如天上的太陽,打敗日軍,就等於打下天上的太陽!”看到這裏,我強壓着心中的怒火,可恨的日本人啊!

如今,這件事已成了歷史,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我們能改變,僅是未來。所以,爲了我的父母,爲了曾經教過我的老師,爲了我的祖國,同時也爲了我自己,我一定要奮筆勤書,長大後報效祖國,不再讓祖國受到欺壓,爭取讓中國成爲在世界最前方騰飛的一條巨龍!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2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場電影,叫《七七事變》 。這是一段充滿屈辱的歷史,影片中那一幕幕動人心絃的場面,一個個感人肺腑的話語,都讓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它講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人藉口說在盧溝橋失蹤了一名士兵,向中國挑釁,抗日戰爭打響了。中國人民第29軍的將士們奮勇殺敵,英勇抵抗,其中有一個師長叫趙登禹,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是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了盧溝橋的石獅子旁犧牲的,這是我備受感動。影片中涌現出大量的愛國英雄,他們爲國捐軀,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不向敵人低頭祈求的優秀品質。影片的字幕告訴我們:七七事變是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從此開始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如今的中國已經強大了,日本的軍國主義又在打算用各種方式爲他們的侵略戰爭翻案,但是歷史是不容踐踏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

《少年中國說》彷彿迴盪在我耳邊,我們作爲青少年有義務爲國家爲民族,奮發圖強!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3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這一天,日本軍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了。

這一天,釀造了慘無人道、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之國恥!

這一天,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曠日持久的八年抗戰。

八年,我們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付出寶貴生命;八年,中華兒女從不言放棄;八年,中華民族歷經磨練;八年,中華民族固若長城;八年,我們擁有了摧不跨的“抗戰精神”!

今天,讓我們一起爲七七事變和八年搞戰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貢獻的中華兒女敬禮!

今天,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個日子,不爲別的,就是爲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們藉助網絡爲我們的英雄們敬禮,不爲別的,就是爲了“飲水思源”。

中國,一個發展中的中國,一個崛起的中國,我們需要牢記歷史,回首過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卻,讓這些成爲我們“強國之路”的基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的歷史意識,國難意識,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個人以爲青少年的國家民族自強精神是國家之根本。我們不但要有愛國意識,更要有憂國意識,牢記歷史是我們將悲痛轉換爲動力的辦法之一。

“抗戰精神”和“長征精神”都是中華兒女用生命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可以說她們是中國崛起和富強的永恆動力。可以說,只要保持着“抗戰精神”和“長征精神”中國就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沒有什麼不可克服的。

牢記這一天,爲我們的英雄默哀,也爲我們的祖國祝福!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4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嗣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七七事變”是劃時代的歷史事件。日寇進攻盧溝橋的炮聲宣告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盧溝橋抗戰的壯舉引燃了中華民族抗戰的聖火。中國人民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

令我爲之憤怒的是,一些追隨於日本人之後的中國軍人,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竟說出“與日本人合作,中日衝突化干戈爲玉帛,這可是功德無量的事。”身爲中國人,竟說出這樣的話,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對得起中華民族嗎?

這不禁讓我想起這樣一則材料:武漢大學的路珈山頂有一個櫻花園,每當櫻花盛開的時候,一些中國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攝影留念。一韓國學生問其導師:何故穿和服照相?導師苦笑,無言以對。

讀罷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憤之流涌上心頭。韓國學生的一句問話使導師無言以對,難道是導師回答不出嗎?不是的。導師的無言,說明他對此難於啓齒。我倒要問問:在中國的土地上,在盛開的櫻花叢中,爲什麼一定要穿上和服?難道在這些中國青年的心目中已經沒有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與自豪感?難道他們忘了是日寇的野蠻暴行曾經是中國人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中華兒女一身正氣,威武不屈。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把獻身祖國作爲自己無尚的光榮。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深陷囹圄受盡酷刑,卻仍堅持鬥爭,時刻牽掛着可愛的祖國的方誌敏;身中數彈,死前仍高呼“殺敵報國”的張自忠……無數中華兒女以他們的愛國行爲爲我們做出了榜樣,而他們的後人呢?一些中國青年竟蛻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這怎不令中國人爲之悲哀呢?

民族的靈魂就像縴夫手中的繩,只要握緊它,齊心協力,才能牽動中華民族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遠方前進。爲了這艘民族之船,讓我們都來做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令中國爲之驕傲的中國人吧!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5

我讀了《七七事變》這篇文章,不禁思緒萬千。

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變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日軍無恥的行爲和表現了八路軍與新四軍不怕爲國犧牲的精神。

文中寫道:“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爲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藉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炮。”這段文章反映出日軍的無恥和狡詐的行爲,爲了佔領我國領土,利用謊言想進入宛平縣,我軍不同意他們便開槍開炮,強行進入,表現出了他們醜陋的面孔。而在戰爭中爲戰勝敵人,有很多戰士光榮的牲在盧溝橋的`橋頭。其中,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光榮犧牲,他們這種爲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歷史告訴我們,7月7日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牆上的彈坑依然有血的痕跡!聽,盧溝橋畔的晨風似乎在訴說!血祭盧溝,國人難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74年前的今天,在戰雲密佈的盧溝橋畔,日軍帝國主義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樣在這一天。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擊的子彈。在民族危亡時刻,中華民族同提人抗爭,共赴國難,投入正義的抗戰中,血雨腥風,艱苦的8年抗戰,是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天重溫歷史,既是爲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同時更是爲了珍惜和平,爲了開創未來。以史爲鑑,才知和平的珍貴。

今日抗戰勝利60週年,我有太多的話要說,但更多的是等着我們爲國家盛強。爲世界和平風險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動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真正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人民。百姓得可憐,當時敵人的可惡,當時的戰士們的英勇,戰士們是用他們的血和身軀爲我們現在的生活鋪下了一條大道!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6

今天下午,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叫《七七事變》,這是一段充滿屈辱的歷史,影片中那一幕幕動人心絃的場面,一個個感人肺腑的話語,都讓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它講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人藉口說在盧溝橋失蹤了一名士兵,向中國挑釁,抗日戰爭打響了。中國人民第29軍的將士們奮勇殺敵,英勇抵抗,其中有一個師長叫趙登禹,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是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了盧溝橋的石獅子旁犧牲的,這是我備受感動。影片中涌現出大量的愛國英雄,他們爲國捐軀,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不向敵人低頭祈求的優秀品質《七七事變》觀後感600字《七七事變》觀後感600字。影片的字幕告訴我們:七七事變是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從此開始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9週年,如今的中國已經強大了,日本的軍國主義又在打算用各種方式爲他們的侵略戰爭翻案,但是歷史是不容踐踏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開學典禮上的誦讀聲彷彿迴盪在我耳邊,我們作爲青少年有義務爲國家爲民族,奮發圖強!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7

今天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也是一個讓中華民族億萬民衆難以忘卻的日子。七十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吞併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就是這一天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 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中國進入八年抗戰時期。

晚上,守在電視機旁,中央六套播出了影片《七七事變》,再一次通過膠片進入歷史。時光倒流當時的中國正處在風雨飄搖中,外夷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侵略者正虎視眈眈的看着整個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機的時刻。

膠片上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不停的在跳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時刻的民族氣節,軍人魂魄,以及全國民衆的愛國情操,也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國擔憂的偉大精神和爲民謀福的高尚品格。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場景,再現了中國守軍二十九軍的英勇氣概,也反映了當時面對內憂外困之際,一種無耐的心情。

影片中刻劃出的人物生動逼真,宋哲元軍長的大義凜然,宋母的民族氣魄,張自忠將軍的大智大勇,以及佟麟閣副軍長的視死如規精神,“打虎將軍”趙登禹師長的大忠大孝,有力的詮釋了中國曆來的傳統美德,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口,能夠大局爲重,體現保家衛國的精神。

看完影片,托腮沉思。七十一年過去了,我們怎樣來牢記歷史,怎樣在先烈的精神與鬥志的鼓舞下,建設我們的祖國。但是從現在看來,隨着時代的推移,日本右冀勢力仍不直面歷史,就他們的卑劣行徑深刻道歉,而是妄圖抹殺過去,鼓吹軍國主義思想,竄改歷史教科書,致使日本年青一代不知有侵略中國一事。中國青少年在現代化潮流的推動下對我們的歷史也所知甚少。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忘記過去就是背叛。我們捫心自問,現在美好的生活是多少革命志士用鮮血換來的,而我們還在用自已的無知來踐踏這來之不易的和平。青年們振作起來,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8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中國軍民勇敢抗擊日本鬼子的那一幕幕,那一幕幕都使我非常的傷心,因爲在這場日本發動的戰爭中,中國傷亡了很多人。

當我看到那一幕幕的鮮血佈滿大地的時候我更生氣且淚水充滿眼眶,因爲這些鮮血是中國人的鮮血,是那些革命英雄奮不顧身爲了保護祖國而留下的。一些高級將領的鮮血如佟麟閣、趙登禹等,這些軍人在關鍵時刻捨身、舍家,都勇敢的衝在最前線,用血肉之軀去拼搏。

在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才真正的知道戰爭是多麼的可怕,戰爭對人民的傷害是多麼的深。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難道不應該懂得不應該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去維護和平反對戰爭嗎?

小學生《七七事變》觀後感 篇9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慨頗多。

盧溝橋這座歷史古橋,它見證了歷史上殘酷、血腥和恥辱的一幕;同時,它也目睹了中國人民爲了自己的國家,爲了自己的自由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行爲。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爲一名炎黃子孫,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不應該忘記這些革命先烈,更不應該忘記中國所受到的種種恥辱與磨難。我們要時刻以這段歷史來鞭策自己,來提醒自己,來鼓勵自己爲祖國現在和將來的繁榮而學習,而奮鬥。

如今,中國正處於和平時期,需要的是和平和繁榮。可時至今日,日本對歷史史實的種種篡改和意圖抹殺仍在上演。爲了不讓歷史重演,我們要時刻敲響警鐘,我們要時刻牢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