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通用5篇)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通用5篇)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 篇1

我一直對“不確定性”感受甚深。我想,那是因爲3個原因:

1、是因爲我長期泡在資本市場中。而資本市場是“不確定性”的淵藪,大概算是全世界“不確定性”最大的漩渦了吧,是比賭場更有效地把人性最細微的點滴都能放大到極致的地方。

2、是我脫離了社會主流的緣故吧。長期的遠離,失去了浸泡其中潛移默化地跟隨、瞭解、適應的過程,再次接觸時就不瞭解、跟不上、不適應了。

3、?我不是精英,而是底層。沒有安全感。

按照我的世界觀,理論上,這個世界就是個不確定的混沌世界。但是,“不確定性”在不同的領域、對於不同的人而言,程度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對“不確定性”的觀感、態度、偏好也是不同的。

上一篇博文裏,我們談了精英和底層這個因素帶來的處境和態度的不同。

而CCTV9正在播的《美國商業大亨傳奇》?則告訴了我們,不確定性即是高風險,也是高回報的機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辦法把“不確定性”的程度降低下來,甚至最終把它變成確定性。也就是說,“不確定性”是可以改變和操控的,這個改變和操控的辦法即可以是一個idea的創新,也可以是一個內幕信息,還可以是一項技術的突破,甚至是金錢的操控,不管它是道德的?不道德的?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總之,你若是能夠把握和操控,就能夠改變“不確定性”,甚至利用“不確定性”,把它變成有利和機遇。

另外,吳軍在講美國的創新時也講到,硅谷主要做的是技術創新,並不關心賺錢的事,風投主要做的則是商業創新。這是一種分工。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不同領域,不確定性的程度不同”的一個例證,那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領域裏具有不同的優勢、能力和偏好,選擇對了領域,你對“不確定性”的感受也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所以,卡內基說“不是努力的問題,是選擇的問題”。不僅是努力能夠改變命運,選擇也能改變命運。?無論是什麼原因讓你在一個領域或者環境中無法掌控“不確定性”,也許選擇個新領域、新環境就能改變一切。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 篇2

最近觀看了央視紀錄頻道播放的8節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這部紀錄片以編年史的方式,展示了美國南北戰爭後資本主義從發展到鼎盛時期幾位富豪巨頭如何在無拘無束、乏序少則的前提下,肆意吞併和拓展事業版圖,如何充滿創造性地在財富王國中勾心鬥角、神機妙算、攻城掠地。這部紀錄片還展示了美利堅合衆國不是被發現的,而是被建設的,是被鐵路大亨範德比爾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巨頭摩根,汽車大王福特和一批像愛迪生一樣有創新能力的人建設的。

這部紀錄片還同時展示了這些大亨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從貧困中掙扎起來的,他們都有大膽的想象力,足智多謀,善於創新,有信念,堅韌等,但他們身上也有冷酷無情,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一面。這部紀錄片也展示了美國經濟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社會矛盾,美國政府中的精英人物是如何化解這些矛盾的。美國大片是善於樹立英雄形象的。不管怎樣,我覺得這部紀錄片都值得一看,無論是對國家治理,追求成功的個人,還是教育都有一定的啓迪。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 篇3

看了一部紀錄片,覺得很喜歡,不僅因爲我本來就喜歡歷史,也因爲情節引人入勝,我喜歡找尋問題的答案,所以看這類片子會比文藝片更有感觸。

這是個關於美國曆史記錄,同時也是關於五個成功男人的故事。

文森比爾特是鐵路大王,可能比較陌生,其他四人就如雷貫耳了,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一個讓鐵路蔓延全國,一個讓煤油照亮了千家萬戶,一個讓鋼鐵城市高聳入雲,一個發動了電力革命,後起之秀福特把汽車開到了每家每戶,鈔票本來已經是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東西,更別說具有侵略性的商業戰爭,真是個人與歷史的完美闡釋。

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男人的魅力,聰明、勇氣、勤奮、捨我其誰的.霸氣,一個成功男人所必需的品質,看現在經常有人把這些人說得話當聖經,看到了他們的所作所爲,要比聽上一百遍更容易理解得多。

把他們的成功歸於個人或許也不完全正確,畢竟好點子也可以是他們周圍的智囊想出來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作爲舵手的眼光與魄力,每個大王都像經營一個帝國那樣,縱橫捭闔,讓人驚心動魄,所以看起來纔會覺得真如史詩般壯麗,他們不僅僅在賺錢,同時也在建造美國,塑造美國人,甚至塑造世界。現在我們醫學界還生活在洛克菲勒創立的協和醫學院的光輝之下,可見他們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中國人恥於談錢,就像有個小孩說我要金錢美女,立刻換來老爸的一巴掌,但是他改口說事業與愛情,馬上變成了一個大拇指。人家老美很直白,就是爲了賺錢,所以很喜歡用buy這個詞。《北京愛情故事》裏有一句話,沒有經濟能力的男人是個軟體動物,有了足夠的錢,才能自由地生存。在那裏,經濟始終與政治有條界限,看起來就是一個可以大膽地實現夢想的國度,從這點來看,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看了一些補充材料,又發現這部紀錄片更多的是符號化的解讀,有些地方還是有失偏頗。

以前看《貨幣戰爭》,雖然直覺上覺得有許多不合邏輯,卻拿不出東西來反駁,現在才發現,很多人以看過這本書爲恥,簡單而吸引的東西大行其道,處於知識窄門以外的人,又能解釋得了多少呢,智慧還是要靠自己去開啓的。

一直也很喜歡《羅輯思維》,一度也覺得那是一片知識的海洋,然而過於狂熱或許總是要陷入錯誤,別人告訴的東西永遠不等於真相,還是很感謝這個胖子,能耐心而不自作高深的講解知識。

看的越多,越覺得沒有標準答案,或者這正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從一片空白,到虛僞的真相,再到雜亂無章,最後才能無限接近,卻又不能完全觸到真相。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 篇4

《美國商業大亨傳奇》的原名爲《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又名《誰建造了美國》,是一部專題紀錄片,一共八集,每集40分鐘。展示了南北戰爭以後的美國,在新科技和資本主義的推動下迅速崛起,從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拿破崙摩根,最後到汽車鉅子福特,他們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讓美國成爲最富有,最發達的國家,深深得影響了世界後來的發展。

在這部紀錄片裏面,有幾次審批讓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1824年,範德比爾特所在的吉本斯公司贏得了“吉本斯對決奧格登案“。之前是擁有紐約水域經營蒸汽船壟斷權的羅伯特.利文斯頓把吉本斯告上了法庭,接下來吉本斯把紐約州政府告上了法庭,而最終就是1824年,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代表最高法院宣佈利文斯頓的壟斷違憲,紐約州政府也無權將新澤西州的壟斷權交給一家公司,只有聯邦政府纔對州際商事有裁決權。因爲這次審批,保證了航運業的自由競爭,讓範德比爾特成爲航運和鐵路的交通運輸大王成爲可能。

後面的三次審批也意義深重。羅斯福上臺以後,分別對J.P 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壟斷進行了起訴。以及美國汽車協會因爲汽車專利權起訴福特的審判。前兩者代表了壟斷方,洛克菲勒被拆分成34家公司,後者代表創新和競爭方,福特贏得了官司,讓美國成爲車輪上的國度。

爲什麼我要單獨把”審判“拿出來分享,因爲紀錄片裏面的這幾次審判確實打動了我。

洛克菲勒一開始是逃避審判的,逃了 幾個州,錯過了自己孫子的出生,不能和親人在一起讓他痛苦至極。但是當他不在逃避回來面對審判時,那一刻真正打動了我。那應該是標誌性的,他以最佳的狀態,全力以赴,雖然老年,但依然是一名鬥士。而福特,基本不去理會汽車協會,不去管專利。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是人們所需要的,是屬於未來的。儘管被投訴了,但是他還是贏得了官司。

你可以想象嗎?在福特還沒有生產汽車之前,汽車生產就被壟斷了 。

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觀後感 篇5

九臺《美國商業大亨傳奇》開篇昂揚振奮,描寫了工業革命後期,美國的商業精英們如何奮鬥拼搏,創造商業帝國,實現美國夢。風雲際會,一時多少豪傑。

最後一集劇情急轉直下,兩個故事,一是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車專利,但是福特爲了高尚的理由“想讓所有美國人都擁有汽車”,然後福特勝訴。二是商業大亨們把財富捐獻給美國社會事業了。這紀錄片結局一頭霧水莫名其妙,半晌忽然明白,這紀錄片的編導他們也有家人!

有個笑話,蘇聯元首和美國總統與隨從一起坐飛機飛越荒無人煙的雪山,氣流不穩飛機要失控了,駕駛員喊必須有人跳傘飛機才能安全,美國總統對隨從說你跳傘,隨從說:“不,總統先生,我還有家人”,蘇聯元首對隨從說你跳傘,他隨從馬上就跳傘了,蘇聯元首驕傲地對滿面疑惑的美國總統說:“因爲他還有家人”。

劇中福特官司的事情我沒搜索到,但是我不認同因爲隨便喊一個高尚理由,就可以侵犯他人合法合理利益,就可以恬不知恥地喊“山寨有理”。據我所知福特可不是因爲提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而成爲商業巨頭的,我所知道的是,福特對於汽車是有一系列的發明的,尤其是組裝生產線的發明,他不是一個山寨企業主典型代表,莫把福特妖魔化以自適。

商業大亨們晚年把財富捐獻給美國社會事業了,他們這樣做無疑是高尚的。但是他們爲什麼不把錢捐給朝鮮的社會事業?朝鮮現在社會事業更需要資金,人民溫飽都難以爲繼了,而且三胖子蓋新別墅也很缺錢;爲什麼不把錢捐給敘利亞的社會事業?敘利亞現在社會事業更需要資金,人民都全球逃難了,而且巴沙爾修建預防聯合國空軍剿滅他的防空工程也很缺錢。所以最後一集如果想弄榜樣力量,那是蒼白無力的,環境不一樣背景不一樣則道德榜樣沒有任何可參照價值

這個紀錄片結局真是大跌眼鏡,實在找不到別的合適的形容語了,可惜了良好的素材良好的消化,結果最後拉稀了,稀里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