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大空頭》的觀後感(通用8篇)

《大空頭》的觀後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空頭》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空頭》的觀後感(通用8篇)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1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多加小心;惹禍上身的是你自以爲懂的事。)(By馬克·吐溫)

這部獲得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其實在電影圈,似乎反應不嘉。畢竟,要更好的看懂這部電影,需要了解金融圈那些堆積如山的、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和公式,對於以放鬆、消遣、娛樂爲主題的電影圈來講,確實很不討喜。當然,對於電影的意義,遠不止放鬆、消遣和娛樂這一點。而通過電影,去認識和感受不同於平常的經歷和生活,是我自己定義的電影的根本價值

那麼,從我的標準來看,這就是一部非常好的高分電影了。(後面內容,嚴重劇透)

在電影中,有四組不同的人馬,從自身所接觸的層面出發,在不同的方向上推進、研究、琢磨,最終發現了那個事實——世界經濟發展陷入到一個階段的崩潰邊緣。——這就好比面對一個現在最爲流行的詞在表達的內容:發現了‘風口’。

發現這個‘風口’的過程,充滿了四組人馬各自的曲折,這本來就是一個相當不易的過程。而當他們滿心歡喜的等待接住這個天大的‘餡餅’時,麻煩纔剛剛開始。——關鍵,就在於‘等待’兩個字…經濟崩潰,在當時看來是個必然趨勢,但是,具體在哪個時間點上崩潰,就沒有人知道了。而‘等待’,恰恰是最需要成本的,相當高的成本…它包括資金成本(按月不斷追加的擔保金)、心理成本(在心理上對於自我懷疑和抗壓能力的磨礪)、道德成本(對於做空行爲需要面對世俗的排斥和牴觸)、司法成本(FBI介入的內幕調查)…等等。

是的,能扛過這些之後,你就有機會取得你目標的結果了。當然,如果沒有扛到最後一步,將面臨空手出局,甚至負債破產…而最終是不是真的能實現目標,真的只是一線之隔的事情。

整部電影,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於這個‘等待’過程的講述和表達。這是一個對人全方位考驗的過程。在找對了‘風口’的情況下,依然要經歷這些‘九死一生’的過程,劇中人物在這個過程中的各種糾結與彷徨…不斷冒出的自我懷疑,不斷出現的團隊內部懷疑,不斷面對的來自外部世界的質疑…這些過程,看得我心如刀絞。——這些,將是我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所必定要面對…那個程度、並且可能是更大的程度。

其實,根本無所謂風口不風口,因爲世界的根本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所經歷的所有,就是你自己價值的積累和體現。因爲,這些纔是實現路徑上一定會經歷的,這些就是實現路徑上需要經歷的。——這個世界上能實現自己目標的人本來就不多,不經歷這些,怎麼會輪到我們自己呢?——經歷了這些過程之後,如果實在不能實現,那麼,你在別的地方也一定能夠實現。因爲最艱難的部分,你已經經歷過了。

正因爲如此,我認識的世界,變得更爲美好了。

因爲,我知道,我的實現只與我自己的積累程度有關,而我自己的積累程度,我自己可控。那麼,我的實現,我自己可控。——而這,是一個無比美妙的事實。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2

週末抽空看了一部美國的電影《大空頭》,講的是主人公們在05年發現美國的房地產業泡沫已經成爲事實,而對賭房地產會崩p,到07年大賺一筆的事情,所以他們也就成爲做空美國房地產業的導火索。

當他們賺取幾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時,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看到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幾百萬人失業,幾百萬人流離失所,矛盾重重。可他們也是實現美國夢的典型代表。美國的法律不會制裁他們,因爲他們是合法的。究其原因,是誰造成了巨大的泡沫呢?這纔是根本原因。誰造成的原因,誰承擔的代價就會更大,當然是美國的銀行業。

對比國內房地產行業,算不算巨大的泡沫呢?房價對應收入比、官方公佈的7。8億平米待售庫存、空城、房叔房姐、蝸居等等已經說明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了吧。可誰應當爲此承擔責任呢?誰應當爲此付出代價呢?誰會做刺破泡沫的人呢?在國內肯定沒人敢做大空頭的。

剛性需求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改善性需求就別自不量力了。其實,說起這個“剛性需求”這個名詞,我覺得無比可笑;但是,我也極其佩服使用這個詞用來推銷房地產的第一人,太適合這個國情了。先說說爲什麼可笑。剛性需求是用來形容人與房子的關係的,看似恰當,只不過是一頂好看的綠帽子。房子就是住所,是人類最基本需求的生活資料,它如同溫飽一樣重要。人類發展的第一步就要爲溫飽和住所奮鬥,因爲這是實現安全感的第一步。人類作爲靈長類動物在五千年前,甚至一萬年前足以解決溫飽和住所問題了。發展的進程的下一步,是追求科學、藝術等等更更豐富的物質文化需求。當然這一進程被自然災害、戰爭、惡政嚴重阻礙了。可畢竟還是進化到了文明社會。可就在文明社會的今天,無數的人爲這個“剛性需求”疲憊不堪,不可笑嗎?這無數的人如果有閒暇的時間,去探尋智慧,去自我超越,這個國家豈不是進步的更快嗎?如何適應國情,就不贅述了。

是誰造成的滔天泡沫的應當承擔責任,應當付出代價。衆多叼絲,因爲買不起房,結不成婚,在付出着代價。請比叼絲勇敢一點吧。紙是保不住火的,用什麼能包的住泡沫呢?有句諺語:玻璃的宿命是破碎。難道泡沫的宿命能硬的過玻璃嗎?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3

《大空頭》講美國房貸大泡沫的導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我只看了一遍,沒看懂。我看電影就是爲了鍛鍊聽力的哈哈。

對於金融行業,我知之甚少!

對於看後的想法有幾點:

1、可以做一些提前消費,但是前提一定是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當然,這個能力範圍之內包括了你是否可以運用父母親戚朋友伴侶孩子的資源。可是,我的建議仍然是,除自己以外的任何資源都是不可靠的,即便想使用,也要節制。比如,你一個月的薪資是1000rmb,那麼你房貸的數額儘量小於等於1000rmb。凡事,給自己一個底線非常重要。大部分人抗壓的能力都挺弱,想要睡好覺,就不要過度提前消費。影片中的房貸泡沫我個人覺得,是因爲有些人貸款買了太多房子,所以最後無力償還。試想,如果能力有限的人僅僅擁有兩套房產,是不是不至於無力償還呢?至少,無力償還時,船好小掉頭,可以賣掉減輕壓力。

2、電影裏講的我不是很懂,但是我覺得如果要投資房產,地理位置很重要,儘量投資好賣的房產。

3、踏實的做人,不要想投機取巧的事情。儘量做實業來積累財富。如果想碰股票債券證券保險金融之類的投資,請務必瞭解自己的能力。我是一個對數字不敏感的人,對於金融業完全不喜歡,也沒法研究下去,非常不適合做金融投資。

4、即使在美國,也存在着道德淪喪,也存在着道貌岸然,也存在着缺少良心的人,總之,有人的地方,一定是各類的人都有。如果我不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儘量把自己放在離那樣人少的地方,這樣生活起來才舒適。美國的社會體系中,其實法律規範很健全,所以,顯現出來的是人們的素質相對高一些。

5、世界上的財富規律就是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我想這個規律適用於從古至今。不需要成爲最富有的人,一個人太富有了,未必有那個福氣享受他們。太富有,如果精神世界跟不上,往往失去的是親情,友情,愛情和家庭。太過富有,身邊的人就會多起來,讓人看不清楚真假,也不知道忘記了珍惜。財富這個東西,可以追逐,不要貪婪,即便追逐成功了,也要強化精神世界來消化。

6、影片中的主人公,他們都是腦子不一般的人,是普通人比不了的,沒有模仿性。但是,這個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請別貪婪,否則報應遲早到來。

7、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家人!陪伴自己的、能給自己心靈上慰藉的永遠是家人。

8、要量體裁衣的做自己,不能盲從,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讓自己的心情愉悅。財富,也必須追求,但是要有度,慢慢積累,才能慢慢消化。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4

邁克爾·劉易斯,有着華爾街從業經歷的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他的成名之作《說謊者的撲克牌》被公認是描寫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文化的經典名作,2010年的《大空頭》延續了劉易斯的一貫風格,同樣是描述華爾街“小人物”成功的紀實文學,大膽質疑、抓住漏洞、全力擊打、獲得勝利,激發人們對資本主義金融文化的反思,高踞年度全美商業圖書各大暢銷榜首。

這些“小人物”主要指:三家小型對衝基金的管理人,邁克爾·巴里,斯蒂夫·艾斯曼,查理·萊德利和他的夥伴加米·麥,以及德意志銀行的債券銷售員格雷格·李普曼。美國房地產泡沫迅速膨脹,華爾街的各大交易所不停追加次級抵押貸款的投資規模,但這一小羣人發現了其中的經濟學悖論,並對此窮追不捨。他們的調查方式和數據有所差異,但殊途同歸,答案都是:次貸市場的狂熱擴張即將到頂,隨之而來的將會是一場空前的大崩潰,因此他們都選擇了——做空。

這個過程,與其說巴里等人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不如說,華爾街“精英”們的盲目更讓人驚訝。“怎麼可能?絕不可能!”是什麼矇蔽了他們的眼睛?巴里等人獲得的資料和數據並不是絕密文檔,幾乎每個華爾街人都可以看到,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其中自相矛盾的各種問題。艾斯曼對標準普爾公司的銷售代表提問:“如果房地產價格下跌,會對抵押貸款違約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位代表居然無言以對,因爲他們採用的地產市場模型根本不接受負增長。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上漲、不可下跌的。這是一個常識,人人都知道,華爾街人士更不可能不知道。當大多數人抱着僥倖心理,以“皇帝的新衣”的態度對待次貸市場的時候,“草根”巴里們就像那個純真的孩子,一眼看破了市場真正的面目,並且動手戳破了氣泡,所以,他們贏了!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當你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眼睛所及,這個時候就不要指望眼睛能幫上多少忙。”精英們不僅缺乏想象力,並且長期在安逸的環境中,因而形成了僵化的定向思維。華爾街從來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地方,在大衆眼裏,金融精英是聰明、敏捷,可以快速應對突發狀況的大人物,但這場危機無情地剝下了他們閃亮的外衣,裸呈出內在的蒼白、軟弱、保守,以及貪婪。他們按照制定的模型辦事,想當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有序且連續的過程,但是,世界並不是連續的,它時斷時續地會發生變化;他們按照評級機構的報告分析,卻忘記了長久的合作和利益勾連,早就稀釋了這些評級報告的權威性,漂亮的賬面信息掩蓋了背後隱藏的危險。

這場金融風暴的禍端,和美聯儲在格林斯潘時代實施的低息貸款政策有關。無保障收入者可以輕易通過貸款政策獲得多處房產,各大銀行、金融公司對於賬面利潤的盲目追求,次貸市場、債券及其金融衍生品越來越複雜,都讓身處市場漩渦的華爾街人漸漸迷失,甚至連專業人士都不清楚那些複雜的債券的內涵,更勿論洞察其中隱藏的危險。鮮花着錦和烈火烹油,只有一線之隔。豪伊·許布勒,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債券交易員,最終以90億美元的鉅虧,刷新了華爾街歷史記錄。爲什麼一個席位就能虧掉90億?爲什麼整個公司都沒有人發現許布勒即將犯下的錯誤?連公司總裁約翰·麥克都回答不了。

金融危機的幽靈依然在世界上空遊蕩。回望曾經,最讓人百思不解的,或許是: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沉迷於次貸市場的虛假繁榮?《大空頭》是一部視角獨特、敘事流暢、思考深刻的成功作品。它並非宣揚新的華爾街神話,作者明確指出,巴里等人也有賭博、投機的動機,他們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他們遵循了市場的規律。本書不僅揭示了次貸危機的來龍去脈,更闡明瞭在羣體無意識的氛圍裏,保持個人自由意志和清醒認知,多麼重要!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5

金融術語就不再贅述,想當年我還翻譯過雷曼關於CDO和合成CDO的文章,賺些零花錢,現在想來恍如隔世。還是先說說書中我最欽佩的牛掰人物,邁克爾·巴里。

他最精彩的發言如下:市場上基金經理評估風險的方法非常愚蠢。他們用波動幅度來評估風險。即過去幾年間,一隻股票或者債券上下波動的情況。真正的風險不是波動,真正的風險是愚蠢的投資決策。富人們中最富有的那些人以及他們的代表都認爲,絕大多數經理人都是很平庸的,比較好的那些經理人能夠在低於平均水平的波動情況下,取得平均水平的回報。按照這些人的邏輯,1美元的東西連續3天呈現50美分、60美分、40美分的組合,要低於連續3天50美分的組合。我想說,能夠以40美分買入1美元代表的是機遇而不是風險,而且1美元仍然價值1美元。

書上寫他得到的待遇是一片沉默,以及獨自一人吃午餐,眼巴巴地看着人們在其他桌子旁邊快樂的交談。

其實這個問題我早有困惑。那是來自身邊最親近的觀察。我部優秀的前同事,鄧湘偉,我叫他湘帥就是如此。我記得那時候我的基金每天上下波動幾bp,他的基金每天波動幾十個bp。同一個版面上,誰會願意自己投資的基金每天波動這麼大呢?而看着自己的基金穩定的小幅上升,我總是暗自裏沾沾自喜。但是,反過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在轉債上總是掙不到錢,不僅掙不到錢,還總是小幅虧錢。而他的基金,淨值在波動後總是大幅上漲。

我認真地把我的基金的淨值走勢,波動率,排名和他的基金的淨值走勢,波動率,排名,以及我敬佩的前老闆,國強在的時候基金的走勢,波動率,排名放在了一起。當我看到結果時,難以掩飾自己內心的驚異和激動。我跑去找湘帥說,真正重要的不是日波動率,不是要維持一個拒絕贖回的穩定上漲的假象,而是真正在真正賺錢後帶來的長期波動率的下降。維持日波動率的努力會讓你傾向於趨勢投資,而放下贖回壓力,執着於創造價值的投資決策,纔是保證規模和回報的利器。

但這個觀點後來還是有修正,因爲散戶更傾向於看重波動率。他們無法承受一段時間的連續下跌。這個現象今年在機構也體現了出來,一個3周左右的波動就會引發贖回。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很好的業績的基金規模就是漲不大。這是爲什麼呢?我覺得時欠缺表達自己的渠道。

在現在這個所謂宣傳口徑下,季報和年報寫的越大衆化越好,不要發公衆號,去外面做演講的稿子要通過公司內宣傳部門審覈。很多才華橫溢的牛人,去翻看他們的微信朋友圈,只有空空一片。這個行業裏宣稱的是口口相傳的內隱知識。沒必要,也最好不要,把自己的感悟告訴競爭對手,更不要告訴一般人。

開放的姿態和封閉的姿態一目瞭然。巴里的成功成了異常值。一個神經科醫生,通過不斷的研究、書寫、賺錢,成功地獲得了基金投資。而書中顯然業內更出名的艾斯曼,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成立自己的第一隻基金。“告訴anybody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這件事非常重要,卻又沒那麼重要。這是一個你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告訴自己關注的內容,告訴自己哪些地方你還沒有想到。結論不重要,思維的過程更重要。但是,沒有什麼比感知到有公衆監督從而更加細緻,比有人反饋這件事情,更好的覆盤經歷了。這會深深地形成記憶迴路,促使做的更好。

巴里,讓我太欽佩了!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6

看這本書百感交集,不光是因爲次貸毀掉了多少人的生活,更是因爲這本書裏所揭示的術語,對於外行人來看,都是看不懂的黑箱。每我跟別人說我做債券投資的時候,所看到迴應的眼神都是要麼閃躲(算了,換個話題吧),要麼疑惑(這是個什麼鬼東西)。3、4年前,我受邀給客戶服務部的同事們介紹債券市場。第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如何觀察債券市場,有哪些指標。這個問題就很難以讓圈外的人回答。因爲債券市場的成交,特別是信用債市場,單券的成交往往是不連續的,如果你沒有一個數據庫支持,沒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認真觀察市場,你都很難說得出今天信用債市場是漲還是跌,更不要說對一個老券(發行比較久、成交不活躍)定價了。所以書裏講巴里的老券難以定價我感同身受。任何一個model都想當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有序、連續的過程。但世界並不是連續的,它時斷時續地發生着變化,而且這些變化通常還具備時間相關性。

國外的定價問題更大。當我幾年前第一次看到同事交易,並且聽說國外債券交易模式的時候,我驚叫,那就是一個黑箱啊。國內因爲有中債登、上清所、交易所三方面的努力,每天都會對全市場進行一個價值的掃描。而國外,只有券商自身對提供服務的組合進行定價估值,而定價估值是要付費的。記得那年我司計劃開發一個信用債指數基金,眼見着海外投行拿來國內信用債的'定價數據,錯到沒邊沒沿兒,那是多麼搞笑的事情。

書上提到的ABX指數,是一個以最活躍的20只CDS產品合成的指數,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之前中信證券做過一版交易最活躍的20只券的債券指數。我不能不說,選擇券種加入指數本身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每天都有成交會帶給這些券自然而然的溢價。當然這是對市場變動比較靈敏的數據。因爲人們會認爲買賣更加方便。但如果你認爲活躍券種交易在100元,你的指數外券種就應該交易在100元,那可真的是可笑至極。數據會差的很遠很遠。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7

首先,是short的含義就是空頭的意思,也可稱之爲泡沫。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其實在底子上是一個繁榮經濟的好idae.但是由於人爲的不控制,以及利益薰心政府的不作爲導致整個局面的全面潰爛。市場整合起所有的良性債券,整體打包售予其他中小企業以及投資人。信用評信機構的由於不作爲是主要的責任人,而銀行和及政府就是前期其中的主要利益獲得者。把房屋出售給不具有還房貸能力的人,然後給其活期浮動利率慫恿他買大量的房子砸在手裏(主要理由是房屋的不斷升值加大人內心的貪念,B級債務者本身不具備買房能力的人買了大量的房屋期待獲利。中國現在也在這個懸崖邊上)。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爲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爲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裏,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直接導致無法還貸的人直接破產引起連鎖式反應。

美國華爾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場,他們可以有無數種方法來博弈這個世界。everying.你可以創造出一個合同框架對賭邊上一個無關人等的下一步結局。對此我的感想是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熔爐,你不爭你就得死。最後受到損傷的就是那些最底層的人民,而上層建築絲毫未損。要盡力上游。不要做海中的污泥,食物鏈的最底層。資本總是虛僞的,不要相信權威要相信事實和數據。這兩種東西是不會說謊的。

《大空頭》的觀後感 篇8

觀看電影《大空頭》,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影片中幾位主角對經濟市場和對有效資訊的洞察。留意細微的數據差異需要強大的洞察力,從數據延伸出對市場經濟的懷疑,則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斷能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留心觀察,總能有意外的收穫。影片中洞察力在經濟模塊展現了80級法師的耀眼魔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卻是潤物細無聲。

生活中我們交朋友,一般都是從打招呼開始,俗稱“搭訕”。“搭訕”搭的好,可能會成就一對好朋友或好伴侶,“搭訕”搭的爛,可能會收到別人送你的白眼。怎樣纔算是好的“搭訕”呢?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可不是溜鬚拍馬。這裏說的投其所好是指通過觀察,猜測你想要搭訕對象的喜好,例如愛喝咖啡還是白水,愛穿高跟鞋還是平底鞋,愛用蘋果手機還是國產機等等。運用洞察力瞭解這些的目的是爲了給“搭訕”一個好的話題,能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這樣至少算是開了個好頭。如果沒能成功開頭,那麼就自求多福吧。

開了好頭之後呢,雙方開始交談。有時候大家會抱怨A君太不會聊天了,其實就是大家說不到一塊兒,互相get不到重點或笑點,導致本該充滿愉悅的聊天卻充滿的了尷尬。A君到底是怎麼了?有人說A君情商不夠高。情商是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其中溝通能力體現的最爲明顯。所以A君其實是溝通能力需要加血。

溝通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說,一部分是聽。能說的人在交流的時候一般都充滿激情,往往只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語速或詞彙量上,滔滔不絕,口沫橫飛,但內容不一定可口。會說的人則更注重內容是否抓得住對方的耳朵和心,這類人通常採取的方式是說一會兒表達自我,聽一會兒讀取信息。還有一些人則很善於聽,一個聚會只見他們頻繁的點頭表示認可,偶爾能聽見幾個詞也只是“對、是、嗯”,缺乏有效的交流反饋。因此在生活中大家應該更願意跟會說話的人交談。聽起來會說話的人用嘴和用耳的時間點都安排的恰到好處,期間再穿插一些槽點,更容易讓雙方產生意識共鳴,從而使得整個交談過程顯得充盈飽滿。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交談的樂趣,或許還會有更大的收穫。

好的洞察力可以幫助我們禮貌地“搭訕”,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有效地交談,可幫助我們成爲社交場上的高手。因此洞察力便是加滿溝通血槽的重要補給。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人都戴着面具,表面上堅強的人心裏也許充滿辛酸,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人也許是個抑鬱症患者。朋友之所以是朋友,就是因爲他懂你,懂你的開心,懂你的憂鬱,懂你的迫不得已,在你厚厚的盔甲下面洞察了你的脆弱和孤獨。

那麼,你的朋友你又真正的瞭解TA嗎?

或許,你只看到TA想讓你看到的。

相由心生,知人先知面。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容貌總是會如影隨行,與人初次接觸、交往,最初的印象都是容貌。容貌不單單是指長相,容貌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容”,一個是“貌”。“容”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坐相、站相以及在坐臥行走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舉止、情態和喜怒哀樂。比如明星走紅毯時的走路姿勢、打招呼姿勢、拍照姿勢,最常見的形容詞就是優雅。“貌”廣義的說就是我們頭部的形象狀貌,是五官、眉毛、下巴等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徵。比如“範爺”的高低眉、孫紅雷的眯眯眼。古人云:“列百部之靈居,通五府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容一身之得失”,是說人心裏的想法多多少少都會從面部流露出來,隱藏得再深的祕密,也能被發現,只要識人者有着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探索精神。

言辭話語露心跡。語言是情感的表達,是思想的表達。一個人不管自己水平如何,口才如何,只要開口說話,藉助語言的力量,把自己的意念和心裏狀態呈現出來,就會有意無意地給別人留下印象。可以說,一句話有時候就是你自己的一幅肖像。你可能聽過這樣的鬼話:

“今天晚上我要值班不回家了”

——可能是真的要值班,也可能是去跟同事打麻將

“呦,這個寶寶真可愛”

——可能這個寶寶真的很卡哇伊,也可能是又多了一個鬧心的熊孩子

“我經常在你這買東西,就不能便宜一點嗎”

——可能是真的經常來,也可能是第一次上門

“媽,我去同學家做作業了”

——可能是真的去做作業,也可能是去網吧打遊戲

謊言是認識一個人的路障,因爲謊言是面具。想要真正深入瞭解,就要透過現像看本質,撕掉面具露出真實的面孔。當然,如果你選擇無條件信任,也許能得到比揭穿謊言更好的結果。

行爲藝術。知人的基本方法就是聽其言觀其行。思想主導行爲,一般心裏想的就會通過身體行爲表現出來。但有些人的言行不一致,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如果僅僅聽其言語,往往會受騙。所以聽其言的同時必須觀其行。

與別人交談的時候,喜歡身體前傾,與對方的距離空間很小,說明他性格相對外向,比較合羣,喜歡和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反之如果採取保持或遠距離交流的人,相對內向,警惕性高,一般不願意主動與對方交換意見。喜歡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的人,表示對正在探討的內容有疑惑或者懷疑。頻繁整理頭髮、摳手指、看手錶手機的人,表示對相關話題不感興趣,而且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處理。這些日常所見,如果大家留心觀察,一定都能發現。

洞察力就像是黑夜裏的瞳孔,需要主動地去留意說話者的“容”“貌”、語言、行爲,再結合當時的環境背景,猜出真相的六七分,然後再抽絲剝繭的研磨真相。

在我們周圍,有人想要更好的工作,有人想要更好的伴侶,有人想要更大的房子,有人想要更貴的車子,有人想要看一本好書,有人想要去一次海邊,你知道他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