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催眠大師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催眠大師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催眠大師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催眠大師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1

人類文明的進步,起緣於相互協作、互相信任,然而在這個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反而越來越不相信別人,想了解對方甚至要從星座、八字中找答案。特別是有心理障礙、處於精神亞健康的羣體,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釋放自己成爲太多人需要面臨的問題。至此,出現了心理醫生這個職業,還衍生出了催眠療法,這種療法可以使病人處於毫無防備的意識狀態中,讓醫生幫助他走出心靈的桎梏,實現治癒效果。影片《催眠大師》便將焦點放在了這一題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對和釋然那段藏在自己內心最深刻的陰暗記憶。

這部由陳正道執導,徐崢、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與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徐崢、莫文蔚如何哄對方睡覺,通過睡覺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這種單線敘事、兩人對話的影片模式並不多見,如果沒有一個嚴謹的故事邏輯作爲背景依託,沒有演員純熟演技的駕馭,很難讓觀衆在銀幕前耐心觀影近兩個小時。不過從孫鵬的觀影感觸來講,這部影片絕對會讓你靜下來,思考發現。

同時,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導演陳正道對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包括,對徐醫生工作室內的結構佈置、地板紋理的設置、牆上油畫的心理暗示以及燈光的精心佈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對於心理上的研究。當然,這些環境設置都是服務於一個主題,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實現催眠,場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選擇一個空氣流通、安靜並且感覺安全的場地。在室內的話,如果坐在椅子上,那麼便需要一個有靠背的椅子。顯然,影片中將這些細節發揮到極致,即使真正的專業催眠師看這部影片,想來也會有極大共鳴。

演員方面,徐瑞寧這個角色絕對可以稱得上徐崢又一經典。如果說在《無人區》中,首度以嚴肅律師角色形象示人的他還令人偶感突兀,那這次在《催眠大師》中,他則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劇演員向實力演員的轉型。因爲徐瑞寧這個角色極爲挑戰演技,尤其在與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試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層次,多變化的心理過程。從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憊,再到瀕臨崩潰,徐崢的演繹絲毫讓人笑不出來,讓人看到了這位實力演員的另一面。如果說徐瑞寧這個角色的成敗關乎着影片的成敗,那麼無疑,徐崢扛起了這部影片。

拋開催眠的這種治療模式,其實影片還闡述的另一個主題,就是恐懼。恐懼這個詞,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自己不敢直面拷問陰暗。當撕破自己所有的恐懼,坦然接近那些不美好的事物,也許你會看見很多在“陽光”下看不見的風景……此外,影片的結尾也堪稱精彩,姑且叫它“黃金結尾”吧。此類的“黃金結尾”在電影中並不多見,和這部影片相近的例子要屬《第六感》了,但《催眠大師》的結局又比《第六感》更加的完美,前面的鋪墊無聲無息,在最後一刻,所有人物迎來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歸宿。當然,結局究竟如何,還要等影片上映後才能揭曉了。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2

隨着電影《催眠大師》的熱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催眠。電影裏運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論和催眠技術,並且做了藝術的誇張,很多觀衆迷惑,懷疑,不解,同時對催眠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在這裏心理專家將帶你一起揭開催眠神祕的面紗。

在《催眠大師》熱映後,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嘗試催眠,到底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催眠呢?以廣義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天都活在催眠中,自我催眠或者別人的催眠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所以,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做催眠或自我催眠。有時候催眠中會引發一些深層的情緒,只要讓這些原本深藏在潛意識中的情緒發泄出來就可以了。如果身心已經有異常狀態,例如長期情緒不穩定、憂鬱、焦慮、失眠、恐懼,或者已經檢查出有身心疾病者,建議在運用催眠幫助入眠及放鬆的同時,應同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以達到最好效果。也可以避免一旦進入深度催眠後引發深層情緒,爲自己帶來無謂的困擾。

影片《催眠大師》一開始就將人引入一種玄幻的感覺,很多人會問催眠真的可以讓人回到過去嗎?在催眠過程中真的會忘記諮詢師的身份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催眠當中有一個深度測試,在深度測試當中第五級和第六級可以稱爲正向幻覺跟負向幻覺,這個時候被催眠者是能夠暫時忘記治療師的身份的。

很多人會問催眠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如影片中徐錚在授課時所講的那樣,凡是一個人在專注之下他要達成某一個目標,那就是催眠。所以不管他是否閉上眼睛。如同我們說的看電視時,電視中的廣告會不知不覺從我們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和感知神經進入到我們的內心,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一種催眠狀態。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3

趁着四月的最後一天,綿綿細雨中,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是好久沒有放鬆緊繃的身體,趕着電影開始的狂奔,喘着大氣開始了電影。

開始前,被基友劇透了一點,說,這是由徐崢、莫文蔚領銜主演的年度懸疑燒腦製作,也是《泰囧》之後徐崢接拍的首部作品,讓人很是好奇。

其實,個人想法是觀看《同桌的你》,比較在意高曉鬆的這部劇,也許是戀愛情節或者是青春劇的情節吧,不過,基友的強烈推薦下,讓我對《催眠大師》有點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崢的電影,絕大多是喜劇,我也一直很喜歡徐大哥的這種幽默方式,特別是《泰囧》的搞笑風格,讓人很容易接受劇情的敘述。所以,沒有看前期宣傳的我,我對《催眠大師》的感覺,也是以爲是一部幽默喜劇,這,就是我開始看時的感受。

影片中徐崢一改以往喜劇表演風格,詮釋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醫生。一開始,影片心理醫生就展示了催眠療法過程,成功的治療了一位心理抑鬱的母親;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講,將催眠療法的精髓講解給觀衆,也讓我有了些瞭解。

高潮部分應該是女主角的出場,莫文蔚在片中飾演神祕病患,一直表達內心掙扎,以能看見鬼的病情敘述,那畫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讓我們兩個大男人,幾乎快嚇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寧(徐崢飾)在任小妍(莫文蔚飾)一頓“瘋語”過後,決定採用催眠療法進行治療。而當任小妍成功進入催眠狀態後,瑞寧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陰影所在,卻不曾想到自己被帶入了陷阱。接着縝密的劇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環節,以及完美的節奏把控,在他們互相催眠中展開,讓我感覺是中國版的《盜夢空間》,又很難相信這是國產懸疑影片。

最終,很意外的結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師,是瑞寧的同班同學。一個使用清醒催眠治療,一個則是睡覺催眠治療。瑞寧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喪生。其實,最開始實施催眠的人,是他們的老師。一開始,任小妍就被老師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壓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寧成功,讓雙方走出了心理陰影中。

難怪事後看影評時,導演陳正道毫不吝嗇稱讚之詞,認爲徐崢將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還要飽滿立體。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飾演神祕病患所表達出的內心掙扎,也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導演陳正道評價言簡意賅:“《催眠大師》是莫文蔚喜劇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時看完了,閉上眼睛回想這部電影,在腦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對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每個人都說過謊,說了謊的人內心深處一定有想要隱瞞的事情。原諒,就心理而言是對一種現實的認可。當現實在記憶中還原,人才能活在一個順理成章的環境裏。

現實,是被大衆所認可的現實,而活在人們心中的現實,則也許是人對潛意識的否定,記憶也許就會被篡改,意識就會發生扭曲,當類似場景再次出現時,這一瞬間,就會突然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所以,當瑞寧認識到自己的.愛人和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真的是愛他們的,

他們“會原諒”自己的時候,在尋求救贖的本能,讓自己選擇相信這一切。有時候,我們都無從問起,真相可能永遠都不會是真相。瑞寧,最終並不是找到他們的諒解,因爲已經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人之所以爲人,是心理給自己保留了一絲生機,唯一可以原諒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4

作爲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影片的《催眠大師》,由80後極客陳正道導演、徐崢監製並攜手莫文蔚主演。影片藉助催眠這一心理療法,講述了徐錚飾演的徐瑞寧醫治莫文蔚飾演的任小妍過程中發生的一場催眠與反催眠的故事。影片融合了融驚悚、懸疑、心理、情感元素,是一個全新類型化電影的嘗試與探索。

《催眠大師》以催眠爲話題,雖說開創了國產電影的先河,但這類型並不是首創。比如瑞典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的《催眠師》,日本落合正幸導演的《催眠》,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盜夢空間》。《催眠大師》中的催眠更似《盜夢空間》的夢,而催眠與反催眠則是一個個“夢”被重構與解構之後的鬥爭。融入了情感戲份的《催眠大師》,早已不是借催眠而催眠,表現其讓人摸不着頭腦的驚悚與懸念,以此來爲這一新“概念”造勢,而是透過催眠之術,展現人物的內心真實情感。

《催眠大師》》以縝密的邏輯設計和新穎的催眠題材,讓人感受到一次醫學生的催眠療法,也讓人盡情感受一次情感的直面“襲擊”。影片中的純手工搭建的佈景,沒有了科技渲染出來的虛假,仿若被導演魔術化一般,真實自然。而場景與場景的銜接,在鏡頭與剪輯的完美配合下,可謂天衣無縫。導演細節化的處理,明顯符合了心理學上催眠治療。房中一張桌子,一塊布,有紋理的地板,掛在牆上的油畫,以及房中下雨等等設置,已然經過了精心的配置,這樣的心理治療空間,不僅給人真實之感,也讓人感到了一絲絲的“恐怖”,抑或說懸疑。

《催眠大師》似乎借鑑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先驅詹姆斯的“意識流”,以意識來虛幻一個個空間,又以空間來治療病人,這樣與現實“二元對立”的虛擬空間,其實就是一次“潛意識”的活動與精神分析。病人莫文蔚在徐錚催眠之下,來推動她某些信息、情感、慾望以連續運動的方式進、出意識,以此來得到心靈的救贖。影片中,徐錚對莫文蔚的一句話,可謂點中她的內心最深的情感。“就算你真的能看到鬼,也不能讓你的未婚夫活過來,死了就是死了”,這樣的勸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將情感深藏在心底深處的癡情女子形象。

這部採用了杜比全景聲技術混音的《催眠大師》,仿若一個留聲機,聲聲綻放出驚喜。這樣將“動態對象和播放聲道的嶄新混音和聲音定向方式”,極力地還原現實催眠治療的藝術效果,並全新地打造出視覺、聽覺震撼。而演員的精彩演繹,則使得影片在心理醫生與病人之間來回“折騰”,有了強大了敘事邏輯支撐。徐錚似乎又一次突破,已然沒有了《太囧》中老闆的“高人一等”,沒有了《無人區》中律師的嚴肅,而是具有了一名帶有點瘋狂的心理醫師。而莫文蔚也明顯地擺脫了之前的花瓶角色,更是加入歌手的本真角色,讓其演唱《You mus love me》。影片就是在一間辦公室,兩個人之間盡情演繹,彷彿清晨泡製的一杯香茗,需要慢慢品嚐。

影片中的懸疑和驚悚,早已脫離了國產片驚悚的路子,而是借用“潛意識”之後的智慧交鋒。而這一切的“夢”,都只是一個外殼,裏面包裹的卻是真真切切地情。或許正如片中莫文蔚所唱:“有些事我深藏心底/想說卻一直沒出口/唯恐坦露我的心思/你受驚會不辭而別/你得仍將我寵愛……”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5

1927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管理學家與心理學家聯合起來,進行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實驗。他們找到位於芝加哥的霍桑工廠,合作完成實驗項目。

實驗開始了。專家們將以個車間的燈光亮度增強了一些,使原本幽暗的車間變得明亮有如白晝;同時將另一個車間的燈光減弱了一些,使它陰沉好似傍晚。做好了這些事情以後,他們讓老闆告訴員工,說現在哈佛大學的專家正在對我們進行一場實驗,目的是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實驗正式啓動之後,工人們開始忙碌起來,這兩個一明一暗的車間,究竟哪一個的工作效率會得到提高呢?

最初的時候,很多人都猜想應該是明亮車間的工人會提高效率,因爲在明亮的工作環境下工人們的心情比較好一些,也會超常發揮。但是,結果出人意料,事實上,兩個車間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都明顯提高了大約15%。

爲什麼光線明亮、暗淡,都會提高工作效率呢?

後來心理學家們找到了答案——暗示的作用。他們在實驗之前就告訴工人實驗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於是,燈光明亮的車間的工人會想:是不是讓我們在明亮的環境下工作,更具有活力呢?而燈光調暗的車間的工人會想:是不是讓我們靜下心來,安心工作呢?在這種情況下,兩個車間的工人都有了一定的期望,在這種期望之下帶動的效率都自然提高了。

霍桑試驗告訴我們:當你認爲能力很強的時候,你就想成功靠近很多;而當你認爲自己不行的時候,你就瀕臨失敗了。就像那句經典的話說的那樣:“你的語言就是你的魔咒。”這裏的語言指的未必是出口的那種,有的時候只是我們心中的一個念頭、想法,而這些無聲的語言也會做有我們的行爲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