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

《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

《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1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對父子緩慢的沉入了海中,可是命運沒有讓他們走向死亡的深淵,也許希望就在這裏燃起。

這是《海洋天堂》故事最開始的場景,一個肝癌晚期的父親怕自己死後患孤獨症的孩子無人照顧而選擇了共同赴死的道路,可是命運往往無法摸透,他們活了下來,海洋註定不是他們生命終結的地方。

李連杰飾演的父親一改以往武打戲中的硬漢形象,在《海洋天堂》中他就是個沒有抱怨、全心全意的爲了自己患孤獨症孩子的普通父親的形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一遍又一遍地教大福穿衣、狗不能放在電視上、用錢去買生活用品、坐公交、拖地等等,他不顧一切的付出只爲在自己走後孩子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作爲一個父親他當然希望自己的.愛可以得到孩子的迴應,印象最深的他問大福:“如果爸爸不在了你會想爸爸嗎?”可是大福他只是一個患孤獨症的孩子他只會一遍一遍的重複——“如果爸爸不在了你會想爸爸嗎?”這時的爸爸眼中有遺憾,有失望,但是父愛的存在本就沒有任何的目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無法割捨,父親的責任無法推卸,不管孩子是健康、是殘疾、是癡呆、是健康,他堅持的信念始終是——孩子的未來就是父親的未來。

這是父愛的愛之天堂。

大福也是有愛有情感的孩子:爸爸把他一個人放在了孤兒院裏,他感覺到失去了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他想爸爸,所以他拒絕所以人的接近直到爸爸再次回到他的身邊;幫助鄰居的王大姐的商店擺商品;他幫桂綸鎂飾演的雜技演員撿球、看她的表演……

這是大福的愛之天堂。

鄰居的王大姐一直默默的關心着這對特殊的父子,給他們送吃的、補衣裳、幫着安排大福的生活;雜技演員教大福打電話。陪着他和他說自己的故事;海洋館的老闆答應讓大福來工作;孤兒院最終同意照顧大福……

這是社會的愛之天堂。

忘不了最後一幕,深邃的海洋中。大福和海龜一起共舞、嬉戲,他相信,爸爸從沒有離開過他,爸爸一直和他在一起。

整個電影的氣氛憂傷而溫馨,留下的是一個溫暖的結尾,但是溫暖的背後是我們對影片的思考:

電影中的大福無處可去,孤兒院嫌他大,養老院嫌他小,在父親死後也許就真的沒有他的容身之處,那麼我們的政府情何以堪?殘疾人,流浪漢的安置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每個生命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殘疾人也有生存的權利。國家應該儘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保護他們的合法權利。

但也許法律並沒有規定我們必須起幫助誰誰,可是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才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即是我們心中的愛,社會的愛之家纔是對那些殘疾的孩子最好的安置。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任何困難都不是放棄孩子的理由,況且我們的社會是個大家庭,是和諧的社會,忘不了汶川地震舉國的團結一心;忘不了我們站在一個有一個捐款箱捐出我們的愛心……收穫的不僅僅是對方的一聲謝謝,更是自己心中的玫瑰餘香。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更美好!

從自己做起,其實愛的天堂離我們很近。

《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2

他們,前世一定不是人,所以纔會和動物和自然這麼親近,纔會無法和人溝通,無法成爲“正常的人”。而一個孤獨症的孩子,出生在哪裏也是有天壤之別的,出生在中國,也許只有一個發展方向:智障,弱智。

電影很感人,最後又被感動了。好像我每次看此類題材的片子都會被其中的骨肉情深,手足之情等等打動。綜合起來,從記錄片到虛構,也看過一些類似題材了。記錄片《遠山的呼喚》一個小男孩的父母千里迢迢去蒙古找尋治療的方法;傳記電影《自閉歷程》一個自閉女孩如何成爲美國赫赫有名的專家學者和社會教育家;印度《我的名字叫罕》自閉罕和美國的泛反恐政策做鬥爭;和中國《海洋天堂》這個孤獨症孩子如何學會自立。

說實話,從上述所有自閉症的表現來看,文章扮演的自閉症更像是弱智。不過相同的是,他們都是相對於正常人來說,有點不正常。中國的這個孩子沒有什麼天賦,倒是像個長不大的.孩子。還是值得反思的。反思我們現在的教育。對特殊羣體的專業護理,和社會的救助體系。

演員的表現都還是不錯。李連杰和文章都很突破。親情拿捏的也比較到位。就幾本電影折射出來的綜合比較,中國孩子其實不輸在社會制度,(全世界範圍裏對自閉症的治療和教育都很空白,也沒有相應的社會組織)是輸在家長,或者更正確的說,是輸在中國的教育觀念上。其實片中從海洋館的領導到鄰居,從萍水相逢的玲玲到專家,對文章都是伸出了關愛的手的。只是文章最後學會自立的前提是爸爸再也不能照顧他了,所以想了各種辦法來教育他自立。

這裏不由得對比起美國的兩個電影和印度的電影。都是不容易教的孩子,家長們從小就讓孩子儘量早的自立,教給他們學習的能力,教他們融入社會。不同的國家的父母,面對孩子是自閉後,反應大同小異。從無法接受到被迫接受,到如何去解決問題。毫無疑問,最成功的起勁爲止還是坦普教授的媽媽和阿姨。鑑於坦普教授如今的成就和自理能力,她有足夠的資本去各地現身說法,爲自閉症的治療研究提供科學數據。虛構的人物罕媽媽,面對兒子的自閉,她選擇的是持之以恆的教育和發覺兒子身上的特長因材施教,罕也是要自食其力的。而同樣虛構的中國自閉症孩子長成怎樣了?真讓人心驚肉跳,21歲了都不會自己穿衣服。沒有指責片中父母的意思,這個大概代表了中國的教育思想,只是真的讓人心驚肉跳,這樣的孩子,只是個弱智。

後來因爲爸爸自知沒多久的命,所以臨死集訓了兒子,兒子最後全盤學會了。雖然笨拙卻是會的。雖然也許是電影爲了安慰觀衆而設置的,卻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早幹嘛去了?早這麼教育了,說不準兒子還能成個材呢!

哦,對了,我還是要再強調一下,文章扮演的大福更像智障,不是自閉。或者,只是因爲投胎在中國又投胎做人,讓他從一個應該具有某個特長的自閉者變成了一個弱智。真是悲哀。

《海洋天堂》觀後感範文3

藍色是憂鬱的。福,一邊把乾淨寬厚的手伸進水中,一邊呆呆笑着與父親坐在藍而廣闊的水面上的一艘小船裏,除了他們和那艘小船,剩下的,是蔚藍蔚藍的水面,還有,從兒子臉上濺開的柔和的陽光……

《海洋天堂》這部影片,如果有什麼地方能讓人說是難能可貴的話,就是導演薛曉璐在創作過程中,極力想要向觀衆表現出來的那種主題思想,事實上,她成功的做到了,將這種情感很好的融合在了影片的點點滴滴之中,甚至能在最後,利用這些細微的情感脈絡,在穿透那些被化妝品和食品添加劑層層包裹毒害的越來越難以浸透的心靈,還能掀起一陣顫慄。也難怪會被人叫做是一部誠意之作。

但是,影片本身也有太多太多的不足之處。例如它的劇本,攝影的色彩,不太清晰的故事結構等。在劇本上,國內外描寫像福這樣的交流障礙的患者的絕對不少,以至於讓人只看了影片的開頭,便能把劇情的主要衝突猜出個大概,缺乏新意。而在整體的畫面感上,不知是有意要營造出淡淡的親情的氛圍,還是爲了刻畫那個離我們稍遠的年代的陳舊感,看起來有一層偏淡的油紙色,這樣的背景色在影片的部分場景中顯得不適宜。在重要的水中拍攝中,也許是因爲水下拍攝過於困難,致使杜可風的攝影優點沒有發揮到淋漓盡致,也是一個對於喜歡文藝風的影迷的不小的遺憾。

畢竟,電影是被人稱爲“遺憾”的藝術,《海洋天堂》作爲一部極具內涵的影片,也應算是一部上乘之作。至少它充分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的電影界,已經不是隻有那些譁衆取寵的“僞電影人”,還有許許多多有良心的創作正在逐漸填補中國電影史上因“少內涵,重視覺,重利益,不重文藝”而空白一面。

在畫面一點一點的轉換中,福和他的父親,他的患了絕症將要不久於世的父親,一起經歷了死亡,分離,重聚,永別……無法同患有孤獨症的福好好交流的父親,像極了我們這自以爲是的'一代人的父母。我們同父母之間隔着的無法溝通的愛,在時代的迅猛前進中,無意中留下了,同無法與彼此好好交流的父子之間相似的隔閡。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觀念,活在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裏。無論哪一方想要去進入另一方的世界,都不會是簡單的。而我們的父母已經開始迅速老去,我們卻還沒有到達能夠讓他們放心老去的成熟。因爲急躁,所以我們爭吵,沒完沒了的矛盾一刻不停。他們累了,心都空了,還無數次的想要用我們的方式去修補,去達到彼此的中和的世界,這寄託了他們多少的努力與妥協?我們對此不屑一顧的。突然間,正如我們夜夜所祈禱的那樣,世界靜了,我們再擡頭看,便是父母躺在我們的手裏,整天用同一張臉憨厚地笑着,我們是否才能明白,哪一張臉上,不沾有一點點兒的算計?

福抱着“父親”在海洋裏,快活的像尾魚,他開始做那些父親教給他的事,他笑了,彷彿臉上又濺開柔和的陽光。

那是,在人間的他的天堂,是他在天堂的父親的人間……

愛已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