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熱門)《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熱門)《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72週年,今年國慶節也上映了不少片子,今天和同學相約一起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整部電影滿滿的都是淚點,句句話戳人心,每個畫面戳中淚點,讓人心頭一顫。

電影分爲幾個小單元,我最喜歡裏面的《乘風》和《鴨先知》了。

大家都在一起收玉米時,幾架敵機飛過,戰士們聽到動靜立馬帶上帽子架上馬準備戰鬥了。看到這裏,我不禁向這些偉大的戰士們致敬,看到這個畫面,我也驚歎於他們的速度。到底是要打多少場仗才能做到如此熟練?對比於敵人的大炮飛機等先進武器,我們的小米加步槍比敵人們要落後很多,當戰士們坐在一匹匹馬上與敵人們戰鬥時,敵人們架着大炮,戰士們一個接着一個從馬上摔了下來,剎那間,血泊飛濺,戰士們倒地不起。看到這裏,我身旁的阿姨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也不禁潸然淚下。我們腳下踩着的黃土大地是革命先烈們用身軀換來的`,他們用生命在戰爭這一歷史篇章中寫下了最美的詩歌!只是用小米加步槍的戰士卻也可以打敗敵人的飛機、大炮,您們在這一方面創造了奇蹟啊!向您們致敬!《乘風》的最後一個畫面我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

戰爭結束後,一位孩子送給了乘風的父親幾顆大棗,待到孩子的母親過來的時候,乘風的父親看見這位母親還抱着一位小孩子,程峯的父親問道:“叫個啥?”母親說:“乘風!”因爲這個孩子是當時這位母親在打仗的時候懷着孕生下來的孩子,而乘風爲了保護人民羣衆,也爲了保護這位母親肚子裏的孩子,壯烈犧牲。乘風的父親抱着小乘風,眼前又浮現出了乘風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樣子……

《鴨先知》裏的鼕鼕爸爸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爲我們講述了中國第一支廣告的誕生,故事雖然幽默風趣,但在這風趣和幽默的背後,也蘊含着一個個道理。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鼕鼕爸爸說的一句話:“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要做那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我也不得不同意這句話。如果沒有那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去試試江水暖和了沒有,怎麼會有其他鴨子緊隨其後下水游泳覓食嬉戲打鬧呢?看似是不起眼的一位“鴨先知”先生,但卻能悟出來道理,也讓人佩服。

用兩個詞來形容這部《我和我的父輩》,那就是:好笑、好哭。而今,我們中國已經日漸強大起來了,而那些爲了我們今後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們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裏,致敬英雄!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2

《我和我的父輩》是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爲歷史座標,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鬥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四個不同時代的故事,皆有令人動容,揪心之處。

《乘風》:團長父親在被敵人包圍時,忍痛在一衆老弱婦孺與親生兒子之間選擇了國之大愛,自己血戰多年的駿馬身負重傷,流淌着親子的鮮血朝他狂奔而來的那一刻,真是忍不住淚流滿面。若那匹馬會說話,我想應該都不忍心告訴這位老父親他兒子慘死的消息……只嘆如山河無恙,應當感恩先輩之艱難奮戰,纔有幸有你我只安逸平安。

《詩》:我看到了母親的偉大智慧,堅韌。看到了天地之光。一個家庭,母親的力量是可以力挽狂瀾的。故事中的父親因航天實驗事故逝,而是作爲同爲航天事業奮鬥的母親而言,不僅要對自己的孩子隱瞞殘酷現實,還有每天強忍傷痛鑽研技術,若沒有被烈火淬鍊過的鋼鐵般的心,又怎能堅持下去?母親亦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媽媽真是偉大。

《鴨先知》:詼諧幽默,老上海的熟悉味道。劇中有云:春江水暖鴨先知。凡事要勇敢得去當第一個敢下水的鴨子,唯有勇敢嘗試,才能看到陽光與希望。

《少年行》:劇中有一段話印象極爲深刻——五千次的實驗纔可能成功那麼一次,所以啊,任何事情都要大膽去做,失敗是必然的,經驗是豐富又珍貴的,努力自律都應是常態的。未來可期!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說:溫室的花沒有見過風雨,不知道風雨的殘酷,生存的艱難。我們總是被保護的`很好,犧牲與奉獻都只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沒有見過奉獻的崇高偉大,也不知道無畏的磅礴力量,先輩們犧牲了太多太多,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安逸的人不會明白。爲了生存,爲了未來與希望,在風霜雪雨中泥濘的道路上,負重前行的人擁有怎樣強大的力量,是他們那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人民造就瞭如今偉大的中國。借用他老人家的一句詩: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現在擁有的生活,應該感謝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纔會有我們現在的偉大祖國。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

“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分別以四個主題片段串聯起來的《我和我的父輩》,是各行各業、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的縮影。紅星代代相傳,希望的光芒永不泯滅。

父愛是默默無聞的,如一座大山,深沉而又堅實。電影裏處於抗日戰爭的父親對兒子乘風近乎苛刻的嚴格,讓兒子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被愛。可是父親會因爲兒子擦傷了脖子,在戰場上打仗時看到草藥,毫不猶豫地揪下來。會在兒子騎馬遠去時,默默地望向他的背影,直到背影越來越小,被漫天塵沙擋住了視線。部隊發現了躲藏的'難民,毫不猶豫地帶他們一起離開,儘管會拖延進程。父親目送着兒子騎上他最心愛的戰馬離開,臨走之前還囑咐兒子“一定不要踢馬肚子。”當日軍圍上大部隊,在那千鈞一髮之際,父親做出了最艱難而又偉大的選擇,發射假煙霧彈,將敵軍引去了兒子的地方,用四個人的生命換來了所有鄉親們的安全。於是去時是那個騎着馬兒的意氣風發的少年;歸時則是空空蕩蕩的戰馬,馬肚子上流淌着少年的鮮血。正值青春年少的乘風用自己的生命報了國,留下了一個失去兒子的父親在漫長的黑夜裏痛哭。

儘管只有四個人對抗千千萬萬的敵軍,儘管那個年代的中國沒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坦克大炮,新式軍槍。他們擁有的是一腔孤勇的執着,是忠於職守的信念。四人面對必死的結局,絲毫沒有畏懼。“願以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少年戰死沙場時,難民裏又有新的生命誕生了,名字也叫做“乘風”,因爲那是用少年的命換來的新生命。

兩個月後父親再度奔赴戰場,高舉着手中的紅旗,戰士們義無反顧,鮮血染紅了沙場,染紅了天,染成如今的五星紅旗。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衝殺,騎兵團硬是用生命闖出一條條血路,一舉殲滅了敵軍。電影前的觀衆都早已淚流滿面。兒子繼承了父親軍人的風骨,而那個“小乘風”會繼承他的風骨,紅星照耀中國,紅星代代流傳。

《詩》中的父母輩在那個年代研發火箭,爲探究科學犧牲,而子輩繼承父母之遺志,創造下一個屬於中國人的輝煌。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生命更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以渺小啓程以偉大結束,這就是浪漫的航天精神。

繼往開來,乃吾輩之責任;振興中華,乃吾輩之職責。何其有幸,生於華夏。紅色光芒代代相傳。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4

《我和我的父輩》有着明顯的閤家歡屬性,笑點和淚點齊飛,絕對的老少咸宜,毫無疑問,國慶假期此片就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很多人看完《我和我的父輩》都會這樣評價:“前半段爆哭,後半段爆笑”、“太好看了、太好哭了、太好笑了”。

陣容只是錦上添花,能講好故事纔是一個影片的關鍵,《我和我的父輩》扛住了。它熱血、催淚、輕鬆、爆笑,能觸達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激起國人最廣泛的共鳴。

影片以世代爲章,用發生在普通家庭的.故事爲載體,拍出了14億中國人從抗戰到今日共同的記憶。平凡又偉大的父母一輩爲什麼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祖國?答案就在影片裏飄蕩。

有時候,國家破裂,我們只有緊握民族精神,才能重振山河,振興國家。

戰火紛飛,滿蹄踏破國都,北伐再敗,是再戰,還是……東風吹拂,鄭成功綻開愁臉,舉起民族大義的大旗,揮師東下,一舉驅跑荷蠻,收復臺灣。既成就了自己,又實現了中華統一和偉大復興。

有時候,國家被侵,我們只有緊抓民族大義,驅逐外寇,還我河山。

三省淪陷,內戰頻頻。是做“亡國奴”,還是……雪花飛舞,張學良仰望蒼天,扯起民族大義的風帆,毅然發動“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併力抵抗日寇,最終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曙光。既證明了自己,也贏得後人由衷的欽佩。

有時候,國家遭遇自然災難,我們只有心繫災區同胞,衆志成城,才能共建家園。

汶川傾倒,玉秀被毀。轉瞬間,天崩地裂,高樓倒塌,良田被毀,厄運接連降落在中華大地上,摧殘着中華兒女的身體,帶給中華兒女無限的苦愁,但是!中華兒女沒有害怕,也從未畏懼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3億人的心連在一起,必在廢墟上建成—個更美好的家園!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推動本民族的發展和興旺。這樣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的體現。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沒有凝聚力的民族會怎樣?!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響應時代的召喚,讓民族精神傳統的火炬—代—代的傳下去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

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到了,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在國慶長假的第一天,媽媽帶着我去看了一部十分有意義的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作爲“國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和我的父輩》要比《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更着重於表達家庭、長輩等涓涓細流的個體生命。

《我和我的父輩》表現的是濃濃的父子情。第一篇章講的是:爲了保護人民羣衆,吳京演的.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故意發錯情報。雖然保護了人民羣衆,但在這同時也讓他的兒子馬乘風(一名通訊兵)與三個戰友面臨一個團的日本軍呀!看到這裏,我已經怒容滿面:這個團長爲什麼要讓他的兒子去送死?都說父愛如山,《我和我的父輩》電影講的也是父子情,可他哪裏愛他的孩子了?

就在我感慨之時,電影上的場景已經換了。馬團長的愛馬“大掌櫃”自己跑了回來。馬上本應騎着馬乘風,但現在卻空空如也馬團長摸着“大掌櫃”身上兒子的血,他狠狠的拍了它一巴掌,然後一句話也沒說,徑直走進玉米地深處:從一開始光流淚不出聲,到後來的壓抑着哭,最後成了狂風驟雨般的嚎啕大哭,無一不讓人心酸。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我錯怪他了,馬團長並非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把這份愛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這種決擇的殘酷,非大忠大勇,大仁大義之人無法做出。舍小家爲大家這種犧牲精神,千百年來不一直都是中華兒女血脈傳承的基因嗎?

一轉眼到了結尾。馬團長帶領200名騎兵埋伏在草叢裏,以傳統的騎兵戰術從後方衝殺日軍,不畏犧牲,將日軍打得落花流水。正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馬團長見到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日軍首領大佐,眼睛蒙上一層薄薄的水霧,咬緊牙關,拿着一把帶刺刀的槍,向大佐刺去。“噗哧”一聲,大佐的身體被刺穿。馬團長將槍拔出,嘴角流露出一絲不屑。緊接着,馬的前蹄高高擡起,嘶鳴不止。馬團長看向遠方,彷彿在跟遠在天國的兒子說:“兒子,我替你報仇了!”

在祖國與兒子之間,馬團長選擇了前者。 “父輩與愛,守護未來”,每一代父輩都用奉獻和指引薪火相傳,這都是爲了守護祖國的未來!雖然這是以父子情感爲主線的電影,卻無不凸顯着我們國家從戰爭一步一步走向繁榮昌盛的艱辛,和人民的偉大的付出。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6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就是要文明修身,立志成才。要不斷地加強自身道德品行的內省、提高和完善,追求完美的人格,爲自己成爲棟樑之纔打好基礎。

民族精神之熱愛祖國。周恩來在瀋陽讀書時,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爲了什麼?”有的同學說:“爲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爲了能發財致富。”而周恩來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民族精神之樂於助人。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查口,發現一羣人圍着一個揹着小女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的手裏,大嫂含着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民族精神之孝順父母。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爲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爲父親溫暖被褥,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的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之寶;民族精神,是中華社稷之基;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魂。它的源遠流長,核心就是爲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諸葛亮畢生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寫下了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呼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面對旦夕之間的榮辱驟變,從容表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7

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看到馬仁興爲了百姓的安全選擇犧牲兒子,我明白了,如今的中國,是靠那些年革命先輩犧牲自己換來的。子彈穿膛而過,父親親眼看到兒子的死亡,他定是痛心疾首的,但面對殘暴的日本軍隊,爲了衆多百姓的安全,這是迫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一個乘風倒下了,另一個乘風出生了,他們的精神至死不渝。這羣捨身就義的英雄挽救了中國。大掌櫃回來時,身上帶有乘風的鮮血,作爲父親,他見到這一幕,只能在草叢裏默默流淚。他們的犧牲換來了如今的太平盛世,父輩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如同火焰一般在我們的心中熊熊燃燒。

第二篇《詩》,一位父親從事保密工作,卻對兒子說自己是一名詩人,負責在天上寫詩。那個哥哥的第一位父親,就是因爲這個工作而去世的,緊接着第二位父親也因爲工作去世。他們在這片黃土地上,爲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着,他們不懼生死,爲自己所熱愛的一切付出着。火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但他們並未因此喪失信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試驗作文吧。經歷多次的失敗,終於迎來了成功。火箭升空時,在夜幕之下,點亮了星空。父輩們以血肉之軀作爲燃料,共同將火箭送上太空——“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

有了這些革命先輩的.付出,中國才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如今的中國,屹立於世界之巔,不再是百年前任人欺辱的國家。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非法拘禁,中國政府不懈努力。在等待了1030天后,孟晚舟女士最終平安回國。9月25日晚,孟晚舟乘坐的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孟晚舟在機場發表感言,她說:“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生於華夏,是多麼幸運——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大好河山;國家強大,足以保障我們的安全;生活富足,足以讓我們幸福。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學習,爲國家作貢獻,如同我們的父輩一般,付出自己的一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8

致敬前輩,他們也曾奮鬥過,燃燒過。

——題記

上下五千年的歲月,消散了春秋戰國的硝煙,沉澱了唐時繁華,暗淡了諸侯的刀光劍影,譜寫了從懦弱到強大的雄偉詩篇。

一、乘風

秋日的玉米地裏,有着歡聲笑語。如風一般的少年,騎在馬背上,越過那一畝畝稻田,伴着一聲嘹亮的馬鳴,停下。他,便是乘風。

可好景不長,日軍的入侵讓這片土地生靈塗炭。在撤離的路中,不乏有炮彈橫飛,他們中的.人有一些,就此犧牲。路不變,只是人少了些許,氣氛幾度濃重,只記得那個雨夜,那個被暴雨所傾瀉的雨夜,他對乘風說,“我一定要比你先死吧,不然,也沒有臉見你媽。”語氣略顯幾分嘲諷,卻又不乏溫暖的時光。

日軍的入侵一次比一次強烈,終於在一次,部隊與兒子之間,他做出了抉擇。爲了人民,也爲了部隊,知道不可能,卻還在希望着,希望着。最終,少年的馬回來了,但是曾經馬上的人已隨風而逝。他,食言了。

多年後,他依然衝在前面,奮力廝殺。他倒下了,但是人民取得了勝利,而當年被救的孩子也有了名字,叫做乘風。

二、詩

那是人類第一次探尋天空,爲了達到這個任務,他們在努力着。可結果不盡人願,機器無法觀察到穿火點。“那麼就用眼睛看!”他斬釘截鐵地說。於是,他用命得到了結果。孩子問他的工作,他說他是一個詩人,要在天空上寫詩……

火藥的製作是一個精細的項目,她說她能做到0。2毫米以下的精確度,於是她便開始嘗試。爲了不讓孩子知曉,他們父親已離去。她默默地抗下所有,從不曾在孩子面前落淚。母子連心,最終卻還是被大兒子發現了。

那個晚上他拉着妹妹去放了燈,許下了一個願望:“我的爸爸死去了,曾經的爸爸也死了,所以你不能死。”小小的身影,鏗鏘的誓言。多年後,他成功登頂了上海最高樓,而那個曾經軟弱的妹妹,竟然成了宇航員,進入了那輛航天艙,爲人類宇宙事業奉獻。過往一一浮現,終究是物是人非。

而後,是代代的創新,廣告的出現,科技的發展,許多渺小都從創新中誕生,許多曾經的不可能都成爲了現實。那些努力,那些付出,那些奉獻,終將結成碩大的果實,那些血汗,那些歷史,那些過往,都將被銘記。

影片落幕,電影散場,心卻彷彿跟隨着情節回到了過去。這不僅僅是四輩的悲歡離合,更有着家國情懷,我的內心久久不得平靜,寫下此文,聊表敬意。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9

每年國慶檔,都在追的“我和我的”系列電影。今年的主題是《我和我的父輩》。電影分爲四部曲,從戰爭到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從哭到笑,深深的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分4個單元,四個章節講了四個前赴後繼的故事。

《乘風》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父親爲了保護羣衆和大部隊,把敵人引向了兒子的方向,孩子犧牲的時候,父親到田地裏隱忍的哭泣,讓人看了非常心酸。最後騎兵隊前撲後繼消滅敵人的場面,讓人看着血脈噴張,刺死日軍司令的一刻,終於全了父親爲兒子復仇的心願。解放後,當看到當初被解救的孕婦,生下的孩子也叫乘風的時候,讓人感覺到了生命的延續,戰爭雖然摧毀了很多,但是卻摧毀不了人的希望。它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一往無前是頂配的打開方式,沒有衝鋒陷陣就沒有天下太平。

《詩》是科學家對於藝術的詮釋。老一輩人,爲了第1次火箭發射作出的犧牲。講述了1969年鬱凱迎與施儒宏一家四口爲中國航天的發展,夫妻同心用生命換來火箭的成功發射,由於他們工作的特殊性,對於孩子們提問。“爸爸是幹什麼工作的?”媽媽由詩引導孩子巧妙地回答並激發孩子們點燃孔明燈追尋心中的'夢想,小女兒耳濡目染長大後成爲了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帶着家人的希冀,完成了航天飛翔,圓了全家的“航天夢”,說明了祖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也說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家校國共建才能促進祖國未來更加強大繁榮。

《鴨先知》是一種溫暖,用趣味詼諧的方式,講了一個小家的故事,也講了一個時代的故事,父輩用他們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傳達着一個又一個推陳出新的思維,思想。

《少年行》少年強則國強。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夢想實現的過程,夢想在實現過程中不斷失敗,但在失敗的過程中“傳授”知識並改進着前進的過程。父輩這詞也許不是過程,也許是一個催化劑。當10歲的兒子學會成長放飛孔明燈祈禱母親能活着的時候,讓人看到了父輩的精神影響着子女。

《我和我的父輩》裏的四個故事裏雖然只演了四個家庭,但實際上呈現的是四個時代裏廣大父母親的縮影,值得我們所有人借鑑和反思。犧牲、奉獻、開拓、暢想是靈魂所在。奉獻是感人的,開拓是振奮的,暢想是無限的。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0

這盛世每一天,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可是你如願的眺望?——題記

雨滴拖着夕陽,晚風捲着一串一串細碎的光,葉子片片轉身,翻起了黃昏;我與同學漫步於燦爛之下,聊着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有笑有淚。隨着時間的推移,分成了四個小故事,看似無關聯的事件,卻深深聯繫着中國人的血脈與付出—戰場上的捨己爲人、航天者的堅守奮鬥、個人魅力的敢爲人先與未來科技的無限創新。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這是父輩的傳承與眺望!

風,是傳承的家國之風,是吹向未來的希望之風。前幾天,我去了鐘樓街,夕陽欲頹的陽光並不猛烈,溫暖而又均勻;遠處露出紫紅色的天際線,彩色的窗戶與光相遇,亮起碎金般的燈,一串一串。我眺望着遠方,天已完全黑下來,鐘樓街的彩燈隨之亮起,耳畔是那熟悉的《我和我的祖國》的音調。望着這繁榮之景,心中似多了一份感動,不由跟着哼唱起來。這時,一縷晚風吹過,吹動了國旗,吹亂了髮絲,直直地攀上高樓,走向下一個遠方……

詩,是譜寫新篇的熱愛之詩,是承載夢想的天上之詩。還記得,早上跑完步,實是悶熱。扭動電風扇的按鈕,拿起書,開始早讀,每天如此。窗外蟬兒鳴叫,屋內扇葉轉動,課文朗讀聲隨風飛上天空。窗外,微風收集了滿街花香的歡歌,傳給萬家燈火。充滿希望的一天,從那一刻開始!中午,一個驚喜的消息來到每個人身邊。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三角之聲”運載火箭,這意味着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正式進入“共享”時代。爲什麼天空那麼高?因爲航天者們,都是天空的翅膀……

知,是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知,是創新求知的知。翠綠的山野,半天透明半天雲,彩虹悠閒地掛着,在這裏,我們開啓了研學之旅。印象最深的,還是做木工。原本以爲很簡單的事,卻在上手之後,異常困難。拿着木據,半天才割掉一點,幾次想要放棄,卻又堅持下來。樹葉被風吹得輕晃,陽光破碎,蟬聲隱匿,向遠處眺望,一片祥和;有朵盛開的雲,緩緩滑過山頂,隨風飄向天邊……

行,是堅持不懈,勇往無前的行。那是初一最難的時候,臨近期末,日日十二點多才能睡。伴隨着我的,是明月清風,與母親的一聲“你能行!”歷史、地理、一摞摞的資料,一個個深夜,我很感激,感激自己的堅持,終得了一個不壞的結果。我時常眺望遠方,那邊是我的夢想,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

雲海萬里放飛遠行的白鴿,這是父輩們用星火燃起的天空,這是我如願的眺望!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1

z每當我們佇立在國旗下,聆聽着雄壯的國歌,仰望着鮮豔的五星紅旗時,心中就會涌起敬仰、莊重之情。佩戴着用烈士鮮血染成的紅領巾,我就會想起周恩來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的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華已崛起,巨龍已復甦,然而這卻使我們這羣龍的傳人失去了一種重要的感情——愛國。

之所以說不愛國,是因爲認爲中華崛起之後便不用再強大中國了;之所以說不愛國,是因爲覺得振興中華沒有意義;之所以說不愛國,是因爲覺得振興中華太難了!

如果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

第一,中華崛起後的坎坷之路要由我們來剷平;第二,振興中華並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意義重大,若是不振興中華,圓明園的悲劇將會重演,不過下次也許就是頤和園、北京,甚至是整個中國!到那時,13億人便會失去自我,成爲奴隸!第三,便是一些弱者的想法,想振興中華並不難,好好讀書,像華羅庚,像李四光,像"死而無憾"的鄧稼先!

好好讀書,那些心靈之所以不愛國,是因爲"不知情",他們不瞭解祖國!他們不瞭解祖國的屈辱歷史,不知道祖國陳舊的幾乎被人遺忘的往事,更不知道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

只有書能夠帶我們穿過茫茫歲月,去尋找那些陳舊的幾乎被人遺忘的往事,書能推開世俗,靜靜地將中國的往事展現在我們眼前。那張中國讀過的坎坷之約——南京條約在我們的面前慢慢放大,粗大的字體組成的'條約在面前,那十三條不公的條約擺在面前,卻不能說不。簽訂條約時的景我們看不見,但情卻能從書中體會,書可以將情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來,帝國主義者的野蠻在書中盡顯無疑。

讀一讀《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這裏凝聚,民族的精神在這裏顯現,與歷史的人物共席對話和時代的風雲同聲唿喚,五千年的文明毫不璀璨、好不耀眼、好不奪目!

讀一讀古今英雄的傳記,觸摸他們高貴的靈魂;讀一讀革命領袖的詩篇,感受他們憂國憂民的詩人情懷;讀一讀孟子的"如欲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讀一讀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讀一讀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最後,我要告誡大家一句:讀書莫忘愛國,愛國,莫忘讀書。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2

我們都知道,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形勢大變,不僅社會主義以嶄新發展模式穩穩地站住了腳,我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也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我們正在崛起,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實,但“盛世”之說爲時尚早。許多挑戰正擺在我們的面前,有些還是相當嚴峻的。比如慘無人道的搶砸燒殺活動,讓全體中國人都氣憤不已.

因此,一個國家要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找到一條既適合自己、又符合時代要求的發展路徑。而今,我們滿懷激情正大踏步地前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這是黨和人民堅定不移的信心與意志。我們青少年應責無旁貸地擔負振興祖國的神聖責任.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說過:“從有着古老歷史的中州,傳來了青年的聲音,彷彿預告這古國將要復活。我們一定有悠久的將來,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將來。”魯迅先生所指的“將來”,正是那些在暗夜裏不畏艱難、匍匐前進、尋找着光明未來的革命青年,他們用生命結束了戰爭,帶來了和平。

青年,如雲霞,光彩熠熠,似白楊,生機勃勃,是李大釗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華”,是毛澤東主席口中“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立則國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作爲青年中的一員,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要把優秀青年的那一個精神、那一份信念、那一種魂魄全部融入到我們的血液裏,把最寶貴的青春貢獻給了我們所熱愛的祖國、所鍾愛的事業,把“努力學習,勇於攀登”作爲我們學習的座右銘,爭取成爲一名優秀的好青年。我們的奉獻與忠誠將融入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巨浪中,融入人民安定團結的幸福生活中。我們將在平凡的崗位上燃燒青春,綻放光芒,譜寫出一曲曲壯麗雄渾的'青春讚歌!

祖國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熱愛祖國,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有的情感,振興民族,振興中華,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我們要記住責任,發奮學習,努力拼搏,熱愛祖國,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件事情做起,熱愛學校,熱愛集體,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作業,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掌握好本領,爲祖國明天的輝煌,牢牢把握住今天,努力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讓了不起的中國這面大旗永遠高高飄揚。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3

常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什麼是如山的父愛?一時間難以回答。

假期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想去其中探尋答案,卻被《乘風》中的父愛所震撼。

1942年,冀中騎兵團爲幫助村民順利轉移,全團成員直面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竭力護村民安全。電影開場的乘風埋怨父親馬仁興對“大掌櫃”這匹馬比對自己的愛都多,不配爲一個父親。面對敵軍轟炸,騎兵團前往村莊接應羣衆,乘風被誤傷,馬仁興在與敵機周旋的危急時刻,不忘爲乘風尋找艾草敷傷口。此爲行動的父愛。

轉移羣衆途中,夜晚,下着瓢潑大雨,馬仁興照看着失去母親的'孩子,乘風抱怨父親,何時這樣對待過自己?父親沉默不語,睡夢中的孩子尿了褲子,馬仁興隨手就着雨水衝了幾下,習以爲常,打趣小時候的乘風也是如此,微小細節中父愛盡顯。此爲有聲的父愛。

打趣間父親談及對不起乘風母親。未照顧好乘風,沒有立場阻攔乘風參軍,但希望乘風不要如同自己一般衝在最前鋒。即日,黑夜裏的騎兵團需要打探消息,尋找其他人員,父親將最珍貴的“大掌櫃”交予乘風,同時也是將乘風交給“大掌櫃”,希望“大掌櫃”可以像救自己一樣帶着乘風平安歸來。此爲無聲的父愛。

無奈,電報的使用暴露了行蹤,日軍追擊而來,眼見會危及到羣衆安全,父親毫不猶豫的放出信號彈,傳遞了假的消息給乘風,捨棄了外出打探消息的乘風等人,安全送百姓渡江。那一刻的父親還抱着絲絲希望,希望乘風平安歸來。此爲無奈之舉的父愛。

平安渡江的產婦在生產的那一刻與乘風犧牲的鏡頭反覆切換,預示着傳承。父親馬仁興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保住了無數百姓,也保住了其他孩子。“大掌櫃”衝出重圍,回到馬仁興身邊,未平安帶回乘風,一向視“大掌櫃”如珍寶的馬仁興,竟動手打了“大掌櫃”,此刻無聲迴應開頭乘風的抱怨。

父愛並非沒有體現,只是不會表達的父親只會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乘風》中父親犧牲自己的孩子,以“小愛”換取“大愛”。乘風犧牲的那一刻,心中一定是理解父親的,明白父親的這一考慮,於是在明知沒有退路的時刻,英勇赴死,迴應父親的無聲父愛!

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兩顧的情況下,舍小家顧大家,以“小愛”換“大愛”便是如山的父愛!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4

迎着秋日的清涼,迎着秋日的歡笑,國慶節小長假已經進入了尾聲,在這最後的假期裏,爸爸媽媽做出了一個開天闢地的決定:讓我和弟弟看一場電影。

雖然我們不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但也不至於說“開天闢地”吧!其實爸媽這次決策的重點在於:這回觀影,全程都由我和弟弟來完成,他們不跟隨。不過,這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我和弟弟一直在討論我們這次看電影講了些什麼。

終於到了電影院,我們取了票,過了檢票口,來到放映廳,激動的等待放映開始,電影終於開始了,我們看的這部電影名叫《我和我的父輩》,是國慶三部曲的第三部。

整部電影分爲四部分,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部分。

在這部分中,主人公的父親施儒宏和母親鬱凱迎投身航天工作。施儒宏再一次試車中被炸死。爲了瞞住這個消息,不讓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傷害,所有的男同志都儘量不回家,可是在一個暴雨之夜,這個祕密還是泄露了。哥哥見只有自己的.爸爸沒回來,別人的爸爸都在家,就要求母親說出實情,要是不說出死也不肯進屋,母親無可奈何,妹妹在一旁嚎啕大哭,望着在暴雨中的母子三人,我鼻子一酸,後來媽媽也犧牲了,哥哥在爸爸留給他的孔明燈下大喊:“媽媽!你不可以死!你不會死!你……”淚水在此時模糊了我的雙眼。而最後,看到當年的小妹妹施天諾在載人飛船中飛上太空,她在宇航服中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與此同時,兩行熱淚也從我的眼中奪眶而出,在這個故事中有太多的地方令人動容。

兄妹二人的父親從事着一項偉大的工作,只可惜天不隨人願,兄妹二人早早的成爲了孤兒,年僅十歲的哥哥一手將妹妹帶大。而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中,父母每日陪伴着我們,他們兄妹二人沒有父母陪伴,依然有所成就,那麼條件優越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得更好?他們二人有能力完成父母的夙願,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把父母傳給我們的接力棒,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看完電影,我和弟弟出了放映廳,爸爸媽媽早已等候多時,我望着威嚴而又慈祥的爸爸,美麗而又溫柔的媽媽,我不禁感慨: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5

那一次,我和同學們終於有機會在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父輩》這部讓人蕩氣迴腸、情感熾熱的電影了。看完電影,我的心裏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靜。

《我和我的父輩》中“乘風”片段講的是冀中騎兵團爲保護老百姓撤離拼死抵抗日寇的故事。父親是騎兵團團長,兒子馬乘風是自己手下戰士,當父親和幾十名百姓陷入敵軍重兵包圍時,他作出艱難的抉擇,讓兒子乘風去吸引鬼子,自己將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當他看到兒子騎的戰馬歸來,才知道兒子壯烈犧牲,作爲父親的他悲痛欲絕……

那一刻,我不禁淚流滿面,對父輩在親情與大義面前的選擇肅然起敬!在抗日戰爭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多少這樣的父輩,忍痛割愛,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戰場。舍小家,顧大家,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家;多少生離死別,一念之間,多少英雄志士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無數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才換來了今天的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盛世正如他們所願!

另一個片段是《詩》從家庭的角度,講述了一對從事航天事業的父母,他們瞞着兒女,從事一次偉大、光榮的事業,他們是火藥雕刻師,夢想是在藍天上寫詩,在一次實驗中,父親不幸犧牲了,而那位媽媽忍受着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還瞞着孩子,繼續從事着危險的實驗。孩子們在一次次呼喊着父親的煎熬中,懂得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女兒最終成爲了宇航員,實現了父母的夢想。

爲了讓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無數科研工作者把家安在荒無人煙,條件極端艱苦的大漠中,他們不懼苦,不懼累,不懼一次次的挫折,用生命和執着向天空寫詩,他們隱姓埋名,紮根在大漠戈壁中,攻堅克難,甘於奉獻。他們具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品格,影片中的他們就是新中國第一代航天科技作工作者。

如今,我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讓世人矚目:嫦娥探月、火星探測、北斗成功組網、神舟三號飛船在軌六個月實驗……

這些傲人的成績,凝聚着一代代航天人書寫的夢寐以求的詩篇……

作爲新時代的少年,我們倍感幸福,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在黨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我們同樣感受着來自父輩的愛,在不斷成長中理解了父輩們的偉大,看到了祖國正邁向民族復興的大道。我們銘記歷史,那是我們先輩用熱血換來的今天,我們立足現在,發奮圖強;我們展望未來,中華民族明日的輝煌在我們手中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