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覺醒年代》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4K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覺醒年代》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

“進前而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李大釗《青春》

那個時代的人們,總是熱忱而又真摯,認真且一絲不苟地爲那個時代謀出路,努力尋找一條真正可以救國救民的道路。

李大釗先生結交了許多工人朋友,非常樂於助人,他應該是整部劇中去過最多次常辛店的了,他是妻子口中的“憨坨”,是工人們口中的“大鬍子”,可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傻子”。他會路見不平挺身相助;會爲工人、學生等窮苦的人們提供幫助不計回報,哪怕這樣他會實現不了與兒女的約定從而“哄騙”他們吃羊肉塞牙。

李大釗先生將辜老先生所提到的“溫良”二字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我眼裏,他就是一個特別溫良的人,他就是“溫良的中國人”的典型例子。

也正是他的“溫良”使得工人們樂意與他往來,聽他講時事新聞;使得他人也願意接近他。

李大釗先生可以說是最早研究俄國十月革命並將馬克思主義引進中國並將其傳播開的。他是我們如今社會的.大功臣,甚至我可以斗膽稱他爲“預言家”。

在那個有良知、有學識的中國人們尋找前路、“藥方”的時代,李大釗先生敏銳地找準了這劑良藥的一部分原因的確來自於他非同常人的敏銳“嗅覺”,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關心基層的勞動人民,清楚地知道勞動人民纔是中國最大的力量來源,還來自於他豐厚的同情心、煽動輿論的能力以及他極其正確的三觀。所以,歷史以及政治走向是掌握在人民手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這個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向李大釗先生多多學習,做一個向上、向善的好青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2

不得不推薦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劇《覺醒年代》,看完之後,除了震撼,就是感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誇張的神劇情節,也沒有至高點的宣講教育,貼合人物原型,將書中的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帶到了我們眼前,他們不完美,有小脾氣,會開小玩笑,但恰恰是這樣的不完美,才與他們偉大的愛國奉獻情懷形成了強大的對比。無論他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他們爲了同一個理想中國而奮鬥。在那個靠吃人、吃血饅頭才能活下去的社會,在那個被列強欺壓、被軍閥迫害的社會,在那個完全沒有人權可言的社會,要靠什麼才能站起來呢?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便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爲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爲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而猶未悔。爲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先後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救國先救思想,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聯合北大教師以發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傳達啓蒙思想。隨着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明白要想徹底實現思想啓蒙,必須建立一個政黨,領導中國進行革命。

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在一開始是站在與陳獨秀的思想對立面,他們堅持“無政府主義”,但在法國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逐漸意識到了,這套理論根本不適用於中國的社會,在歷史發展的必然條件下,社會主義道路纔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是必然發展的產物。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有血性的,是他們披荊斬棘換來了今天我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與時光之鏡對話,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3

連續觀看了43集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自己心情感慨萬千,心靈又一次受到了洗禮。學習觀看黨史題材教育片,可以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信念,不忘黨史、牢記黨史。

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爲黨的創始人,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使黨走向正確道路歷史大劇,深刻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捍衛主權,北大學子行動起來,全國各大學校的學子行動起來,抗議巴黎不平等和約,五四運動代表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掀起了愛國主義運動,100年來歷史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推翻舊社會走向新社會,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100年來歷史告訴我們祖國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富裕走向小康,強大的中國屹立在東方,我們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14億人在歡歌笑語。

自己作爲新時代的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跟黨走,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投入到安全生產工作中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引領作用,樹型立標在崗位、在責任區,落實“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正點”,在創建“毛澤東號”式班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用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4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正在央視熱播。《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爲核心時間,聚集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等愛國進步青年爲國爲民做出的流血犧牲……

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羣像。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鋒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

五四運動中,無數青年學子以國之運爲己之擔當,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青年創辦雜誌《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戰革命中,青年毛澤東投筆從戎,秉心中之擔當義無返顧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同於戰亂年代,不必顛沛流離,但我們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爭做永做時代的奮進者,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正確的道德認知,不斷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認清世界變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樹一身正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風雨兼程地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5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題記

在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封建復古的思想充斥着整個中國,毒害着人們的靈魂,束縛着人們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這種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時候,《新青年》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衝破了舊思想的羅網,從而開始了一場歷史意義深遠的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的主辦人獨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說,“中國社會到處充滿了黑暗,首先覺悟、勇於奮鬥的青年,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精神,同陳舊腐敗的思想決裂,推動社會的前進。”這種思想猶如漫漫黑夜裏迸發出的火花,所以《新青年》一出版,就受到進步青年的追捧。

在《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中,我還看到了友善細心的李大釗、朝氣蓬勃的毛澤東、正直的陳喬年和陳延年等等許多人物。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不爲名不爲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們的一生,不是爲了存在,而是爲了燃燒,愈是黑暗,他們燃燒的愈加猛烈,於是變成了火炬,點亮了一個時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報》中看到過一段話,我想引用這段話作爲我今天習作的結尾。

“我們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亂與蕪雜,努力與精進,都將在進步中變得更加清晰。時光漫長,道路寬廣,我們仍舊擁有理想,擁有未來。”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6

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還是進步人士;到“五四”運動,胡適成了保守派;再到大革命時期,陳獨秀也成了保守派;後面到王明路線時期,連毛主席都成保守派了。那是一箇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革的時期,隨着形勢的發展,這些“進步人士”跟不上時代,逐漸變爲保守派,甚至反動派——只有毛主席例外,他的“保守”是對形勢的正確分析和準確把握。

毫無疑問,胡適、陳獨秀等現在有爭議的人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都是爲中國社會的進步作出過自己的貢獻的。毛主席、周總理等都是在他們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要看到他們的這些貢獻,不能片面地評價他們。

毛主席說過,將來要講一講陳獨秀的功勞,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唯物史觀就是要我們歷史地看待問題,不能割斷歷史,搞歷史虛無主義。

最後,重溫一遍毛主席關於如何看待歷史問題的精彩論述:

“處理歷史問題,不應着重於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應着重於當時環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藉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對於人的處理問題取慎重態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黨興旺發達的標誌之一。”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7

這個暑假,我追了一部劇——《覺醒年代》,對偉大的先驅李大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第一次瞭解李大釗,是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先生的女兒李星華回憶父親從被捕到就義的悲壯歷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崇高偉岸、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這次看完《覺醒年代》,李大釗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僅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變得更加豐滿、真實。

李大釗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場,身穿長袍,戴着眼鏡,坐在一羣留學生中,和年輕人討論着國家大事,呼籲學子奮起“倒袁”,拯救國家。

李大釗先生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當他聽到陳獨秀先生說“中國沒救了”時,立即進行反駁,表明自己的觀點,堅信國家有光明的未來。

李大釗先生胸懷寬廣。雖然在對國家未來的辯論中有不同見解,在陳獨秀先生被一羣學生圍着毆打時,他還是挺身而出,掩護陳獨秀先生逃出,並且在知道對方真正意圖後,和陳獨秀先生成爲朋友,還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陳獨秀先生。

李大釗先生關心民衆疾苦,深愛自己的孩子。當一位母親在大街上乞討,希望得到一些醫藥費給孩子治病,李大釗先生站了出來,幫這個窮苦的家庭交上了醫藥費,當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懷錶等放到了當鋪;當李大釗先生的一位學生因爲缺錢而上門求助,希望能得到資助時,李大釗先生不顧自家的`情況,毅然爲學生湊齊學費,卻差點和自己的孩子毀約,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去吃一頓涮羊肉。

李大釗先生,既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普通人。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8

故事的開始,日本早稻田大學內,遠在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聽聞了袁世凱的行爲,都感到了羞恥心。衆人義憤填膺,紛紛舉起了右拳抗議着。雖然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的心,但是卻總有一些頑固子弟依舊執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憲制度。與此同時,李大釗與陳獨秀單獨見面。

通過電視劇,可以看到當時陳獨秀的外貌,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鬍子又長又散、衣服雜亂不堪。

在全國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個人,卻似乞丐一樣,吃着別人的剩飯。他爲革命任務負重、爲國家斬草除根、爲人民捨棄一切。陳先生是個忠心、聰慧的革命家,他樂觀面對留學生的唾罵,他依舊面帶笑容,他是一個內心無比堅強的人。

他回國後,立志救國,沒有向那些位高權重、且站在對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積極發表言論、發表文章,決心拯救國人之政治覺悟,覺醒新一代人,爲推翻袁世凱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陳延年和陳喬年是陳同志的兒子,但是他們沒有以父親的名字和地位欺負別人,而是在上海灘勤工儉學,並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們永遠不會叫苦,並且孝敬、簡樸。

當他們的姨媽帶來了包子和蛋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收下,儘管肚子早已餓的咕咕亂叫。我敬佩他們的'堅持、簡樸、不服命運的高尚品質。他們的禮貌。樸素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模範,是國家升起的新星。

《覺醒年代》不僅是覺醒國家,更是覺醒人民。以民爲本,創建一個新共和國。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覺悟,我們新年青也應該有此覺悟!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9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有一些人已經覺醒,也正是他們,才使中國翻天覆地!

——引言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一部名爲《覺醒年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當全國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中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領導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諸多學子,開展了改變中國歷史的“新文化運動“。

這部電視劇還原了許多當時的情景,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北大“紅樓”的修築,還有袁世凱,張勳的兩次復辟帝制……可以說常常使人浮想連翩,驚喜連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國革命大家,文學泰斗魯迅先生所寫《狂人日記》時的情景,這本書是以一個瘋子爲第一人稱所寫,它講述了在一個瘋子眼裏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一個瘋子的言語諷刺了封建的“吃人禮教”。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一個毫無生氣的黑暗社會表現地淋滴盡致。

還有李大釗與工人們互幫互助,純樸真切的友情更是讓我感嘆,記得在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李大釗先生聽說自己的.工友朋友們沒有領到工錢,便大過年的用自己的薪水買了好多年貨,帶給工人們,還親自和他們包餃子。號外,他還給工人們講了馬克思主義,讓工人們重新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這部影視作品展現了一個黑暗無光的封建社會,但又塑造了陳獨秀等一羣爲祖國帶來希望光芒的人。他們追求新文化,嚮往新生活,他們爲中國注入了新鮮血液。

劇情中陳獨秀爲了發揚新文化,不惜一次次與權威大家鬥智鬥勇,這堅定的決心使我敬佩。

感謝《覺醒年代》,它讓我見識了先烈們是怎樣爲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奮鬥,也讓我明白,唯有擁有知識和膽魄,才能改變命運,改變時代!

覺醒吧!同學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精神改變時代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0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魯迅

一個充滿血性的年代,有那麼一羣真性情的人,他們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爲中國社會尋找出路而奮鬥。他們不再是歷史課本上的一段文字,他們是一個個真實的人。《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摒棄時代的虛無,鐫刻歷史,啓迪未來。

這樣一羣人,他們勇於接受新思想,與舊文化做激烈鬥爭,勇於用文化武裝自己,在國家遭受屈辱之際,以慷慨激昂之姿態,用生命維護國家尊嚴,用血肉拯救民族於危亡!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昔日課本上的詞條,化身爲一個個鮮活飽滿的人物出現在世人面前,革命變革的困難、信仰的力量都被重映。

李大釗先生,他以強烈的民族情懷,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以永恆的奮鬥精神,爲黨的革命事業殫精竭慮。他說:“感於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羣之良策。”民族憂患使他徹夜難眠,積貧積弱的中國,出路到底在哪裏?他苦苦尋找拯救病態民族的方法,他日日夜夜地憂慮着中華民族的未來,直至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中國共產黨出世,中國,纔有了未來。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個時代,像李大釗先生一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身處最爲屈辱陰暗的時刻,卻有着激情、熱血、赤誠,憑着一腔孤勇,向前去,向着光明,不顧一切,不氣不餒,不卑不亢。

站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多想回到那個時代,告訴他們:中國,已經不是當時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國力強盛,商貿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是一個國泰民安的大國。中國的青年,志氣滿滿,有勇有謀,大有可爲。他們一定會很欣慰吧。

覺醒年代,最美的,是少年立志報國,並肩走出黑暗的背影。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1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衆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這樣一個時代,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爲了啓發民衆的思想覺悟,也爲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創一個嶄新的國家,陳獨秀先生首當其衝。他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創辦《新青年》,掀起了現代中國思想啓蒙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像一滴晶瑩的露珠,落在了中國這棵乾枯的小樹苗上,使其得以復甦,甚至開出燦爛的花。而作爲新文化運動的“領頭羊”,陳獨秀不忘初心,不負重託,以驚人的才華和毅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話文白話詩。

“如今我們回來了,請你們看分曉吧!”這是胡適之說過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我們”——中國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們回來了,他們將要獻身於國家,爲國家的尊嚴、人民的生存而奮鬥!那些欺辱中國人、瞧不起中國的人們,請你們看看吧!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要醒過來了,它一定會成爲世界強國,成爲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爲英雄是因爲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如今,有我們!

我將無我,不負國家。我們身爲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不負韶華。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待,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報效祖國。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的!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2

近期,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作品。這部電視劇是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而作,尚未完結,雖說只看了幾集,但給我的感觸頗深。等不到看完便來寫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觀感。

《覺醒年代》從新文化運動講起,陳獨秀歷盡艱辛從日本回國之後,以文學爲基,創辦《青年雜誌》,力求從思想上改變中國新青年,進行討袁運動。中國當時處在一個迷茫的路口,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領導者不知道中國應該走哪一條路。袁世凱渴望恢復帝制,開倒車的行爲爲各路人士所不恥。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壓力將自己的考量,思路說與人們,中國的思想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不斷髮展。片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獨秀由《國際歌》歌詞有感說出的話:大到國家,小到個體,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當初的中國剛剛推翻幾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階段,袁世凱卻到處借款,依託外國支持,打擊新思想,新制度,這是不可取的。且不說袁世凱有復辟之心,就借外債、依託外國過活這一舉動來說,他就已經失去了獨立之心,一個國家,如果連自立自強,獨立更生都做不到,依託外國,與殖民地何異。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說句不好聽的,這樣活着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衆人看。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3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新生的中華民國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不甘沉淪,一心想着救國,他們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啓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並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才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動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徹底消滅舊中國,建設新中國。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史上一段廣爲傳頌的佳話。那麼“南陳”與“北李”是如何認識,並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麼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

開頭幾集,於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極具感染力。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看歷史,年代感、畫面感極強。劇情清晰勾勒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刻畫非常生動和形象,往往一出場,便令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誰纔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之風骨,爲天下蒼生的擔當。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於革新運動中,着實令人敬佩不已。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奮發有爲,積極探索,刻苦學習,爭做國家棟梁,爲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4

《覺醒年代》的片頭,採用隱喻的手法,使這組電視藝術的鏡頭語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畫面,成爲“有意味的形式”之審美表達,既讓全劇有歲月感,又點明該劇的主旨,有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藝術效果,堪稱“此時無聲勝有聲”。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吒風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英雄羣像,構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國大師人物藝術長廊,栩栩如生、高大偉岸的身影,每每讓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樂,低沉、憂鬱、傷感的哼唱,嗚咽哀號般的曲調,苦悶、壓抑、無助、困惑、迷茫,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悶之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富於視覺衝擊力的還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劇中主人公版畫羣像展示,讓觀衆的思緒,瞬間穿越至百年前的歷史片場,營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畫在革命戰爭年代對鼓舞軍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具有戰鬥性,更具有革命性。運用版畫這一藝術到《覺醒年代》片頭中,不僅在起承轉合的節點上,體現故事的敘事策略,更是內容方面的拓展,從視覺到內容上,多維度展現劇中人物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該劇還引用了紀錄片的元素,許多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歷史深沉感,將大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表現出來。

劇中呈現的老北京黃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車轍、行走的駱駝、叮噹的駝鈴,以及民國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當時年代的建築,小到人物的穿着,或西裝,或長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屬鈕釦都頗具年代感——這些真實的畫面撲入眼簾,歲月滄桑的歷史感,便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