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11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觀後感(11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

銀幕中,讓我感動的人很多,有工作到最後一刻的林俊德;有綁着老年癡呆母親上班的陳斌強;有培育殘疾兒童14年的高淑珍;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有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h等等。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被確診爲“膽管癌晚期”,爲了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抓緊時間工作,他拒絕了醫院提出的手術和化療。住院期間,他忍受病痛,堅持伏在桌前工作,爲中國的核試驗,整理出了一生積累的寶貴資料。林俊德爺爺,爲了國家的利益,在他生命中最後一段時間,也投入到核試驗的工作中。他敬業獻身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

何h,一位年僅十二歲的小學生,因患有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當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3個月時,何h做出了父母親難以接受的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最終,何h的爸爸和媽媽含淚同意了她的遺願。於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h離開了這個世界。之後,她的兩個腎被移植給了兩名腎病患者,挽救了兩名患者的生命,她的肝臟也救助了一名肝病病患。何h的事蹟,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名12歲的小學生,在自己的生命的最後時光,她還關心着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臟器,挽救了三個人的生命。何h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張麗莉,被譽爲“最美的女教師”,2012年5月8日,放學的時候,因爲路旁的一輛駕駛大客車失控,向路邊的學生們撞去,在這緊急關頭,張麗莉老師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地衝向前去,將前方和後方的學生推開,周圍的學生獲救了,可是她的雙腿碾在了車輪下,導致她高位截肢。張麗莉老師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蹟,感動了我,使我流出了感動的淚水。

看完《2013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要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做一名熱愛祖國、關心集體、樂於助人的好少年。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2

張桂梅的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爲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爲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鬥。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3

葉嘉瑩說自己“好爲人師”,因爲急於把自己所知道的詩詞裏的好處告訴別人。

她閱讀涉獵廣泛。中國的、外國的,文學的、心理學的,經典的、暢銷的,她都看。

受聘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20年間,葉嘉瑩幾乎每天開車經過西南海邊大道。大道右邊是高高的森林,左邊是住宅區,越過住宅區,是廣闊無邊的太平洋。退休之後,只要從中國講學回來,她仍每天風雨無阻地在這條路上往返,去亞洲圖書館看書、研究、撰寫新的`論著。除了午飯時分到休息室吃自帶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圖書館關門才離開。

她在海外查着英文字典教書,英文提高了,就去聽西方人的課,借西方文學理論的書。她發現西方文學理論中有的說法與中國傳統詩論有暗合之處。

葉嘉瑩指出:中國傳統文論,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論來補足和擴展。

她講心與物相感的關係,是中國傳統詩詞的“比興”,是西方現象學所說的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係。

她講秦觀填詞的用字和內心的敏銳時,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觀點——不管小說的內容有多少不同,他總能在不同故事、情節和風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釋用詞源於“真正心靈情感的本質”。

談到溫庭筠的《菩薩蠻》,一句“懶起畫蛾眉”,她講杜荀鶴和杜甫的詩,也用西方學符號學的觀點解釋:“蛾眉”就是聯想軸上的一個語碼。因爲“照鏡畫眉來做託喻,在中國文學已經形成一個傳統。可以喚起我們的聯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離騷中‘衆女嫉餘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隱《無題》裏的‘長眉已能畫’。”

近些年,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本科時讀英文專業,然後去國外學西方理論。回國後,將這些理論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覺得這不可取,必須先對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瞭解。“理論是荃,目的在魚。”

她創造了一個名詞“弱德之美”,詮釋中國古典詩詞美感特質的本質性。她說,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裏捱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纔是弱德。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4

2020的鐘聲纔剛剛敲響,濃郁的節日氣氛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情地驅散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打響了。在這個本應該最熱鬧、最喜慶,家家戶戶團圓,喜迎春節的時候,這場疫情,卻讓大街小巷變得冷冷清清,彷彿一片陰影籠罩在世界上空,纏繞在全中國人民的心中。你們捨棄團聚,脫下節日的盛裝,穿上潔白的戰袍,義無反顧地奔向疫區,日夜不眠,勇敢逆行在黑暗中,爲我們帶來光亮。你們就是這場災難中最美的逆行者!

在春晚唯一一個沒有彩排過的節目中,一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因爲是醫護人員,穿上白大褂,就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正因爲你們,我們堅信疫情一定能得到控制。大家都說你們是大無畏的英雄!但,我也深深地知道,你們也只是一個個普通人,是爸爸媽媽心疼關愛的孩子,是孩子們牽掛的父母,更是家中的頂樑柱……因爲有你們的前行,我們安心坐在家中。請你們放心,億萬人民與你們同在,隔離病毒,但絕不會隔離愛。感謝你們!“疫”無反顧,最美“逆行”!

看見電視屏幕上醫護人員在列車裏與家人揮手時眼中的淚花,還有醫護人員們的孩子在窗外哭喊着“爸爸媽媽”。當他們替班的時候,摘下口罩的瞬間,醫護人員臉上勒的.痕跡清晰可見,他們拖着疲憊的身軀,依然奮戰在抗擊病毒的第一線……

醫護人員一直以來被大家稱爲“白衣天使”,經歷這場疫情,我想對這羣“最美逆行者”送上我的感謝:感謝你們的堅韌無畏盡責,感謝你們的敬業奉獻,感謝你們給予我們希望。你們將是這個時代偉大的英雄!

勵志短語中所說“像列車經過的黑暗隧道一樣,你遇到的那些艱難的時刻,也終會突破重圍迎來生機。”春天馬上到來了,希望而至的不止是春天,還有平安的武漢和每一個平安的你。是你們再一次讓我感受到了這樣一句話的含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最美逆行者加油!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5

20xx年,葉連平在自己家裏開設英語課堂(後更名爲“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給周邊孩子補習英語。教學用的書本、用具都是他拿自己的退休金買的。由於他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方法得當,補習的學生英語成績提高很快。他那間30平方米的老房子,一度擺滿了課桌。後來,吳江鎮政府出錢把他家對門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他上課,一間作爲圖書室。

現在,葉連平的“留守兒童之家”裏有4個班級的.70多個孩子,他一人身兼英語老師和語文老師。他戲稱自己沒有寒暑假、沒有周末,只有“黃金週”。有時,上午補習的孩子還沒離開教室,下午補習的孩子就已經到了,爲了給他們多上一會課,葉連平就坐在教室門口拐角處隨便扒幾口午飯。

批改學生作業是葉連平極爲重視的教學環節。沒課的時候,他早上8點就坐在教室裏,低着頭逐字逐句批改。即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也不時提醒記者抓緊時間,“還有好多作業等着批改”。

翻開葉連平批改過的作業本,滿目紅彤彤一片。其中,既有細緻的修改,也有嚴厲的批評語,還不乏諸如“你用作業本太浪費,而且還有損壞”這樣的親切提醒。被葉連平批改過的作業本,就像是被他塗了“大花臉”,許多孩子就調皮地叫他“大花臉”老師。

在教室的牆上,記者看到,葉連平細心地將每個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成績都記錄在紙上,不及格的都用紅筆記錄。“我會定期更新成績記錄,讓孩子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激勵他們更加努力。”葉連平說。

來過“留守兒童之家”的老師都感嘆:這樣的教學任務量,不要說一名90歲的老人,就是一名年輕教師都難以承受。

18年來,葉連平從沒停辦“留守兒童之家”。許多經他輔導的孩子考上大學,甚至出國留學,葉連平欣慰地說:“看着孩子們學習進步,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6

20xx年5月18日上午6點30分,爸爸陪着我一起觀看《感動中國》頒獎電視節目,節目內容講的是最孝順的老師陳斌強和最美學生何玥的兩人感動的事蹟。

看過之後,我的內心充滿着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份震懾和感動。如陳斌強讓我感動的是,他有一種孝心,追求着讓母親活着,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他不分日日夜夜照顧得了有老年癡症的母親,爲了母親不再走丟堅持在自己每天去學校上課時,用小時候媽媽背過自己的綁帶,將母親和自己緊緊地綁在一起,一起去學校,放學一起回家。他每天細心照顧好母親的同時,還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師,他的課程從來沒有因爲要照顧母親而落下。正如陳斌強說的一句話:孩子可以等,但母親不能等。這句話我聽了後,不禁流下了眼淚。陳斌強的孝心讓我感動,他的職業讓我崇拜!

還有讓我振憾的`是年僅12歲的何玥,在自己不幸患上了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痛,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還是無法換回她那花一樣的年華!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無私的捐獻給所需要的人。要知道年僅12歲小女孩就有如此的決心,捐出自己的身體器官,那是一件多麼讓人震憾的事情啊!當家人知道何玥要捐獻器官的決定時,家人個個都不同意的,但在何玥一再的堅持下,家人終於答應了,也明白何玥的心願。何玥用平凡生命實現了她人生的最後一次的閃光,命運雖然殘酷奪走了他年僅12歲的生命,但她的精神永遠得到了延續!

看了這些事蹟讓我深深的意識到了孝順和行善是最高尚的,同時讓我領悟到從他人感人的事蹟中領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要用更多的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正如同那根繃帶,綁得是關心與愛護,綁得是孝道與責任,綁得是能量與美德。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7

一位平凡的年輕女教師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這位女教師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張麗莉。在班級裏,張麗莉老師親切地稱學生們爲“我的寶貝們”,學生們也稱張老師爲“麗莉姐”。

多麼親切的畫面啊!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20xx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在這危急時刻,張麗莉老師不顧個人安危,迅速衝過去拉過了其中的一個學生,又推出了另一個學生,用身體擋在了大客車前面。兩個學生沒有受傷,而張麗莉老師卻被大客車碾壓在車下。其實張老師本可以後退一步,就能躲過大客車,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因爲,她的心裏想的都是她的學生啊!車輪從張麗莉老師的大腿上壓了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張老師在送去醫院的途中,還 對大家說“先救學生”,事後,張麗莉老師永遠失去了雙腿。她用自己的幸福換來了二位學生的.幸福,她雖沒有閉月羞花般的容貌,但在人們的心中,張老師永遠是美麗的。在教學當中,張老師非常努力,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張老師的工資不高,只有1000元一個月,可是這3年當中,張老師仍然悄悄地堅持着資助一個貧困的學生,爲了不傷學生的自尊心,張老師總是悄悄地趁早操時間,把錢放在學生的抽屜裏。

當災難降臨時,張麗莉老師能挺身而出保護她的學生,不離不棄,讓我們肅然起敬。

張老師雖然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有人這樣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答:“不後悔,這是我的本能。”雖然這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卻表現出張老師對學生濃濃的愛。

張老師的愛溫暖着大地,我們也要多做善事,互相幫助,向張老師學習!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8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爲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爲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爲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爲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爲名利,不圖回報,只爲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9

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感動人的事蹟。又拒絕治療,堅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愛心,死後還要捐獻器官的何玥,有隱姓埋名,當臥底替農名工找工作的陳家順……。

而令我最感動的人物是年紀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還在上小學的可愛女孩,他曾經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將一個月的工錢捐獻出去,而當時他們家庭比較貧困,還想着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時,只剩下最後三個月的時間時,他一點也不害怕,不畏懼,戰勝病魔給她帶來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他死後要把他的器官捐給其他像他一樣痛苦的人,當她的父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心裏怎麼想的,極力反對,但何玥還是堅持這樣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後也只好完成他最後的`遺願。就在他死的一天後,她的腎臟就被移植到兩個尿毒症患者的體內。

看到他的事蹟後,我應該學習他的樂觀,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我懂得了要有愛心,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主動向前幫助,看到乞討人員,要省點零花錢買吃的喝的,去幫助他們,如果遇到一些流浪貓,流浪狗,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一位信得過的主人。畢竟小貓小狗也是一條生命。其次,還要堅強,不要遇見學習上的困難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無法面對,要從哪裏跌下就要從哪裏爬起來。現在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只要我們在人生路上的一點小風小浪,還沒有真正的遇到暴風雨。所以我們要一點點的去克服困難。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愛心,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和諧,更美麗。

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都會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都會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淚。都會覺得自己的心靈被酒精消毒過,看過以後,心裏收穫的不僅僅感人的頒獎詞,和感人的事蹟。還收穫了內心的那份永遠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實看了這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節目,我還學會裏很多,比如要敬職敬業,孝順長輩,當官要爲人民着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能擁有它們身上好的品質。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誠信的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0

《感動中國》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中國精神,感動了世界人民,它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回味、去學習。如今,在20xx年裏又增添了十位值得我們去尊敬的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堅韌、奉獻和關愛。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劉偉失去了雙臂,但充滿了夢想。命運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看完劉偉的故事,我不禁心頭一震,劉偉雖身爲殘疾人,但他身殘志不殘,用堅強的毅力克服了許多連我們這些正常人都無法克服的困難,難道我們就要這樣平平庸庸的走下去嗎?劉偉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難道我們就不能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奇蹟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爲自己的人生譜寫出更美好的詩篇!

千鈞一髮的時刻,她挺身而出,徒手接住從十樓落下的小女孩……她,就是千萬人民心中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一天,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不小心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突然,妞妞手一鬆,從高空中墜落下來。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的衝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事後,妞妞保住了命,她卻被那強大的衝擊力,壓成了粉碎性骨折。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xx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當災難降臨時,我們也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施救,不管代價多高昂,也不能遲疑、袖手旁觀,要盡一切可能去做的。

愛與信念的堅持,是他們身上讓我們感動的地方:九十高齡的醫學家吳孟超,靠賣羊肉串資助學生的慈善家阿里木,從八歲開始照顧養母持續十二年的孝女孟佩傑,堅守在藏區支教的志願者胡忠謝曉君夫婦……他們的愛與堅持,造就了不朽的奇蹟。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1

20xx年落下了帷幕,今天觀看了央視的20xx年《感動中國》的頒獎典禮,心中感觸頗多。在這個早春的2月,外面依舊微寒的天氣,也被室內盈滿的感動替代了。10名獲獎者,來自不同的崗位,有着不同的身份,卻詮釋着同一個主題:人間有愛。那個勇救落水女青年,在驚濤中三進三出的老實農民心中有愛,那個20年磨一劍,打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黃伯雲心中有愛,那個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姑娘,更是用她優美的舞姿把滿腔的愛和感受傳達給每一個人。每一名知情者都會被他們所感動,爲了他們的執着信念、堅持不懈的努力。

印象最深的是黃伯雲。這名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名學成歸國的留學人員,用將近20年的時間研製成功了高性能炭/炭複合材料製成的飛機剎車片。研究的過程,有着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先是被別人愚弄而倍感羞辱和氣憤,然後是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96年,材料終於研製出來了,但在實際應用中又失敗了,在這段最黑暗、最痛苦的日子,黃伯雲承受着極大的精神壓力,是進還是退?進,前途未卜;退,多年心血付諸流水,國家也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和挫折。還是前進吧,要做我們就做最好的,做第一。爲了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黃伯雲從困境中站了起來,以更加頑強的意志和飽滿的激情,帶領隊伍上路了。20xx年,大型民用飛機上的試飛試驗全部完成,中國飛機依賴進口剎車片才能“落地”的歷史被改寫了。

黃伯雲感動了我們,不是因爲他是院士、校長,而是他堅持不懈的追求,知難而上的勇氣。這樣一名科技工作者,憑着頑強的意志和強烈的責任感,歷經20磨一劍。這種潛心學術,爲了理想不言放棄的人,在感動之餘,我們更應該學習。我們也將是科技工作者,我們也將擔負起重擔和責任。我們有沒有做好爲科學獻身的準備?我們能不能潛心研究學術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堅持到底?有這樣的榜樣在前面帶路,我們沒有理由不跟隨。任重而道遠,就讓我們把前輩的精神豐碑立在遠方的地平線,讓他象太陽一樣照耀我們前進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