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5篇)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5篇)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

北京時間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

在本屆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取得18金20銀23銅,總計59枚獎牌的成績,在金牌榜和獎牌榜均排在榜首,實現歷史突破。

閉幕式的主題爲《在溫暖中永恆》,以一臺留聲機的概念貫穿全場。

開場後,伴隨着唱片旋轉,上面逐漸顯現出六個大項的運動員造型,造型變得立體,向着唱片中心旋轉,轉換爲十天裏賽事瞬間的回顧。

留聲機再次啓動,音樂聲響起,在《歡樂頌》的伴奏下,唱片變成地球圖案,代表團旗幟入場。

閉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爲楊洪瓊,她在本屆冬殘奧會越野滑雪項目獲得女子長距離-坐姿、女子短距離-坐姿、女子中距離-坐姿三個項目的金牌。

在《愛的感召》節目中,由視障演唱者、聽障手語表演者等組成的演出團隊一同演繹《You Raise Me Up》。

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向殘奧運動員致辭:“你們不是歷史的旁觀者,你們是歷史的創造者。面對逆境,你們展現了多樣性的力量。”

主火炬熄滅之前,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擊樂配合場上表演,藉以表現奔流不息的“時間”前進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來”。

播放有本屆賽事精彩瞬間的光盤影像一一向場地中央匯聚,構成一個鐘錶盤。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題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緩緩熄滅,伴隨着童聲合唱,北京冬殘奧會正式閉幕。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2

體育館外並沒有喧譁,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腳步聲,一片寂靜,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館內就像一個壓縮機,把所有音量存儲着,再一下放大……縱目望去,四周環視,洶涌的人羣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運動員則是浪頭,讓人們忽坐忽站。

這絲毫不遜色於正規的國際奧運會,一樣有漫天飛舞、層疊的彩旗,有激動人心的吶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殘疾人一顆顆身殘志堅、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爲跑步、輪椅競速等令人興奮的項目吶喊時,我發現在女子擲鐵餅賽場中她的身影是那麼美。她是一個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從年紀上看比我們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壯而結實,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長、大,那席黑色的長髮像隨意垂下的綠葉,自然的美。她拼搏時的力量卻讓我大吃一驚。

她的雙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頭緊皺着,右手不斷朝着指定方向擺臂,讓肌肉發揮最大力量,可卻遲遲沒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無盡的漆黑。她以前或許也看見過美吧,知道一切都那麼寶貴……這時,她的右手已劃出了最大幅度,身體向前45°傾斜,猛地一用力,鐵餅飛了出去,像長有翅膀一樣越飛越遠,在大半個場地外墜地,我拼命地爲她鼓掌,好像贏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見自己的成績,但兩顆心靈早已觸碰!

我懂了,這一切我們都應去尊敬,尊敬冬天牆角一株獨自開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綠枝葉,尊敬這個世界,去感受雖然殘疾但堅強、樂觀的心!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

殘健共融的閉幕式核心特色也貫穿始終。

閉幕式導演沈晨介紹,在以《愛的感召》爲題的表演環節,由超過60%的殘疾人作爲表演的主體,以“手語”的形式配合優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連,殘健共融的人們用“愛”爲世界繪就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伴隨着表演者的手語“講述”,陣陣由粒子組成的聲波紋在“留聲機”上流淌開來,並逐漸構成殘健共融的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溫暖場景和感人畫面。當音樂達到最高潮的時刻,畫面選取了五幅殘疾人創作的繪畫作品作爲《愛的感召》的昇華。其中,最後一幅繪畫作品則再次呈現了在開幕式《冬殘奧圓舞曲》中由兩個盲童共同創作的笑臉,完成了兩個儀式在表演時空上的呼應。

最終,在漫天璀璨的繁星裏,數百名殘健共融的演員們的手中都持有一個發光裝置,其外形印製有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會徽。當表演者們組成“love”的造型時,他們會同時觸發點亮發光裝置。在廣袤的場地中,“love”的造型閃爍出動人的光芒。表達了節目的核心理念――“我們的世界需要愛”。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4

北京市殘聯聯合東城區殘聯共同發起“我和冬殘奧有個約會”微視頻作品徵集大賽,通過拍攝錄製殘疾人心中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表達美好祝福;在“打卡雪容融,期盼冬殘奧”主題活動中,殘疾人朋友通過親身體驗軟陶、烘焙等工藝,製作自己心中的吉祥物“雪容融”……

“人生一定要有夢想。如果我還有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會排除萬難去實現。”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彩排中,一次意外讓承擔獨舞任務的劉巖在未來的人生中只能與輪椅爲伴。巨大的打擊並沒有擊垮劉巖,反而讓她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

14年後,北京冬殘奧會開幕之際,劉巖已經成爲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全國青聯常委。成爲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讓劉巖實現了曾經擦肩而過的奧林匹克夢想。“奧運會不只是在探索體能,更是一種精神的提升,是一種對夢想的追求,這非常偉大。”劉巖說,奧運夢想激勵她戰勝不幸,笑對人生。

殘健平等融合,人類守望相助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曾經獲得4枚殘奧會金牌的視障運動員李端作爲最後一棒火炬手,高擎“飛揚”火炬走上點火臺,幾番摸索,均未成功。此時,一聲響亮的“加油”聲劃破國家體育場“鳥巢”寂靜的夜空。在全場觀衆的吶喊鼓勁聲中,李端穩穩地將火炬插入主火炬臺“大雪花”之中。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5

2月剛剛過去的北京冬奧會,每一天都在給觀衆製造驚喜與感動,自豪與驕傲。我們由衷地爲參賽的運動員們激動,熱搜上也掛滿歡歡喜喜的報道,熱熱鬧鬧的運動盛況。只是,和鋪天蓋地的冬奧會相比,冬殘奧會的關注度顯得有些冷清。

和大家熟知冬奧會的很多明星運動員相比,對殘奧會的天才運動員,以及他們的每次進步與突破,卻知之甚少。中國殘奧會運動員們,值得大家更多的.關注。相信他們每個人背後的故事,都能不斷地激勵着大家。

與激烈爭奪金牌榜的奧運會不同,中國在殘奧會獎牌榜上,一直是一騎絕塵,傲視羣雄的存在。自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一直是殘奧會金銀銅全包的「榜霸」。尤其在2016里約殘奧會,更是以總獎牌數239枚的成績,打破24項世界紀錄。

然而,冬季殘奧會中的很多冬季項目,在中國起步較晚,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越難,中國人拼搏勁就越強。3月4日即將開幕的北京冬殘奧會,相信運動員們能用自己拼搏不熄的精神,和生命中最精絕的力量,給大家留下最珍貴的啓示。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6

圍繞閉幕式“在微暖中永恆”的主題,本次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視頻總監王之綱,聯合國內多家頂尖視覺設計團隊、多所高校優秀師生團隊,在開幕式“同心圓”視覺形象的基礎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一個“留聲機”的視覺形象,運用先進的視聽科技及注重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手法,達到“溫暖感”“記憶感”“包容感”的統一,實現了“讓溫暖成爲永恆”的主題。

開場,伴隨着優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一張閃耀着光輝的唱片開始在“留聲機”上旋轉啓動。在4位豎琴演奏者演繹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會徽烙印在“留聲機”中央,本場閉幕式在金色光輝中開啓了擁抱世界的歡聚。

隨着激光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着“留聲機”的旋轉而激情浮現。當精彩瞬間在歡呼與喝彩中定格,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迸發出璀璨的榮光。

在代表團旗幟入場環節,鍍滿金色光輝的唱片在“留聲機”上旋轉,變幻爲璀璨星河中的藍色地球。所有人歡聚在雙奧的鳥巢,歡聚在全人類共享的美好家園。

通過充滿“記憶感”的回顧、與彰顯“包容感”的呈現,達到與“留聲機” 播放、存儲、留念的特質一脈相承的藝術效果。旨在讓全體參賽運動員的 記憶,能夠在“一起向未來”的過程中生生不息。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7

今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中央,一張閃耀着光輝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樂。這是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現場。伴隨着優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這張唱片在舞臺呈現出的“留聲機”上旋轉啓動。

音樂環繞在“鳥巢”上空。這一環節的音樂改編自德國作曲家門德爾鬆創作於19世紀的曲目《乘着歌聲的翅膀》,它描繪了一個極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徜徉在4位豎琴演奏者演繹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會徽烙印在“留聲機”中央,閉幕式在金色光輝中開啓了擁抱世界的歡聚。

音樂繼續飄蕩,隨着激光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着“留聲機”的旋轉而激情浮現。殘疾人運動員穿越冰雪,在9天時間裏拼搏奮鬥、挑戰自我的瞬間再次感動觀衆。當精彩瞬間在歡呼與喝彩中定格,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迸發出璀璨的榮光。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導演沈晨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表達的是殘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爲,由此來完成溫暖和感人的瞬間。他介紹,本次閉幕式的創意策劃從20xx年就已經開始。

據悉,本次參演羣體中,約30%爲殘疾人,70%爲健全人,再一次詮釋了殘健融合的理念,將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8

北京冬殘奧會激戰正酣,各路好手盡展風采,中國殘疾人選手更是一路高歌,他們敢打勇拼的精神風貌令人折服,網友們的讚歎之情溢於言表,難怪歐美國家將殘疾人稱爲“有特別才能的人”。這種發自內心的溢美之辭,全面地肯定了殘疾人“出衆”的一面,健全人能完成的競技項目他們同樣能夠參與。當盲人以敏感的聽力和靈巧的手來展來自己的技能時,當聾啞人以靈活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對運動的感覺時,當殘肢者以堅定的意志完成一個個高度動作時……冬殘奧會無疑是的舞臺,而最出色的“演員”們都是世界一流的,即便沒有站上領獎臺,即便沒有金牌掛在胸前,他們勇於參與的熱情和激情,這難道不正是我們難得的觀賞良機嗎?

人們從關注冬殘奧會到正視冬殘奧會,我們常常深受感動的是各國殘疾人動動員用自己的不屈不撓、自立自強,演繹着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其中,包含着汗水、淚水甚至是血水,堅持自己夢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驅使着他們朝着既定的目標奮力前行,這種不放棄、不言敗、不退縮的信念,讓他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昇華,進而也在昇華着人類的精神境界。儘管身體殘疾了,但他們的理想沒有破滅,追求沒有停止,奮鬥仍在繼續。從他們身上散發的激情,我們可以領略到殘疾人熱愛生活、追求事業、奮力拼博、珍惜生命的熱情和志向,這也是冬殘奧會引人入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9

如果冬殘奧會開幕式主要展現的是殘健融合的理念,表現出全世界對於殘疾羣體的尊重,那麼冬殘奧會閉幕式則傾向於展現溫情的記憶。閉幕式的視覺意象在開幕式“同心圓”的形象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唱針”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留聲機”的視覺形象。視頻總監王之綱認爲,“相對於現在很多新的存儲媒介來講,唱片具有紋理的質感與情感的溫度,它更容易勾聯起觀衆對這段珍貴時光記憶、懷念的共情感。”

在冬殘奧會的閉幕式舞臺及表演空間的構建上,視效團隊採用了圓形唱片的概念,作爲冬殘奧會這段時間記憶的存儲載體貫穿始終。一方面,唱片機是一個重要的舞臺演出空間支點,所有的閉幕式演出、儀式都會在圓形的唱片空間中完成,例如,入場儀式中唱片所形成的地球影像將各國殘疾人運動員旗手納入其中,表達人類“共享地球、團結一心”的期望;另一方面,唱片機也是一個寄託追憶的空間載體,記錄了冬殘奧會上運動員們的高光時刻,以愛的感召呼喚一個殘健融合的美好未來。在最後的熄火環節中,唱片機不斷“凝固”本屆冬殘奧會的難忘回憶影像,展現出殘疾人運動員拼搏向上、頑強奮鬥的精彩瞬間。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0

伴隨着唱片的轉動,唱片上逐漸顯現出運動的人物造型。隨後,一個個賽場瞬間呈現了出來。北京冬殘奧會的精彩,就是由這樣的一個個難忘的瞬間組成,北京冬殘奧會的記憶,就是由這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故事構成。

在賽場,所有人都是勝利者!“我們延續了冬日暖陽的設計主題,用胭脂粉與冰雪藍兩種色彩營造溫暖氛圍。”冰雪藍呈現冰雪運動的空靈與清澈,胭脂粉象徵溫柔、希望、包容與樂觀。此外,雲水藍、丹紫紅、寶石藍、檸檬黃等明亮色彩作爲輔色加入,讓暖意更加濃郁、飽滿和明媚。

“這也代表了在色彩斑斕的世界裏,殘疾羣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擁有不息的生命力,也懷揣着對更美好生活、

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美學的融合,用“簡約而不簡單”的表現形式,成爲手冊的亮點。在各代表團旗幟入場與向志願者致謝環節的頁面中,放射性的線條構成了千姿百態的、綻放的花。“觀衆可能看不出花朵的品種,這正是我們想達到的效果。”夏小奇解釋,花朵的圖形既是殘奧運動員奮勇拼搏的身姿,也是志願者默守崗位的身影。

在愛的感召環節的頁面設計中,橄欖枝的枝蔓頑強地向前伸展,寓意愛和和平。中國式的浪漫帶給世界以震驚,隨着冬奧的圓滿結束,北京冬奧產生的影響將持續擴大,願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溫暖時刻,留存爲永恆的記憶。到了和雪容融說再見的時候了,你是否會不捨?是否會留戀?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1

一張唱片留存“高光”時刻

閉幕式上巨大留聲機現身鳥巢,留存北京冬殘奧會最美的記憶!

“手語”舞蹈感召愛

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介紹,以《愛的感召》爲題的表演環節,由超過60%的殘疾人作爲表演的主體,以“手語”的形式配合優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連,殘健共融的人們用“愛”爲世界繪就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央視新聞,閉幕式,《you raise me up》的歌聲在鳥巢響起,悠遠動聽的美聲傳遞出美好與溫暖。

“一朵雪花”故事的終章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依舊延續“一朵雪花”的故事。據沈晨介紹,冬殘奧閉幕式更會讓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們的心中。“一朵雪花”貫穿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四個儀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盲人演員用小提琴聲熄滅主火炬

在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上,雪花火炬臺緩緩降下。在盲人演員小提琴演奏的主題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緩緩熄滅。時光流淌,記憶永存,微火不微,永恆綿長!

沈晨表示,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熄火環節是四個儀式的結束,也是雙奧之城“結束”,但這個“結束”是省略號,這份精神和人文價值將繼續傳承。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2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落下帷幕,參加過開幕式的26名河南功夫小子繼續參演,在閉幕式“奧運聖火熄滅”環節登場亮相。

以“在溫暖中永恆”爲主題的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通過表演與儀式的融合,留下了本屆冬殘奧會的精彩瞬間。閉幕式共有12個儀式環節,其中,“愛的感召”表演環節,由超過60%的殘疾人作爲表演主體,以“手語”的形式配合優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連用“愛”爲世界繪出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在閉幕式“奧運聖火熄滅”環節,登封塔溝武校的26名學員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們一起載歌載舞,慶祝這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圓滿落幕。

作爲本屆冬殘奧會的見證者,河南功夫小子們也被殘疾人運動員“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染,節目彩排期間,他們經常幫助殘疾人演員推輪椅、拿道具。曾四次參演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還到非洲等地傳播少林武術的19歲學員郭傅文說:“很幸運能夠參演這次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殘疾人運動員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精神,將激勵我不怕困難、奮發向上。”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3

主創團隊爲本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創作了華麗唯美的藝術表演《冬殘奧圓舞曲》,而閉幕式則全新創作了溫暖感人的《愛的感召》。在這個節目中,由盲人演唱者、聽障手語表演者和舞蹈演員們共同組成的殘健共融的演出團隊,共同完成了基於手語、手臂舞蹈的表演形式,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

視覺團隊受到了表演伴奏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啓發,將地面的“唱片”視覺概念基礎上,加入了聲波的形式,即當唱盤轉起來的同時,唱針引申出逐漸起伏的聲波,從而在視覺畫面上勾勒出一個個殘健融合家庭的狀態。在唱片空間中,聲波講述了兩個健康孩子幫助一個獨腿小女孩跳繩的故事,講述了一羣小朋友們推着輪椅男孩去放風箏的故事,這些溫暖感人、鼓舞世界的畫面以可視化聲波的形式圍繞着唱片,在不影響中心舞臺演員演出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整體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視覺氛圍。

當音樂達到最高潮的時刻,畫面選取了五幅殘疾人創作的繪畫作品作爲《愛的感召》的昇華。其中,最後一幅繪畫作品則再次呈現了在開幕式《冬殘奧圓舞曲》中由兩個盲童共同創作的笑臉,完成了兩個儀式在表演時空上的呼應。最終,所有舞蹈演員亮起手中的小燈,形成了一個“LOVE”的字形,表達了節目的核心理念――“我們的世界需要愛”。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4

在位於北京順義的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冰壺館中,“平昌奪冠已成歷史,從零開始奔向北京”這句高懸的標語格外醒目。此前的採訪中,中國輪椅冰壺隊隊員表示,要把壓力變成動力,打好自己的比賽。

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決賽,中國隊通過加時賽6—5擊敗挪威,奪得中國代表團歷第一枚冬殘奧金牌。

近年來,中國殘疾人冬季運動發展迅速,全國冬殘奧運動員由原來不足50人發展到近千人,技術官員從無到有,發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由217人組成,其中運動員96人,是中國參加冬殘奧會以來,代表團規模、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的一屆。

雖然其中有85名運動員爲首次參加冬殘奧會,佔比88。5%,但多個項目展現出不錯態勢。例如2017年從零起步的中國殘奧冰球隊,僅用不到4年的時間,就達到世界A組水平,同時獲得北京冬殘奧會參賽資格。

平均年齡只有21.8歲的中國殘奧單板滑雪隊,是中國體育代表團中最年輕的隊伍。領隊張國生表示,這一年多下來訓練效果很不錯。“我們有信心在本屆冬殘奧會中展現出殘疾人自尊、自強、自信的精神風貌。”

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後感15

6歲時,一場意外讓申翼風失去了雙腿,曾經調皮好動的小男孩變得沉默寡言。冰球運動像一束光,照亮了這位“折翼男孩”的夢想。“冰球運動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在團隊協作中,我的性格越來越開朗。”申翼風說,“到世界各地比賽開闊了我的視野,我越來越熱愛這項運動。”

體育總是帶給人們希望和夢想,賦予人們膽識和魄力。“勇氣、決心、激勵、平等”——這不僅是殘奧運動價值觀的核心,更是廣大殘疾人的座右銘。在夢想旗幟的引領下,沒有什麼困難不可戰勝,沒有什麼阻礙不可逾越。

作爲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禮儀人員,來自北京建築大學的甘亞佼與殘疾人蔘演人員長期一起訓練和聯排。在和許多殘疾人朋友的朝夕相處中,甘亞佼深受震撼。

“閉幕式參演人員中有不少殘疾人,他們有悅耳動聽的歌聲,有整齊劃一的動作……他們用勇敢之心點燃生命之火,以自信人生綻放獨特光彩。”甘亞佼說,“我也收到了許多殘疾人朋友的讚許和祝福。他們甜美的微笑給了我無窮的力量。”

北京冬殘奧會不僅是殘疾人運動員的體育盛會,更是廣大殘疾人的夢想舞臺。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前後,一系列活動讓殘疾人朋友共享盛會、感悟人生。